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秋分之後,收好這份養生攻略

雖說立秋在氣象學上謂秋之始, 但隨著全球氣溫的暖化, 真正秋高氣爽的季節是在秋分才拉開序幕的。 此時碧空萬里, 丹桂飄香, 菊黃蟹肥, 是一年中最美好宜人的時節。

秋分有三候

【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 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 所以不再打雷了;

【蟄蟲坯戶】由於天氣變冷, 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巢穴中, 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防止寒氣侵入;

【水始涸】降雨量開始減少, 天氣乾燥, 河流湖泊中的水汽蒸發快, 甚至很快乾涸。

秋分養生, 牢記這幾點

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 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 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大家要準備好換季的秋裝, 以防著涼感冒, 下面為大家介紹秋分節氣如何養生。

收養神氣 保持平和

確切地說, 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這時, 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 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 產生一次次的降水, 氣溫也逐漸下降。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 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經過一夏的生長, 萬物逐漸結出果實, 步入收穫的季節, 世間萬物都呈現出從容安定的狀態。 秋分時節, 養生保健也有講究, 首要原則是順應節氣, 與大自然保持一致, 應當收斂神氣, 保持平和心態。 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斂各種嗜好、欲望, 保持平和的心境。

輕緩運動 循環氣血

秋令時節, 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 不僅可以調養肺氣, 還可增強肺臟器官的功能, 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以養“收”為主。 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功夫, 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安定神志。

早睡早起 少辛多酸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夜愈深寒氣愈重,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多吃一些溫潤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酸”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能有效預防秋燥。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秋分的藥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蓮子羹、百合蓮子瘦肉湯、銀耳百合羹等。

冷水洗臉 適當秋凍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煉,也就是常說的“秋凍”。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注意保暖 預防涼燥

秋分後空氣乾燥,容易引起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秋燥症”。“秋燥症”分溫燥和涼燥,秋分前暑熱未散,多見溫燥;秋分後氣溫速降,寒涼漸重,多見涼燥。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治涼燥,除了飲食上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平時還要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氣候多變,讓人不易適應,病毒乘虛而入,尤以呼吸道疾病與胃腸道疾病高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早晚外出要增加衣服。

編輯:項明祥 校對:胡藝 甘玲 王航飛

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安定神志。

早睡早起 少辛多酸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夜愈深寒氣愈重,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多吃一些溫潤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酸”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能有效預防秋燥。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秋分的藥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蓮子羹、百合蓮子瘦肉湯、銀耳百合羹等。

冷水洗臉 適當秋凍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煉,也就是常說的“秋凍”。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注意保暖 預防涼燥

秋分後空氣乾燥,容易引起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秋燥症”。“秋燥症”分溫燥和涼燥,秋分前暑熱未散,多見溫燥;秋分後氣溫速降,寒涼漸重,多見涼燥。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治涼燥,除了飲食上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平時還要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氣候多變,讓人不易適應,病毒乘虛而入,尤以呼吸道疾病與胃腸道疾病高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早晚外出要增加衣服。

編輯:項明祥 校對:胡藝 甘玲 王航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