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鄉音 拯救方言客家話 福建廣東江西

回鄉有感。 方言, 是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載者, 也是一個地方民間生活思想最樸素的表現形式, 又是含義最豐富最深刻的語言形態。

這些年來, 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強和社會多元化發展, 方言對於新生代的年輕人正漸行漸遠。 休假, 帶小朋友從北京回到家鄉, 目的有二:陪老人家說話, 教小朋友“講客”。 然而, 目的之一的“講客”有些艱難。 老家講普通話成了“時尚”,

小朋友許多都不會講客家話了,

即使家裡沒有“河洛人”也操起不生不熟的普通話來, 與人交流甚為尷尬, 小朋友想學家鄉客家話的難度係數陡然加大。 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 客語的特殊作用, 就在於它是客家民系的認同標誌。

客語最獨特的一點, 是聯結了大陸各省,

乃至全球各華人地區的客家人的民系認同。 客家人無論在大陸的廣東、福建, 還是在臺灣、馬來西亞、印尼, 只要會說客語, 堅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 就會互相視為“老鄉”、“自家人”。 而不會說客語, 沒有客家認同的人, 即使有客家血統, 一般也被視為客家後裔, 而非客家人。 客語的這個特點, 導致在客家人占多數的地區, 其它族群往往學習客語, 以爭取客家人的自家人認同。 在臺灣、馬來西亞, 政治人物學習客語以期獲得客家人的支持的現象, 越來越常見, 這種情形在選舉活動期間尤其明顯。

客語繼承了較多古漢語的特性, 一般認為, 客語和後期中古漢語(唐宋二代為准)之間的承襲關係較為明顯。 用客語朗誦中古漢語的作品, 如唐詩、宋詞, 韻律方面比官話、普通話要吻合得多。 客語為語言正宗的支派, 故客語仍保存大量古代漢語特徵, 或有所演變。 如《詩經》第一人稱“卬”字, 與客語第一人稱口語“亻厓”的本源書面語“我(吾)”是同源字。

客語集中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 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含臺灣), 以及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國華人社區。 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 歷史上, 客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 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受到母語客家話薰陶,學校教學也是不離客家話,直至高中畢業參加高考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才正式大面積接觸普通話使用普通話,完全沒有因為之前講客家話而在與人交流接觸(口音難免)、學習等方面有什麼障礙。而從小沒有講客家話,即使長大之後想學客家話的客家子弟要實現語言夢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珍惜當下,講客家話!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受到母語客家話薰陶,學校教學也是不離客家話,直至高中畢業參加高考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才正式大面積接觸普通話使用普通話,完全沒有因為之前講客家話而在與人交流接觸(口音難免)、學習等方面有什麼障礙。而從小沒有講客家話,即使長大之後想學客家話的客家子弟要實現語言夢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珍惜當下,講客家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