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民企進入軍方市場,要這“四證”(下)

近年來, 隨著軍民融合戰略的逐步深化, 民參軍企業越來越多, 成為貫徹軍民融合的重要力量。 同時, 能獲得軍方的訂單, 尤其是核心裝備的訂單, 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企業技術實力的認可。

想要“參軍”, 軍工四證只是入場券

民企承擔軍品科研生產任務是一種趨勢。 從國際上來看, 西方一些國家已打破依賴國防工業從事軍品科研生產模式。 從國內來看, 一些民營企業從事技術含量較高行業, 甚至有一些產品國有企業成本降不下來, 而民營企業則在相同價格情況下可以又好又快地生產出軍品。

不過, 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研製生產, 首先需要拿到軍方、政府部門頒發的資格認證, 我們稱其為“軍工四證”, 包括:1)國軍標品質管制體系證、2)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質證、3)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4)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軍工四證”由不同部門負責審查、認證。 “國軍標品質管制體系認證”由武器裝備品質體系認證委員會負責;“保密資質認證”由國家保密局、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共同負責;“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由解放軍總裝備部負責;“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由國防科工局負責, 同時需要徵求解放軍總裝備部意見。

“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認證”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功能有許多重疊的, 最近幾年在試行兩證合併。

證書合併一方面能減少申報手續, 簡化申請流程, 另一方面也可能適當降低軍工四證的認證費用。

軍品生產並非總要拿齊“四證”, 視企業軍品任務類型而定。 解放軍總裝備部按軍品任務的差異將“軍品承制單位資格”分為“三類”, 各類企業的軍工資質認證流程各異。 “一類”企業承擔武器裝備總體、重要分系統、核心配套等任務, 認證過程最複雜, 需要獲得全部“軍工四證”;“二類”企業生產技術簡單的軍品, 在一定條件下, 可只與採購方簽署保密協定, 不需要申領保密資質;“三類”企業生產“軍選民用產品”, 除了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外, 不需要其他認證。

不過, 這只是“參軍”的第一步。

“民參軍”的難點在於雙方使用兩套話語體系

目前很多優秀民營經濟在基礎條件尤其是技術條件上已初步具備為研製生產現代化武器裝備提供支撐的能力。 特別是在電子技術、電腦技術、製造技術和材料技術等方面, 部分民營企業的技術水準甚至已經超過軍工部門, 民用產品與軍用產品的通用性、相容性不斷提高。

但拿到軍工四證離真正成為“參軍”企業還有一段距離。 軍隊採購裝備, 最重要是符合他們的要求, 把准了他們的脈, 知道軍方需要什麼, 在採購時, 不管是製造者是軍工企業和民口企業, 軍方看重的是產品。

珠海航展上的小型無人機/圖

阻礙民參軍的重要一步是, 國有軍工企業與軍方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 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與軍方能對接的體系, 完全適應軍方的要求了。 而絕大部分民營企業, 跟軍方不在一個對話體系中, 相互之間聽不懂說什麼。

就這導致軍企非常瞭解軍方的需求, 但民企大多不能透徹理解該需求。 王俊舉了個例子:“軍品要求設備在空中電磁相容達到10項,

很多民企根本不知道這個事, 企業覺得自己的東西多好啊, 肯定能使用, 但軍方不買帳。 ”

所以, 在技術差不多的情況下, 哪怕民營企業用更低的價格來競爭, 但由於不是一套話語體系, 軍方依然會選擇價格高但溝通無礙的國有軍工企業。 “所以一定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 包括科研論證體系、品質體系、工藝標準、實驗條件等, 民企還是自己的一套, 沒有和軍方對接上。 ”王俊認為, “軍工四證只是保障條件, 沒拿到是肯定不能參與核心裝備的製造的, 但是拿到軍工四證不代表就能成功‘參軍’。 ”

因此, 民營企業參軍最主要的是需要改變自己去適應軍方的這一套體系, 就把軍方當成特別特別重要一個客戶, 他想要什麼產品生產出來給他, 前期把體系搭建好,採用一套產品體系和科研體系,預研、科研、試驗都按照軍方的要求來。軍方連文檔都有自己的一套的流程,如果你寫的產品說明不符合他們的要求,根本沒有對話的機會。

軍方對產品的要求有一個總的特點: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的要求極高。因此,技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強與軍方的溝通,不斷在磨合中打磨產品。

預研經費解決沉沒成本的問題

正是因為軍品對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的要求高,所以產品研發週期相對較長,研製經費也高。很多民營企業儘管有心“參軍”,但擔心資金鏈的問題。如果全靠自籌資金,定型、投產、盈利不知要到何時,這也是諸多民營企業的擔憂。

不過,民企的擔心是多餘的,絕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軍工處或工辦,專門扶持民企從事軍工產業研製軍品,並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深圳市軍工處就掌管著每年十餘億元軍工創新發展專項基金。

針對很多民營企業不知道軍方的需求,也無從聯繫軍方的情況,可以關注全軍武器裝備採購網,在這個網站上會不定期發佈採購需求、招標書等。在背景專案調查和預研階段就需要和軍方對接,否則一旦進入到產品研發就已經晚了。在研發和驗證的過程中,還需要無數次的與軍方磨合,才能走到定型階段。

同時,目前不管是軍用市場還是民用市場,均有需求不足的問題。至於解決之道,在於需求需要被細化,充分挖掘。

所幸,已經有地區開始嘗試,根據軍方需求和企業技術水準等資訊,定期組織開展定向技術交流會,讓高新技術和產品進入傳統軍工企業和軍方的視線。(轉自宇辰網)

前期把體系搭建好,採用一套產品體系和科研體系,預研、科研、試驗都按照軍方的要求來。軍方連文檔都有自己的一套的流程,如果你寫的產品說明不符合他們的要求,根本沒有對話的機會。

軍方對產品的要求有一個總的特點: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的要求極高。因此,技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強與軍方的溝通,不斷在磨合中打磨產品。

預研經費解決沉沒成本的問題

正是因為軍品對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的要求高,所以產品研發週期相對較長,研製經費也高。很多民營企業儘管有心“參軍”,但擔心資金鏈的問題。如果全靠自籌資金,定型、投產、盈利不知要到何時,這也是諸多民營企業的擔憂。

不過,民企的擔心是多餘的,絕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軍工處或工辦,專門扶持民企從事軍工產業研製軍品,並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深圳市軍工處就掌管著每年十餘億元軍工創新發展專項基金。

針對很多民營企業不知道軍方的需求,也無從聯繫軍方的情況,可以關注全軍武器裝備採購網,在這個網站上會不定期發佈採購需求、招標書等。在背景專案調查和預研階段就需要和軍方對接,否則一旦進入到產品研發就已經晚了。在研發和驗證的過程中,還需要無數次的與軍方磨合,才能走到定型階段。

同時,目前不管是軍用市場還是民用市場,均有需求不足的問題。至於解決之道,在於需求需要被細化,充分挖掘。

所幸,已經有地區開始嘗試,根據軍方需求和企業技術水準等資訊,定期組織開展定向技術交流會,讓高新技術和產品進入傳統軍工企業和軍方的視線。(轉自宇辰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