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定西:立足特色優勢 打造“中國藥都”

強化頂層設計 狠抓基層落實定西:立足特色優勢 打造“中國藥都”

近年來, 定西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以打造“中國藥都”和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為目標, 堅持將中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來抓, 基本實現了產業聚集和規模擴張的歷史性跨越, 開始步入標準化種植、規模化貯藏、精深化加工、市場化行銷的發展新階段。

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 2016年, 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 總產量30萬噸, 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居第一位。 其中當歸、黨參、黃(紅)芪三個主要品種分別達到31萬畝、48萬畝、35萬畝,

分別占全省的74%、70%和65%, 全國的60%、20%和40%, 形成了以岷縣為主的當歸、隴西為主的黃(紅)芪、渭源為主的黨參三個道地特色優勢品種種植帶。 全市中藥材種植業實現產值76億元, 加工業實現產值56億元, 市場銷售額達到160億元。

良種化程度不斷提高。 成功選育出當歸、黨參、黃芪、板藍根等中藥材新品種15個, 選育水準達到國內領先。 三大中藥材新品種示範種植均占到60%以上。 引進和馴化野生中藥材品種120多個, 試驗研究了10多個品種的綜合配套技術, 建立示範種植基地50個。

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 定西是工信部批准的首個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 市上大力實施道地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工程,

制定頒佈中藥材省級地方標準26項, 建成中藥材原藥標準化生產基地81萬畝、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1.74萬畝。

精深化加工不斷提升。 全市中藥材加工企業發展到210戶, 年加工中藥材30萬噸, 有67戶企業的生產線通過新版GMP認證。 全市規模以上中藥企業達到34戶, 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1戶。 6家製藥企業共有152個主要產品、303個藥品批號, 產品已發展到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成藥、保健品、美容化妝品等多個系列。

科技化支撐不斷增強。 定西與國內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係, 組建成立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5個, 企業實施科技合作項目80余項, 在研新藥3項, 取得科技成果172項, 申請中醫藥方面專利294項, 授權專利97項。 隴西縣政府與天津天士力控股集團聯合組建了甘肅數字本草檢驗中心,

成為全省首家中藥材及農產品檢測協力廠商檢測平臺。

品牌化效應不斷擴大。 全市註冊道地、優勢地產中藥材地理標誌4個、品牌商標120多個, “岷縣當歸、隴西黃芪、甘肅扶正”商標被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 隴西縣“全國中藥材(黃芪、黨參)種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獲國家質監總局正式命名。 岷縣出口當歸種植示範區通過國家質監總局審批, 成為西北首個、全國第六個中藥材品質安全示範區。 在隴西連續舉辦了八屆中國•定西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博覽會), 在香港、臺灣、廣州、福州等地舉辦了定西中醫藥產業項目推介洽談會, 定西道地中藥材品牌和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市場化體系不斷完善。 建成5個大型中藥材專業市場和3個全國中藥材資訊發佈中心, 全市年交易中藥材80萬噸。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5個, 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大型網路平臺開設網店1200多家, 通過網路外銷各類中藥材產品過億元。 定西冷涼乾燥的氣候條件催生了倉儲業的快速發展, 完成了一批中藥材現代倉儲項目, 形成了“南藥北貯”的地域優勢, 全市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90萬噸。

園區化發展初具規模。 規劃建設了甘肅隴西中醫藥迴圈經濟產業園、岷縣中醫藥迴圈經濟產業園、渭源縣工業園、渭源會川工業園和安定區口園等5個以中醫藥為主的產業園, 規劃總面積46平方公里。 一方製藥、奇正藏藥、康美藥業、神威藥業、禾邦製藥、千金藥業等國內知名企業入駐園區發展,

入駐企業總數達到127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