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教育報 ‖ 數說衢州教育

全市幼稚園534所, 其中公辦園102所。 等級園457所, 等級覆蓋面94.11%, 普惠性覆蓋面93.38%。 在園幼兒70426人, 學前三年入園率97.08%。 專任教師4173人, 學歷合格率99.29%, 持有教師資格證或上崗證教師占87.48%。 創建市學前教育示範鄉鎮(街道)26個。 在全國率先實施幼稚園配備男教師五年行動計畫, 截至目前, 全市已招考男幼師154名, 占比3.7%。

男幼師

全市小學199所, 在校生138223人, 專任教師8709人, 學歷合格率100%, 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97.88%。 初中6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 在校生72171人, 專任教師5449人, 學歷合格率100%, 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93.72%。 義務教育入學率、小學鞏固率、小學升初中比率、初中鞏固率、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均為100%。 創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45所, 覆蓋率92.11%。

全市普通高中學校29所, 其中完全中學6所。 在校生38321人, 專任教師3359人, 學歷合格率99.32%。 省一級普高特色示範校5所, 省二級普高特色示範校10所, 全市省級特色示範高中覆蓋面52%。 深化普通高中課改,

13所高中建成17個創新實驗室、50個學科教室。

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所, 其中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校3所、國家級重點職校6所, 省級改革發展示範校5所, 省二級以上中職學校8所。 在校生28145人, 專任教師1525人, 專業課及實習指導教師887人, “雙師型”教師占比72.72%。 全市有中央財政支援的實訓基地8個, 省級實訓基地(含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17個, 省中職名校2所, 省級示範專業26個, 省級骨幹專業8個, 省級特色新興專業6個, 省中職品牌專業5個, 省中職優勢特色專業4個, 省級開放教育實訓中心2個。

衛星班

全市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7所, 在校生539人, “三殘”兒童入學率達98.4%。 專任教師159人, 學歷合格率97.48%。 省級示範性資源教室32個, “醫教結合”實驗校4所、特殊教育衛星班2個、特殊教育實訓基地3個。

全市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99所, 其中省級現代化成校4所, 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學校4所, 市級社區教育示範學校10所。

自2011年湧現了3位“最美教師”後, 已連續5年評選“最美教育人”, 每年選樹300多個先進典型, 創建“最美學校”200多所。 現有在職省功勳教師3名,

省特級教師31名, 省市教壇新秀184名, 衢州市名師430名、名校長100名。

“最美教師”事蹟巡迴報告會

全市有36所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68所學校入選浙江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試點學校名單。 生源在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連續5年位列全省前三。

全市學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保障率99.52%。 有視頻監控系統3萬餘套, 公辦中小學配備校園保安1061人, 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實現“三防”設施全覆蓋。 全市公辦中小學校食堂299個, 其中A、B級量化標準學校食堂275個, 占91.97%。 2016年, 有5所學校被評為安全教育實驗區“全國示範學校”, 常山縣被評為安全教育實驗區“全國示範縣”。

開展教育裝備“走出來、用起來、帶回家”實踐, 全市有226所學校開展假期教育裝備“帶回家”活動, 22萬多冊圖書、2萬餘件體育器械、1800餘套移動學習終端發放給學生個人, 受惠學生超過25萬人。

教育裝備帶回家

全市共投入近3.3億元加快教育資訊化建設,全市中小學校多媒體班套比達到1∶1,電腦生機比達到4.33∶1,公辦學校千兆接入、百兆通達教室和教師辦公室比率均達100%。在55所教育大資料試點學校的基礎上全力打造10所標杆品牌學校;培養100名教育大資料應用骨幹教師;建設5個數位學習中心,增配1500套移動學習終端,新建46個創新實驗室和學科教室,啟動10所學校創客教育試點。

每年選派20名名師名校長出國(境)培訓、30名優秀幹部赴外地市掛職、40名骨幹教師參加教育系統中青班學習。每年組織全市高中、中職、初中、小學等38個學科1.6萬余名教師參加文化專業考試,並對高中段教師學科平均分前3名的學校、所有學科個人成績在總報名人數前5%左右的教師進行表彰。

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進禮堂、傳文化、承美德”活動,累計協助建成農村文化禮堂400多個,其中90%與當地學校開展長期合作關係,共惠及學生10余萬人。

文化禮堂

全市共有77所“婺劇進校園”試點校,實現了縣縣有試點學校。從事“婺劇進校園”工作的專家、教師和工作人員有數百人,指導培訓教師310人次,23593名學生直接受益。

點贊、留言、轉發,是對三衢最好的鼓勵!

教育裝備帶回家

全市共投入近3.3億元加快教育資訊化建設,全市中小學校多媒體班套比達到1∶1,電腦生機比達到4.33∶1,公辦學校千兆接入、百兆通達教室和教師辦公室比率均達100%。在55所教育大資料試點學校的基礎上全力打造10所標杆品牌學校;培養100名教育大資料應用骨幹教師;建設5個數位學習中心,增配1500套移動學習終端,新建46個創新實驗室和學科教室,啟動10所學校創客教育試點。

每年選派20名名師名校長出國(境)培訓、30名優秀幹部赴外地市掛職、40名骨幹教師參加教育系統中青班學習。每年組織全市高中、中職、初中、小學等38個學科1.6萬余名教師參加文化專業考試,並對高中段教師學科平均分前3名的學校、所有學科個人成績在總報名人數前5%左右的教師進行表彰。

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進禮堂、傳文化、承美德”活動,累計協助建成農村文化禮堂400多個,其中90%與當地學校開展長期合作關係,共惠及學生10余萬人。

文化禮堂

全市共有77所“婺劇進校園”試點校,實現了縣縣有試點學校。從事“婺劇進校園”工作的專家、教師和工作人員有數百人,指導培訓教師310人次,23593名學生直接受益。

點贊、留言、轉發,是對三衢最好的鼓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