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聊城民間故事:鳳凰城的傳說!

聊城老鄉點右上角關注我們, 聊城人自己的頭條圈子!

據說過去聊城一帶, 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梧桐林。 在林中有一棵像碾盤粗的桐樹, 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樹上住著一對鳳凰, 統率著這林中百鳥, 生活得十分歡快。 可有一年忽然發了大水, 東海的一條黑龍, 乘著洶湧的波濤, 來到了此地。 它見此處樹木成林, 百鳥爭鳴, 就想將此地霸為己有, 可鳳凰不肯, 雙方就爭鬥起來。 公鳳凰與黑龍鬥了一天一夜, 因敵不過黑龍, 被活活累死了。 母鳳凰由於腹中有蛋, 怕絕了後代, 將無法為丈夫報仇, 便暫時離開了這裡,

鳥王一走, 百鳥俱散, 桐樹被水泡爛, 從此這兒就成了一片汪洋, 人們就起名叫它東州湖。 黑龍也就在此地安了家。

有一年, 管轄東州湖的地方官, 到這裡巡視時, 看到這裡湖水透明, 景色迷人, 是塊好地方, 便打算在這大湖中建造了一座湖城。 主意已定, 便給皇帝奏了一本, 皇帝閱准後, 拔來了建城費用, 這位官員就到處尋找能工巧匠, 準備動工, 可工匠們一聽說要在湖中建城, 都感工程艱難, 均搖頭推辭, 這下可使地方官作了大難。

這天夜裡, 地方官剛要睡, 忽然夢見一隻鳳凰, 從天空飛來。 它停在半空, 對地方官說道:“你要想建城, 不就會有倆人來幫助你, 一人叫王東, 一人叫王昌, 你要囑咐四門衙役, 千萬不要錯過了他們。 ”說完,

展翅飛去。 這地方官醒來, 知道是仙鳥托夢, 於是便吩咐四門守衛衙役, 注意查問叫王東和王昌的人, 凡有叫此名者, 就以高師相請。

那鳳凰為何托夢地方官, 建城要有二王相幫呢?說起來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上面說過, 母鳳凰離開後, 本想自己生兒育女, 將來好報仇。 可沒想公鳳凰死後, 由於母鳳凰過於哀傷, 雖按時生了倆蛋, 都未孵育出來。 母鳳凰沒了法兒, 便借了一位畫工之手, 變化了己身。 這時, 東州湖邊, 有一位叫王成的單身農民。 他在集上見一張鳳凰畫得甚好, 便將其買回家中。 沒想到, 這畫貼到牆上, 白天是只鳳凰, 晚上卻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 走了下來。 開始她幫助王成燒水做飯, 後來時間長了, 就和王成結成了夫妻。

自名為鳳姑, 不到三年便生了二子。 一等兄弟長大成人, 鳳姑向他們敘說了黑龍霸佔東州湖的細節。 為使他們有朝一日為東州湖百姓除惡建功, 便帶他們遠離家門, 去拜仙學藝去了, 因為其父姓王, 所以哥哥起名叫王東, 弟弟起名叫王昌。 鳳姑聽說要在東州湖修建城池, 感到報仇的時機來了, 於是便決定向讓二子幫助修好城池, 爾後再待機向黑龍報仇。

這日王東、王昌遵照母親囑咐, 主動來找官府。 在城門口一通姓名, 守城衙役一聽來了王東、王昌, 似見了貴人, 連忙帶去見了地方官。 地方官更是熱情相迎。 酒宴之後, 地方官問二王兄弟, 要建此城, 需先籌何種工料?王東道:“深水之中建城, 基礎為重, 形體為首, 我弟善其圖形,

精其木工, 可先備大船十艘, 樁工五百人, 聽其分派;我專其壘砌, 可招石工千人, 聽我指派。 ”地方官一聽, 他們只要工匠, 卻不講工料, 於是問道:“那建城工料需要多少?”王東道:“欲打好基礎, 需樁木五千, 方石十萬塊。 ”地方官一聽, 為難地說:“哎呀, 如此多的樁石, 本官可一時難以籌辦!”王東道:“樁石不必你們籌辦, 到時自有船隻送來, 你們只儘快把工匠招齊, 也就行了。 ”地方官一聽, 甚是高興。 於是忙分派衙役, 往四鄉征招去了。 不幾日工匠招齊, 就只等動工了。 這天, 大家正不知樁石從何處運來, 只見湖面的遠方忽然來了百條大船。 船上不見船工, 卻都撐著鳳頭大帆, 乘風破浪, 向料場開來。 人們向上空一看, 原來有一隻鳳凰在給船隊領航。
船靠料場, 工匠們連忙搬卸。 一看樁木, 不但粗細一樣, 且數目正好。 那石塊也不僅方方正正, 正好十萬, 且每塊中間, 都按樁木粗細開有圓孔, 大家知道, 這是鳳仙相助。 都欲叩頭相拜時, 只見那空中鳳凰, 鳴叫了三聲, 便展翅又引船隊飛走了。

工料已齊, 王昌便帶領船隻和樁木向湖中出發了。 他按照事先畫好的圖形, 定了點, 先讓樁工一條條打下了樁木, 這邊, 王東指揮著石工, 把石料按樁串鋪。 就這樣, 兄弟二人指揮工匠, 一連幹了九九八十一天, 一座方方正正, 四面全為扭頭門的湖城基礎, 就全部建成了。 王東對地方官說:“基礎已就, 壘磚起牆甚易, 我們學藝甚忙, 只好先告辭了。 以後如需相助之事, 定會再來。 ”地方官挽留不住, 謹以厚禮相贈, 兄弟二人均分文不取,便匆匆離去。

這地方官又招來工匠,燒磚備灰,照二王兄弟壘好的基礎,經過數年的壘砌,一座雄偉壯觀的湖城,終於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鳳凰在建城中運料的功績,便將該城起名為鳳凰城。鳳凰城建成後,由於此地水產豐富,商賈雲集,便很快昌盛繁榮起來。可誰知,在建城期間,這湖中黑龍恰巧去東海探親去了。等他回來一看,這湖中竟出現了一座雄偉的城府,心中十分惱怒,便立即興風作浪,要把這新城摧毀。一時間,天空中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湖面上狂濤四起,水漲數尺,使新城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傾倒。城中百姓,不知得罪了哪家天神,便紛紛在城頭上焚香叩頭,祈求寬恕。可是這不但不靈,反而風浪更凶。正在這時,王東、王昌兄弟卻應時趕來。他們對百姓說:“這是湖中的黑龍在作怪,只有將它趕走,才能保住城府。”說完,倆人縱身一躍,全跳入水中,一起與黑龍搏鬥起來。只見黑龍躍出水面,張牙舞爪欲抓二王兄弟。二王兄弟一人抱住龍頭,一人抓住龍尾,揮起拳頭,就是一陣好打。黑龍哪肯示弱,它猛一搖頭擺尾,將二王兄弟摔出好遠。二王兄弟趁黑龍向他們撲來,一挺身子,又雙雙跨上龍背,黑龍抓咬不著,便在水中翻滾起來。他們就這樣拼鬥了一個時辰,眼看二王兄弟又要被摔下,天空忽然飛來一隻鳳凰,它高聲鳴叫了三聲,只見它從身上叼下兩隻長長的羽毛,喊了一聲“孩兒接劍”,羽毛頓時變成了兩把利劍,向二王兄弟落去。二王兄弟將劍接住,一個砍向龍頭,一個砍向龍尾,湖水頓時變成鮮紅的血濤。黑龍受傷不敢戀戰,身子一沉,尾巴一擺,鑽進水底扒出一條水道,逃往東海去了。

黑龍雖然負傷逃走了,可被它扒出的一條水道,卻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眼看升高了許多。鳳凰見此,在空中喊道:“孩兒,此水通海,難以阻擋,為了拯救鳳凰城的百姓,你們只有獻身了!”二王兄弟聽此,先後鑽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

水不再冒了,風雨雷電也停息了,鳳凰城又恢復了平靜。天空的鳳凰見全城的百姓又向它頂禮拜謝,又放聲鳴叫三聲,不知是對百姓的回謝,還是對二王兄弟的哀悼,便展翅飛走了。

後來,人們為了感謝二王兄弟獻身救眾人的高尚品德,便取二人名字的兩字,將鳳凰城改為東昌府了。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 兄弟二人均分文不取,便匆匆離去。

這地方官又招來工匠,燒磚備灰,照二王兄弟壘好的基礎,經過數年的壘砌,一座雄偉壯觀的湖城,終於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鳳凰在建城中運料的功績,便將該城起名為鳳凰城。鳳凰城建成後,由於此地水產豐富,商賈雲集,便很快昌盛繁榮起來。可誰知,在建城期間,這湖中黑龍恰巧去東海探親去了。等他回來一看,這湖中竟出現了一座雄偉的城府,心中十分惱怒,便立即興風作浪,要把這新城摧毀。一時間,天空中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湖面上狂濤四起,水漲數尺,使新城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傾倒。城中百姓,不知得罪了哪家天神,便紛紛在城頭上焚香叩頭,祈求寬恕。可是這不但不靈,反而風浪更凶。正在這時,王東、王昌兄弟卻應時趕來。他們對百姓說:“這是湖中的黑龍在作怪,只有將它趕走,才能保住城府。”說完,倆人縱身一躍,全跳入水中,一起與黑龍搏鬥起來。只見黑龍躍出水面,張牙舞爪欲抓二王兄弟。二王兄弟一人抱住龍頭,一人抓住龍尾,揮起拳頭,就是一陣好打。黑龍哪肯示弱,它猛一搖頭擺尾,將二王兄弟摔出好遠。二王兄弟趁黑龍向他們撲來,一挺身子,又雙雙跨上龍背,黑龍抓咬不著,便在水中翻滾起來。他們就這樣拼鬥了一個時辰,眼看二王兄弟又要被摔下,天空忽然飛來一隻鳳凰,它高聲鳴叫了三聲,只見它從身上叼下兩隻長長的羽毛,喊了一聲“孩兒接劍”,羽毛頓時變成了兩把利劍,向二王兄弟落去。二王兄弟將劍接住,一個砍向龍頭,一個砍向龍尾,湖水頓時變成鮮紅的血濤。黑龍受傷不敢戀戰,身子一沉,尾巴一擺,鑽進水底扒出一條水道,逃往東海去了。

黑龍雖然負傷逃走了,可被它扒出的一條水道,卻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眼看升高了許多。鳳凰見此,在空中喊道:“孩兒,此水通海,難以阻擋,為了拯救鳳凰城的百姓,你們只有獻身了!”二王兄弟聽此,先後鑽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

水不再冒了,風雨雷電也停息了,鳳凰城又恢復了平靜。天空的鳳凰見全城的百姓又向它頂禮拜謝,又放聲鳴叫三聲,不知是對百姓的回謝,還是對二王兄弟的哀悼,便展翅飛走了。

後來,人們為了感謝二王兄弟獻身救眾人的高尚品德,便取二人名字的兩字,將鳳凰城改為東昌府了。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