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神舟飛船一號到五號總設計師戚發軔來揚講座

原標題:他在“神五”發射任務書上簽字 八旬院士說到動情處眼含淚光

揚州網訊 昨天, 航太界的國寶級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作客揚州樹人學校, 主講《航太技術與中國航太》, 並與少年學子互動。

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 載人航太之父。 作為中國航太事業從無到有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幾十年來, 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在工作上兢兢業業, 為中國航太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是神舟飛船一號到五號總設計師, 他被網友們稱為“美國軍方做夢都想挖走的十位中國人”之一。

地球資源越來越枯竭

那麼就“上天”找資源

“1970年4月24日, 一個173公斤的衛星克服了地球的引力送到了天上, 我們現在能把多少東西送上天?我們能把25噸的航天器克服地球引力送上太空……”

戚發軔介紹,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曾說, 地球的資源越來越枯竭了, 石油天然氣再用50年就枯竭了, 用完了怎麼生活啊?上天入地下海找資源……在新世紀誰能夠利用太空的資源, 誰就能獲得額外的財富。

講座中, 戚院士以三個領域、三種資源、三種能力為主線, 闡述中國人的航太夢, 並將在太空中發現生存能量如何傳輸到地球, 中國人如何實現登月、探索火星等歷史性課題佈置給了樹人學子。 “未來你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 這麼大的能量, 怎麼從軌道上送到地球上,

靠微波還是什麼?”

聽完講座, 現場學子在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航空的夢想。

“國家不強大就會受氣”

八旬院士動情處眼含淚光

講座結束後, 學生與戚發軔院士進行了熱烈互動。 八旬院士妙語連珠, 說到動情處眼含淚光。

“戚爺爺是什麼一種動力讓你去從事航太事業?”有學生問。

出生于1933年的戚發軔是大連人, 童年經歷祖國備受日本侵略者欺淩留下的陰影, 至今在他內心深處無法抹去。 空襲、掃射……屈辱讓他奮發圖強科技救國。

“國家不強大就會受氣啊, 那個時候我下決心一定要造飛機, 學航空, 保家衛國, 從航空再到航太……”戚發軔為中國航太事業奉獻了50年, 見證了中國航太的發展。 他一直表示, 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工程師而不是科學家。

“工程師是利用科學家發現的規律完成一個東西, 我是用人家發現的規律做一個飛機、一個飛船, 我們當年不重視工匠, 現在重視了, 人總是要有分工的, 我很光榮也很願意做工程師。 ”戚發軔說。

現場更有學生將科幻小說中出現的“以路基軌道為基礎, 直接運送貨物到太空的太空電梯”作為問題提出。

“太超前了, 當然科學家有這個設想, 但是不是可能, 我說不準, 沒很好研究;不是不可能, 只是離我們現在有長遠距離。 ”戚發軔說。

“我覺得中國科學一直在進步。 少年強, 中國強, 只要少年強了, 我們國家才強, 航太事業才會發展得更快。 ”戚發軔說。

“靠不了別人, 還得靠自己”

中國航太發動機全是自己造

戚發軔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航太事業, 與中國航太有關的很多個“第一次”都與他相關。 他參與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發射, 至今他還清晰地記得1970年4月24日發射時的情景。

“靠不了別人, 還得靠自己。 ”多年以後, 戚發軔總結說, 如今我們中國汽車最好的發動機還是進口的, 我們船舶上最大的內燃機還是進口的, 包括我們飛機上好多發動機還是進口的。 但是中國航太上, 不管是導彈上的、火箭上的、飛船上的、衛星上的發動機全是自己的。 雖然不是世界最好的, 但是我們自己的。 這是逼出來的, 自力更生。

在“神五”發射任務書上簽字

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國人登月

2003年10月15日, 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

成功將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送上太空。 而在“神舟五號”發射任務書上簽字的人正是戚發軔。 這是中國第一次嘗試載人航太, 當時他的壓力非常大。

“這不是一個膽量的問題, 而是以工作來保證可靠。 ”當被問到他是如何鼓起勇氣在發射確認書上簽字時, 戚發軔說, 一方面, 他讓楊利偉查看了大量的地面測試過程, 給予太空人信任和自信;另一方面, 在發射之前, 就已經把能想到的各種問題都找了出來, 然後一一解決。 每一次成功發射的背後, 是100多個失敗的預案和無數次的試驗。

作為一個老航太人, 戚發軔也有自己的心願, 他希望在有生之年, 可以看到中國人登上月球。 “載人航太精神要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戚發軔認為,當國家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這樣的特種精神。

“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有特殊情況的時候。”戚發軔說,中國的航太事業起步晚了,但是我們發展很快。到現在為止,中國發射了十艘飛船、十位太空人,那麼一切都很順利,所以到現在為止叫十全十美。不怕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對短跑起作用,而人生、事業是馬拉松。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我們每一個人在你起跑線上不那麼完美,但是不要怕。

記者 劉冠霖

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戚發軔認為,當國家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這樣的特種精神。

“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有特殊情況的時候。”戚發軔說,中國的航太事業起步晚了,但是我們發展很快。到現在為止,中國發射了十艘飛船、十位太空人,那麼一切都很順利,所以到現在為止叫十全十美。不怕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對短跑起作用,而人生、事業是馬拉松。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我們每一個人在你起跑線上不那麼完美,但是不要怕。

記者 劉冠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