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嘉興地區小龍蝦菱角水稻生態種養模式介紹

隨著人們對克氏原螯蝦(小龍蝦)認識的提高以及盱眙“中國龍蝦節”的連續成功舉辦, 全國迅速掀起了小龍蝦紅色風暴, 近年來小龍蝦市場供不應求, 價格節節攀升, 市場潛力巨大。

嘉興市南湖區盛豐生態農場從江蘇盱眙引進克氏原螯蝦種苗, 先在菱塘套養克氏原螯蝦小試成功, 次年又將水稻和克氏原螯蝦種養結合, 不僅成功養成了小龍蝦, 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一、模式特點

克氏原螯蝦和菱、水稻生態種養技術是利用農田水體、土地、肥力、溶氧、光照、熱能和生物資源等自然條件, 將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

達到克氏原螯蝦和菱、水稻雙豐收。 因克氏原螯蝦和菱、水稻都適合生長在較淺水體中, 且克氏原螯蝦的養殖需要大面積的水面遮陽處, 而和菱、水稻套養, 菱的枝葉和水稻就是克氏原螯蝦天然的庇蔭場所, 有利於克氏原螯蝦的避暑度夏。 克氏原螯蝦雜食性, 會吃掉一些微生物性餌料, 從而能夠大大減少菱角、水稻病蟲害的發生, 降低農藥施用量, 使菱角、稻穀更加綠色健康, 克氏原螯蝦的糞便又是菱角、水稻的優質肥料。

1、克氏原螯蝦和菱套養

每年2月底栽植菱種, 菱角品種選用無錫的“二角紅菱”, 該品種生育期短、成熟早。 3月中旬出苗, 出苗至採收為100天左右, 比南湖菱上市提早一個月, 產量高;6月初開始採收, 9月底到10月初全部採收後可種植蔬菜, 3月放養蝦種至9月與菱共生。

2、克氏原螯蝦和水稻種養結合

克氏原螯蝦在3月份放養, 6月下旬到11月上旬種一季晚中稻, 水稻品種選擇“嘉化壹號”。 4月底開始捕捉成蝦, 方法是在蝦溝四周沉下蝦籠, 第二天上午收穫, 捕大留小, 最後應在10月初捕完。

蝦苗可實現自繁自育, 產量高、效益好、風險小, 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真正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同時, 稻草還田培育小龍蝦, 生態效益好。

二、關鍵技術要點

1、基礎設施建設

(1)開挖蝦溝: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良好、無污染、地勢低窪、保水性能良好的田塊。

沿田埂四周開挖養蝦溝, 溝寬3~5米、溝深0.6~1米, 面積較大的田塊, 還要在田中間再開挖稍淺些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的蝦溝。 空間寬裕, 有利於克氏原螯蝦活動;總的原則是溝總面積占田塊總面積的15%左右, 挖溝的泥土用於田埂的加高、加寬、加固, 泥土要打緊夯實, 以增強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

(2)建設防逃、防盜設施:防逃設施採用彩鋼瓦, 高出田埂40釐米, 頂部呈“T”形, 基部入土10釐米以上。 或用石棉瓦、網片、鈣塑板等建簡易防逃設施, 也可用磚石沿田埂砌永久性防逃設施, 並在進排水口設置密眼鐵絲防逃網。 為防盜在防逃牆外側約1.5米用鐵絲網或籬笆設置圍牆, 防止人靠近及偷盜。

(3)清溝消毒:放蝦前10~15天,

每畝蝦溝用生石灰50千克化水全溝潑灑, 或選用其他藥物, 對飼養溝進行徹底清溝消毒, 殺滅野雜魚類、敵害生物和致病菌。

(4)施足基肥:放蝦前7~10天, 田溝中注水深50~80釐米, 每畝稻田蝦溝用生石灰50~75千克潑灑消毒。 然後畝施腐熟畜禽糞肥500~800千克培肥水質。

(5)移栽水生植物:蝦溝內栽植伊樂藻, 克氏原螯蝦喜食又能適應長年生長, 也可以種植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沉水性水生植物, 或在溝邊種植蕹菜、水葫蘆等。 水草面積占蝦溝面積的40%~50%, 以零星分佈為好。

2、克氏原螯蝦放養與管理

(1)苗種放養:放養的苗種要求品質好、規格一致。 宜在3月下旬的晴天早晨放養, 畝放規格60~100只/千克的蝦種50千克左右, 宜一次性放足。

(2)飼料投喂:剛開始每3天投放1次餌料, 主要投喂一些豆渣,投喂量約等於克氏原螯蝦體重的3%,半個月後改為隔1天投喂1次,主要投喂鮮活的小雜魚,碾碎散投,溝內種植的伊樂藻也可供克氏原螯蝦食用。下雨天或當水溫低於12℃時則不投喂。

(3)水質管理:幼蝦放養時,水面高出田面20釐米左右,夏季高溫期間則高出田面40釐米左右。在飼養的中後期,逐步加深水位。視水色適當追肥並定期沖水,保持池水“肥、活、爽”。一般25~30℃時隔天換水,25℃以下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4小時,約換水25%。

(4)病害防治:小龍蝦生命力和抗病能力較強,一般較少患病。但在人工養殖情況下,投飼量大,水質條件較差等情況,也會發生病害。因此要重視防病工作,可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氯製劑等藥品消毒防病,有條件的可使用微生態製劑改善水質,預防疾病。

3、菱角種植與管理

(1)適時早播:2月底種植菱角,經清塘、消毒後的菱塘,於播種前一周進水,並填補好塘埂漏洞。播種要勻,播量過大,菱盤擁擠,既影響菱角產量,又影響水溫的提高,不利於克氏原螯蝦生長。

(2)管理:播種至菱角出苗期,要控制好水位,出苗後漸加深,最高水位不能超過150釐米,若水位過高應及時排水,遇乾旱水位偏低,要及時補水。在高溫季節,要經常換水,保持菱角和克氏原螯蝦的正常生長。

4、水稻種植與管理

(1)大行栽插秧苗:5月育秧,6月中下旬進行機插秧,水稻品種選擇抗病力強、抗倒伏、分蘖強、高產、抽穗整齊的“嘉化壹號”等。

(2)日常管理: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期對水位的要求控制好稻田水位,前期以淺水為主,幹幹濕濕,9月中旬以後以灌滿深水為主,此時也是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稻縱卷葉螟和褐稻虱高峰期時,水灌滿讓小龍蝦把蟲吃掉。後期開通排水溝,根據水稻收割時間及時烤田。慎用農藥,必要時儘量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並嚴格控制用藥量。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三、放養與收穫情況

1、2015年情況

2015年克氏原螯蝦和菱套養面積8畝,2月底種植二角紅菱2800枝,3月28日放克氏原螯蝦種500千克,規格60只/千克。5月10日開始起捕克氏原螯蝦,至9月15日共收穫成蝦1285千克,紅菱從6月15日開始採收,至10月3日共收穫商品菱6000千克。

2、2016年情況

2016年度又增加稻田18畝養殖克氏原螯蝦,菱生態套養面積仍為8畝,合計共26畝。2月底種植二角紅菱2800枝,3月23日放蝦種750千克,規格100只/千克。6月23日降水位,6月24日耙田,6月27日插秧。菱塘裡的蝦從4月16日開始收穫,水稻田裡的蝦從5月17日開始起捕克氏原螯蝦,至9月26日共收穫成蝦2782千克,紅菱從6月4日開始採收,至9月30日共收穫商品菱6250千克。

四、效益分析

1、2015年度效益

2015年度克氏原螯蝦和菱生態套養面積8畝,共收穫克氏原螯蝦1285千克,產值38550元,平均售價30元/千克;收穫菱角約6000千克,產值約47500元。另外10底至第二年2月又種了一季蔬菜,增加收入45000元;合計總產值131050元,扣除總成本35950元(其中苗種17800元、飼料700元、田租9600元、藥物肥料150元,基建折舊800元、人工等其他6900元),總淨收益95100元;畝產值和畝淨收益分別為16381元和11888元,同時菱角少打農藥1次,少施肥2次。

2、2016年度效益

2016年度蝦、稻種養結合18畝,蝦、菱套養面積8畝,26畝共收穫克氏原螯蝦2782千克,產值122408元,平均售價44元/千克;收穫菱角6250千克,產值62500元;收穫稻穀10440千克,產值27144元,另外一季蔬菜估計約20000元,合計總產值232052元,扣除總成本87430元(其中:苗種37260元、飼料9000元、田租31200元、藥物肥料770元,基建折舊2000元、人工等其他7200元),總淨收益144622元;畝產值和畝淨收益分別為8925元和5562元,同時水稻田少打農藥2次、少施肥2次,相比傳統種植畝節約成本350元左右,經濟效益明顯。

五、小結和討論

1、種好草是養殖成敗的關鍵

小龍蝦食性雜,儘管偏動物性,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水草來充饑。小龍蝦攝食的水草有苦草、輪葉黑藻、水浮蓮和喜旱蓮子草等,但最喜歡攝食的還是伊樂藻。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殼的良好場所,因此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沒有水草則肯定養不好小龍蝦。

2、水稻田套養小龍蝦,插秧時宜淺水位

6月27日稻田水位太高時插秧以至水變混濁,28-29日有一大批小龍蝦因泥水至鰓呼吸不暢致死,損失約1萬元。因此水稻田套養小龍蝦,插秧時一定要淺水位,而且水質必須清新。

3、清水小龍蝦,味美更安全

對於小龍蝦, 現在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小龍蝦就是臭水溝裡養大的,很髒。但盛豐農場養殖的小龍蝦卻是在清水裡長大的,養殖塘經常換注新水,且塘裡的小龍蝦主要吃食水中種植的伊樂藻等水生植物,並少量投喂豆渣和小雜魚,非常乾淨衛生。清水養成的小龍蝦,不僅個大味美,更重要的是安全。

4、市場前景廣闊

淡水龍蝦具有生長快、食性廣、適應性強,以及肉味鮮美、經濟價值高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養殖淡水小龍蝦是一項投資少、效益高、操作簡單的致富好專案,養殖模式多種多樣,但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地區宜選擇種養結合模式。2010年我區曾有養殖戶引進小龍蝦,採用池塘主養的模式,但因土地成本太高而沒有成功。目前兩種養殖模式從效益來看,小龍蝦和菱套養同時因為有大棚可以提早上市,經濟效益更高,但人工費用大、適宜小面積養殖,和水稻種養結合不僅省工,而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普遍面臨的“漁糧爭地”的困境,拓寬了生態養殖的土地資源空間,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主要投喂一些豆渣,投喂量約等於克氏原螯蝦體重的3%,半個月後改為隔1天投喂1次,主要投喂鮮活的小雜魚,碾碎散投,溝內種植的伊樂藻也可供克氏原螯蝦食用。下雨天或當水溫低於12℃時則不投喂。

(3)水質管理:幼蝦放養時,水面高出田面20釐米左右,夏季高溫期間則高出田面40釐米左右。在飼養的中後期,逐步加深水位。視水色適當追肥並定期沖水,保持池水“肥、活、爽”。一般25~30℃時隔天換水,25℃以下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4小時,約換水25%。

(4)病害防治:小龍蝦生命力和抗病能力較強,一般較少患病。但在人工養殖情況下,投飼量大,水質條件較差等情況,也會發生病害。因此要重視防病工作,可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氯製劑等藥品消毒防病,有條件的可使用微生態製劑改善水質,預防疾病。

3、菱角種植與管理

(1)適時早播:2月底種植菱角,經清塘、消毒後的菱塘,於播種前一周進水,並填補好塘埂漏洞。播種要勻,播量過大,菱盤擁擠,既影響菱角產量,又影響水溫的提高,不利於克氏原螯蝦生長。

(2)管理:播種至菱角出苗期,要控制好水位,出苗後漸加深,最高水位不能超過150釐米,若水位過高應及時排水,遇乾旱水位偏低,要及時補水。在高溫季節,要經常換水,保持菱角和克氏原螯蝦的正常生長。

4、水稻種植與管理

(1)大行栽插秧苗:5月育秧,6月中下旬進行機插秧,水稻品種選擇抗病力強、抗倒伏、分蘖強、高產、抽穗整齊的“嘉化壹號”等。

(2)日常管理: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期對水位的要求控制好稻田水位,前期以淺水為主,幹幹濕濕,9月中旬以後以灌滿深水為主,此時也是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稻縱卷葉螟和褐稻虱高峰期時,水灌滿讓小龍蝦把蟲吃掉。後期開通排水溝,根據水稻收割時間及時烤田。慎用農藥,必要時儘量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並嚴格控制用藥量。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三、放養與收穫情況

1、2015年情況

2015年克氏原螯蝦和菱套養面積8畝,2月底種植二角紅菱2800枝,3月28日放克氏原螯蝦種500千克,規格60只/千克。5月10日開始起捕克氏原螯蝦,至9月15日共收穫成蝦1285千克,紅菱從6月15日開始採收,至10月3日共收穫商品菱6000千克。

2、2016年情況

2016年度又增加稻田18畝養殖克氏原螯蝦,菱生態套養面積仍為8畝,合計共26畝。2月底種植二角紅菱2800枝,3月23日放蝦種750千克,規格100只/千克。6月23日降水位,6月24日耙田,6月27日插秧。菱塘裡的蝦從4月16日開始收穫,水稻田裡的蝦從5月17日開始起捕克氏原螯蝦,至9月26日共收穫成蝦2782千克,紅菱從6月4日開始採收,至9月30日共收穫商品菱6250千克。

四、效益分析

1、2015年度效益

2015年度克氏原螯蝦和菱生態套養面積8畝,共收穫克氏原螯蝦1285千克,產值38550元,平均售價30元/千克;收穫菱角約6000千克,產值約47500元。另外10底至第二年2月又種了一季蔬菜,增加收入45000元;合計總產值131050元,扣除總成本35950元(其中苗種17800元、飼料700元、田租9600元、藥物肥料150元,基建折舊800元、人工等其他6900元),總淨收益95100元;畝產值和畝淨收益分別為16381元和11888元,同時菱角少打農藥1次,少施肥2次。

2、2016年度效益

2016年度蝦、稻種養結合18畝,蝦、菱套養面積8畝,26畝共收穫克氏原螯蝦2782千克,產值122408元,平均售價44元/千克;收穫菱角6250千克,產值62500元;收穫稻穀10440千克,產值27144元,另外一季蔬菜估計約20000元,合計總產值232052元,扣除總成本87430元(其中:苗種37260元、飼料9000元、田租31200元、藥物肥料770元,基建折舊2000元、人工等其他7200元),總淨收益144622元;畝產值和畝淨收益分別為8925元和5562元,同時水稻田少打農藥2次、少施肥2次,相比傳統種植畝節約成本350元左右,經濟效益明顯。

五、小結和討論

1、種好草是養殖成敗的關鍵

小龍蝦食性雜,儘管偏動物性,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水草來充饑。小龍蝦攝食的水草有苦草、輪葉黑藻、水浮蓮和喜旱蓮子草等,但最喜歡攝食的還是伊樂藻。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殼的良好場所,因此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沒有水草則肯定養不好小龍蝦。

2、水稻田套養小龍蝦,插秧時宜淺水位

6月27日稻田水位太高時插秧以至水變混濁,28-29日有一大批小龍蝦因泥水至鰓呼吸不暢致死,損失約1萬元。因此水稻田套養小龍蝦,插秧時一定要淺水位,而且水質必須清新。

3、清水小龍蝦,味美更安全

對於小龍蝦, 現在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小龍蝦就是臭水溝裡養大的,很髒。但盛豐農場養殖的小龍蝦卻是在清水裡長大的,養殖塘經常換注新水,且塘裡的小龍蝦主要吃食水中種植的伊樂藻等水生植物,並少量投喂豆渣和小雜魚,非常乾淨衛生。清水養成的小龍蝦,不僅個大味美,更重要的是安全。

4、市場前景廣闊

淡水龍蝦具有生長快、食性廣、適應性強,以及肉味鮮美、經濟價值高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養殖淡水小龍蝦是一項投資少、效益高、操作簡單的致富好專案,養殖模式多種多樣,但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地區宜選擇種養結合模式。2010年我區曾有養殖戶引進小龍蝦,採用池塘主養的模式,但因土地成本太高而沒有成功。目前兩種養殖模式從效益來看,小龍蝦和菱套養同時因為有大棚可以提早上市,經濟效益更高,但人工費用大、適宜小面積養殖,和水稻種養結合不僅省工,而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普遍面臨的“漁糧爭地”的困境,拓寬了生態養殖的土地資源空間,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