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家長能幫孩子做什麼?如何進行高考規劃?

在我國, 大學以前, 學生們是不怎麼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的, 多數孩子只是埋頭苦學, 而家長也認為只要成績好, 一切都不是問題。

可是現實是, 逾5成大學生認為目前就讀專業不理想, 近2成大學生對就讀學校不滿意, 3成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熱情不高, 僅有3.4%的學生入學前瞭解所報專業。 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因不滿意所考入的大學或專業, 最終選擇複讀、休學。 更有甚者, 不少研究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只得報考技校, 去學一門謀生的手藝, 媒體稱之為“回爐”。

那要怎麼辦?答:提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中學生職業規劃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家長如何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愛好、潛力和長處, 又該怎樣著力培養呢?

一、職業規劃的內涵

“我是誰?”即中學生要清醒地認識自己, 排除外來壓力, 比如父母的期望、師長的教誨、將來就業的壓力等, 在冷靜的狀態下, 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氣質、性格來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

“我從哪裡來?”即中學生要客觀看待自己的過去, 認清自己知識水準、見識、人生經歷等, 給自己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 做到這一點, 就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 不再怨天尤人, 好高騖遠。

“我要到哪裡去?”即在真正明白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的基礎上, 合理地制訂出自己的人生計畫, 並能夠把長期計畫和短期計畫結合起來, 長期計畫為目標, 短期計畫為階段, 由此出發, 一步步向目標靠近。

二、家長如何分析孩子的個性

充分瞭解孩子是家長幫助孩子規劃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等四個方面入手, 詳細、客觀地分析孩子的個性,

掌握第一手資料, 然後尋求專業職業規劃師的指導。

第一, 興趣。

興趣是人對事物特殊的認識傾向, 是持積極肯定態度的情感, 是激勵人行動的動力之一。 興趣在職業發展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是事業成功的強大動力。

比如, 喜歡與工具打交道的孩子, 可能會喜歡木工、車工、鉗工、機器修理、建築工、裁縫等職業;喜歡與人交往的孩子, 可能喜歡做推銷員、服務員、採購員、營業員、記者等。 喜歡與文字符號打交道的孩子, 可能更喜歡當會計、出納、打字員、校對員、檔案管理員或圖書管理員。

第二, 能力。

職業因工作性質、內容和環境的不同, 對人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而要幫助孩子, 發現自己佔優勢的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

學習能力強的孩子, 適合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 如科研、設計、策劃和管理等;語言能力強的孩子, 可以從事教師、播音員、演員、作家、營業員、服務員等工作;計算能力強的人, 可以考慮會計、出納、統計等職業;動手能力強的孩子, 可以考慮紡織工、電腦操作員、打字員、裁縫、外科醫生、雕刻家、鋼琴家等職業。

第三, 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指向性等特徵的表現。

比如, 多血質類型的人對人熱情, 但情緒不穩定, 思維敏捷, 善於交際, 適合從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如企業負責人、節目主持人、售貨員、服務員、諮詢員、導遊等。

第四, 性格。

性格是人和職業相適宜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職業需要由相應的性格的人來承擔,

因此, 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對其職業選擇有重大的影響。 比如, 易變型性格者喜歡從事沒有固定的活動模式和嚴格的程式的職業, 如演員、記者、推銷員等。

其實, 職業規劃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在實踐中還要不斷驗證、修改, 因為孩子不是一成不變的, 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人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此, 家長在瞭解孩子、分析孩子個性的過程中切忌簡單武斷, 對號入座, 而應該全面收集孩子的動態資訊, 然後在專業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 合理規劃孩子的職業生涯。

高考圈第九期高考規劃師實戰研修班將於十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 有興趣的可以報名參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