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對這件事,你家農產品將收穫十倍溢價

目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化道路中仍然存在許多突出問題, 如農民普遍收入較低、農產品品種多、規模小、品牌少、品質標準難統一等, 農產品品牌該如何脫穎而出?

農民可以隨公用品牌一起成長

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胡曉雲教授 :

我國的農產品必須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以公用品牌為背書的這樣一種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引導企業和農戶一起往前走。 這樣農戶才有機會一起坐在區域公用品牌的大船上。 他們要根據區域公用品牌在品牌化過程中相關的要求, 比如說統一包裝, 統一品牌等, 農民可以跟隨著區域公用品牌來一起成長, 一起獲得品牌的溢價。

知識拓展:

區域公用品牌:指特定區域內相關機構、企業、農戶等所共有, 在生產地域範圍、品種品質管理、品牌行銷與傳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訴求, 使區域產品與區域形象共同發展的農產品品牌。

區域公用品牌一般建立在區域內獨特的自然資源、或產業資源的基礎上, 並借助區域內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進入公眾的視線。 同時, 它的權益不屬於某個企業、集團或個人擁有, 而為區域內相關機構、企業、個人等共同所有。

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不僅是農產品本身, 更是一個地區無形的名片。 一個優秀的區域公用品牌, 它的溢價不僅體現在讓產品增值, 更是為了讓這個地域為更多消費者所知曉, 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參與其中, 作為大家增收的抓手, 既形成合力, 也共同受益。

打造品牌有何用?

如今品牌成為時代熱詞, 反映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客觀需求, 品牌背後, 凝聚著的其實是獨特產品工藝與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的信任。

打造一批富有影響力的中國農產品品牌已成為首要問題, 品牌的建設, 不僅關乎到我國農業未來的競爭力, 更密切關係到每一位農民朋友的收入。

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胡曉雲教授:

2004年我在澳門講學時看到我國的農產品和來自國際的農產品,

在一個平臺上競爭, 我們的農產品幾乎就沒有品牌溢價, 價格非常低。 而其他的國家, 比如美國的、澳大利亞的、日本的, 價格都非常高。 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們再去呼籲農產品品牌化, 2013年農業部市場司的研究報告當中界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是品牌是現代農業的標誌。

品牌缺失從何來?

我國在農產品品牌化方面的短板是由自古以來的“小農經濟”模式決定的, 大多數農民朋友還難以實現規模化的經營, 產品的標準化就無從談起。 農產品的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標誌, 要想實現農業做大做強, 就必須打造出更多優秀的農產品品牌。

四川省農科院副院長 劉建軍

我覺得對於農業品牌的打造,這中間還要進行細分化的研究。因為我們國家農業特點是人多地少,每種產品的經營規模是有限的,出現一個大的公司,能夠左右農產品的銷售,解決很大面積的覆蓋,這樣的情況是很少的。老百姓能夠記得住的往往都不是品牌,而是某個品種或是某個產地,但是他們對品牌的意識很淡薄,我們現在每個縣註冊的農業品牌非常多,證明品牌註冊存在過多、過濫、過泛的傾向。

專家總結:

1.我國農產品的品種過多,種植地區過多所以很難打造出鮮明的特色,優勢不突出,不容易打造品牌。

2.農民生產的規模太過分散,以家庭承包經營作為單元規模太小,無法保證產品的穩定供給和批量化生產,

3.以家庭為主的生產單位,在產品的標準化、包裝行銷和可追溯方面難以保障。

三品一標來助力!

早在2004年,我國就正式提出打造“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概念,旨在通過政府背書,首先實現標準化,確保農產品安全,然後通過企業的包裝推廣和品牌化運作,把這些優質農產品推向市場,進而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朱俊峰教授:

隨著多年建設,“三品一標”權威性已基本建立,品牌公信力已基本形成,品牌認知度全面提升。無公害農產品已成為安全農產品的代名詞以及各級政府推動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西安、鄭州、武漢、大連等城市已把無公害農產品作為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場准入的基本要求。農產品地理標誌作為推動特色農業和區域優勢經濟發展的載體,已經成為各級政府保護產地環境、彰顯區位優勢、行銷特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案例

日本政府對於農產品的安全標準非常嚴苛,通過農民、農協、農業企業三者之間各司其職,既確保了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又大大提高了價格和收入。在區域公用品牌力量的驅動和激勵之下,日本打造的是一種優質優價的精品農業,雖然農民一畝地的生產經營成本要高於我國,但是在市場一端能獲得數倍甚至十幾倍的溢價。

無論是日本精品農業發展之路,還是我國從“三品一標”到區域公用品牌的過渡,都可以幫助農民朋友儘快搭上品牌農業的順風車,從中獲得更高的溢價空間。

建設一個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這就是未來我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因素,希望大家多多留意。

編輯:張程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汪群均

四川省農科院副院長 劉建軍

我覺得對於農業品牌的打造,這中間還要進行細分化的研究。因為我們國家農業特點是人多地少,每種產品的經營規模是有限的,出現一個大的公司,能夠左右農產品的銷售,解決很大面積的覆蓋,這樣的情況是很少的。老百姓能夠記得住的往往都不是品牌,而是某個品種或是某個產地,但是他們對品牌的意識很淡薄,我們現在每個縣註冊的農業品牌非常多,證明品牌註冊存在過多、過濫、過泛的傾向。

專家總結:

1.我國農產品的品種過多,種植地區過多所以很難打造出鮮明的特色,優勢不突出,不容易打造品牌。

2.農民生產的規模太過分散,以家庭承包經營作為單元規模太小,無法保證產品的穩定供給和批量化生產,

3.以家庭為主的生產單位,在產品的標準化、包裝行銷和可追溯方面難以保障。

三品一標來助力!

早在2004年,我國就正式提出打造“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概念,旨在通過政府背書,首先實現標準化,確保農產品安全,然後通過企業的包裝推廣和品牌化運作,把這些優質農產品推向市場,進而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朱俊峰教授:

隨著多年建設,“三品一標”權威性已基本建立,品牌公信力已基本形成,品牌認知度全面提升。無公害農產品已成為安全農產品的代名詞以及各級政府推動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西安、鄭州、武漢、大連等城市已把無公害農產品作為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場准入的基本要求。農產品地理標誌作為推動特色農業和區域優勢經濟發展的載體,已經成為各級政府保護產地環境、彰顯區位優勢、行銷特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案例

日本政府對於農產品的安全標準非常嚴苛,通過農民、農協、農業企業三者之間各司其職,既確保了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又大大提高了價格和收入。在區域公用品牌力量的驅動和激勵之下,日本打造的是一種優質優價的精品農業,雖然農民一畝地的生產經營成本要高於我國,但是在市場一端能獲得數倍甚至十幾倍的溢價。

無論是日本精品農業發展之路,還是我國從“三品一標”到區域公用品牌的過渡,都可以幫助農民朋友儘快搭上品牌農業的順風車,從中獲得更高的溢價空間。

建設一個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這就是未來我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因素,希望大家多多留意。

編輯:張程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汪群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