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為什麼修道之人必讀《老子化胡經》?

道學,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 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 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瞭解、掌握。

——社群內容行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為什麼修道之人必讀《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 西晉道士王浮撰。 一卷。 以後陸續擴增為十卷。 主要內容是敷衍老子攜關令尹喜西入天竺, 化為佛陀, 立浮屠教, 從此才有佛教產生的故事。 《老子化胡經》產生後, 很快成為佛道二教鬥爭的一大公案, 雙方圍繞此書的真偽, 辯論了近一千年。

道教方面力證此書之真, 並以此為基礎, 相繼造作了許多具有明顯化胡內容的道書。 至唐高宗、武周時, 佛教方面將此事訴諸朝廷, 請求禁毀《老子化胡經》, 中間雖有較大爭議(如八學士奉敕議《老子化胡經》, 回言此經不假), 終於兩次下令焚毀。 但是當時焚毀令不嚴, 《老子化胡經》照樣流傳。 直至元憲宗、世祖二朝, 全真道侵佔了佛教廟宇田產, 佛教以《老子化胡經》是偽經為由頭, 兩教再次展開大辯論。

全真道在憲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的兩次辯論中敗北, 元朝廷兩次下令焚毀道經, 《老子化胡經》首當其衝, 徹底被焚毀。 從此該經亡佚, 明《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皆無存錄。 以今天的眼光來審視《老子化胡經》, 人們所關心的並不是它所談的內容(老子化胡成佛, 自屬虛構), 而是通過對它的爭論回顧佛道二教鬥爭的一段歷史,

此書的研究價值也僅在於此。

◎《上清大洞真經》

《上清大洞真經》一名《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簡稱《大洞真經》《洞經》, 或《三十九章經》。 其名始見於東晉時造《紫陽真人內傳》和梁陶弘景編次之《真誥》。 《真誥·甄命授》篇雲:“仙道有《大洞真經》三十九篇,

在世。 ”蓋為東晉楊羲等假託降神所造。

此經被上清派奉為諸經之首, 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上清派的修習方術。 全書三十九章, 以歌訣形式敘述存神法。 此經在唐宋以前影響很大, 其後因內丹術之興起, 影響漸衰。 但經中的穴位名稱及氣血津液、人體結構觀念, 多與傳統醫學相通,對研究道教的養生氣功有一定參考意義。

◎《陰符經》

《陰符經》全名《黃帝陰符經》。舊題黃帝撰,當為假託。

其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學者看法不一。邵雍、程頤、梁啟超等認為是戰國時書;姚際恒、全祖望等認為是北魏寇謙之所作;朱熹認為是唐李筌所作;今人余嘉錫認為是楊羲、許謐所作;今人王明認為成書年代的上限為西元531年之後,下限為唐初,作者大抵是北朝一位久經世變的隱者。

《陰符經》之名,據李筌《黃帝陰符經疏》稱: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稱陰符。任照一在《陰符經》的注解中也認為:明天道與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謂之陰符。蓋皆謂人事必須暗合天機,不違自然之道。這是此書所闡述的中心思想。

此書對後世道教有很大的影響。大約在唐宋以後,一般道教內、外丹家,皆將它和《老子》一起看作煉丹之祖經,用它的思想指導丹術修煉。它對社會的影響也較大,許多儒家學者皆為之作注,注家之多,除《老子》外,道教書中只有《周易參同契》才能與之相比。唐以後,各家注代有所出。宋《通志·藝文略》即著錄各家注三十九部,五十四卷。今《正統道藏》留存注本二十餘種,其中李筌注有較大影響。

多與傳統醫學相通,對研究道教的養生氣功有一定參考意義。

◎《陰符經》

《陰符經》全名《黃帝陰符經》。舊題黃帝撰,當為假託。

其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學者看法不一。邵雍、程頤、梁啟超等認為是戰國時書;姚際恒、全祖望等認為是北魏寇謙之所作;朱熹認為是唐李筌所作;今人余嘉錫認為是楊羲、許謐所作;今人王明認為成書年代的上限為西元531年之後,下限為唐初,作者大抵是北朝一位久經世變的隱者。

《陰符經》之名,據李筌《黃帝陰符經疏》稱: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稱陰符。任照一在《陰符經》的注解中也認為:明天道與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謂之陰符。蓋皆謂人事必須暗合天機,不違自然之道。這是此書所闡述的中心思想。

此書對後世道教有很大的影響。大約在唐宋以後,一般道教內、外丹家,皆將它和《老子》一起看作煉丹之祖經,用它的思想指導丹術修煉。它對社會的影響也較大,許多儒家學者皆為之作注,注家之多,除《老子》外,道教書中只有《周易參同契》才能與之相比。唐以後,各家注代有所出。宋《通志·藝文略》即著錄各家注三十九部,五十四卷。今《正統道藏》留存注本二十餘種,其中李筌注有較大影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