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都發展還看今朝》系列報導 綠色·道地打造“隴藥”(一)

近年來, 我縣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藥都”核心區和“綠色·道地”品牌創建, 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轉型升級步伐, 中醫藥產業呈現出種植標準化、加工精深化、倉儲規模化、市場專業化、產品品牌化的發展格局, 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和助推脫貧攻堅的特色支柱產業。 為全面展示我縣中醫藥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本台推出《藥都發展還看今朝》系列報導, 今天播出之一:

綠色·道地打造“隴藥”

隴西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 近年來, 縣上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中藥材種植傳統等優勢, 積極搶抓被列為國家級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的良好機遇,

堅持保面與提質並舉, 積極推廣中藥材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 有力地維護和提升了中藥材綠色·道地品牌。

初秋時節, 記者走進位於柯寨鎮張家灣村的黃芪黨參標準化種植基地, 縷縷藥香撲面而來,

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在一塊黃芪地裡, 村民馬歲平正在除草。 他種植中藥材快40年了, 去年他家採用地膜露頭栽培技術種植的30畝黃芪賣了6萬多元。 嘗到甜頭的馬歲平, 今年又在鄰近的張家灣村流轉了10畝地種植黃芪。

柯寨鎮柯寨村村民馬歲平:“這個地膜露頭栽培的(藥材)再不用農藥,

上的還是有機肥, 再沒麻口(病), 又沒蟲, 市場上好賣。 老辦法栽的一畝能產600斤, 這個露頭栽培的, 800公斤大約就是1600斤。 ”

中藥材地膜露頭栽培技術是近年來我縣大力推廣應用中藥材無公害標準化種植的有益探索。 縣上堅持把標準化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突出“有機、綠色、道地”品牌。 一方面, 依託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 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示範、提純復壯和標準化種植試驗等工作, 先後開展黃芪、黨參等中藥材品種種植試驗研究20多項, 制定了黃芪、黃芩、黨參、甘草等11個標準化種子、種苗培育和栽培技術操作規程, 為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和科學指導。 另一方面, 縣上採取“公司牽頭建基地、協會搭橋連農戶、技術部門搞指導、鄉鎮配合抓面積、縣上適當拿補助”的運作模式, 每年籌措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 鼓勵製藥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和“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建立標準化藥源基地, 大力引導廣大藥農推廣應用無公害種植、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
每年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15萬畝左右, 從源頭上保證了中藥材道地品質。 為了讓藥農放開手腳大力種植中藥材, 保障藥農種植收益, 縣上於2014年在全省率先啟動開展了中藥材產值保險試點工作。 四年來, 全縣黃芪、黨參、當歸三類中藥材投保面積累計達20萬畝。

據瞭解,在全國統一普查的363個中藥材主要品種中,隴西有96種,占全國的26.4%;常用的130多個品種中,隴西有93種,占全國的72%。目前,全縣中藥材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21.1%,種植面積居全國縣區首位。中藥材年產量達9萬噸,是全省中藥材產量最高的縣。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助農增收的一大重要支柱產業,201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來自於中藥材產業,達到1646元。

據瞭解,在全國統一普查的363個中藥材主要品種中,隴西有96種,占全國的26.4%;常用的130多個品種中,隴西有93種,占全國的72%。目前,全縣中藥材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21.1%,種植面積居全國縣區首位。中藥材年產量達9萬噸,是全省中藥材產量最高的縣。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助農增收的一大重要支柱產業,201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來自於中藥材產業,達到1646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