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鮮電商殘酷:淘汰創企,阿裡京東誰能笑到最後

生鮮電商是個大生意。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報告, 幾乎都不適合生鮮電商, 需要重建。

本質上來說, 生鮮電商是京東、亞馬遜的“B2C+自建物流”模式, 而難度更高。

首先, 不同于亞馬遜起家的圖書、京東起家的3C產品, 生鮮是非標品。 中國農產品產地分散, 大小不一, 品質不定。 因此生鮮採購價格不固定, 不同批次不同品質。 入庫標準執行非標, 採購資料管理體系要重建。

同時, 生鮮倉儲物流體系也需重建。 生鮮在售週期短, 損耗高。 水產只有0.5天-1天保質期, 水果則為1天-2天, 每個城市的運輸條件配比都不一樣。 這意味著巨大的前期投入,

而創業公司難以承擔。 如生鮮電商壹桌網曾在冷鏈物流上採用跨溫層技術, 這項技術造價昂貴, 最終間接導致其破產倒閉。

不僅難做, 更難賺錢。 生鮮電商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下, 而服裝、食品等消費品類則能達到50%以上。 “生鮮電商就是一分錢一分錢算帳的生意。 ”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對《財經》記者說。

從成本角度來看, 生鮮電商成本主要在兩部分, 前端的獲客成本和後端的服務成本。

獲客成本日漸走高。 於是2016年起, 生鮮電商們開始走向線下, “整體看, 生鮮零售或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的淨利率是比純電商高的。 ”百果園電商業務負責人焦岳告訴《財經》記者。 而生鮮電商深入線下, 要麼開店、要麼與商超合作,

都是極大的業務投入。

在服務成本上, 運營效率有極高的要求。 同時, 履約成本極高, 大倉模式下是每單25元-40元之間, 前置倉模式是15元-30元之間。

服務成本往往是壓死生鮮電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部分生鮮電商都不是被競爭搞垮的, 而是被自己的效率拖死的。 ”峰瑞資本副總裁、生鮮投資人黃海對《財經》記者說。

生鮮作為高頻消費品類, 收入不應是難題。 然而, 據《財經》記者瞭解, 目前頭部多家生鮮電商次月複購率在60%內, 半年複購率在30%內, 遠低於生鮮實際消費頻次。 但複購偏偏是生意的本質——如此低的毛利率, 沒有高頻複購就不可能有盈利空間。

生鮮產品是複購行為的關鍵。 “可能送過去的水果不夠甜, 用戶就不會再買了,

所以要做嚴格品控。 ”每日優鮮COO孫原告訴《財經》記者。

因此, 2016年開始, 生鮮電商逐漸意識到, 要深入上游產業鏈實現品控, 加速農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

這又是另一塊戰場。 部分生鮮電商選擇參與上游種植, 如百果園、每日優鮮等, 實現絕對品控;部分生鮮電商選擇輸出技術標準, 如易果合作農科院等機構, 向上游中小型農產品商輸出如對種植密度、育苗的要求等。

最終, 所有對後端的投入都將形成壁壘。 “生鮮電商在前端的單量, 將拉動後端冷鏈物流和供應鏈的成長, 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如果只是買流量拉日活沖單量而獲得下一輪融資, 其實是投機。 ”易果聯合創始人金光磊對《財經》記者說。

上游農產品品牌化帶來的溢價和用戶黏性,

下游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最終塑造了生鮮電商的競爭力。 但兩者都是極其燒錢、短期無法回本的投入。

生鮮電商殘酷:淘汰創企, 阿裡京東誰能笑到最後

巨頭鏖戰

阿裡形成“天貓生鮮平臺+易果生鮮+安鮮達+盒馬鮮生”為主的排兵佈陣, 而京東以自營生鮮為中心, 正向在更多方向拓展

生鮮電商被普遍認為是電商領域最後一片藍海。

美國電商發展歷史顯示, 在亞馬遜和Ebay體系下, 其他品類的垂直電商幾乎失去生長空間。 而唯獨生鮮電商市場有萬億元規模, 且巨頭難以形成壟斷——亞馬遜生鮮O2O業務(AmazonFresh)已經做了十年, 仍不溫不火。

吳海燕認為, 生鮮B2C是僅存的還沒有被電商巨頭充分滲透的萬億元行業。 這意味著,

這個依託亞馬遜模式發展的行業, 未來也會誕生下一個亞馬遜。

因此, 從電商巨頭, 創業公司, 再到線下生鮮O2O超市, 明知舉步維艱仍有人前赴後繼。 誰的贏面更大?

綜合來看, 電商巨頭已成行業主導。 天貓與京東均在生鮮品類上修築戰壕, 流量優勢和投入實力都並非創業公司可比。

劉強東曾在2015年宣佈與阿裡全面開戰, 尤其要在生鮮上重點出擊。 2016年1月, 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成立。 生鮮被京東視為實現萬億元淨收入和萬億元市值的彈藥庫, 京東派出了強將掌舵。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是京東的功勳戰將, 曾帶隊3C事業部, 將京東3C品類做到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 從2016年到2017年, 天貓超市戲劇性地經歷了先降級後升級——前天貓超市總經理江畔下課,貓超被降級;而天貓大快消負責人靖捷接管後, 貓超又得升級。“目前,所有快速消費品業務線都為天貓超市KPI負責。”一位元天貓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但目前,天貓超市生鮮的入口權重和事業部層級都沒有京東放得高。

2017年雙方不遺餘力地為生鮮業務輸血。阿裡目前已佈局所有模式,形成“天貓超市+易果+盒馬鮮生”為主的排兵佈陣,而京東以自營生鮮為中心,正向更多方向拓展。

雙方都繼承了各自平臺的特有優勢。阿裡與京東生鮮打法上的差異可以分別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和“多、快、好、省”來概括——前者在消費者體驗之外,更側重平臺型全產業鏈佈局;後者希望在消費者體驗上做到極致。

天貓生鮮充分利用其資料管理和運營上的積累。目前天貓超市已與天貓投資的易果深度打通,共同運營。易果CEO張曄,此前是大宗商品貿易資料公司創始人,一上任就宣佈易果轉型生鮮全產業鏈平臺,持續挖掘農產品大資料價值。

天貓生鮮平臺為中小生鮮商店準備了從上到下的服務。易果利用消費需求和消費資料,倒逼上游供應鏈更加適應市場需求。雖然實際落地難度較大,農產品品牌化路程較長。而在下游倉儲物流體系上,阿裡正重金加碼安鮮達——進攻京東的冷鏈物流基礎。

京東有著全國最大的冷藏、冷凍、倉配一體化電商物流系統,引進零下30攝氏度恒溫倉控設備,定制化乾冰包裝,全程冷鏈配送。最後一公里配送實行人工背箱上門,業內無人可比。因此,生鮮商品損耗更小,用戶體驗更好。

在阿裡砸重金扶持易果後,兩方在物流上的差距正在縮小。2017年8月,阿裡向易果注資3億美元D輪,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阿裡投易果,除了找人幫做上游外,更看重易果的冷鏈物流。

而京東供應鏈資源得天獨厚——京東曾與沃爾瑪聯姻,戰略投資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和國內最好的生鮮零售商之一永輝超市,方便共用採購體系。但據天天果園前高層和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京東生鮮與天天果園和永輝的合作並不愉快。目前,京東多與大中型農產品品牌商合作,保證產品的品質和標準化。

一位阿裡生鮮體系前中層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體量上來說,天貓生鮮略大於京東生鮮,而包括協力廠商商店的大淘寶體系遠超大京東體系。但目前天貓生鮮占大淘寶體系比例非常低,未達預期,京東生鮮則高很多。

而在O2O和生鮮零售方面,阿裡在生鮮零售上佈局更為清晰和全面。

O2O方面,天貓超市從2017年7月起,在北京和上海推出了29元包郵、三公里配送,天貓超市一小時達服務,主打生鮮產品。靖捷告訴《財經》記者,前置倉從2015年開始準備,補上了天貓生鮮滿足及時性需求的業務。

2017年,阿裡全資孵化的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已經從去年的試驗實現了規模複製,開出了13家門店。盒馬鮮生倉店一體,3公里範圍內可實現半小時配送。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盒馬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準(1.5萬元)。

此外,盒馬鮮生負責人侯毅還在帶隊阿裡淘鮮達,即原淘寶便利店團隊。目前他們正在做線下商超資料體系改造,補充盒馬鮮生自營模式外的資料體系,生鮮是其核心品類。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侯毅正在閉關,孵化一個新零售項目,零售格局遠超盒馬鮮生。

而王笑松稱,京東到家目前扮演接入生鮮零售的角色,京東生鮮前置倉還在籌備。而接近京東的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京東在自營大型線下生鮮超市上也有所佈局。

電商巨頭們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王笑松稱,管理層對京東生鮮在GMV已實現近千款,是天貓超市一小時達SKU的7倍以上。

同時,每日優鮮也在用較輕的打法切入線下需求。2017年6月每日優鮮上線零食貨架“便利購”,主要入駐北京寫字樓企業內部,包括常溫貨架、冷藏櫃和冷凍櫃,SKU近百個。每日優鮮可以依靠已有體系完成倉儲及物流工作,每日優鮮COO孫原告訴記者,便利購貨架目前已盈利。

每日優鮮曾獲得騰訊多輪投資,短期之內增勢較快,目前覆蓋13個城市,已在6個城市盈利。但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前置倉模式前期投入相對重,對資料積累要求高,需要平衡盈利和擴張的節奏。

而解決消費者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消費需求,成為了新的賽道。

對於生鮮電商創業公司,比較合理的路徑是與線下零售商強強聯手,以門店建立前置倉和O2O服務中心。就像亞馬遜於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生鮮零售全食超市中國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秉承“引領未來智慧生活”的理念,專注報導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智慧汽車、VR/AR/MR/、人工智慧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關注智慧創新對人的生活方式、價值的改變,致力傳播放大這部分聲量。聚合品牌宣傳、代理招商、產品評測、原創視頻、fm電臺與試用眾測,深入智慧科技行業,全平臺多維度為使用者及廠商提供服務,致力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

貓超又得升級。“目前,所有快速消費品業務線都為天貓超市KPI負責。”一位元天貓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但目前,天貓超市生鮮的入口權重和事業部層級都沒有京東放得高。

2017年雙方不遺餘力地為生鮮業務輸血。阿裡目前已佈局所有模式,形成“天貓超市+易果+盒馬鮮生”為主的排兵佈陣,而京東以自營生鮮為中心,正向更多方向拓展。

雙方都繼承了各自平臺的特有優勢。阿裡與京東生鮮打法上的差異可以分別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和“多、快、好、省”來概括——前者在消費者體驗之外,更側重平臺型全產業鏈佈局;後者希望在消費者體驗上做到極致。

天貓生鮮充分利用其資料管理和運營上的積累。目前天貓超市已與天貓投資的易果深度打通,共同運營。易果CEO張曄,此前是大宗商品貿易資料公司創始人,一上任就宣佈易果轉型生鮮全產業鏈平臺,持續挖掘農產品大資料價值。

天貓生鮮平臺為中小生鮮商店準備了從上到下的服務。易果利用消費需求和消費資料,倒逼上游供應鏈更加適應市場需求。雖然實際落地難度較大,農產品品牌化路程較長。而在下游倉儲物流體系上,阿裡正重金加碼安鮮達——進攻京東的冷鏈物流基礎。

京東有著全國最大的冷藏、冷凍、倉配一體化電商物流系統,引進零下30攝氏度恒溫倉控設備,定制化乾冰包裝,全程冷鏈配送。最後一公里配送實行人工背箱上門,業內無人可比。因此,生鮮商品損耗更小,用戶體驗更好。

在阿裡砸重金扶持易果後,兩方在物流上的差距正在縮小。2017年8月,阿裡向易果注資3億美元D輪,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阿裡投易果,除了找人幫做上游外,更看重易果的冷鏈物流。

而京東供應鏈資源得天獨厚——京東曾與沃爾瑪聯姻,戰略投資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和國內最好的生鮮零售商之一永輝超市,方便共用採購體系。但據天天果園前高層和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京東生鮮與天天果園和永輝的合作並不愉快。目前,京東多與大中型農產品品牌商合作,保證產品的品質和標準化。

一位阿裡生鮮體系前中層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體量上來說,天貓生鮮略大於京東生鮮,而包括協力廠商商店的大淘寶體系遠超大京東體系。但目前天貓生鮮占大淘寶體系比例非常低,未達預期,京東生鮮則高很多。

而在O2O和生鮮零售方面,阿裡在生鮮零售上佈局更為清晰和全面。

O2O方面,天貓超市從2017年7月起,在北京和上海推出了29元包郵、三公里配送,天貓超市一小時達服務,主打生鮮產品。靖捷告訴《財經》記者,前置倉從2015年開始準備,補上了天貓生鮮滿足及時性需求的業務。

2017年,阿裡全資孵化的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已經從去年的試驗實現了規模複製,開出了13家門店。盒馬鮮生倉店一體,3公里範圍內可實現半小時配送。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盒馬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準(1.5萬元)。

此外,盒馬鮮生負責人侯毅還在帶隊阿裡淘鮮達,即原淘寶便利店團隊。目前他們正在做線下商超資料體系改造,補充盒馬鮮生自營模式外的資料體系,生鮮是其核心品類。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侯毅正在閉關,孵化一個新零售項目,零售格局遠超盒馬鮮生。

而王笑松稱,京東到家目前扮演接入生鮮零售的角色,京東生鮮前置倉還在籌備。而接近京東的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京東在自營大型線下生鮮超市上也有所佈局。

電商巨頭們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王笑松稱,管理層對京東生鮮在GMV已實現近千款,是天貓超市一小時達SKU的7倍以上。

同時,每日優鮮也在用較輕的打法切入線下需求。2017年6月每日優鮮上線零食貨架“便利購”,主要入駐北京寫字樓企業內部,包括常溫貨架、冷藏櫃和冷凍櫃,SKU近百個。每日優鮮可以依靠已有體系完成倉儲及物流工作,每日優鮮COO孫原告訴記者,便利購貨架目前已盈利。

每日優鮮曾獲得騰訊多輪投資,短期之內增勢較快,目前覆蓋13個城市,已在6個城市盈利。但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前置倉模式前期投入相對重,對資料積累要求高,需要平衡盈利和擴張的節奏。

而解決消費者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消費需求,成為了新的賽道。

對於生鮮電商創業公司,比較合理的路徑是與線下零售商強強聯手,以門店建立前置倉和O2O服務中心。就像亞馬遜於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生鮮零售全食超市中國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秉承“引領未來智慧生活”的理念,專注報導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智慧汽車、VR/AR/MR/、人工智慧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關注智慧創新對人的生活方式、價值的改變,致力傳播放大這部分聲量。聚合品牌宣傳、代理招商、產品評測、原創視頻、fm電臺與試用眾測,深入智慧科技行業,全平臺多維度為使用者及廠商提供服務,致力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