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艾媒停更上演“敦克爾克”式逃離,微信公眾平臺難掩虛假繁榮?

近日艾媒諮詢正式發佈了微信公眾號停更公告, 讓不少業內朋友驚歎不已。 在2007年便已經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艾媒諮詢, 獲得了大量的粉絲, 其日均UV超十萬, 日均PV超百萬, 這麼龐大的流量足以媲美一些機構媒體平臺的資料了。 而艾媒諮詢在公開停更的聲明中說到:微信“刷量”行業背後有巨大的黑色產業鏈條, 而越調查的深入, 就會越感覺到心裂。 這就是艾媒決定離開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因, 而這種現象是無法杜絕的, 在今後還會有用戶停更微信公眾平臺, 不管是我們熟知的還是未知的, 一場“敦克爾克”式的逃離正在上演。

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公眾號圖文群發資料包告顯示, 在Q1季度公眾號圖文資訊發佈量達到29萬篇, 資訊送達率達到了151億次, 而圖文打開率則不到5%, 不到6億次, 其中公眾號會話和朋友圈分享的文章打開率佔據整體打開率的89%以上,

也就是說要想推廣公眾好文章, 一個是公眾號有足夠多的活躍粉絲數, 一個是相關朋友圈好友數量足夠多, 這兩條線將成為最主要的資訊推廣方式。

當然, 刷閱讀量、刷贊早已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 從一些資料來看, 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在過去三年裡一直都保持著高增長的狀態, 在2016年刷量市場規模達到了378億元, 預計在2017年該規模將會達到415億元。 據資料統計有約80.6%的公眾號有過刷量行為, 而存在造假行為的微信公眾大號中, 平均數據真實度只有顯示閱讀數的30.7%, 也就是說接近4萬的閱讀量其真實的資料是1萬。

這也就意味著, 大多數的公關廣告仲介給出的資料是有水分的, 那些資料不達標的文章是要進行刷量操作的。

刷量訂單的價格暴漲, 行業熱度不減反增

自從去年刷量黑產被曝光之後, 刷量的成本就一直呈現增長的趨勢, 一方面因為平臺打擊刷量行為, 對大批量疑似有刷量動作的帳號進行封號處理, 刷量者承擔的風險更高了;一方面市場規模正在加速擴展, 物以稀為貴, 產業鏈成本增高隨之而來的利潤也更高了, 所以才會有更多的入局者。

按照目前的刷量訂單的價格來看, 刷10萬+閱讀量要花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而在去年才僅消耗2000元, 價格增長超過5倍。 在這樣高速增長的行業趨勢之下, 依然有不少的用戶存在刷單的需求, 才促使該行業的火爆度不減。

刷單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技術方式, 一種是人工的方式, 成本不同,

騰訊在進行技術檢測的時候辨別的難度也不同。

而從客戶的角度來講, 不少大企業在每年是有一定量的資金用來進行廣告投放的, 這筆資金怎麼花早在前一年就已經是確定了的, 而微信公眾平臺的廣告投放就是其中的一筆不菲的投入。 或者是給了刷量的大號, 或者是給了騰訊流量主, 或者是直接投朋友圈, 隨著微信小程式競價廣告、文章內添加廣告功能的內測上線, 企業的廣告預算便又有了新出處。

微信公眾平臺的虛假繁榮, 刷量黑產貢獻巨大?

微信的用戶數量和活躍度是現有即時通訊平臺中最高的, 公眾號平臺作為生態系統內唯一的資訊發佈入口, 有著天然的優勢。 而其搭建的內容系統也是所有寫作平臺中最為完善的, 在廣告收益、打賞、支付系統、粉絲管理上和微信生態融為一體, 正是平臺內的生態鏈條促使各方利益者不斷糾纏。

但是, 我們卻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該平臺最終還是一個即時通訊平臺, 並非媒體平臺, 主打的還是人們之間的資訊互通, 而並非是專注媒體資訊傳播。公眾平臺大多是以資訊互通、部分APP應用功能搭配為主,至於電商、商業交易多是以微信支付為點展開,並不做為主要的業務進行的。所以,微信體現的更多是一個工具的作用,主打的是功能性水準,並非貿易水準,即便是為京東開了介面,也僅僅是作為一個入口而已。

我們看到的微信的繁榮也大多是微信體系內基於即時通訊功能的使用者高活躍度體現出來的,而並非是公眾平臺的繁榮,其中從事刷量的地下黑產商家們自然樂得平臺“繁榮”,而平臺的訂單轉化率到底能有多高,也只有投放廣告的商家們心裡最清楚了。

逃離微信公眾平臺,泡沫要破裂?

刷量、刷贊、刷粉絲說起來確實是一種商業欺詐行為,企業花錢投放的廣告卻被中間商以刷出來的資料來交差,這看起來是很亮眼,但並非是真實的資料,而這與曾經的PC端廣告商的閱讀量刷量又是何其的相似,再加上其商業性質的屬性,那些逃離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們就成為了行業的一股清流。

其實艾媒停更並非是行業個例,此前Papi醬變停更了在分答的專欄,撤離內容付費領域,從業內分析人士的角度來看,是因為Papi醬本身的定位就是網紅短視頻,並不適合內容付費,他與羅永浩、李笑來是有差別的。艾媒停更微信公眾平臺則是看不慣行業的刷量、刷粉的惡像,起碼在它看來平臺已經被污濁,滿眼的泡沫不值得再待下去。

那麼, 微信公眾平臺的虛假繁榮的泡沫會被戳破嗎?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任何利益都是建立在商業需求的角度上來的,只要行業還有這方面的需求,就一定有各種服務存在,對於刷量黑產也是如此。

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獨醒”,或許就是艾媒這個時候最貼切的寫照。在艾媒的眼裡,還在微信公眾號平臺苟且的都是醉著的人們,能逃離的人們才是清醒著的智者,而艾媒就是這個智者。

在筆者看來微信公眾平臺的大躍進使得平臺的監管還無法跟上平臺內生態的發展,在未來的時間裡微信平臺內監管配合行業監管和政策監管,大力根除刷量黑產鏈條,才能為平臺內的作者、寫手們提供更好的創作環境,我們期待未來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會更好。

而並非是專注媒體資訊傳播。公眾平臺大多是以資訊互通、部分APP應用功能搭配為主,至於電商、商業交易多是以微信支付為點展開,並不做為主要的業務進行的。所以,微信體現的更多是一個工具的作用,主打的是功能性水準,並非貿易水準,即便是為京東開了介面,也僅僅是作為一個入口而已。

我們看到的微信的繁榮也大多是微信體系內基於即時通訊功能的使用者高活躍度體現出來的,而並非是公眾平臺的繁榮,其中從事刷量的地下黑產商家們自然樂得平臺“繁榮”,而平臺的訂單轉化率到底能有多高,也只有投放廣告的商家們心裡最清楚了。

逃離微信公眾平臺,泡沫要破裂?

刷量、刷贊、刷粉絲說起來確實是一種商業欺詐行為,企業花錢投放的廣告卻被中間商以刷出來的資料來交差,這看起來是很亮眼,但並非是真實的資料,而這與曾經的PC端廣告商的閱讀量刷量又是何其的相似,再加上其商業性質的屬性,那些逃離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們就成為了行業的一股清流。

其實艾媒停更並非是行業個例,此前Papi醬變停更了在分答的專欄,撤離內容付費領域,從業內分析人士的角度來看,是因為Papi醬本身的定位就是網紅短視頻,並不適合內容付費,他與羅永浩、李笑來是有差別的。艾媒停更微信公眾平臺則是看不慣行業的刷量、刷粉的惡像,起碼在它看來平臺已經被污濁,滿眼的泡沫不值得再待下去。

那麼, 微信公眾平臺的虛假繁榮的泡沫會被戳破嗎?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任何利益都是建立在商業需求的角度上來的,只要行業還有這方面的需求,就一定有各種服務存在,對於刷量黑產也是如此。

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獨醒”,或許就是艾媒這個時候最貼切的寫照。在艾媒的眼裡,還在微信公眾號平臺苟且的都是醉著的人們,能逃離的人們才是清醒著的智者,而艾媒就是這個智者。

在筆者看來微信公眾平臺的大躍進使得平臺的監管還無法跟上平臺內生態的發展,在未來的時間裡微信平臺內監管配合行業監管和政策監管,大力根除刷量黑產鏈條,才能為平臺內的作者、寫手們提供更好的創作環境,我們期待未來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會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