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川玲對談中國最著名小學校長卓立:我們對名校誤解太多了!

這是童書媽媽“那些改變教育格局的人”系列訪談之二。

大家對”名校“的誤解有很多, 我也不例外。

比如, 在採訪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學終身校長卓立老師時, 我也以為我會聽到很多達官貴人子弟的故事, 階層固化的故事;想不到, 我聽到的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將一個胡同裡面的破廟學校, 變成全中國最好最著名學校的“改變教育”的故事。

我們看教育, 不要從現在往過去看, 而應該從過去往現在看。 就是說, 我們不要在看到史家小學現在的輝煌而認為它走到今天理所應當。 而是我們要關注和思考,

史家小學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它做了什麼, 經歷了什麼, 堅持了什麼, 捨棄了什麼……

我們不是去記錄一個傳奇, 或者, 增加一些談資和軼事, 而是真正探討這裡面的思想。

只有這樣, 我們談論教育, 才有意義。

我們談論史家小學, 不是為了追捧其名氣, 更不是為了炫耀其硬體, 讓更多的家長產生類似“人家的學校”“我們的命不好進不了”等等的焦慮。

其實, 史家小學在條件更為艱難的幾十年前, 就開始”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今天再次聚焦史家小學, 正是為了告訴所有人, 任何學校都可以成為史家小學, 任何家庭都可以教育好孩子, 任何孩子都可以成就幸福。

我們很想通過史家小學的變化, 通過卓立老師的所作所為, 來深入探討打破階級固化的東西是什麼?如果讓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

最應該發力的究竟是什麼?

不久前, 在北京潤豐學校現代化的演播廳裡, 我像一個電視主播似的, 採訪了北京乃至全國最出名的校長卓立老師。

為了這次採訪, 我專門去跟讀者收集了上百個問題, 最後優中選優, 尖銳中選更加尖銳, 我選出了十個做成採訪提綱發給了卓校長。

兩小時採訪讓熱愛教育的我熱血沸騰, 卓校長坦誠而有氣度的回答讓我受益良多。

誤解一:名校是天生的嗎?是用特別的資源建設的嗎?

事實:從少人問津的破廟小學, 到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名校

三川玲:

卓校長, 我們都知道史家胡同小學(下稱史家小學)是北京乃至全國最好、最著名的小學,

甚至有人說能夠進這個學校是家長身份的象徵。 在採訪您之前我查資料, 才發現史家小學並非生來如此, 以前甚至是一所少人問津的破廟小學, 是這樣的嗎?

卓立: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55年了, 我是1962年開始工作的, 工作的第三年做副校長, 後來就一直做校長, 當校長也是當了50多年的校長了。

我原來在的史家胡同小學本來是一個破廟, 占地只有5000多平米, 很小, 是史可法的家廟改的。

這個廟有多破呢?連頂棚都是紙的, 窗戶也是紙的, 每年都要糊頂棚、糊窗戶的。 這個胡同裡的學校只有18間教室, 是一個很小的學校。

我高中畢業之後就在史家小學工作, 在第三年的時候當上了副校長, 之後當了校長。 在我當校長的時候,

學校已經成了危房, 我就把全校的房子給拆了。 建了新的學校。

之後新學校還不夠用, 我又在三站地之外建了新的校區。 我前前後後也建了一些分校, 比如通州的史家小學分校, 完全模仿史家小學本部中高年級部設計的。

就這樣我幹到66歲退休了, 在朝陽區接手創辦了九年一貫制的潤豐學校。 我完全按照做“史家”那樣做潤豐, 也是一個我理想中的學校。

總之我這輩子吧, 從教55年了, 真的是很有意義的, 因為一直在建造非常好的學校。

三川玲:

你要做一個龐大的現代化的校園, 在5000平米的胡同裡面怎麼能夠實現呢?你要像繪本裡面寫的那樣做一個一百層樓的學校嗎?但是北京的胡同據我所知是不可以建高的建築的。

卓立:

不能往高了建, 我就想, 我就充分利用地下唄。 我就把地下都挖開了, 結果地下比地上建得還多。

我建了一個地下操場, 體育館、游泳館在地下什麼都有。 後來學生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 我就在離這三站地, 北小街建了一個占地兩萬平米的學校。

我當時建北小街這個校區的時候, 很多人反對我的做法, 說有這個地方搞得不錯就可以了。 我說, 不成, 一定要建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學校, 讓孩子們有很好條件的學校。

當時我就提出了設計理念——建一個綠色校園、科技校園、藝術校園、和諧校園。

這四個理念不是隨便說說的, 比如說綠色校園, 種點樹就是綠色校園?不是這個意思, 綠色的, 起碼是環保的概念, 要使用環保的新技術。

比如說史家就是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供熱的;

又比如說在新學校裡面是有直飲水系統的,自來水經過處理,能夠擰開水龍頭就喝處理過的水;

又比如說有下沉式廣場,不影響周邊的教室,雖然是地下的,但有地上的功能,這樣不就節能了嗎,等等等等。考慮了很多節能的、環保的這樣一些概念在裡面。

三川玲:

那是什麼年代啊?在現在我也很少看見有學校這樣真正地“綠色”。

卓立:

那是16年前。

第二個概念就是建科技校園,我心裡面要建一個最現代化的學校,那麼設施應該是最現代的。

比如說那時候就給學校建了汽車停車場,就設在下沉廣場——16年前還沒有私家車,我是北京最早開車的校長,我說以後老師們會有汽車的——現在我們校車就有100輛,孩子們接送都不用上大街了,在校園裡就接送了。

當時設計這個停車場,怎麼開進來,怎麼開出去,睡覺都睡不著,你看現在,特別好吧,大家都有車了,說校長太棒了,16年前就給我們建好停車場了。

當時還給每個教室都做了上下水,孩子們在教室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還有就是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普羅米修士白板。又在普羅米修士白板的基礎上,都做了觸控式螢幕。這是7年前,因為當時我受了“朝聞天下”的影響,就想著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觸摸多好。

兩年前,我們在每個教室安裝了AP,讓每個教室成為一個局域外的wifi環境,使每個孩子的ipad和老師的觸控式螢幕是可以互動的,這樣就太好了,老師可以即時地監控每個孩子的學習過程,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樣一個實驗,孩子們做完之後,在這兒一拍,發給老師了,老師就知道了他做得怎麼樣,或是給其他同學看他的問題在什麼地方,非常方便,所以現在我這個學校(潤豐學校)的現代教學水準在國內目前是最高的。

現在,我經手建造的校園,每個教室都有和資訊中心相連的控制器。這是真正意義的數位校園,包括網路系統,可以遠端直播等等。

那天我跟卓立校長的對談是在潤豐學校的演播廳裡面,我曾經去中央電視臺做過節目,我感覺比我去的演播廳還現代。我們倆像《新聞聯播》的主播那樣坐在演播台前面,對面是一面螢幕牆,在上面看得見各個角度取景的實況,正前方有個提詞器,我給卓校長的訪談提綱就顯示在對面,斜前面還有一個帶導軌的攝像機……這一切都讓我深深感到我們倆的對話正式隆重極了。我那三小時訪談的經歷是我活到中年才見到的“世面 ”,而史家小學、潤豐學校的孩子天天就生活在這樣的場景之中。我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成為“未來的主人翁”。

三川玲:

卓校長,我現在感受到,你是個現代化設備控!你的做法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想,我很關心你的藝術校園是怎麼做的。

卓立:

我的現代化的設施裡面還有小劇場。一般的學校裡,一般的校長不敢提這個小劇場,連個禮堂都不好提,但是我說,一定要有一個小劇場。

我為什麼這樣呢?我覺得啊,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聽報告的機會很少,但是他還需要一個表現的場地,表現自己才華的場地。

如果有個小劇場,音響、燈光效果特別好,舞臺效果特別好,舞臺很大,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他的演說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包括他的寫作能力都不一樣吧?

包括他的氣質、素養都會很大地提高,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我堅持建造小劇場。

實際效果是這樣的,比如說史家的學生,中央領導接待外賓的時候,需要有獻花的活動,肯定會想到史家學生。

我現在這個潤豐學校有畢業的學生去了加拿大上高中,回來告訴我,加拿大的中學必考3門,英語、數學是其中兩門,第三門必考的不是物理化學,而是表演。物理化學倒是可以選考,表演必考。可見國外對於人才的需求,實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

綜合素質就包括了他的演說能力,奧巴馬、特朗普當選總統,除了他們的實力,很重要的是演說,所以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氣質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有劇場的學校還是很有意義的。

潤豐學校的小劇場的座位是從英國進口的。這並不是為了高檔,而是讓孩子切身地感受到”正式“。硬體是為軟體服務的,好的硬體是軟體的一部分。當然了,如果好的硬體沒有為孩子服務,那就真正地成為了擺設了。我們看待這些的做法,一定要瞭解背後的邏輯。

三川玲:

我女兒在白家莊小學,他們學校的金帆藝術團前幾天去北京音樂廳表演,我聽了他們的合唱。整個學校分了ABC三個團來唱, 我大概估了一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參加了這個合唱團。

我女兒周圍的小朋友們大多數都是這個合唱團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我天天見到,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們唱歌的時候,6~8個聲部,聽起來像在音樂的海洋裡一樣,非常享受。他們的服裝,他們的氣質,他們呈現出來的效果,跟我很迷戀聽的教堂靈歌的合唱團一樣。他們也有去維也納演出。

我當時想得特別多的就是,為什麼普通的鄰家小孩最後會表現出一流的國際水準?

這些小孩我是天天都見的,他們摳鼻屎的時候,撒嬌或是流鼻血的時候,掉了一顆牙的時候我是見過的,他們是怎麼達到一流的水準呢?可以整齊劃一地讓這麼多普普通通的孩子變成這樣的,我覺得這是有規律的,我不知道卓校長怎麼看這個規律?

卓立:

這就是教育的魔力,是教育的理念和一個學校校風環境打造的。

史家胡同小學那個5000平米的校區,地下就建了個游泳館。那是80年代。游泳對一個孩子身心的發展是很有用處的,他的形體會不一樣。

學校裡的學生必須游50米,拿到50米合格證了,才能拿到畢業證,沒有50米合格證,不可以。

三川:

80年代,我們讓孩子去游泳的意識都沒有,更不要說去建一個游泳館了。

卓立:

我66歲的時候就退休了,來到了朝陽區的潤豐學校。

原來沒有這個學校,本來想建一個和社區配套的學校,後來, 朝陽區說,一定要建一個非常棒的學校,所以我就重新設計連這個學校,就是現在的潤豐學校。

我覺得比史家小學又前進了一步,做得更到位了,更好了。現在的學校各種體育場館應有盡有,有籃羽館,游泳館是分深水區和淺水區的兩個游泳池,背景設計成藍天白雲,孩子在裡面游泳像在雲朵裡面游泳,是非常漂亮的。還有一個綜合體育館,跆拳道、柔道、劍道,包括蹦床。

在我們標準的籃羽館裡還有攀岩,在館廳裡還有健身房,還有模擬的高爾夫球場,所以說現在的設施比以前又先進了一步。

校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文化館,文化長廊什麼的,每個教室都有開放的書架。

在史家小學分校,孩子們正在書架上挑書。現在很多孩子在學齡前會大量看繪本,小學三年級前會看很多課外書,但隨著年級越高,看書越少——這和教育界公認的”閱讀改變命運“背道而馳。很多時候,學校反而成為了阻止閱讀的源頭。很多學校羡慕名校生源好,條件好,資源多,政策寬鬆……而這一切,其實也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誤解二:名校都是用錢堆起來的。沒有錢光有理念根本沒用!

事實:我們也是從沒有條件裡走出來的。理念比硬體更重要。

三川玲:

我有一個做高檔童裝的朋友,她告訴我孩子在一些場合一定要穿正裝。包括我們大人,也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裝,當你穿了正裝,你對自己的要求,一言一行不一樣——一套衣服可以讓孩子發生精神面貌的變化。

現在,史家和潤豐的孩子,能夠有一個這麼好的環境,那他看到那樣的游泳館,那樣的教室,那樣的演播廳的時候,他知道這樣的環境、這些設施就是為他做準備的,他對自己的期許和要求會不一樣。

小孩兒要進步,老師抽著鞭子去進步,不太可能。但他對自己有要求了,他就會進步。

現在我能理解你了。

坦白說,來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課,知道你是個現代校園控,當時我想,用錢堆一堆,做最高級的校園誰不會?可是沒有錢怎麼辦?難道世界的未來就是給有錢孩子的嗎?

北京郊區的學校,中國那麼多縣城鄉鎮農村的學校,沒有史家現在這樣條件的學校,你認為他們最應該發展是什麼?如果他們同樣想讓孩子更優秀,你認為他們可以發力的是什麼東西。

卓立:

38年前,我就建起了中國第一個紅領巾電視臺。也是在38年前,我在全國建起了第一個電腦教室,那時候不叫電腦,也不叫電腦,叫微處理機。它都沒有中文介面,你做個1+1用basic程式,畫條線用程式做。

這是一種意識,和錢沒有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

建立全國第一個紅領巾電視臺是在38年前,那時候還沒有彩電呢,黑白電視還很小,我就在東北買了個攝像頭,在電視廠買了個黑白監視器,在廢料堆裡撿了好多舊電纜,自己攢起來。

還有,那個電腦我是用監視器做螢幕的,電腦的桌子我是用兩個電冰箱的廢門改的。

三川玲:

我能理解你舉這個例子的苦心,就是令人羡慕的,現代化的富有的學校,並不是一開始就令人羡慕的,它的成長必然需要有人去想辦法,從一窮二白去開始。

我想很多人不能自己都還沒有付出努力,就埋怨命運不公。但是,面對史家這樣的跟其他學校拉開太多差距的學校,難道不應該教育資源均衡一下嗎?

卓立:

通常大家面對史家和潤豐這樣的學校,都會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也是您剛才想問的,這樣做公平嗎?這樣做均衡嗎?

我覺得要打消這樣的想法啊。我覺得要均衡的,而且中央一再強調,教育要均衡化發展,我覺得這種均衡,全國的學校的學生,都應該享受均等的基本的教育權,這是絕對應該保障的,而且我們要想盡各種辦法使得教育均衡化。

但是呢,我同時又認為,簡單均衡是不可以的,因為簡單均衡會阻礙事情前進的發展的。我覺得應該提倡的是優質均衡,就是用優質教育來引領,實際上是均衡的。

第一,均衡是暫時的,不均衡是永恆的,比如說建10個一模一樣的學校,一年以後它肯定不一樣,因為他的環境、條件、辦學水準不一樣。

然後大家再向好的看齊,螺旋式上升。

第二,再一個考慮到均衡呢,是一個區域的均衡。全國絕對均衡並不現實,北京非要和新疆和西藏完全均衡這個是不現實的。我們是用優質教育來引領。這樣是使得先進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不繼引領教育的發展、社會的發展。

我想我剛才說的這些,不要被大家誤解——你說的這些跟我們沒關係啊,你們怎麼先進,我們這兒連基本條件還做不到呢。

我是說,教育是需要面向明天的。我們也是從沒有條件裡走出來的。在任何條件下,我們都不能說,我們條件不可以,我們培養不出好學生。

反而,我們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不斷地用現代的方法彌補這些。比如網路、衛星的教學啦,可以彌補一些缺陷,尋求更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期許的是教育的現代化。

三川玲:

那麼其他學校可以怎麼發力呢?你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卓立:

我覺得分兩個方面。

教育的理念上,一方面我們儘量讓我們硬體現代一些,這對培養現代人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不是唯一的。不是說我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就培養不了了,不能夠絕對地這樣說,我覺得呢,要使我們的教育的理念符合現代的潮流。

三川玲:

您覺得落後的理念有什麼?

卓立:

落後的理念就是把教育單純地看成分數,單純看成知識的傳授。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分數對每個人來說,對每個學校,對每個校長來說,是非常嚴酷的。你差這一分你肯定考不上清華,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就是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如果你只是就著分兒,說著分兒,那壞了,肯定就是為了這個分兒,機械地去督促學生,怎麼加碼怎麼重複地訓練使他更熟練一點兒。而忘了你所培養的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不光是考試的機器。

三川玲:

其實反而是教學更差的學校,更應該在理念上刷新它,如果你理念都不對的話,你就是全盤的輸家,可以這樣說是吧?

卓立: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原來史家小學並沒有非常現代的教學條件,但是如果我們的理念是非常先進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再努力改變這些教學條件。

我是這樣想的,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不能反過來說,哦,我要先滿足各種條件,不斷地追求這種那種現代,然後,去等待著成為一所名校,說“這個學校先進了我們才能辦得好”。

我們用現代的教育理念來培養我們的學生,是極為重要的。甚至說,這比硬體更重要。

三川玲:

那些硬體只是你理念體現的形式之一而已。

所以說,(有些學校)如果硬體也沒有,核心的理念也不願去承認去接受,那麼註定是要落後的。

誤解三:管得嚴、生源好、升學率高的就是名校。

事實:不盲目追求升學率,快樂成長,最後都考得很好。

三川玲:

我知道一些學校曾經也是“一窮二白”,吸引不了好生源,後來率領學生瘋狂刷題,狠抓應試教育,也就是家長口中的“管得嚴”,後來因為升學率高,成就了一代名校,史家小學也是走的這個路線嗎?

我看見你說的幾個綠色校園、科技校園等等,都沒有談到升學率,不知道史家的孩子講究升學率嗎?

卓校長:

我覺得事實說明了這個問題。

小升初,之前都是憑分數的,史家的分數可能不是第一的。但是每年要來史家的依然多得不得了,包括現在的潤豐學校。

現在家長的觀念也發生變化了,他們也覺得死讀書、把分數看得特別重、逼迫孩子像部隊軍營訓練一樣得來的分數特別可怕。

孩子們也覺得很可怕,反而很喜歡像史家和潤豐這樣,孩子們可以歡快生活著的,孩子們非常健康快樂的成長著,很自信、很大度、很有成就感,可以在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發展。

三川玲:

快樂活潑的童年經歷也沒有影響他們成才。

卓校長: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應試能力也錯不了。

我很相信史家的學生,史家學生的成績每年在全區的成績絕對不會排到中間去,更不用說排到後面了。可能今年第一、明年第二、後年第三,也可能大後年又是第一,我覺得沒所謂,不在於差這一分半分。

三川玲:

不抓應試教育,依然可以在應試教育裡傲視你。

卓校長:

是這樣的,實際的效果也是這樣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追蹤統計,每年的高考狀元,我發現好幾次北京的中高考狀元,都是史家的學生,有一年居然文科理科都是史家的。我很自信也很自豪。

比如上一次,我快離開史家的時候,帶著幾個同學參加在四中舉行的志願者競賽。我一走進四中,我看會場的主持人就是史家的畢業生,我心裡就有底了,你看史家的學生長大以後也是不錯的。

比賽的時候,很多學校的學生在彙報怎麼幫助同學什麼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彙報的是,他們搜集了校區的寵物糞便,做成了有機肥,然後他們種一排莊稼,然後用化肥種一排,沒有肥料種一排,最後有機肥最棒。

最後他們在一個社區開展這個活動,結果這個社區的環境特別好,被評為北京市的示範社區。

我們的這個活動既改變了社區的狀況,又做了科研,被評為最佳活動,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展覽,而且成了上海世博會唯一的學生作品。

我在一次升旗儀式上表揚過10個同學,代表我們學校參加香港組織的志願者培訓,非常嚴格,比如第一道題目是5分鐘寫出兩首環保的詩,哎呀,這要是我寫,我也不一定能寫得出來。就像曹植的七步詩一樣。

我們的學生寫得相當不錯,我讀了之後覺得孩子能寫出這樣的詩,真是太棒了。

又出一道題,是每個學校發個雞蛋,給一些線和布什麼的,然後讓你把雞蛋從三樓上扔下來,不能碎。很多學校的學生就把雞蛋裹了又裹,包了又包,包的很好很結實,還很漂亮,然後扔下來,扔一個碎一個。我一看,我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降落傘,吊著那個雞蛋滿滿的落下,還真沒碎。

這可不是從書本上學到的。

三川玲:

這是訓練不出來的,是綜合能力的運用,我們未來的生活需要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不是一場應試。

誤解四:名校就是保險箱,進入名校孩子就會有好未來。

事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進少管所的,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愛

三川玲:

我代表家長問您一個問題,來史家或者來潤豐的孩子,最後也會發展的不一樣,雖然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校長,同一批老師,那他們的區別肯定就是在家庭裡了。

據您56年教育生涯的觀察,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才,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成才?

卓校長:

在這裡,我特別想和家長朋友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作為學校來說,我們努力把學校辦好。但是,儘管我們很努力,在我們學校裡也會出現差的孩子,有的甚至於很壞很糟糕的孩子,怎麼教育都不成的孩子。

甚至於,不怕你笑話,也出現過走進少管所的孩子。有一次,我專門為了這個到了少管所,走在最後一排個子最小的那個就是史家的學生。很沒面子,心裡很難過,但是我也很無奈。

所以,我始終有一句話要跟家長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比起來,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好的孩子之所以好,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學校創造這個環境只是一個肥沃的土壤,作為家長,你能不能播上好的種子是很有關係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起決定因素的,所以千萬不要不重視家庭教育。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上了學,責任就教給學校了,包括交到一個很好的學校,你也不能說他肯定會是個好孩子,不見得。

包括史家,不也出現這樣的孩子,對不對。所以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幻想,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教育是不是科學,極為重要。不是說我特別愛孩子,特別重視教育,就能教育好,未必。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媽媽特別愛自己的孩子,特別希望孩子成長。孩子只要一看電視,她就說怎麼能看電視呢,這樣你能考上清華嗎;一出去玩就不讓。最後孩子恨死媽媽了。

你能說這個媽媽不愛孩子嗎,能說她不重視教育嗎,你能說她不下工夫嗎?都不是。是什麼呢,教育理念。包括你愛孩子也是這樣。

家長的愛和老師的愛不是簡單的愛。

第一個,要讓他感受到愛,你的愛要表達出來,要讓他知道你愛他。

第二個,要讓他享受到愛。在你的愛中,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恨意。你越愛他,他越壓抑,越反感。

第三個,要讓他學會愛。也讓他去愛別人。我們很多孩子都只是接受別人的愛,而不會付出愛,這也是愛的失敗。

我跟我的老師們、孩子們也一再地談,我們老師的愛是跟別的愛不一樣 的。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愛、享受到愛、學會去愛。

三川玲:

那可不可以這樣小結:

1、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比起來尤為重要。

2、家長除了要重視家庭教育之外,還要重視教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

我可不可以覺得,其實您對老師的要求同樣可以給家長,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愛、享受到愛、學會去愛。其實愛就是一種教育。

卓校長:

我經常跟老師講,老師的愛要高於父母的愛,父母愛他們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老師的愛是普遍的,是對每個孩子的愛。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簡介

卓立: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50餘年一線小學教育生涯的兒童教育專家,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傑出校長,北京教育功勳人物。他提出“和諧教育”的大教育觀;他提出教育的目標: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明天;他提出辦學的願景: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來託付給你;他承諾:用心做教育;他對學生的期望: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

又比如說在新學校裡面是有直飲水系統的,自來水經過處理,能夠擰開水龍頭就喝處理過的水;

又比如說有下沉式廣場,不影響周邊的教室,雖然是地下的,但有地上的功能,這樣不就節能了嗎,等等等等。考慮了很多節能的、環保的這樣一些概念在裡面。

三川玲:

那是什麼年代啊?在現在我也很少看見有學校這樣真正地“綠色”。

卓立:

那是16年前。

第二個概念就是建科技校園,我心裡面要建一個最現代化的學校,那麼設施應該是最現代的。

比如說那時候就給學校建了汽車停車場,就設在下沉廣場——16年前還沒有私家車,我是北京最早開車的校長,我說以後老師們會有汽車的——現在我們校車就有100輛,孩子們接送都不用上大街了,在校園裡就接送了。

當時設計這個停車場,怎麼開進來,怎麼開出去,睡覺都睡不著,你看現在,特別好吧,大家都有車了,說校長太棒了,16年前就給我們建好停車場了。

當時還給每個教室都做了上下水,孩子們在教室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還有就是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普羅米修士白板。又在普羅米修士白板的基礎上,都做了觸控式螢幕。這是7年前,因為當時我受了“朝聞天下”的影響,就想著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觸摸多好。

兩年前,我們在每個教室安裝了AP,讓每個教室成為一個局域外的wifi環境,使每個孩子的ipad和老師的觸控式螢幕是可以互動的,這樣就太好了,老師可以即時地監控每個孩子的學習過程,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樣一個實驗,孩子們做完之後,在這兒一拍,發給老師了,老師就知道了他做得怎麼樣,或是給其他同學看他的問題在什麼地方,非常方便,所以現在我這個學校(潤豐學校)的現代教學水準在國內目前是最高的。

現在,我經手建造的校園,每個教室都有和資訊中心相連的控制器。這是真正意義的數位校園,包括網路系統,可以遠端直播等等。

那天我跟卓立校長的對談是在潤豐學校的演播廳裡面,我曾經去中央電視臺做過節目,我感覺比我去的演播廳還現代。我們倆像《新聞聯播》的主播那樣坐在演播台前面,對面是一面螢幕牆,在上面看得見各個角度取景的實況,正前方有個提詞器,我給卓校長的訪談提綱就顯示在對面,斜前面還有一個帶導軌的攝像機……這一切都讓我深深感到我們倆的對話正式隆重極了。我那三小時訪談的經歷是我活到中年才見到的“世面 ”,而史家小學、潤豐學校的孩子天天就生活在這樣的場景之中。我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成為“未來的主人翁”。

三川玲:

卓校長,我現在感受到,你是個現代化設備控!你的做法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想,我很關心你的藝術校園是怎麼做的。

卓立:

我的現代化的設施裡面還有小劇場。一般的學校裡,一般的校長不敢提這個小劇場,連個禮堂都不好提,但是我說,一定要有一個小劇場。

我為什麼這樣呢?我覺得啊,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聽報告的機會很少,但是他還需要一個表現的場地,表現自己才華的場地。

如果有個小劇場,音響、燈光效果特別好,舞臺效果特別好,舞臺很大,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他的演說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包括他的寫作能力都不一樣吧?

包括他的氣質、素養都會很大地提高,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我堅持建造小劇場。

實際效果是這樣的,比如說史家的學生,中央領導接待外賓的時候,需要有獻花的活動,肯定會想到史家學生。

我現在這個潤豐學校有畢業的學生去了加拿大上高中,回來告訴我,加拿大的中學必考3門,英語、數學是其中兩門,第三門必考的不是物理化學,而是表演。物理化學倒是可以選考,表演必考。可見國外對於人才的需求,實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

綜合素質就包括了他的演說能力,奧巴馬、特朗普當選總統,除了他們的實力,很重要的是演說,所以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氣質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有劇場的學校還是很有意義的。

潤豐學校的小劇場的座位是從英國進口的。這並不是為了高檔,而是讓孩子切身地感受到”正式“。硬體是為軟體服務的,好的硬體是軟體的一部分。當然了,如果好的硬體沒有為孩子服務,那就真正地成為了擺設了。我們看待這些的做法,一定要瞭解背後的邏輯。

三川玲:

我女兒在白家莊小學,他們學校的金帆藝術團前幾天去北京音樂廳表演,我聽了他們的合唱。整個學校分了ABC三個團來唱, 我大概估了一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參加了這個合唱團。

我女兒周圍的小朋友們大多數都是這個合唱團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我天天見到,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們唱歌的時候,6~8個聲部,聽起來像在音樂的海洋裡一樣,非常享受。他們的服裝,他們的氣質,他們呈現出來的效果,跟我很迷戀聽的教堂靈歌的合唱團一樣。他們也有去維也納演出。

我當時想得特別多的就是,為什麼普通的鄰家小孩最後會表現出一流的國際水準?

這些小孩我是天天都見的,他們摳鼻屎的時候,撒嬌或是流鼻血的時候,掉了一顆牙的時候我是見過的,他們是怎麼達到一流的水準呢?可以整齊劃一地讓這麼多普普通通的孩子變成這樣的,我覺得這是有規律的,我不知道卓校長怎麼看這個規律?

卓立:

這就是教育的魔力,是教育的理念和一個學校校風環境打造的。

史家胡同小學那個5000平米的校區,地下就建了個游泳館。那是80年代。游泳對一個孩子身心的發展是很有用處的,他的形體會不一樣。

學校裡的學生必須游50米,拿到50米合格證了,才能拿到畢業證,沒有50米合格證,不可以。

三川:

80年代,我們讓孩子去游泳的意識都沒有,更不要說去建一個游泳館了。

卓立:

我66歲的時候就退休了,來到了朝陽區的潤豐學校。

原來沒有這個學校,本來想建一個和社區配套的學校,後來, 朝陽區說,一定要建一個非常棒的學校,所以我就重新設計連這個學校,就是現在的潤豐學校。

我覺得比史家小學又前進了一步,做得更到位了,更好了。現在的學校各種體育場館應有盡有,有籃羽館,游泳館是分深水區和淺水區的兩個游泳池,背景設計成藍天白雲,孩子在裡面游泳像在雲朵裡面游泳,是非常漂亮的。還有一個綜合體育館,跆拳道、柔道、劍道,包括蹦床。

在我們標準的籃羽館裡還有攀岩,在館廳裡還有健身房,還有模擬的高爾夫球場,所以說現在的設施比以前又先進了一步。

校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文化館,文化長廊什麼的,每個教室都有開放的書架。

在史家小學分校,孩子們正在書架上挑書。現在很多孩子在學齡前會大量看繪本,小學三年級前會看很多課外書,但隨著年級越高,看書越少——這和教育界公認的”閱讀改變命運“背道而馳。很多時候,學校反而成為了阻止閱讀的源頭。很多學校羡慕名校生源好,條件好,資源多,政策寬鬆……而這一切,其實也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誤解二:名校都是用錢堆起來的。沒有錢光有理念根本沒用!

事實:我們也是從沒有條件裡走出來的。理念比硬體更重要。

三川玲:

我有一個做高檔童裝的朋友,她告訴我孩子在一些場合一定要穿正裝。包括我們大人,也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裝,當你穿了正裝,你對自己的要求,一言一行不一樣——一套衣服可以讓孩子發生精神面貌的變化。

現在,史家和潤豐的孩子,能夠有一個這麼好的環境,那他看到那樣的游泳館,那樣的教室,那樣的演播廳的時候,他知道這樣的環境、這些設施就是為他做準備的,他對自己的期許和要求會不一樣。

小孩兒要進步,老師抽著鞭子去進步,不太可能。但他對自己有要求了,他就會進步。

現在我能理解你了。

坦白說,來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課,知道你是個現代校園控,當時我想,用錢堆一堆,做最高級的校園誰不會?可是沒有錢怎麼辦?難道世界的未來就是給有錢孩子的嗎?

北京郊區的學校,中國那麼多縣城鄉鎮農村的學校,沒有史家現在這樣條件的學校,你認為他們最應該發展是什麼?如果他們同樣想讓孩子更優秀,你認為他們可以發力的是什麼東西。

卓立:

38年前,我就建起了中國第一個紅領巾電視臺。也是在38年前,我在全國建起了第一個電腦教室,那時候不叫電腦,也不叫電腦,叫微處理機。它都沒有中文介面,你做個1+1用basic程式,畫條線用程式做。

這是一種意識,和錢沒有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

建立全國第一個紅領巾電視臺是在38年前,那時候還沒有彩電呢,黑白電視還很小,我就在東北買了個攝像頭,在電視廠買了個黑白監視器,在廢料堆裡撿了好多舊電纜,自己攢起來。

還有,那個電腦我是用監視器做螢幕的,電腦的桌子我是用兩個電冰箱的廢門改的。

三川玲:

我能理解你舉這個例子的苦心,就是令人羡慕的,現代化的富有的學校,並不是一開始就令人羡慕的,它的成長必然需要有人去想辦法,從一窮二白去開始。

我想很多人不能自己都還沒有付出努力,就埋怨命運不公。但是,面對史家這樣的跟其他學校拉開太多差距的學校,難道不應該教育資源均衡一下嗎?

卓立:

通常大家面對史家和潤豐這樣的學校,都會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也是您剛才想問的,這樣做公平嗎?這樣做均衡嗎?

我覺得要打消這樣的想法啊。我覺得要均衡的,而且中央一再強調,教育要均衡化發展,我覺得這種均衡,全國的學校的學生,都應該享受均等的基本的教育權,這是絕對應該保障的,而且我們要想盡各種辦法使得教育均衡化。

但是呢,我同時又認為,簡單均衡是不可以的,因為簡單均衡會阻礙事情前進的發展的。我覺得應該提倡的是優質均衡,就是用優質教育來引領,實際上是均衡的。

第一,均衡是暫時的,不均衡是永恆的,比如說建10個一模一樣的學校,一年以後它肯定不一樣,因為他的環境、條件、辦學水準不一樣。

然後大家再向好的看齊,螺旋式上升。

第二,再一個考慮到均衡呢,是一個區域的均衡。全國絕對均衡並不現實,北京非要和新疆和西藏完全均衡這個是不現實的。我們是用優質教育來引領。這樣是使得先進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不繼引領教育的發展、社會的發展。

我想我剛才說的這些,不要被大家誤解——你說的這些跟我們沒關係啊,你們怎麼先進,我們這兒連基本條件還做不到呢。

我是說,教育是需要面向明天的。我們也是從沒有條件裡走出來的。在任何條件下,我們都不能說,我們條件不可以,我們培養不出好學生。

反而,我們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不斷地用現代的方法彌補這些。比如網路、衛星的教學啦,可以彌補一些缺陷,尋求更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期許的是教育的現代化。

三川玲:

那麼其他學校可以怎麼發力呢?你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卓立:

我覺得分兩個方面。

教育的理念上,一方面我們儘量讓我們硬體現代一些,這對培養現代人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不是唯一的。不是說我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就培養不了了,不能夠絕對地這樣說,我覺得呢,要使我們的教育的理念符合現代的潮流。

三川玲:

您覺得落後的理念有什麼?

卓立:

落後的理念就是把教育單純地看成分數,單純看成知識的傳授。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分數對每個人來說,對每個學校,對每個校長來說,是非常嚴酷的。你差這一分你肯定考不上清華,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就是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如果你只是就著分兒,說著分兒,那壞了,肯定就是為了這個分兒,機械地去督促學生,怎麼加碼怎麼重複地訓練使他更熟練一點兒。而忘了你所培養的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不光是考試的機器。

三川玲:

其實反而是教學更差的學校,更應該在理念上刷新它,如果你理念都不對的話,你就是全盤的輸家,可以這樣說是吧?

卓立: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原來史家小學並沒有非常現代的教學條件,但是如果我們的理念是非常先進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再努力改變這些教學條件。

我是這樣想的,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不能反過來說,哦,我要先滿足各種條件,不斷地追求這種那種現代,然後,去等待著成為一所名校,說“這個學校先進了我們才能辦得好”。

我們用現代的教育理念來培養我們的學生,是極為重要的。甚至說,這比硬體更重要。

三川玲:

那些硬體只是你理念體現的形式之一而已。

所以說,(有些學校)如果硬體也沒有,核心的理念也不願去承認去接受,那麼註定是要落後的。

誤解三:管得嚴、生源好、升學率高的就是名校。

事實:不盲目追求升學率,快樂成長,最後都考得很好。

三川玲:

我知道一些學校曾經也是“一窮二白”,吸引不了好生源,後來率領學生瘋狂刷題,狠抓應試教育,也就是家長口中的“管得嚴”,後來因為升學率高,成就了一代名校,史家小學也是走的這個路線嗎?

我看見你說的幾個綠色校園、科技校園等等,都沒有談到升學率,不知道史家的孩子講究升學率嗎?

卓校長:

我覺得事實說明了這個問題。

小升初,之前都是憑分數的,史家的分數可能不是第一的。但是每年要來史家的依然多得不得了,包括現在的潤豐學校。

現在家長的觀念也發生變化了,他們也覺得死讀書、把分數看得特別重、逼迫孩子像部隊軍營訓練一樣得來的分數特別可怕。

孩子們也覺得很可怕,反而很喜歡像史家和潤豐這樣,孩子們可以歡快生活著的,孩子們非常健康快樂的成長著,很自信、很大度、很有成就感,可以在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發展。

三川玲:

快樂活潑的童年經歷也沒有影響他們成才。

卓校長: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應試能力也錯不了。

我很相信史家的學生,史家學生的成績每年在全區的成績絕對不會排到中間去,更不用說排到後面了。可能今年第一、明年第二、後年第三,也可能大後年又是第一,我覺得沒所謂,不在於差這一分半分。

三川玲:

不抓應試教育,依然可以在應試教育裡傲視你。

卓校長:

是這樣的,實際的效果也是這樣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追蹤統計,每年的高考狀元,我發現好幾次北京的中高考狀元,都是史家的學生,有一年居然文科理科都是史家的。我很自信也很自豪。

比如上一次,我快離開史家的時候,帶著幾個同學參加在四中舉行的志願者競賽。我一走進四中,我看會場的主持人就是史家的畢業生,我心裡就有底了,你看史家的學生長大以後也是不錯的。

比賽的時候,很多學校的學生在彙報怎麼幫助同學什麼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彙報的是,他們搜集了校區的寵物糞便,做成了有機肥,然後他們種一排莊稼,然後用化肥種一排,沒有肥料種一排,最後有機肥最棒。

最後他們在一個社區開展這個活動,結果這個社區的環境特別好,被評為北京市的示範社區。

我們的這個活動既改變了社區的狀況,又做了科研,被評為最佳活動,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展覽,而且成了上海世博會唯一的學生作品。

我在一次升旗儀式上表揚過10個同學,代表我們學校參加香港組織的志願者培訓,非常嚴格,比如第一道題目是5分鐘寫出兩首環保的詩,哎呀,這要是我寫,我也不一定能寫得出來。就像曹植的七步詩一樣。

我們的學生寫得相當不錯,我讀了之後覺得孩子能寫出這樣的詩,真是太棒了。

又出一道題,是每個學校發個雞蛋,給一些線和布什麼的,然後讓你把雞蛋從三樓上扔下來,不能碎。很多學校的學生就把雞蛋裹了又裹,包了又包,包的很好很結實,還很漂亮,然後扔下來,扔一個碎一個。我一看,我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降落傘,吊著那個雞蛋滿滿的落下,還真沒碎。

這可不是從書本上學到的。

三川玲:

這是訓練不出來的,是綜合能力的運用,我們未來的生活需要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不是一場應試。

誤解四:名校就是保險箱,進入名校孩子就會有好未來。

事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進少管所的,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愛

三川玲:

我代表家長問您一個問題,來史家或者來潤豐的孩子,最後也會發展的不一樣,雖然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校長,同一批老師,那他們的區別肯定就是在家庭裡了。

據您56年教育生涯的觀察,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才,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成才?

卓校長:

在這裡,我特別想和家長朋友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作為學校來說,我們努力把學校辦好。但是,儘管我們很努力,在我們學校裡也會出現差的孩子,有的甚至於很壞很糟糕的孩子,怎麼教育都不成的孩子。

甚至於,不怕你笑話,也出現過走進少管所的孩子。有一次,我專門為了這個到了少管所,走在最後一排個子最小的那個就是史家的學生。很沒面子,心裡很難過,但是我也很無奈。

所以,我始終有一句話要跟家長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比起來,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好的孩子之所以好,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學校創造這個環境只是一個肥沃的土壤,作為家長,你能不能播上好的種子是很有關係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起決定因素的,所以千萬不要不重視家庭教育。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上了學,責任就教給學校了,包括交到一個很好的學校,你也不能說他肯定會是個好孩子,不見得。

包括史家,不也出現這樣的孩子,對不對。所以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幻想,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教育是不是科學,極為重要。不是說我特別愛孩子,特別重視教育,就能教育好,未必。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媽媽特別愛自己的孩子,特別希望孩子成長。孩子只要一看電視,她就說怎麼能看電視呢,這樣你能考上清華嗎;一出去玩就不讓。最後孩子恨死媽媽了。

你能說這個媽媽不愛孩子嗎,能說她不重視教育嗎,你能說她不下工夫嗎?都不是。是什麼呢,教育理念。包括你愛孩子也是這樣。

家長的愛和老師的愛不是簡單的愛。

第一個,要讓他感受到愛,你的愛要表達出來,要讓他知道你愛他。

第二個,要讓他享受到愛。在你的愛中,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恨意。你越愛他,他越壓抑,越反感。

第三個,要讓他學會愛。也讓他去愛別人。我們很多孩子都只是接受別人的愛,而不會付出愛,這也是愛的失敗。

我跟我的老師們、孩子們也一再地談,我們老師的愛是跟別的愛不一樣 的。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愛、享受到愛、學會去愛。

三川玲:

那可不可以這樣小結:

1、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比起來尤為重要。

2、家長除了要重視家庭教育之外,還要重視教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

我可不可以覺得,其實您對老師的要求同樣可以給家長,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愛、享受到愛、學會去愛。其實愛就是一種教育。

卓校長:

我經常跟老師講,老師的愛要高於父母的愛,父母愛他們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老師的愛是普遍的,是對每個孩子的愛。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簡介

卓立: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50餘年一線小學教育生涯的兒童教育專家,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傑出校長,北京教育功勳人物。他提出“和諧教育”的大教育觀;他提出教育的目標: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明天;他提出辦學的願景: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來託付給你;他承諾:用心做教育;他對學生的期望: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