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信號,預示著孩子可能已經處於發育遲緩的階段了!

導讀:早發現, 早干預, 早跟上正常節奏!

見識過無數因寶寶發育遲緩而焦慮的寶媽, 焦慮孩子6個月還不會坐, 焦慮孩子10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焦慮孩子1歲了還不會走路, 焦慮孩子1歲半還在流口水……

對於這樣的焦慮媽媽, 大部分人都會安慰說:“別著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 耐心等待, 讓孩子自己慢慢來。 ”

講真, 雖然媽媽們的焦慮95%都是過度的, 但也不能排除的確有孩子存在發育遲緩的現象, 並且兒科醫院每天都有發育遲緩的孩子就診。

為了讓媽媽們能清除寶寶們在不同年齡段的發育遲緩信號,

有人翻譯了BabyCenter更新於2014年1月的《Warning signs of a physical developmental delay》和《Warning signs of a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al delay》兩篇文章, 希望能讓媽媽心中有數, 到底什麼時候應該淡定, 什麼時候應該去諮詢兒科醫生。 畢竟, 還是媽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1

運動能力篇

如果在以下年齡段的寶寶仍有下列行為, 則說明寶寶的運動能力發育遲緩:

新生兒—2月齡:

2月齡以後, 當家長幫寶寶從躺姿變為趴姿時, 寶寶仍然不能自主抬起頭;寶寶看上去仍然很僵硬或者全身軟趴趴;將寶寶抱入懷裡時, 他會使勁反弓背部和脖子(就是似乎要努力推開你的動作)。

2-3月齡, 當抱起寶寶時, 他的雙腿變得僵硬, 並呈現剪刀狀(十字狀)。

3—6月齡:

3-4月齡時, 仍然不會抓握或伸手去拿玩具;仍無法很好的支撐自己的頭部。

4月齡時, 仍不能將物品放入嘴裡;當腳落在硬質平面上時, 仍不會蹬腿。

4月齡後, 仍然會有莫羅反射(又稱驚跳反射, 面對突然的外來刺激, 出現的雙臂伸直, 手指張開, 背部伸展或彎曲, 頭朝後仰, 雙腿挺直, 雙臂互抱動作)。

5-6月齡後, 仍然存在非對稱緊張性頸反射(當寶寶腦袋轉向一側時,

同側的手臂伸直, 而另一側的手臂如擊劍姿勢般上彎);仍不能自主翻身(仰臥到俯臥, 或側臥到仰臥)。

6月齡時, 仍然不能在大人的幫助下扶坐。

6月齡以後, 仍只會用一隻手去伸手夠東西, 而另一隻手保持握拳姿勢。

7—9月齡:

7月齡時, 被拉起呈坐姿時,

頭部支撐能力仍然很差;仍不能準確地將東西放進嘴裡;仍然不會自主地去伸手夠東西;雙腿仍然無力, 且雙腿不能承受一些重量。

9月齡時, 仍然不能獨坐。

9—12月齡:

10月齡以後, 爬行時仍然姿態不平衡(只能用一側的手腳爬行, 另一側的手腳只能拖著前行)。

12月齡時, 仍不會爬;仍然無法扶站。

13—24月齡:

18月齡時, 仍然不會走路;學會走路幾個月以後, 仍然無法自如的行走, 或者只能用腳尖走路。

24月齡以後, 每年長高不到2英寸(約5釐米)。

36月齡後;

36月齡以後, 仍經常摔倒或仍無法獨立上下樓梯;仍持續地流口水;仍不能自如的擺弄小物件。

2

語言/溝通能力篇

如果在以下年齡段的寶寶仍然有下列行為,則說明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發育遲緩。

4月齡時:

仍沒有表現出任何開心或者不安的情緒;不會嘰嘰咕咕的自言自語。

6月齡時:

仍然不會大笑或尖叫;仍不能在嘰嘰咕咕自言自語的時候加入一些“啊,哦,噢”等母音發音(韻母)。

7月齡時:

不模仿其他人的發音;不會用動作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8月齡時:

仍然沒有開始在呀呀學語中發出b、p、f等輔音發音(聲母)。

9月齡時:

叫寶寶的名字或小名時沒有任何反應;仍不會發音一些完整(包含聲母和韻母)的簡單詞語,如mama、baba;仍不會順著家長的指示看向手指所指的方向。

12月齡時:

仍不會說媽媽和爸爸;仍不會使用一些簡單手勢,例如揮手、搖頭或指物等;仍不明白“不行”、“再見”等簡單的指示,並對這些指示產生反應;仍不會用手指出感興趣的物體,例如小鳥、飛機等。

12—15月齡時:

仍不會猶如對話般學語。

還是那句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軌跡,即使你家寶寶出現了上述信號中的某種情況,也沒必要過分焦慮。及時諮詢兒科醫生,多根據寶寶的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絕大部分孩子都能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2

語言/溝通能力篇

如果在以下年齡段的寶寶仍然有下列行為,則說明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發育遲緩。

4月齡時:

仍沒有表現出任何開心或者不安的情緒;不會嘰嘰咕咕的自言自語。

6月齡時:

仍然不會大笑或尖叫;仍不能在嘰嘰咕咕自言自語的時候加入一些“啊,哦,噢”等母音發音(韻母)。

7月齡時:

不模仿其他人的發音;不會用動作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8月齡時:

仍然沒有開始在呀呀學語中發出b、p、f等輔音發音(聲母)。

9月齡時:

叫寶寶的名字或小名時沒有任何反應;仍不會發音一些完整(包含聲母和韻母)的簡單詞語,如mama、baba;仍不會順著家長的指示看向手指所指的方向。

12月齡時:

仍不會說媽媽和爸爸;仍不會使用一些簡單手勢,例如揮手、搖頭或指物等;仍不明白“不行”、“再見”等簡單的指示,並對這些指示產生反應;仍不會用手指出感興趣的物體,例如小鳥、飛機等。

12—15月齡時:

仍不會猶如對話般學語。

還是那句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軌跡,即使你家寶寶出現了上述信號中的某種情況,也沒必要過分焦慮。及時諮詢兒科醫生,多根據寶寶的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絕大部分孩子都能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