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責任擔當!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又一個全優!

7月3日, 公安部常備維和警隊第二期培訓班166名隊員以全員全科全優成績, 順利通過聯合國維和甄選評估。 這是繼2016年9月該警隊防暴一隊全優成績通過甄選評估後, 再獲聯合國認可。 目前, 警隊300余名隊員已被全部列入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 標誌著這支中國維和員警部隊將隨時可以接受派遣, 執行海外維和任務。

 “為支持改進和加強維和行動, 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 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 ”2015年9月,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維和峰會上莊嚴承諾。

當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日新月異, 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 各國互相聯繫、相互依存, 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 與此同時, “安全”的內涵和外延也變得更加豐富, 時空領域更加寬廣, 各種因素更加錯綜複雜, 不少地區仍面臨著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分歧, 面臨著各類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 嚴重阻礙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百姓的安居樂業。

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

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 全面參與國際警務執法合作, 合力推進全球安全治理, 共同維護國際社會安全穩定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海外執行維和忠實履行神聖使命

圖為中國第四支駐賴比瑞亞維和員警防暴隊徐曉偉政委帶領隊員向國旗莊嚴敬禮。

2000年1月12日, 15名中國員警走出國門, 飛往當時還未完全獨立的南太平洋國家東帝汶, 在那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上開啟了中國員警在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首秀”, 成為警界的“中國外交官”。

走過17年, 除了東帝汶, 在亞洲的阿富汗, 歐洲的波黑、科索沃、賽普勒斯, 非洲的賴比瑞亞、蘇丹、南蘇丹, 美洲的海地等9個國家都留下了“中國員警”的腳印。 據統計, 中國至今已向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派出維和員警和防暴隊2609人次, 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人數最多的國家。

——在賴比瑞亞, 中國防暴隊接到“24小時定點守衛”的任務。 於是, 在地面溫度動輒四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 隊員們身背20餘公斤重的武器裝備堅守哨位, 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在南蘇丹首都朱巴, 一起大規模械鬥的部落衝突隨時爆發, 中國防暴隊員根據指令前往現場處置, 憑藉掌握的當地知識和嫺熟的英語, 成功與當地部落首領一同平息了雙方矛盾……

政局動盪、戰火頻頻、氣候惡劣、缺醫少藥是不少維和任務區的“日常”, 中國維和員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履行著聯合國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

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瞬間房屋傾塌、揚塵漫天、叫喊聲哭聲一片。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中,中國維和員警火速展開了救援行動,其中8名中國維和員警在工作中以身殉職。

然而,這些困難卻從未影響中國擔負起維和職責的決心,中國員警也從未因此退縮過。在維和任務區,中國警隊將恢復駐在國的和平穩定作為行動目標,將執行維和任務作為為祖國贏得榮譽的戰場、展現中國員警風采風貌的舞臺,在參與處置大規模暴力騷亂、圍剿非法武裝分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立下“赫赫戰功”,並與駐在國警務力量和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友誼。中國員警以實際行動贏得了聯合國、駐在國政府及人民、國際警界同仁的廣泛讚譽。

2017年6月30日,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克魯瓦在參觀中國維和員警培訓中心並觀摩公安部常備維和警隊第二期培訓班實戰演練後,對中國維和隊員精湛技能、過硬素質、嚴謹作風作出充分肯定。“中國維和員警認真履職、紀律嚴明,在各個任務區的突出表現為世界所公認,成為各國維和警隊的楷模。”拉克魯瓦表示,“面對未來維和任務區的複雜環境,相信這支隊伍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繼續發揮中國維和員警的標杆作用。”

聯合巡邏執法共護“黃金水道”

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威武亮相。

9月19日清晨,第62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編隊中國西雙版納關累港解纜起航,開啟為期4天3夜的聯合巡邏執法行動。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二大隊掌舵兵譚建華熟練地操作船舵,向泰國清盛港方向行進。

雖然已經參與過61次巡邏執法,譚建華卻不敢放鬆警惕。2011年10月5日,兩艘中國籍貨船在湄公河孟喜島水域遭遇糯康武裝團夥的劫持,13名中國籍船員罹難,曾被稱作是“黃金水道”的湄公河被迫停航。

為儘快恢復湄公河國際航運,嚴厲打擊流域跨國犯罪,在中國的宣導下,2011年10月31日,中老緬泰四國聯合發表了《中國老撾緬甸泰國關於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航執法首航,湄公河國際航運全面恢復通航;2012年3月,“10·5”血案的罪魁禍首——糯康及其他5名骨幹成員,在老撾被捕,並先後被移交中方,接受正義的審判……

譚建華和湄公河沿岸百姓是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從無到有,從有到實現常態化的見證者。他們目睹了在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下,流域地區變得更加安全、沿岸居民變得更加富足的全過程,親歷了這條國際河流的復興。

湄公河流域峽谷眾多,在緬甸、老撾、泰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更形成了大片交通“死角”,成了不法分子種植毒品的“寶地”。“金三角”因毒“蜚聲內外”,解決這一區域的毒品問題關係著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切身利益。

2016年4月,郭聲琨國務委員出席世界毒品問題特別聯大,宣示中國禁毒政策主張,提出了解決毒品問題的“中國方案”。聯合掃毒行動已成為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項重要執法合作內容。

如今,四國已在湄公河重點水域定期開展聯合查緝行動,對過往可疑船舶、人員、貨物進行檢查,重點打擊販毒、販槍、偷渡等違法犯罪活動,並對船員和遊客開展安全提醒、禁毒宣傳。

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實施近6年來,有效維護了航運安全和流域治安秩序,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豐富了四國關係內涵。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已成為開展國際警務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的成功範例。

共商共建共用合作平臺

國際警務執法能力提升

中國維和部隊軍人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對外警務基本完成了從對外友好交往到國際執法合作的轉型,積極加強同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區域組織的合作,在禁毒、維和等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員警,已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1984年國際刑警組織第53屆全體大會上,我國正式恢復在組織中的合法席位。1984年11月,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正式成立。1995年10月,國際刑警組織第64屆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二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唯一的全球性員警合作組織,國際刑警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保證和促進各成員國刑事員警部門在預防和打擊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

加入國際刑警組織30多年來,我國堅持積極參與和推動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下的警務執法合作,並先後圓滿承辦國際刑警組織第64屆全體大會、中國及中亞地區智慧財產權保護大會、第一屆亞洲地區警務能力建設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持續向成員國提供大型國際活動安保經驗,為國際刑警組織各項工作、政策的順利開展和實施,貢獻了重要力量。在國際刑警組織第85屆全體大會上,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當選新一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自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以來,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中國國家中心局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成長為國際刑警組織大家庭中舉足輕重的成員。

除了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內開展警務執法合作之外,中國警方還加強同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區域組織的合作,宣導建立新亞歐大陸橋安全走廊國際執法合作論壇(連雲港),為區域執法安全合作提供新平臺。

國際執法能力建設合作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警務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無償援助發展中國家警務裝備,對促進受援國警務能力提升、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實現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與各國互派警務執法人員交流學習、互學共進,交流分享打擊犯罪方面的成功經驗與有益做法,開闊了雙方警務人員視野,有效增強了各國的執法互信,共同提高了執法水準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能力。

自2002年至今,外警培訓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建立了以公安部為主導,部相關業務局及地方公安機關共同參與,部直屬及各地公安院校、研究機構及相關省市級公安機關等單位具體承辦,兼顧各方需求,具有地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培訓體系,成為我國國際執法合作的重要平臺。

據統計,截至目前,公安部已舉辦外警培訓項目800餘期,結合外方需求,提供了包括刑事偵查、刑事技術、反恐、禁毒、大型活動安保等一系列精品研修項目,先後為80餘個國家培訓各級執法官員1.5萬余名。

不僅如此,外警培訓內容和模式也在逐步拓展,已涵蓋高級執法官員、網路安全、禁毒、防暴處突、海上執法、出入境及邊防管理、交通管理等多個領域。同時,堅持實施“走出去”培訓,向外派出數千名警官,相互學習借鑒,取得了良好效果。

-END-

中國維和員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履行著聯合國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

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瞬間房屋傾塌、揚塵漫天、叫喊聲哭聲一片。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中,中國維和員警火速展開了救援行動,其中8名中國維和員警在工作中以身殉職。

然而,這些困難卻從未影響中國擔負起維和職責的決心,中國員警也從未因此退縮過。在維和任務區,中國警隊將恢復駐在國的和平穩定作為行動目標,將執行維和任務作為為祖國贏得榮譽的戰場、展現中國員警風采風貌的舞臺,在參與處置大規模暴力騷亂、圍剿非法武裝分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立下“赫赫戰功”,並與駐在國警務力量和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友誼。中國員警以實際行動贏得了聯合國、駐在國政府及人民、國際警界同仁的廣泛讚譽。

2017年6月30日,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克魯瓦在參觀中國維和員警培訓中心並觀摩公安部常備維和警隊第二期培訓班實戰演練後,對中國維和隊員精湛技能、過硬素質、嚴謹作風作出充分肯定。“中國維和員警認真履職、紀律嚴明,在各個任務區的突出表現為世界所公認,成為各國維和警隊的楷模。”拉克魯瓦表示,“面對未來維和任務區的複雜環境,相信這支隊伍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繼續發揮中國維和員警的標杆作用。”

聯合巡邏執法共護“黃金水道”

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威武亮相。

9月19日清晨,第62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編隊中國西雙版納關累港解纜起航,開啟為期4天3夜的聯合巡邏執法行動。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二大隊掌舵兵譚建華熟練地操作船舵,向泰國清盛港方向行進。

雖然已經參與過61次巡邏執法,譚建華卻不敢放鬆警惕。2011年10月5日,兩艘中國籍貨船在湄公河孟喜島水域遭遇糯康武裝團夥的劫持,13名中國籍船員罹難,曾被稱作是“黃金水道”的湄公河被迫停航。

為儘快恢復湄公河國際航運,嚴厲打擊流域跨國犯罪,在中國的宣導下,2011年10月31日,中老緬泰四國聯合發表了《中國老撾緬甸泰國關於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航執法首航,湄公河國際航運全面恢復通航;2012年3月,“10·5”血案的罪魁禍首——糯康及其他5名骨幹成員,在老撾被捕,並先後被移交中方,接受正義的審判……

譚建華和湄公河沿岸百姓是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從無到有,從有到實現常態化的見證者。他們目睹了在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下,流域地區變得更加安全、沿岸居民變得更加富足的全過程,親歷了這條國際河流的復興。

湄公河流域峽谷眾多,在緬甸、老撾、泰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更形成了大片交通“死角”,成了不法分子種植毒品的“寶地”。“金三角”因毒“蜚聲內外”,解決這一區域的毒品問題關係著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切身利益。

2016年4月,郭聲琨國務委員出席世界毒品問題特別聯大,宣示中國禁毒政策主張,提出了解決毒品問題的“中國方案”。聯合掃毒行動已成為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項重要執法合作內容。

如今,四國已在湄公河重點水域定期開展聯合查緝行動,對過往可疑船舶、人員、貨物進行檢查,重點打擊販毒、販槍、偷渡等違法犯罪活動,並對船員和遊客開展安全提醒、禁毒宣傳。

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實施近6年來,有效維護了航運安全和流域治安秩序,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豐富了四國關係內涵。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已成為開展國際警務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的成功範例。

共商共建共用合作平臺

國際警務執法能力提升

中國維和部隊軍人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對外警務基本完成了從對外友好交往到國際執法合作的轉型,積極加強同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區域組織的合作,在禁毒、維和等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員警,已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1984年國際刑警組織第53屆全體大會上,我國正式恢復在組織中的合法席位。1984年11月,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正式成立。1995年10月,國際刑警組織第64屆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二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唯一的全球性員警合作組織,國際刑警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保證和促進各成員國刑事員警部門在預防和打擊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

加入國際刑警組織30多年來,我國堅持積極參與和推動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下的警務執法合作,並先後圓滿承辦國際刑警組織第64屆全體大會、中國及中亞地區智慧財產權保護大會、第一屆亞洲地區警務能力建設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持續向成員國提供大型國際活動安保經驗,為國際刑警組織各項工作、政策的順利開展和實施,貢獻了重要力量。在國際刑警組織第85屆全體大會上,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當選新一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自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以來,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中國國家中心局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成長為國際刑警組織大家庭中舉足輕重的成員。

除了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內開展警務執法合作之外,中國警方還加強同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區域組織的合作,宣導建立新亞歐大陸橋安全走廊國際執法合作論壇(連雲港),為區域執法安全合作提供新平臺。

國際執法能力建設合作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警務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無償援助發展中國家警務裝備,對促進受援國警務能力提升、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實現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與各國互派警務執法人員交流學習、互學共進,交流分享打擊犯罪方面的成功經驗與有益做法,開闊了雙方警務人員視野,有效增強了各國的執法互信,共同提高了執法水準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能力。

自2002年至今,外警培訓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建立了以公安部為主導,部相關業務局及地方公安機關共同參與,部直屬及各地公安院校、研究機構及相關省市級公安機關等單位具體承辦,兼顧各方需求,具有地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培訓體系,成為我國國際執法合作的重要平臺。

據統計,截至目前,公安部已舉辦外警培訓項目800餘期,結合外方需求,提供了包括刑事偵查、刑事技術、反恐、禁毒、大型活動安保等一系列精品研修項目,先後為80餘個國家培訓各級執法官員1.5萬余名。

不僅如此,外警培訓內容和模式也在逐步拓展,已涵蓋高級執法官員、網路安全、禁毒、防暴處突、海上執法、出入境及邊防管理、交通管理等多個領域。同時,堅持實施“走出去”培訓,向外派出數千名警官,相互學習借鑒,取得了良好效果。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