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粑粑麻麻,我玩的不是遊戲,是藝術!

2011年5月9日, 美國聯邦政府下屬的國家藝術基金會(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NEA)正式宣佈“電子遊戲是一種藝術形式”。 至此, 電子遊戲繼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詩歌(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八大藝術形式之後一躍成為頗具爭議的“第九藝術”。

《大英百科全書》關於“藝術”的定義中涵蓋了傳統對藝術的理解, 又增加了許多新的表達形式, 但有一條是肯定的, 那就是必須是與“美”關聯的物件。

然而最初的電子遊戲可一點沒有藝術的影子。

劍橋大學電腦科學家A.S. Douglas在1952年開發出了史上第一款有記錄的電腦遊戲《Noughts&Crosses》, 這是一款能在電腦上運行的井字遊戲。

《Noughts&Crosses》

1962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視頻遊戲, 名叫《Spacewars》。

《Spacewars》

1971年Atari公司創始人Nolan Bushnell和Ted Dabney早期開發的《Computer Space》, 成為了第一款上市銷售的視頻遊戲。

《Computer Space》

到了80年代, 《吃豆人》、《大金剛》、《馬里奧兄弟》、《俄羅斯方塊》等眾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遊戲相繼面世, 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更不用說, 還有電子遊戲界堪稱元老級“人物”的紅白機(Family Computer)也於同一個十年內應運而生。

即便如此, 我都不認為那是電子遊戲在藝術層面上的真正崛起。

相較於繪畫、音樂、文學等老牌的藝術形式, 簡單的區塊所能傳遞的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十分有限, 也不足以作為表達人類既有感知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載體。 早期的電子遊戲只是一種“好玩”的新興娛樂形式, 而“好玩”不等於“好美”, 自然也不能與藝術劃等號了。

《功夫(Yie Ar Kung-Fu)》

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覺得電子遊戲稱得上是藝術了呢?

我不知道。

電子遊戲的“藝術化”談不上有什麼具體的時間點,但也不算完全無跡可尋,不妨參照同為現代藝術的“電影”的發展歷程。

因為技術的限制,早期的電影作為記錄影像的工具,一度在當時的年代成為大眾最主要的娛樂和消費物之一,這和電子遊戲早期的境遇十分相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兩秒

然而隨著這種影視技術的發展和受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提高,娛樂式電影已漸漸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於是催生出了諸如藝術片、紀錄片、傳記等非娛樂性質的嚴肅電影。通過這些更具深度的電影,世人看到了電影產業旺盛的生命力,也聽到了時代的脈搏聲,這都為電影“晉升”成為藝術埋下了伏筆。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北方的納努克》

所以再回過頭來看電子遊戲,我個人理解其在“藝術成長”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無非三點:技術發展;跨界藝術融合;內容深度化。

所謂技術發展,實則是對於一種意識形態能否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淘汰的一個考驗。就拿繪畫來說,最早是以岩畫或陶繪等形式保留下來,再後來有中國的水墨畫,西方的油畫,直至今日繪畫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電腦繪畫甚至VR繪畫都從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電子遊戲始於最簡單的區塊,從2D到3D,從3D到全息;從少數人才能玩到的奢侈品,到花費一定代價就能享受其中樂趣,乃至今日成為無數普通人都觸手可及的娛樂品,其與時俱進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塞爾達傳說》歷代畫面而跨界藝術融合,可以分兩方面說。

首先是電子遊戲對於其他藝術形式的相容並包。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遊戲的畫面更精緻,背景音樂的水準也水漲船高,而那些如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劇情同樣離不開文學的薰陶,更不用說在遊戲中我們還能一覽眾多或已成為歷史,或超脫于現實的建築、雕塑精品。電子遊戲在融合不同藝術形式的過程中豐富了自身,才得以表達更多、傳遞更多、承載更多。

史詩工坊在《我的世界》中還原圓明園建築群

其次則是其他藝術對於遊戲的認同。隨著電子遊戲的地位不斷增高,製作越發精良,你會發現,將其中的一些精華部分拿出來後儼然就能轉化為全新的藝術作品。在2015年上映的《圖元大戰》中就能看到上述提到的吃豆人、大金剛等眾多經典街機遊戲角色,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同名改編的遊戲電影成為了新的經典。

所以無論是CG原畫(繪畫),主題音樂會(音樂),手辦模型(雕塑),遊戲題材小說(文學),這些衍生品既然源於遊戲,其本身就是對電子遊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好的肯定。

在《圖元大戰》中得以完美重現的FC經典遊戲《大金剛》

最後,在技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支援下,電子遊戲的內容深度化才得以順利進行。之所以用“深度”而不是“嚴肅”一詞,是因為我覺得電子遊戲的初衷還是娛樂大眾。即使電子遊戲的內容隨著需求的改變,變得更注重內涵,也開始承擔起折射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呼籲愛與和平等責任,但這些並不會和“好玩”起衝突。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算是近年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遊戲中唯一一個我並沒有親自“下海”體驗的作品了。

說《最後生還者》是頑皮狗(Naughty Dog)工作室的巔峰之作也不為過

在這個(《最後生還者》的)故事裡,人性的自私冷漠真實到讓你發顫,大叔與蘿莉間的溫情又能瞬間擊中你內心的柔軟。儘管多數時間我都只是坐在室友後面,充當軍師看著他一遍遍game over,卻不妨礙其以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我上網搜索有關它的一切劇情、分析、攻略、玩家直播等等。

這種既深刻還能讓你覺得 “好玩”爆了的神作,當然稱得上是藝術品。

《最後生還者》

歌德曾經說過:“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於通過幻覺,達到產生一種更高真實的假像。”

電子遊戲之於“第九藝術”,其有別於八大藝術的最大特徵與特點就是交互和深度參與,它更是超過了以往任何的一種藝術形態,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虛擬的真實性(Virtual Reality)”。

下面這部《最後生還者》的真人預告片《求存中的自我反思》就很好的展現了這一點。

也許在2015年(VR一次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之前,電子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言論仍是爭議大過肯定,但在今日,我們可以確定:電子遊戲已稱得上是一門“藝術”,而VR遊戲會是它未來十年內最美的模樣。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今日VR”閱讀更多原創VR乾貨

《功夫(Yie Ar Kung-Fu)》

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覺得電子遊戲稱得上是藝術了呢?

我不知道。

電子遊戲的“藝術化”談不上有什麼具體的時間點,但也不算完全無跡可尋,不妨參照同為現代藝術的“電影”的發展歷程。

因為技術的限制,早期的電影作為記錄影像的工具,一度在當時的年代成為大眾最主要的娛樂和消費物之一,這和電子遊戲早期的境遇十分相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兩秒

然而隨著這種影視技術的發展和受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提高,娛樂式電影已漸漸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於是催生出了諸如藝術片、紀錄片、傳記等非娛樂性質的嚴肅電影。通過這些更具深度的電影,世人看到了電影產業旺盛的生命力,也聽到了時代的脈搏聲,這都為電影“晉升”成為藝術埋下了伏筆。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北方的納努克》

所以再回過頭來看電子遊戲,我個人理解其在“藝術成長”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無非三點:技術發展;跨界藝術融合;內容深度化。

所謂技術發展,實則是對於一種意識形態能否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淘汰的一個考驗。就拿繪畫來說,最早是以岩畫或陶繪等形式保留下來,再後來有中國的水墨畫,西方的油畫,直至今日繪畫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電腦繪畫甚至VR繪畫都從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電子遊戲始於最簡單的區塊,從2D到3D,從3D到全息;從少數人才能玩到的奢侈品,到花費一定代價就能享受其中樂趣,乃至今日成為無數普通人都觸手可及的娛樂品,其與時俱進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塞爾達傳說》歷代畫面而跨界藝術融合,可以分兩方面說。

首先是電子遊戲對於其他藝術形式的相容並包。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遊戲的畫面更精緻,背景音樂的水準也水漲船高,而那些如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劇情同樣離不開文學的薰陶,更不用說在遊戲中我們還能一覽眾多或已成為歷史,或超脫于現實的建築、雕塑精品。電子遊戲在融合不同藝術形式的過程中豐富了自身,才得以表達更多、傳遞更多、承載更多。

史詩工坊在《我的世界》中還原圓明園建築群

其次則是其他藝術對於遊戲的認同。隨著電子遊戲的地位不斷增高,製作越發精良,你會發現,將其中的一些精華部分拿出來後儼然就能轉化為全新的藝術作品。在2015年上映的《圖元大戰》中就能看到上述提到的吃豆人、大金剛等眾多經典街機遊戲角色,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同名改編的遊戲電影成為了新的經典。

所以無論是CG原畫(繪畫),主題音樂會(音樂),手辦模型(雕塑),遊戲題材小說(文學),這些衍生品既然源於遊戲,其本身就是對電子遊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好的肯定。

在《圖元大戰》中得以完美重現的FC經典遊戲《大金剛》

最後,在技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支援下,電子遊戲的內容深度化才得以順利進行。之所以用“深度”而不是“嚴肅”一詞,是因為我覺得電子遊戲的初衷還是娛樂大眾。即使電子遊戲的內容隨著需求的改變,變得更注重內涵,也開始承擔起折射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呼籲愛與和平等責任,但這些並不會和“好玩”起衝突。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算是近年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遊戲中唯一一個我並沒有親自“下海”體驗的作品了。

說《最後生還者》是頑皮狗(Naughty Dog)工作室的巔峰之作也不為過

在這個(《最後生還者》的)故事裡,人性的自私冷漠真實到讓你發顫,大叔與蘿莉間的溫情又能瞬間擊中你內心的柔軟。儘管多數時間我都只是坐在室友後面,充當軍師看著他一遍遍game over,卻不妨礙其以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我上網搜索有關它的一切劇情、分析、攻略、玩家直播等等。

這種既深刻還能讓你覺得 “好玩”爆了的神作,當然稱得上是藝術品。

《最後生還者》

歌德曾經說過:“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於通過幻覺,達到產生一種更高真實的假像。”

電子遊戲之於“第九藝術”,其有別於八大藝術的最大特徵與特點就是交互和深度參與,它更是超過了以往任何的一種藝術形態,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虛擬的真實性(Virtual Reality)”。

下面這部《最後生還者》的真人預告片《求存中的自我反思》就很好的展現了這一點。

也許在2015年(VR一次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之前,電子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言論仍是爭議大過肯定,但在今日,我們可以確定:電子遊戲已稱得上是一門“藝術”,而VR遊戲會是它未來十年內最美的模樣。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今日VR”閱讀更多原創VR乾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