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I、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金融的全新邊界

文|孟永輝

移動互聯網時代硝煙的逐漸散盡讓人們開始尋找下一個拉動行業增長的引擎。 從目前的表現情況來看, 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有望成為推動行業增長的下一個引擎。

正是因為如此, 我們才看到了阿裡、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開始將佈局的焦點轉移到了這些新技術上面。 互聯網金融同樣如此。

在經歷了前期的飛速發展之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由於監管政策的出臺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狀態。 與此同時, 互聯網金融同樣開始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諸多新的金融概念開始不斷出現。 隨著互聯網金融將目光聚焦到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上面, 預計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將會出現更多新的改變。

新技術不斷湧現, 互聯網金融開始面臨新的發展環境

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P2P平臺跑路、ICO陷入非法集資困局都在說明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 互聯網金融同樣開始面臨著新的發展環境。

從外部市場來看,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將發展的目光轉移到了互聯網金融領域, 傳統金融機構本身的合規與合法讓他們能夠時間和精力深度參與其中, 並借助業已形成的線下流量優勢獲得不一樣的發展。

傳統金融機構的主動互聯網化開始進一步擠壓著互聯網金融的生存空間, 而對於深陷監管泥潭的互聯網金融來講, 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的加快對於自身來講無疑是一種傷害。 如何在傳統金融機構主動互聯網化的背景下獲得新的突破,

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之外, 互聯網金融本身同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講, 他們開始將互聯網金融看作是完善自我生態鏈條的一個主要部分, 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手段提供給用戶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於是, 有關互聯網金融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的落地成為很多互聯網巨頭都在嘗試的一個主要課題。

阿裡和百度的人臉識別支付、騰訊則借助其在社交領域的應用, 開始將互聯網金融更多地與社交結合在一起, 這些互聯網巨頭正在借助自己的生態鏈條將互聯網金融更多地與用戶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借助這種手段, 互聯網金融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 而是變成了一個能夠真實落地的存在。

從互聯網金融本身來看, 互聯網金融的自我邏輯同樣面臨著深度調整。 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金融來講, 它之所以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獲得飛速發展,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那個時候用戶的行為習慣正在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互聯網金融能夠借助操作簡單方便、參與門檻低等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海量的用戶。 隨著P2P平臺出現問題, 這種簡單依靠流量勢能來獲得飛速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 互聯網金融需要借助新的方式和手段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從互聯網金融本身來看, 流量時代只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就能夠獲得海量的用戶和項目,

這種僅僅依靠平臺來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做法有些無力, 缺少了深度介入讓互聯網金融平臺難以把控項目風險, 最終導致很多專案帶病上線, 項目風控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 投資者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

因此, 互聯網金融本身的運作邏輯需要根本性的轉變, 從之前的平臺邏輯和思維, 轉變成為深度介入的邏輯和思維。 將互聯網金融看做是一個切入點, 通過互聯網金融介入到專案之中, 從專案運營、宣傳推廣、市場行銷等多個角度對專案進行支持, 促進專案順利落地, 最終將專案的出險概率降到最低, 並以此促進互聯網金融更好地發展, 保障互聯網金融真正回歸到支援實體專案發展, 而非熱炒、虛推市場的狀態。

另外,除了互聯網技術之外,互聯網金融同樣要借助新科技來完善自我。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手段強化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提升人為的風險控制造成的效率低下,同時減少人為風控過程當中造成的諸多問題。另外,我們還能夠借助大資料的手段從多個維度來評估項目的品質,告別傳統時代僅僅依靠線下調查結果進行專案評估的問題,真正將項目的風險控制提升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互聯網金融本身的運作邏輯和運營方式正在發生根本轉變,相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來講,互聯網金融本身發生的變化似乎更加值得我們期待。因為互聯網金融本身的變化不僅能夠破解當下它面臨的諸多發展難題,而且能夠找到真正適合外部環境的發展新路子,從而為它未來的發展找到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後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突破口到底在哪?

隨著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的減退,特別是越多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的目光轉移到線下,一個以融通線上和線下為主要代表的全新發展時代正在悄然來臨。新零售、新社交、新智慧等諸多概念正在不斷出現,在這樣一個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樣開始進入到新金融階段。那麼,在後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突破口到底在哪呢?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尋找互聯金融的全新表達方式。越來越多的跡象開始表面,互聯網作為一種外部技術對於傳統行業的改造能力逐步式微,這種現象的存在最終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互聯網之外的破解之法。隨著以AI、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以這些新技術為切入點,尋找互聯網金融的全新表達方式。

在傳統邏輯中,金融與其他行業始終都是一種涇渭分明的關係,彼此之前的聯繫並不是特別緊密。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金融在與行業進行融合的時候出現了效率低下,結合程度低等諸多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現象表現得更加明顯,即我們在運作互聯網金融的時候僅僅通過短週期、高收益等一些金融的特色來吸引用戶,並以此來不斷獲取用戶。

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互聯網金融過於關注的是籌集自己的多少,而忽略了金融對於其他行業真正的支持意義。這讓金融本身越來越脫離本身的運作邏輯,最終導致了很多項目無法與實際項目實現完美對接,後續的項目運營、投資運作等方面更是缺少一個相對完美的控制,最終導致了很多互聯網金融專案並沒有實際專案與之對應,最終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進入到新技術時代時候,我們能夠通過新技術的手段將互聯網金融與項目進行完美匹配,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通過新的技術來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全新表達。比如,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回報方式,我們不僅僅只有收益方面的回報,還能夠將回報方式多樣化,通過預售、試用等多種手段都能夠對用戶進行回報,真正將互聯網金融的表達方式進行多樣化的配置,從而實現互聯網金融表達方式的多樣化。目前,以京東眾籌、聚米眾籌、蘇寧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正在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探索著發展新邊界。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全新表達不僅能夠讓用戶真正參與其中,而且能夠通過加入多方的因素實現風險共擔,在豐富互聯網金融回報方式的同時,同樣提升互金項目的風控水準。隨著更多的技術加入到互聯網金融之中,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的科技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將會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得愈加緊密,最終互聯網金融將會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一個獨立於行業之外的存在。

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衍生更多全新的概念。新技術的領先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會與互聯網金融融合,從而衍生出更多的概念,這些概念規避了互聯網金融的弊病,真正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存在。

比如,大資料基於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產生的智慧投顧、智慧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產生的智慧項目匹配、雲計算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產生的智慧風控……這些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深度融合產生的概念,能夠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運作邏輯,從而讓互聯網金融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獲得更大發展。

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產生的全新概念規避了傳統互聯網金融的問題和弊病,通過加入更多新鮮的元素,從而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巨頭不斷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從而產生了諸多新物種,人們開始看到了除了投資理財之外,互聯網金融更多的發展可能性。普惠金融、生態金融、數字金融等這些新的概念都是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之後產生的。

以新技術為手段,互聯網金融當前的發展難題有望得到破解。風控難題是當前互聯網金融遭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借助新技術的手段,我們能夠完善現有的互聯網金融的風控方式,告別單純依靠專案經理調研進行風控的現實。

比如,我們能夠通過大資料的手段來強化對於專案各個方面的風控問題,通過多個維度,多種角度的控制讓互聯網金融的專案風險不再僅僅只是人為控制的,而是通過大資料的手段智慧控制的,另外它的這種風控的方式也告別了單一、孤立的問題,真正從根本上消除了互聯網金融的痛點,實現了互聯網金融的改頭換面。

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加入,互聯網金融在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和問題有望得到破解,並真正實現新技術條件下的全新發展。

新技術成為下個階段發展重點的脈絡逐漸清晰,隨著新技術應用的不斷增多,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的概念、方式將會在金融領域出現。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出現的痛點和問題,一場源自更深層次的變革將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一個新的時代終將來臨。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而非熱炒、虛推市場的狀態。

另外,除了互聯網技術之外,互聯網金融同樣要借助新科技來完善自我。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手段強化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提升人為的風險控制造成的效率低下,同時減少人為風控過程當中造成的諸多問題。另外,我們還能夠借助大資料的手段從多個維度來評估項目的品質,告別傳統時代僅僅依靠線下調查結果進行專案評估的問題,真正將項目的風險控制提升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互聯網金融本身的運作邏輯和運營方式正在發生根本轉變,相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來講,互聯網金融本身發生的變化似乎更加值得我們期待。因為互聯網金融本身的變化不僅能夠破解當下它面臨的諸多發展難題,而且能夠找到真正適合外部環境的發展新路子,從而為它未來的發展找到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後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突破口到底在哪?

隨著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的減退,特別是越多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的目光轉移到線下,一個以融通線上和線下為主要代表的全新發展時代正在悄然來臨。新零售、新社交、新智慧等諸多概念正在不斷出現,在這樣一個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樣開始進入到新金融階段。那麼,在後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突破口到底在哪呢?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尋找互聯金融的全新表達方式。越來越多的跡象開始表面,互聯網作為一種外部技術對於傳統行業的改造能力逐步式微,這種現象的存在最終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互聯網之外的破解之法。隨著以AI、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以這些新技術為切入點,尋找互聯網金融的全新表達方式。

在傳統邏輯中,金融與其他行業始終都是一種涇渭分明的關係,彼此之前的聯繫並不是特別緊密。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金融在與行業進行融合的時候出現了效率低下,結合程度低等諸多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現象表現得更加明顯,即我們在運作互聯網金融的時候僅僅通過短週期、高收益等一些金融的特色來吸引用戶,並以此來不斷獲取用戶。

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互聯網金融過於關注的是籌集自己的多少,而忽略了金融對於其他行業真正的支持意義。這讓金融本身越來越脫離本身的運作邏輯,最終導致了很多項目無法與實際項目實現完美對接,後續的項目運營、投資運作等方面更是缺少一個相對完美的控制,最終導致了很多互聯網金融專案並沒有實際專案與之對應,最終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進入到新技術時代時候,我們能夠通過新技術的手段將互聯網金融與項目進行完美匹配,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通過新的技術來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全新表達。比如,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回報方式,我們不僅僅只有收益方面的回報,還能夠將回報方式多樣化,通過預售、試用等多種手段都能夠對用戶進行回報,真正將互聯網金融的表達方式進行多樣化的配置,從而實現互聯網金融表達方式的多樣化。目前,以京東眾籌、聚米眾籌、蘇寧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正在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探索著發展新邊界。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全新表達不僅能夠讓用戶真正參與其中,而且能夠通過加入多方的因素實現風險共擔,在豐富互聯網金融回報方式的同時,同樣提升互金項目的風控水準。隨著更多的技術加入到互聯網金融之中,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的科技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將會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得愈加緊密,最終互聯網金融將會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一個獨立於行業之外的存在。

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衍生更多全新的概念。新技術的領先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會與互聯網金融融合,從而衍生出更多的概念,這些概念規避了互聯網金融的弊病,真正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存在。

比如,大資料基於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產生的智慧投顧、智慧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產生的智慧項目匹配、雲計算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產生的智慧風控……這些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深度融合產生的概念,能夠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運作邏輯,從而讓互聯網金融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獲得更大發展。

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產生的全新概念規避了傳統互聯網金融的問題和弊病,通過加入更多新鮮的元素,從而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巨頭不斷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從而產生了諸多新物種,人們開始看到了除了投資理財之外,互聯網金融更多的發展可能性。普惠金融、生態金融、數字金融等這些新的概念都是新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融合之後產生的。

以新技術為手段,互聯網金融當前的發展難題有望得到破解。風控難題是當前互聯網金融遭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借助新技術的手段,我們能夠完善現有的互聯網金融的風控方式,告別單純依靠專案經理調研進行風控的現實。

比如,我們能夠通過大資料的手段來強化對於專案各個方面的風控問題,通過多個維度,多種角度的控制讓互聯網金融的專案風險不再僅僅只是人為控制的,而是通過大資料的手段智慧控制的,另外它的這種風控的方式也告別了單一、孤立的問題,真正從根本上消除了互聯網金融的痛點,實現了互聯網金融的改頭換面。

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加入,互聯網金融在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和問題有望得到破解,並真正實現新技術條件下的全新發展。

新技術成為下個階段發展重點的脈絡逐漸清晰,隨著新技術應用的不斷增多,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的概念、方式將會在金融領域出現。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出現的痛點和問題,一場源自更深層次的變革將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一個新的時代終將來臨。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