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動!溫醫大畢業40年的醫生將自己的遺體捐給母校

現場簽字

現場

溫州網訊 9月22日下午, 溫州醫科大學77屆畢業生、63歲的老校友汪衍德在遺體捐獻志願書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請求在百年以後把遺體捐獻給給予他醫學啟蒙教育的母校。 他現場賦詩一首, “溫州醫學院(溫州醫科大學前身), 親愛的我的母校啊, 你是一棵參天大樹, 我是樹上的一片樹葉, 是你滋養了我, 是你成就了我, 樹葉終究要枯黃, 樹葉終究要落下, 落葉歸根,

自然現象, 落葉歸根, 自然規律, 落葉歸根, 知恩圖報!落葉歸根, 我的信念!落葉歸根, 我生無憾!!!”深情訴說了一個畢業40年、年過花甲的學子對母校深沉的愛, 質樸的語言, 真摯的情感, 讓現場400多名師生動容、落淚, 也讓簽字儀式的主持人都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檢生學院16級學生鄭亞茹紅了眼眶:“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次演講, 儘管很短很短。 捐獻遺體讓我們感動, 但是最觸動我內心的, 是汪老師詩裡面、聲音裡面流露出的他對溫醫、對母校如大海般深沉的愛和崇敬。 汪老師說的時候一度哽咽, 我身邊很多女生都忍不住哭了!”

“汪老師說完最後一句‘落葉歸根, 我生無憾’, 我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在學校才一年, 沒法感同身受地體會汪老師對母校的感情,

但是我知道那是很沉重很有分量的, 所以才足夠讓汪老師把遺體捐獻給母校。 這種對母校的愛也是我們應該具有的。 ”仁濟學院16級的吳曉豔一邊擦著淚一邊說。

自幼立志學醫, “溫醫教給我醫者仁心”

汪衍德是衢州常山縣人, 退休前擔任常山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是常山縣衛生系統骨科名醫。 小時候的汪衍德生活在農村, 有一年母親幫助並收留了一位生病的赤腳醫生在家居住, 後來這位老郎中治好了村裡很多的人病, 從那時起, 汪衍德就萌生了學醫的想法。 1974年, 迎來讀大學機會的他放棄了去浙大中文系、數學系的機會, 堅持他的醫學信念, 來到了溫醫開始了醫學之路。

在溫醫幾年的學習時光,

學校嚴謹的學風和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他年輕的的心裡種下了“醫者仁心”的種子。 他回憶說:“記憶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解剖課前, 老師指著大體老師對我們說, 儘管他們活著的時候是壞人, 但是現在他們就是我們的老師, 我們一定要認真操作, 小心輕放, 尊重他們, 敬重他們!”

18年獻血10200毫升, “無償獻血淨化我的心靈, 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

1999年, 汪衍德所在醫院科室來了一位出血性休克的病人, 需要緊急輸血, 但醫院沒有病人需要的B型血, 危在旦夕之際, 他毫不猶豫的獻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血。 病人轉危為安後激動地握住他的手說:“感謝您挽救了我的生命!”他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打動了, 從此對無償獻血的認識有了昇華:一滴血,

也能挽救一個生命,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從那以後, 他把1月18日和7月18日當做他的獻血日, 堅持無償獻血。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無償獻血, 他頑強地戒煙, 戒酒, 克服一些陋習, 保持健康的身體。 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 有人對擔心獻血會影響身體抵抗力, 他以醫生的身份以身作則, 帶頭示範, 一年內獻血1600毫升。 到60周歲時, 他獻血總量達到了10200毫升, 是常山縣連續多年的獻血狀元, 獲得浙江省無償獻血奉獻獎, 2013年被授予全國無償獻血金質獎章。

“溫醫給我最初的啟蒙, 落葉歸根, 我生無憾”

按照獻血法的規定, 60歲以後不能再獻血, 也不能捐獻骨髓。 汪衍德經過慎重思考, 並征得家人同意, 決定在百年以後把遺體出去。 捐獻給哪裡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母校溫醫。在簡樸的簽字儀式上,汪衍德堅定地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溫醫給了我最初的啟蒙,給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今天我簽了遺體捐獻協議,算是落葉歸根。我是一個普通中國人,但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請大家見證!”

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汪軍洪高度評價了汪衍德的崇高善舉,他說:“在學校發展歷史上,洪士閭教授、朱金昌教授都曾捐獻器官供學校教學科研用,今天老校友汪衍德老師又簽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從他們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溫醫精神的積累和沉澱,體會到什麼是醫者仁心,什麼是立德樹人,希望同學們從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有所悟有所得,在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傳承好溫醫精神,學好本領,把‘醫者’這兩個字寫得更完美。”

儀式結束後,同學們紛紛上臺與汪衍德合影留念,表達對與老校友、老學長大愛言行的感動與尊敬之情。護理學院15級的陳羽婭說:“汪老師從事醫學工作,身先士卒將自己的獻身於醫學,這是一種大愛。他把母校當做他的根,把自己的遺體獻給母校當做落葉歸根,這種對母校恩情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

簽字儀式前舉行了第四期“醫大故事會”,三位77屆校友汪衍德、陳建福、杜友愛回憶了在溫醫刻苦學習,畢業後從醫從教、服務社會的往事。杜友愛講述了自己從部隊來到學校、在學校努力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四十周年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抓住目標不放鬆,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陳建福老師暢聊了自己工作後參加援藏,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救死扶傷的故事,寄語同學們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僅要重視業務知識的學習,還要培養管理才能,全面發展;汪衍德老師介紹了自己選擇醫學之路以及溫醫老師富有大愛、嚴謹教學的故事,叮囑同學們腳要勤快眼要尖,時刻保持進取精神,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通訊員:卞成德 記者 潘舒暢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捐獻給哪裡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母校溫醫。在簡樸的簽字儀式上,汪衍德堅定地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溫醫給了我最初的啟蒙,給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今天我簽了遺體捐獻協議,算是落葉歸根。我是一個普通中國人,但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請大家見證!”

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汪軍洪高度評價了汪衍德的崇高善舉,他說:“在學校發展歷史上,洪士閭教授、朱金昌教授都曾捐獻器官供學校教學科研用,今天老校友汪衍德老師又簽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從他們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溫醫精神的積累和沉澱,體會到什麼是醫者仁心,什麼是立德樹人,希望同學們從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有所悟有所得,在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傳承好溫醫精神,學好本領,把‘醫者’這兩個字寫得更完美。”

儀式結束後,同學們紛紛上臺與汪衍德合影留念,表達對與老校友、老學長大愛言行的感動與尊敬之情。護理學院15級的陳羽婭說:“汪老師從事醫學工作,身先士卒將自己的獻身於醫學,這是一種大愛。他把母校當做他的根,把自己的遺體獻給母校當做落葉歸根,這種對母校恩情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

簽字儀式前舉行了第四期“醫大故事會”,三位77屆校友汪衍德、陳建福、杜友愛回憶了在溫醫刻苦學習,畢業後從醫從教、服務社會的往事。杜友愛講述了自己從部隊來到學校、在學校努力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四十周年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抓住目標不放鬆,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陳建福老師暢聊了自己工作後參加援藏,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救死扶傷的故事,寄語同學們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僅要重視業務知識的學習,還要培養管理才能,全面發展;汪衍德老師介紹了自己選擇醫學之路以及溫醫老師富有大愛、嚴謹教學的故事,叮囑同學們腳要勤快眼要尖,時刻保持進取精神,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通訊員:卞成德 記者 潘舒暢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