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偏遠山村沒有資源如何發展?

山路蜿蜒, 盤旋而上, 浙閩邊界海拔近1000米的山間, 棲息著慶元山鄉舉水。 “半月煙居半月山, 松篁蔭翳抱東環”的詩, 說的便是鄉政府所在地月山村。

月山村出名, 是因為一台堅持了整整37年的“鄉村春晚”。 近年來, 通過歷史文化古村、治水拆違、小城鎮綜合整治等行動, 月山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帶動了當地生態旅遊、民宿經濟等的發展, 也吸引了不少人返鄉。

在嘉興創業多年的吳學平,

帶著妻子富曉琴回到月山開出“溪岸圖”民宿。 富曉琴是土生土長的嘉興城裡人, 到農村辦民宿, 她給出兩點理由:“2015年到月山過春節時, 發現整個村變美了, 就想留下來。 再說如今的月山, 多的是發展機會。 ”的確, 自民宿開業以來, 9個房間的入住率80%以上。

村民吳小兵盤下了一棟坐落於環月街上舉溪岸邊的仿古建築, 開辦“東莊茶苑”, 以免費品茶模式帶動自己260畝茶葉的銷售;隨後又投入100多萬元, 將家裡的五層樓房裝修成有22張床位、可同時容納200人用餐的民宿“雲屏山居”。

但在舉水鄉, 除了月山村, 還有什麼, 遊客不清楚、甚至當地人也很難回答上來。

在早桂逐漸彌漫開來的香氣中, 舉水鄉鄉長吳華在山間行駛, 仔細觀察和思索著全鄉16個村莊所有可能有競爭力的資源。

2013年4月, 吳華到舉水鄉任黨委副書記, 並于去年當上鄉長。 紮根山鄉的時間越長, 他越能感受到這裡發展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山高路遠, 即使把飲食、住宿做到極致, ‘月山春晚’這樣單一的文化品牌吸引力依舊有限, 另一方面在這些年的建設中,

大部分資源投向了月山村, 其他16個村莊缺少共用紅利的機會, 不可避免出現了空心化和老齡化的衰敗傾向。 ”

同樣的感受, 大丘下村的老書記吳遠周也有, “我們村依山而建, 與地虎坑村、杉源村等相連, 1000餘畝的梯田圍繞這村莊, 1000多米的海拔能夠讓這裡的農作物隔絕大多數蟲害, 早晚的溫差又能讓蔬菜保持絕佳的甜度。 ”

但光靠水稻、蔬菜種植, 村民們無法獲得更好的收入, 山村也很難得到發展。 十幾年來, 大丘下村的村民們陸續外出創業、打工, 只留下了29位老人留守, 最年輕的是今年52歲的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吳金谷。 對比著冷冷清清的山村, 再望望山下熱熱鬧鬧的月山村, 吳金穀想, “什麼時候高山村也能獲得同樣的機會,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