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顏值有歷史!寧海10個村入選省級首批傳統村落,有沒有你家?

近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公佈了

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公示名單

寧海一共有10個村落入選

☟☟☟

寧海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

茶院鄉廟嶺村

廟嶺村位於寧海縣域東部, 東臨毛嶼港, 南連南溪、塘灣村, 北含茶院、坑口村, 西倚嶴裡周、嶴裡趙, 後富祁村, 距縣城18公里。 地域背倚妙峰山麓, 面朝三門灣畔, 前有龍山, 後有秀山, 村莊座落在三面群山龍脈環抱之間, 東西廣三裡, 南北闊二裡, 面積2.64 平方公里, 符合“千尺為勢, 百尺為形”的地域形勢。 因村莊後門山有嶺, 嶺腳有廟, 故名廟嶺。

深甽鎮梁坑村

梁坑村坐落于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北部, 途徑深甽、長洋兩村, 長洋-畈坑公路自東向西穿村而過。 古時有梁姓居民始居於溪坑邊, 故名梁坑;現梁姓已他遷, 主居潘姓。 據該村《潘氏宗譜》記載, 潘五福於南宋德祐年間(1275-1276)從深甽獨山遷此, 至今已有700多年。

深甽鎮嶺徐村

嶺徐村位於深甽鎮西北部,距離甯海森林溫泉旅遊度假區約7.5公里。“嶺頭養就數株松,幾陣風來振碧峰。客到亭前驚嘯虎,僧歸林下愛吟龍。獨彈古調傳三弄,為送仙雲護一重。更喜夜來凡籟寂,冷冷猶和梵王鐘。”這首詩叫《界嶺松風》,界嶺是寧海與奉化交界的一個小嶺,嶺上有村落叫嶺徐,據《旗山徐氏宗祠》記載:“治北七十裡,寧奉分疆之域有一小嶺焉,徐其姓也,於中有有茂林掩映、修竹蕭疏,千峰秀拱於旗山,一水源通乎象鼻尖峰”。所謂徐姓人居住的山嶺,謂之嶺徐。

深甽鎮馬嶴村

馬嶴村隸屬寧海縣深甽鎮,位於寧海縣西北部。它東接本鎮龍宮村,南依天臺大同山,西壤新昌三坑村,北鄰奉化大公嶴村,為四縣毗鄰之地,是個歷史悠久的古村。馬嶴原名馬坡村,相傳原住民多為馬氏,五代後周顯德四年(957),新昌五峰俞氏(原籍山東青州東杏)九世祖俞仁厚遷入後,繁衍生息,人丁日漸興旺,漸成寧海望族,如今俞姓村民占九成以上,而村仍名“馬嶴”。村落整體風貌為江南農村建築風貌,現存古民居及宗祠等主要分佈在村落中心,主要為清晚期至民國時期建築風格。

桑洲鎮麻嶴村

麻嶴村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約1003年,由南至北逐漸生長,形成以麻家村、陳家村、王家村、西峰村四個自然村組成的多姓村落。麻嶴村主要的古建築群就是陳家三台,其空間格局完整有序:“陳家三台”地處群山環抱的麻嶴陳家自然村,在寧海的西南部,東北距寧海縣城21公里。前鄰甬臨公路,後靠同三高速公路,自然環境優美。

強蛟鎮峽山村

峽山,原稱為峽口。地處甯海縣北部強蛟半島東北角,象山港之尾,海域與奉化、象山相接。舊時峽山四面環海,村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島,西面小島稱作西山,東面小島則叫峽山,兩島相連之處被稱為峽口。因村坐峽山,即以此名。峽山村東、南、北三面臨海,西面與陸地相連,村北、村東有靠山,峽山周邊海域多風平浪靜,俗稱靜海,因在北宋及清咸豐年間先後出現海市蜃樓的景觀,故稱這一海域為“蜃海”,臨海多島嶼,有“海上千島湖”之稱。

岔路鎮湖頭村

湖頭村建村1700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人選址精心,村莊背靠大洪山,規模宏大,佈局完整,建築物巧妙結合地形,類型豐富,與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渾然一體,營造出一副“秀山碧水,古樹小橋、深巷人家”的唯美畫卷。《宗譜記載》古村有西洋八景:梁壑晴嵐、橋亭垂釣、鞍山暮雪、梅村夕照、楓湖夜月、塔峰曉日、長潭泛舟、石井晚雲描寫村落風貌優美。湖頭古村至今還延續著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與文化生活,如搗年糕、做垂面和婚喪、節慶習俗、舞獅、跳舞等,具有深厚的舊村農村風貌,滲透著特有的文化氣息。

前童鎮梁皇村

梁皇山古稱“桐柏山”;梁皇村古稱“桐柏裡”。梁皇村隸屬甯海前童鎮,距離寧海縣城大約11公里。甬臨線、梁書線交會於此,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梁皇村自古就有梁王公館,所以造成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村有 36 姓,所謂“天下百家姓,梁皇街有三成”,與附近鄰村的一村一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西店鎮嶺口村

嶺口村位於西店鎮西部,北與奉化市接壤,西與深甽鎮相鄰,距縣城25公里,村子背靠杉樹嶺,東臨香岩山,西枕洪泉山,南接長洋嶺,故名嶺口,由嶺口、牌門舒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嶺口村建村千餘年,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保護意識強,村內現存有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建築30多處,村內古道、古橋、古井、祠堂、牌坊一應俱全。

梅林街道下河村

河洪村下河自然村的古建築群相對比較集中。“幹人俊故居”即下河鄉公所為縣級文物保護點,更有明正第、斯為美等各類清末古宅4、5處。每處古宅上面都書寫各類古文經典,無不顯示著幹氏書香門第。各處古宅大多數是四合院的樣子,相對集中,錯落分佈,總面積估計達5000余平方。

讓我們一起保護這些傳統村落,也期待寧海有更多的古村落入選!

深甽鎮嶺徐村

嶺徐村位於深甽鎮西北部,距離甯海森林溫泉旅遊度假區約7.5公里。“嶺頭養就數株松,幾陣風來振碧峰。客到亭前驚嘯虎,僧歸林下愛吟龍。獨彈古調傳三弄,為送仙雲護一重。更喜夜來凡籟寂,冷冷猶和梵王鐘。”這首詩叫《界嶺松風》,界嶺是寧海與奉化交界的一個小嶺,嶺上有村落叫嶺徐,據《旗山徐氏宗祠》記載:“治北七十裡,寧奉分疆之域有一小嶺焉,徐其姓也,於中有有茂林掩映、修竹蕭疏,千峰秀拱於旗山,一水源通乎象鼻尖峰”。所謂徐姓人居住的山嶺,謂之嶺徐。

深甽鎮馬嶴村

馬嶴村隸屬寧海縣深甽鎮,位於寧海縣西北部。它東接本鎮龍宮村,南依天臺大同山,西壤新昌三坑村,北鄰奉化大公嶴村,為四縣毗鄰之地,是個歷史悠久的古村。馬嶴原名馬坡村,相傳原住民多為馬氏,五代後周顯德四年(957),新昌五峰俞氏(原籍山東青州東杏)九世祖俞仁厚遷入後,繁衍生息,人丁日漸興旺,漸成寧海望族,如今俞姓村民占九成以上,而村仍名“馬嶴”。村落整體風貌為江南農村建築風貌,現存古民居及宗祠等主要分佈在村落中心,主要為清晚期至民國時期建築風格。

桑洲鎮麻嶴村

麻嶴村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約1003年,由南至北逐漸生長,形成以麻家村、陳家村、王家村、西峰村四個自然村組成的多姓村落。麻嶴村主要的古建築群就是陳家三台,其空間格局完整有序:“陳家三台”地處群山環抱的麻嶴陳家自然村,在寧海的西南部,東北距寧海縣城21公里。前鄰甬臨公路,後靠同三高速公路,自然環境優美。

強蛟鎮峽山村

峽山,原稱為峽口。地處甯海縣北部強蛟半島東北角,象山港之尾,海域與奉化、象山相接。舊時峽山四面環海,村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島,西面小島稱作西山,東面小島則叫峽山,兩島相連之處被稱為峽口。因村坐峽山,即以此名。峽山村東、南、北三面臨海,西面與陸地相連,村北、村東有靠山,峽山周邊海域多風平浪靜,俗稱靜海,因在北宋及清咸豐年間先後出現海市蜃樓的景觀,故稱這一海域為“蜃海”,臨海多島嶼,有“海上千島湖”之稱。

岔路鎮湖頭村

湖頭村建村1700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人選址精心,村莊背靠大洪山,規模宏大,佈局完整,建築物巧妙結合地形,類型豐富,與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渾然一體,營造出一副“秀山碧水,古樹小橋、深巷人家”的唯美畫卷。《宗譜記載》古村有西洋八景:梁壑晴嵐、橋亭垂釣、鞍山暮雪、梅村夕照、楓湖夜月、塔峰曉日、長潭泛舟、石井晚雲描寫村落風貌優美。湖頭古村至今還延續著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與文化生活,如搗年糕、做垂面和婚喪、節慶習俗、舞獅、跳舞等,具有深厚的舊村農村風貌,滲透著特有的文化氣息。

前童鎮梁皇村

梁皇山古稱“桐柏山”;梁皇村古稱“桐柏裡”。梁皇村隸屬甯海前童鎮,距離寧海縣城大約11公里。甬臨線、梁書線交會於此,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梁皇村自古就有梁王公館,所以造成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村有 36 姓,所謂“天下百家姓,梁皇街有三成”,與附近鄰村的一村一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西店鎮嶺口村

嶺口村位於西店鎮西部,北與奉化市接壤,西與深甽鎮相鄰,距縣城25公里,村子背靠杉樹嶺,東臨香岩山,西枕洪泉山,南接長洋嶺,故名嶺口,由嶺口、牌門舒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嶺口村建村千餘年,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保護意識強,村內現存有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建築30多處,村內古道、古橋、古井、祠堂、牌坊一應俱全。

梅林街道下河村

河洪村下河自然村的古建築群相對比較集中。“幹人俊故居”即下河鄉公所為縣級文物保護點,更有明正第、斯為美等各類清末古宅4、5處。每處古宅上面都書寫各類古文經典,無不顯示著幹氏書香門第。各處古宅大多數是四合院的樣子,相對集中,錯落分佈,總面積估計達5000余平方。

讓我們一起保護這些傳統村落,也期待寧海有更多的古村落入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