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用愛溫暖感化社區服刑人員

□通訊員 巴耀文 童中柯

大地乾旱, 因春風化雨而滋潤。 社區服刑人員, 因遇良好管教而重生。 對待社區服刑人員這一特殊的群體, 靖西市新甲司法所既堅持政策剛性, 又強調人性感化, 通過點點滴滴的真誠幫扶與愛意傳遞, 感化和教育社區服刑人員, 為他們重新做人、早日回歸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貧困社區服刑人員送溫暖

靖西市新甲鄉的農某自小患有靜脈血栓, 至成年時走路一瘸一拐。 前些年, 他因犯失火罪被判處緩刑, 送往本地進行社區服刑。

屋漏偏逢連夜雨。 服刑期間, 農某痔瘡惡化,

需要動手術。 而此前不久, 他砍柴時不慎砍斷自己一根手指。 接連住院, 光醫療費就花去3萬多元。 而他家僅有三口人, 兒子在外打工, 因文化及智力原因連糊口都困難;其妻有智力障礙, 常年靠別人接濟度日;而他年老體弱, 為治病已掏光家底, 還欠下高額的醫藥費。

瞭解到農某的情況後, 新甲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伸出援助之手, 幫助他辦理了新農合報銷、大病救助、低保手續等, 並發動轄區15名服刑人員和4名管教幹部為他捐款。 當司法所工作人員將募捐所得的2000餘元送到他手上時, 農某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說:“以前我常常有自暴自棄、對抗報復社會的念頭, 如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間溫暖。 我一定好好改造, 將來回報社會。

真情幫助化解父子恩怨

社區服刑人員鐘某與妻子已屆古稀, 他們的兒子常年外出打工不回家, 夫妻倆守著家徒四壁的房子。 加上他身患肝硬化, 常年服藥不斷, 所有收入均花在治病上, 經濟非常拮据。

新甲司法所工作人員見此情景, 反復聯繫鐘某的兒子, 請他打電話過問父親的情況, 匯點款來接濟父母。 然而, 其子抵觸情緒很重, 稱他兒時常被父母虐待, 心存恨意。

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不氣餒。 他們抓住每個教育環節, 從鐘某兒子入手, 既聯繫他兒子的工作單位, 請單位協助做好他兒子的思想工作, 又與其子反復交談, 法理並用, 慢慢感化。 經過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次做思想工作、開展法治教育, 鐘某父子之間的恩怨終於化解。

如今, 鐘某的兒子已返鄉伺候贍養老人。

其間, 司法所工作人員還幫鐘某辦理了低保手續, 為他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鐘某逢人就說:“共產黨的幹部好, 對犯罪的人不離不棄。 我再不聽黨和政府的話, 就太沒良心了。 ”

用心幫教浪子終回頭

黃某是新甲鄉一名年輕的社區服刑人員, 因其經常與家裡人鬧矛盾, 通宵達旦玩手機, 個人開銷無節制, 到處借款債臺高築, 被周邊居民稱為“懶刺頭”。 2016年, 黃某接受社區矯正之初, 勞動、學習時總是無精打采, 成為管教的重點對象。 為此, 司法所工作人員經常往他家跑, 反復做他的思想工作, 開導他與家人搞好關係, 幫他制定日常起居和開銷計畫, 動員其家庭成員幫他償還一些債務,

並請其家人出資3000元讓他學習汽車修理技術。 在司法所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 黃某不負眾望, 不僅安心服刑, 與家人和好如初, 每月還略有積蓄, 不再是“懶刺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