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人比別國的人們更看重金錢麼?

漫談“金錢等於成功”華說

在網上隨意流覽新聞, 一條消息躍入眼簾。 消息說, 一家市場諮詢機構近期對20個國家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顯示, 71%的受訪中國人表示會根據自己擁有的東西衡量個人成功(I measure my success by the things I own), 這一比例不僅遠高於20個受訪國34%的平均值, 而且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了13個百分點。 在另一個問題——“我對於成功和賺錢有很大壓力”(I feel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to be successful and make money)上, 認同的中國受訪者人數同樣最多, 達到了68%, 而20國的平均值為46%。

從這資料來看, 中國人無疑是地球上最勢利、最物質的人群了。 不過, 市場機構之流的調查資料, “姑妄言之, 姑妄聽之”, 不可也不必太當真。 中國的人們是否比別國的人們更看重金錢, 100個調查會有100個不同的答案。 更何況, 在調查問卷上呈現的答案是一回事, 心裡的真實答案又是另一回事。 不過, 這一調查所揭示的, 在當下的中國, “金錢等於成功”的理念為廣泛的人們所接受和認同,

大抵是事實。

在金錢與成功之間畫上等號, 是“古已有之”的。 譬如說, 太史公司馬遷在其巨著《史記》中, 即為富人大張旗鼓地列傳。 他態度鮮明地宣稱:“富者, 人之情性, 所不學而俱欲者也。 ”“夫千乘之王, 萬家之侯, 百室之君, 尚猶患貧, 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他直言不諱地說, 貧窮的人生是失敗的:“若至家貧親老, 妻子軟弱, 歲時無以祭祀進醵, 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通, 如此不慚恥, 則無所比矣。 ”對那些自命清流者, 他亦大加譏諷, “無岩處奇士之行, 而長貧賤, 好語仁義, 亦足羞也。 ”這樣的言論, 即使放在今天, 也是屬於“驚世駭俗”的, 更遑論在2000多年前, 其因此受到正統儒生的攻擊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寫《漢書》的班固指責他“是非頗謬于聖人,

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 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 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 此其蔽也。 ”沒有疑問, 這是傳統社會的經典評價。

然而司馬遷的財富觀, 當真是“是非頗謬于聖人”麼?其實是不然的。 被後世儒生敬奉為“大成至聖先師”的, 也就是班固所說的“聖人”, 是春秋時代的孔子。 從紀錄其言行的《論語》來看, 孔子對於金錢與財富的態度, 是從容而坦蕩的:“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處也。 貧與賤, 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他甚至說, “富而可求也, 雖執鞭之士, 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則從吾所好。 ”也就是說, 如果“富而可求”, 能夠輕易獲得財富, 即使做一個馬車夫他老人家也在所不辭。 總而言之, 孔子的意見,

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樣看來, 司馬遷的思想, 並非“頗謬于聖人”, 倒是接續著這一源頭的。

不過孔子之後, 傳承的主流一脈, 是沿著“亞聖”孟子方向而去的。 相比孔子的輕鬆狀態, 這位元孟老夫子凡事緊張, 而且喜歡推己及人, 己之所欲強加於人。 對於金錢與財富的看法, 也是咄咄逼人。 孟子見梁惠王, 一上來就加以教訓:“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義”而已。 ” “上下交征利, 而國危矣。 ”由此一路疾馳, 道路越走越窄, 到得宋儒這裡, 存天理, 滅人欲, 喊出了“餓死事極小, 失節事極大”之口號, 臻於荒謬極致。 與源頭的“聖人”相比, 偏離得何止十萬八千里, 真乃是“一蟹不如一蟹”, 愈往下, 格局與氣象愈小也。

然而在區區在下看來, 金錢的真正可怕之處,

其實並不是它能夠買到什麼, 而是人們為了得到它而賣掉了什麼!三年前, 我曾經寫過一篇《愛情何價婚姻何價》的小文, 內中提到, “有錢買不到生命, 但現實中我們常見有人為了區區錢財鋌而走險, 最終丟了“卿卿性命”;有錢買不到愛情, 但現實中我們常見有人為了“一張長期飯票”而委屈自己一生;有錢買不到友情, 但現實中我們常見有人為了榮華富貴而出賣朋友……”“生命、愛情、自由, 以及與此相類的一切, 都有價, 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 這不是悲劇。 因為這些東西的價格, 不像市場上可以直接成交的物品, 其市場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 這些東西的價格, 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倘若你認為他重要, 它可以重若泰山, 價格可以高到“價值連城”以至無價;倘若你認為它無聊, 它可以輕若鴻毛,價格可以打折以至便宜到無以復加。在真實的現實世界中,後者從不缺乏,這才是悲劇。”

是的,“金錢等於成功”的觀念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是一種動物,他/她會餓、會渴、會生病,因而需要食物、水、醫藥的供給,需要一個人得以生存以及在此之上的體面生活與之相配的衣食住行的供給,而我們又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上述的一切,都需要用金錢去交換。此其一;其二,而有了金錢的保障,愛情、婚姻、名譽、信仰、生命、自由之類的一切非金錢物品,其真正的價值才會在高昂的價格上得以體現,才不會上演“白菜價”甩賣的悲劇!

不過,“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近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金錢等於成功”可以接受,但再進一步,將“金錢等於成功”簡化了為“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卻是不可接受的。愚以為,當下的中國社會之所以為眾人所搖頭、焦慮乃至憤怒,其根本的原因,即在於將“金錢等於成功”逐漸演化為 “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其情形,有如《呂氏春秋》那位齊人——“ 齊人有欲得金者,請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束縛,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見錢而不見人,是中國社會當下最大的問題所在。君不見,“富二代”、“官二代”頻頻炫富,雷語迭出,毫無是非觀念;君不見,為了出名,無所不用其極:可以搏出位,可以脫衣上陣,可以曝個人隱私於大庭廣眾之間……比美比不過,就同你來比醜,不擇手段為出名,無非因為名與利是一個分幣的兩面。如此醜態百出,並非僅僅是虛榮心作祟那麼簡單——如“思欲東歸”的霸王所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而實在是“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指導之下以醜為美的真心流露。

“夫大饑必過食,大渴必過飲。”一個“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的社會是無趣的,也是可怕的。當下的中國社會,似乎正處於這樣的一個狀態,這大概是因為過去的中國實在太過貧窮,如今又正處於發力追趕的階段,物極必反,走到了事情的另一面。過猶不及,這是當然的。不過區區在下卻並不悲觀,隨著人們富裕程度的提升,這樣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終會走出一時的迷惑,將金錢與財富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古人謂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可見那個時候,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就是多元的。在現代市場經濟時代,以創富的能力作為成功的標誌之一,亦無不可,但不能將簡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也是不言自明的。多元的社會,需要多元的評價體系。羅素說得好,“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一個人的生活是如此,一個社會的生態更是如此。

它可以輕若鴻毛,價格可以打折以至便宜到無以復加。在真實的現實世界中,後者從不缺乏,這才是悲劇。”

是的,“金錢等於成功”的觀念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是一種動物,他/她會餓、會渴、會生病,因而需要食物、水、醫藥的供給,需要一個人得以生存以及在此之上的體面生活與之相配的衣食住行的供給,而我們又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上述的一切,都需要用金錢去交換。此其一;其二,而有了金錢的保障,愛情、婚姻、名譽、信仰、生命、自由之類的一切非金錢物品,其真正的價值才會在高昂的價格上得以體現,才不會上演“白菜價”甩賣的悲劇!

不過,“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近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金錢等於成功”可以接受,但再進一步,將“金錢等於成功”簡化了為“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卻是不可接受的。愚以為,當下的中國社會之所以為眾人所搖頭、焦慮乃至憤怒,其根本的原因,即在於將“金錢等於成功”逐漸演化為 “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其情形,有如《呂氏春秋》那位齊人——“ 齊人有欲得金者,請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束縛,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見錢而不見人,是中國社會當下最大的問題所在。君不見,“富二代”、“官二代”頻頻炫富,雷語迭出,毫無是非觀念;君不見,為了出名,無所不用其極:可以搏出位,可以脫衣上陣,可以曝個人隱私於大庭廣眾之間……比美比不過,就同你來比醜,不擇手段為出名,無非因為名與利是一個分幣的兩面。如此醜態百出,並非僅僅是虛榮心作祟那麼簡單——如“思欲東歸”的霸王所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而實在是“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指導之下以醜為美的真心流露。

“夫大饑必過食,大渴必過飲。”一個“金錢是成功的唯一標準”的社會是無趣的,也是可怕的。當下的中國社會,似乎正處於這樣的一個狀態,這大概是因為過去的中國實在太過貧窮,如今又正處於發力追趕的階段,物極必反,走到了事情的另一面。過猶不及,這是當然的。不過區區在下卻並不悲觀,隨著人們富裕程度的提升,這樣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終會走出一時的迷惑,將金錢與財富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古人謂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可見那個時候,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就是多元的。在現代市場經濟時代,以創富的能力作為成功的標誌之一,亦無不可,但不能將簡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也是不言自明的。多元的社會,需要多元的評價體系。羅素說得好,“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一個人的生活是如此,一個社會的生態更是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