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四進克旗,帶著爸媽看草原

四進克旗, 帶著爸媽看草原

古人曰“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兩者不可偏廢”, 對於酷愛旅行的我,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這個世界不僅有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父母受我薰染, 這些年幾乎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又陸續去了港澳、泰國、韓國和俄羅斯。 每當回憶起走過的地方, 總是興致勃勃, 侃侃而談, 令我很有自豪感。

關於草原之行, 是突然決定的, 記得一天晚飯後, 閑來無事整理電腦上的照片, 身後傳來媽媽的聲音, “這是哪個草原?”, 回過頭老媽一臉羡慕地看著電腦, 心裡不由得愧疚起來,

我是個不善表達情感的人, 外表冷漠嘴上冰冷, 卻有著一顆火熱的心, 一直覺得投其所好, 讓爸媽出去旅遊就是盡了孝道, 其實和老人一起出遊的時候並不多, 因為我每次出行都是早出晚歸、爬山涉水強度高, 而旅途中又喜歡追尋風一樣的自由, 為尋找美景臨時更改行程和目的地, 對我來說習以為常, 年輕人都和我走不到一個頻率, 更何況老人家。 但草原如果讓他們隨團遊, 是無法領略其真正的美, 暗自在心裡決定, 一定要儘快帶爸媽去看草原。 立刻著手開始計畫行程, 去哪兒呢?草原對我來說很熟悉, 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和那拉提草原, 青海的祁連山草原, 還有西藏的那曲草原, 雖然都令我魂牽夢縈,
一直期盼故地重遊, 但對爸媽來說路途遠海拔高, 而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 一望無際的空闊之美令我懷念, 但對第一次看草原的人來說太單一, 容易審美疲勞, 對了, 還是去克斯克騰, 八年裡我在不同季節去過三次, 確實是情有獨鍾, 那裡不僅有草原, 還有高山、林海、沙地、河流, 湖泊、火山和冰川奇觀, 周邊還有壩上草原和翁牛特旗的沙漠, 就這樣吧, 說走就走, 兩天后我們踏上了自駕草原之旅。

第四次進克旗了, 輕車熟路, 為節省時間, 中午在服務區吃飯小憩, 進內蒙忽然暴雨來襲, 一路滂沱, 視線模糊不清, 前方遇到三處肇事車輛, 小心翼翼握緊方向盤, 一個多小時後駛出雲區, 天空放晴, 遠遠的已看到克旗標誌雕塑“馬踏飛燕”, 第一天750公里行車10個小時。

翌日早餐後從克旗首府經棚出發, 穿越大興安嶺黃崗梁,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畔, 南至內蒙古的西拉沐淪大峽谷, 一路行駛在網友盛讚的熱阿線, 進入茂密的林區, 優美的白樺樹, 無論是三五一簇, 還是密集成林, 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巍巍大興安嶺鮮為人知的是, 最高峰就是黃崗梁, 頂峰海拔2029米, 站在高山之巔, 幸運的看到了雲海, 雲蒸霧繞,猶如仙境。

雲海漸漸散去,會當淩絕頂,天高雲低,視野遼闊,林海蒼茫看不到盡頭,回望來時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頗為驚險。

沿公路前行,樹木漸漸稀少,植被發生變化,森林慢慢向草原過度,途經黃崗梁水庫,碧藍幽深的湖水,明媚悅人。

進入貢格爾草原,翠綠的山峰柔和輕緩,草甸上野花盛開,姹紫嫣紅,沁人心脾,初見草原的爸媽欣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成群的牛馬羊,像天上流動的雲彩,自在閒適。四周靜極了,只有偶爾牛羊發出的叫聲,嗅著青草的清香,潛心感受草原的美好。

一望無際的向日葵和油菜花,遍佈于原野,曾幾何時,平淡無奇的油菜花,成了人們追逐的美景,我也沉迷其中,每年按節氣從南到北樂此不疲,同一種花,會因為地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或婉約、或粗獷、或柔美、或霸氣,令人欲罷不能。到了草原怎麼能不騎馬,蒙古人堪稱馬背上的民族,看爸媽縱橫于花間,實足過了把癮。

敖包是蒙古人祭神和祈求幸福的象徵,怒放的格桑花,環繞著潔白的蒙古包,現在的牧民,越來越多的選擇定居,如果將來沒有了蒙古包的點綴,那還算是草原嗎?夜宿蒙古包,想讓爸媽深度體會草原生活,包內設施齊全,火炕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十分舒適。

美味的烤羊,讓平時不吃牛羊肉的老媽開了戒,大快朵頤,連聲稱讚。晚飯後陪爸媽在附近散步,穿著羽絨服的我冷得瑟瑟發抖,逆天啊,這可是盛夏三伏,真是避暑勝地。

美麗的夜空下,細數天上的星星,聽著悠揚的馬頭琴聲,欣賞精彩的歌舞表演,激情的篝火晚會,讓年邁的父母嗨翻了天。

第三天去往阿斯哈圖石林,這是我四上石林了,偏愛阿斯哈圖石林遠勝於雲南石林,阿斯哈圖是蒙語,意為“險峻的岩石”。在草原之巔,平地突起,渾厚大氣,而又惟妙惟肖,看石林要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三分看,七分想,頗為有趣!

此石名為“鯤鵬落草原”,是阿斯哈圖最壯觀的代表,鯤鵬是傳說中的神禽,它也為美景吸引而樂不思蜀?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專注地看著廣袤的原野。

傳說中成吉思汗的拴馬樁,偉岸挺拔。

石花,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巨大的石柱被大自然雕琢得宛如一朵蓮花。

將軍床

雙足寶鼎

石龜

密密麻麻堆垛的“書山”,一頁頁不知記載了多少滄海桑田。

平衡石,奇怪怎麼會不掉下來呢

阿斯哈圖石林出現於侏羅紀,距今一億五千年前的恐龍時代,因冰川融化沖蝕形成,所以也叫“冰石林”,結束于一萬多年前的史前時代,想像它曾見證了恐龍和猛獁象的滅絕,不由得在心裡輕歎,唉!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是何其渺小。

穿行于冰川石林中,巨石羅列,靜寂蕭瑟,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令我們深深沉迷,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蒼涼粗獷的阿斯哈圖,在空曠的草原之上,穿越冰川時代屹立於今天,講述著來之遠古的故事,回味悠長。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麼西拉沐倫就是我們的祖母河,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聞名遐邇的紅山文化、遼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即誕生於西拉沐淪之畔,創造出了遠比黃河、長江流域更古老的原始文明。西拉沐倫蒙語意為黃色的大河,古稱湟水,因為水中夾雜大量沙粒而發黃,草原和沙地由此分界,河水衝擊形成大峽谷,兩岸山峰對峙,陡如刀削,水流時而湍急,時而靜若止水。

西拉沐倫河對岸是渾善達克沙地,它是著名的有水沙漠,灌木、草甸、沼澤、沙丘並存,被譽為“花園沙漠”,演繹著不同尋常之美。連綿起伏的沙丘,渾圓潔白,令人恍惚走入了沙漠,但卻沒有大漠的燥熱,風兒溫柔的吹過,不遠處的綠叢中傳來鳥兒的輕啼。

河水歡快地流淌著,靛青的水色,如藍色的哈達,婉轉飄逸而成九曲十八彎,譜寫著西拉沐倫大峽谷和渾善達克沙地的交響曲,美妙至極。

席慕容寫過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繪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席慕蓉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曾陪我走過朦朧的青春歲月,她雖成長於臺灣,但父母祖輩皆來自內蒙古,外婆是蒙古王族公主,詩中那條大河就是西拉沐倫。

烏蘭布統草原也叫壩上草原,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清朝皇帝每年秋季都要在這裡舉行狩獵活動,是著名的皇家獵場。壩上屬於丘陵與平原交錯地帶,樹木與草甸並存,既清雅秀麗,又粗獷雄渾,像一幅幅油畫,美不勝收。

卓爾不群的歐式草原風光,既有溫婉綺麗的柔美,又兼桀驁豪放的壯闊,如詩如畫。徜徉其間,感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意境。

第四天早上離開首府經棚,穿過關東車村,駛入峰林群山之中,路兩側山勢險峻,奇峰高聳,岩石上冰川消融的水流痕跡十分明顯。

又見青山,其無與倫比的美麗,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坐上內蒙古最長的纜車,奇山異石再映眼簾,心曠神怡。

翠綠的山脈橫亙於天地間,壯美深邃,耳畔只有風兒掠過的聲音,無敵的靜美直抵心頭。

穿行於山中小徑,故地重遊,追尋著記憶,一路領著爸媽翻山越嶺,好似探訪一位老朋友,親切歡喜。

接近山頂,狂風肆虐,吹得人根本站不住,忽然一陣大風似乎要脅著我飛去,急忙抱住旁邊一棵小樹,好險!差點把我刮下懸崖,薑還是老的辣,看爸媽扶著岩石穩穩地前行。

青山地質公園既有壯闊的山巒,又有活靈活現的奇石,還有柔美的高山草甸,和深不可測的峽谷,面積之遼闊令人難以置信。

終於看到鷹嘴崖了,長長的棧橋架於兩峰之間,遠遠望去,巍峨的山體,居高臨下,氣勢淩人。之前一直擔心爸媽年邁能否上青山,但又怕錯過了實屬遺憾,就冒險來了,預想是走不動時半路折返,沒想到真的走完了全程,為爸媽大大的點贊!

數十裡的青山,一座座山峰壁立千仞,或是獨立成峰,亦或是綿延伸展,美不勝收。向下俯瞰,山谷中千峰崢嶸,江山如畫,這就是古冰川形成的冰鬥,這種地質形態實屬國內外罕見,堪稱天下一絕,大氣磅礴,令人震撼。

後山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冰臼群,約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後期,因冰水不斷融化和風的作用,形成眾多的冰臼,通俗的說就是滴水穿石而成。

冰臼置於堅硬的花崗岩山脊上,形狀各異,大小不均,深淺不同,底部大多有積水,壯觀絕美。臼內長滿了野草和白樺,宛若天然的盆景,形成獨一無二的曠世奇景,神秘的大自然,你令我敬畏不已。

翁牛特旗的玉龍沙湖,位於“八百里瀚海”之稱的科爾沁沙地,藍天、綠草、白沙、碧水、蒼松、怪石,就這樣神奇的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絕美的塞外風光。

爬上高大的岩石,竟然發現和青山地質公園一樣的冰川岩臼,穿越遠古,背襯水天一色的沙湖,美不可言。

高大陡險的沙山,倒映在如鏡的湖面,如夢似幻,爸媽手舞足蹈,沉浸於獨特的大漠之美。

看著鏡頭中無意走入的攝友,卞之琳的《斷章》溢上心頭,“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夢”。

茫茫白沙無邊無際,一叢叢綠草巨石,裝飾著沙的世界。與之前常見的黃色沙漠不同,抓一把沙粒從指間慢慢滑落,潔白晶瑩十分罕見。

這是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草原之行就要結束了,感覺意猶未盡,看爸媽笑顏逐開的樣子,令我欣慰不已。一行駝隊從身邊經過,走進浩瀚的大漠,悠遠的駝鈴聲,於風中叮咚的淡入淡出,遐思如行雲流水般漸行漸遠......

圖文:超然

不求超凡脫俗,但求豁然離塵

雲蒸霧繞,猶如仙境。

雲海漸漸散去,會當淩絕頂,天高雲低,視野遼闊,林海蒼茫看不到盡頭,回望來時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頗為驚險。

沿公路前行,樹木漸漸稀少,植被發生變化,森林慢慢向草原過度,途經黃崗梁水庫,碧藍幽深的湖水,明媚悅人。

進入貢格爾草原,翠綠的山峰柔和輕緩,草甸上野花盛開,姹紫嫣紅,沁人心脾,初見草原的爸媽欣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成群的牛馬羊,像天上流動的雲彩,自在閒適。四周靜極了,只有偶爾牛羊發出的叫聲,嗅著青草的清香,潛心感受草原的美好。

一望無際的向日葵和油菜花,遍佈于原野,曾幾何時,平淡無奇的油菜花,成了人們追逐的美景,我也沉迷其中,每年按節氣從南到北樂此不疲,同一種花,會因為地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或婉約、或粗獷、或柔美、或霸氣,令人欲罷不能。到了草原怎麼能不騎馬,蒙古人堪稱馬背上的民族,看爸媽縱橫于花間,實足過了把癮。

敖包是蒙古人祭神和祈求幸福的象徵,怒放的格桑花,環繞著潔白的蒙古包,現在的牧民,越來越多的選擇定居,如果將來沒有了蒙古包的點綴,那還算是草原嗎?夜宿蒙古包,想讓爸媽深度體會草原生活,包內設施齊全,火炕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十分舒適。

美味的烤羊,讓平時不吃牛羊肉的老媽開了戒,大快朵頤,連聲稱讚。晚飯後陪爸媽在附近散步,穿著羽絨服的我冷得瑟瑟發抖,逆天啊,這可是盛夏三伏,真是避暑勝地。

美麗的夜空下,細數天上的星星,聽著悠揚的馬頭琴聲,欣賞精彩的歌舞表演,激情的篝火晚會,讓年邁的父母嗨翻了天。

第三天去往阿斯哈圖石林,這是我四上石林了,偏愛阿斯哈圖石林遠勝於雲南石林,阿斯哈圖是蒙語,意為“險峻的岩石”。在草原之巔,平地突起,渾厚大氣,而又惟妙惟肖,看石林要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三分看,七分想,頗為有趣!

此石名為“鯤鵬落草原”,是阿斯哈圖最壯觀的代表,鯤鵬是傳說中的神禽,它也為美景吸引而樂不思蜀?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專注地看著廣袤的原野。

傳說中成吉思汗的拴馬樁,偉岸挺拔。

石花,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巨大的石柱被大自然雕琢得宛如一朵蓮花。

將軍床

雙足寶鼎

石龜

密密麻麻堆垛的“書山”,一頁頁不知記載了多少滄海桑田。

平衡石,奇怪怎麼會不掉下來呢

阿斯哈圖石林出現於侏羅紀,距今一億五千年前的恐龍時代,因冰川融化沖蝕形成,所以也叫“冰石林”,結束于一萬多年前的史前時代,想像它曾見證了恐龍和猛獁象的滅絕,不由得在心裡輕歎,唉!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是何其渺小。

穿行于冰川石林中,巨石羅列,靜寂蕭瑟,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令我們深深沉迷,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蒼涼粗獷的阿斯哈圖,在空曠的草原之上,穿越冰川時代屹立於今天,講述著來之遠古的故事,回味悠長。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麼西拉沐倫就是我們的祖母河,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聞名遐邇的紅山文化、遼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即誕生於西拉沐淪之畔,創造出了遠比黃河、長江流域更古老的原始文明。西拉沐倫蒙語意為黃色的大河,古稱湟水,因為水中夾雜大量沙粒而發黃,草原和沙地由此分界,河水衝擊形成大峽谷,兩岸山峰對峙,陡如刀削,水流時而湍急,時而靜若止水。

西拉沐倫河對岸是渾善達克沙地,它是著名的有水沙漠,灌木、草甸、沼澤、沙丘並存,被譽為“花園沙漠”,演繹著不同尋常之美。連綿起伏的沙丘,渾圓潔白,令人恍惚走入了沙漠,但卻沒有大漠的燥熱,風兒溫柔的吹過,不遠處的綠叢中傳來鳥兒的輕啼。

河水歡快地流淌著,靛青的水色,如藍色的哈達,婉轉飄逸而成九曲十八彎,譜寫著西拉沐倫大峽谷和渾善達克沙地的交響曲,美妙至極。

席慕容寫過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繪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席慕蓉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曾陪我走過朦朧的青春歲月,她雖成長於臺灣,但父母祖輩皆來自內蒙古,外婆是蒙古王族公主,詩中那條大河就是西拉沐倫。

烏蘭布統草原也叫壩上草原,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清朝皇帝每年秋季都要在這裡舉行狩獵活動,是著名的皇家獵場。壩上屬於丘陵與平原交錯地帶,樹木與草甸並存,既清雅秀麗,又粗獷雄渾,像一幅幅油畫,美不勝收。

卓爾不群的歐式草原風光,既有溫婉綺麗的柔美,又兼桀驁豪放的壯闊,如詩如畫。徜徉其間,感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意境。

第四天早上離開首府經棚,穿過關東車村,駛入峰林群山之中,路兩側山勢險峻,奇峰高聳,岩石上冰川消融的水流痕跡十分明顯。

又見青山,其無與倫比的美麗,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坐上內蒙古最長的纜車,奇山異石再映眼簾,心曠神怡。

翠綠的山脈橫亙於天地間,壯美深邃,耳畔只有風兒掠過的聲音,無敵的靜美直抵心頭。

穿行於山中小徑,故地重遊,追尋著記憶,一路領著爸媽翻山越嶺,好似探訪一位老朋友,親切歡喜。

接近山頂,狂風肆虐,吹得人根本站不住,忽然一陣大風似乎要脅著我飛去,急忙抱住旁邊一棵小樹,好險!差點把我刮下懸崖,薑還是老的辣,看爸媽扶著岩石穩穩地前行。

青山地質公園既有壯闊的山巒,又有活靈活現的奇石,還有柔美的高山草甸,和深不可測的峽谷,面積之遼闊令人難以置信。

終於看到鷹嘴崖了,長長的棧橋架於兩峰之間,遠遠望去,巍峨的山體,居高臨下,氣勢淩人。之前一直擔心爸媽年邁能否上青山,但又怕錯過了實屬遺憾,就冒險來了,預想是走不動時半路折返,沒想到真的走完了全程,為爸媽大大的點贊!

數十裡的青山,一座座山峰壁立千仞,或是獨立成峰,亦或是綿延伸展,美不勝收。向下俯瞰,山谷中千峰崢嶸,江山如畫,這就是古冰川形成的冰鬥,這種地質形態實屬國內外罕見,堪稱天下一絕,大氣磅礴,令人震撼。

後山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冰臼群,約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後期,因冰水不斷融化和風的作用,形成眾多的冰臼,通俗的說就是滴水穿石而成。

冰臼置於堅硬的花崗岩山脊上,形狀各異,大小不均,深淺不同,底部大多有積水,壯觀絕美。臼內長滿了野草和白樺,宛若天然的盆景,形成獨一無二的曠世奇景,神秘的大自然,你令我敬畏不已。

翁牛特旗的玉龍沙湖,位於“八百里瀚海”之稱的科爾沁沙地,藍天、綠草、白沙、碧水、蒼松、怪石,就這樣神奇的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絕美的塞外風光。

爬上高大的岩石,竟然發現和青山地質公園一樣的冰川岩臼,穿越遠古,背襯水天一色的沙湖,美不可言。

高大陡險的沙山,倒映在如鏡的湖面,如夢似幻,爸媽手舞足蹈,沉浸於獨特的大漠之美。

看著鏡頭中無意走入的攝友,卞之琳的《斷章》溢上心頭,“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夢”。

茫茫白沙無邊無際,一叢叢綠草巨石,裝飾著沙的世界。與之前常見的黃色沙漠不同,抓一把沙粒從指間慢慢滑落,潔白晶瑩十分罕見。

這是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草原之行就要結束了,感覺意猶未盡,看爸媽笑顏逐開的樣子,令我欣慰不已。一行駝隊從身邊經過,走進浩瀚的大漠,悠遠的駝鈴聲,於風中叮咚的淡入淡出,遐思如行雲流水般漸行漸遠......

圖文:超然

不求超凡脫俗,但求豁然離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