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摩拜高調披露運營資料,證實德媒所謂“白癡經濟”本質

近日, 摩拜高調登陸美國華盛頓之際, 披露了一組運營資料:“截至目前, 摩拜單車已進入全球8個國家的超過180個城市, 運營著超過700萬輛智慧共用單車;全球註冊用戶超過1.5億, 每天提供超過2500萬次騎行。 ”

上述資料乍看之下十分亮麗, 但簡單推算一番之後, 卻不難發現摩拜單車實際利用率過低的弊病。

700萬輛單車, 每天2500萬次騎行。 按照這組資料推算, 平均每輛單車每天僅被騎行3.5次, 實際利用率很低。 以平均每次騎行20分鐘計, 相當於每輛車每天僅被騎行1小時10分鐘, 全天24小時, 車輛有近23小時處於閒置狀態。 在共用單車過量投放、占道經營,

已經威脅城市秩序的當下, 摩拜單車以這樣的“共用”效率運營, 不僅有違共用單車初衷, 同時也令人憂心其財務狀況。

今年8月, 德國媒體《經濟週刊》曾發表了一篇題為《白癡經濟:中國的共用泡沫》的文章, 引起輿論熱議。 文章指出,

摩拜在海外投放的單車, 每輛價值250歐元(約合人民幣1978元), 每天必須使用5次, 才能在一年裡拿回本金。 而摩拜單車的顧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車, 每小時12歐分(約合人民幣0.9元)的價格“也太便宜了”。 因此, 德媒認為摩拜單車根本是一門賠本的生意, 並將這種模式稱為“白癡經濟”。

而此次摩拜公佈的這一運營資料, 可謂進一步證實了其“白癡經濟”的本質。

按照摩拜披露的資料, 正常收費情況下, 平均每輛摩拜單車每天被騎行3.5次, 意味著這輛車的出租收入最高也僅能達到3.5元(按每次騎行收入1元計), 最低下探至1.75元(按每次騎行收入0.5元計)。 如果再考慮到摩拜近一年來大規模舉辦的免費騎行、5元包月騎行以及大量不僅不收錢反而“倒貼錢”的“紅包車”活動,

車輛出租收益就更加微薄。

以這樣的收益水準, 能覆蓋住高昂的成本嗎?

公開資料顯示, 摩拜單車初代車型造價3000元/輛。 由於車輛笨重, 騎行體驗不佳, 摩拜後續推出多款lite版車型, 造價雖然有所降低, 但依然維持在1000元上下, 是其他共用單車的2-5倍。 迄今為止投放的700萬輛摩拜單車, 僅造價就達到了70億。

除了車輛製造以外, 摩拜運營過程中還面臨車輛投放、線下調度、維修等硬性開支, 以及市場行銷、系統研發等成本, 每一項都耗資不菲。 成立至今, 摩拜雖累計融資額超過10億美元, 但相對于巨大的成本投入而言, 依舊是入不敷出。 由此, 摩拜挪用用戶押金造車的傳聞便不脛而走。

仔細想來, 摩拜這種“白癡經濟”模式, 一方面可能令投資人數以億計的真金白銀打水漂,

另一方面還可能威脅到用戶的資金安全, 是時候引起警惕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