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天來了,補肺養腎很重要

秋季正是大自然一個豐盛的季節, 大氣迴圈也表現為“內轉, 收斂”的特性, 正是一個養生內壯的好時機。 所以抓緊這個時機, 別錯過這個最佳養生季節。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天人合一”, 說的是“影響”人體內在變化的最大的一個背景就是整個天道運行變化。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所以古人的養生保健都在強調“順應四時、起居有常”。

人體與外在自然相互感應變化是現實存在的, 真正懂得養生、中醫的人,

一定也會知道巧借天時來調整人體的內在小宇宙的“內氣運行”, 進而達到享受天年的目的。

秋季在五行關係中是屬於“金”, 為陽中之陰, 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 肺主氣, 司呼吸, 主行水, 朝百脈, 主治節。 重點就在於“主治節”這幾個字, 可以理解為肺氣運行也同時約束、節制全身的內氣運行。 因此內氣條暢運行的基本條件就在於肺氣的正常運行。 秋天有效的調補肺氣, 就是最佳的補養元氣的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金水相生”。 金對應于“肺”, 水對應於“腎”!好好的調補肺氣, 身體自然能夠進行自我的調整修復, 哪裡還需要發大價錢去吃所謂的“補腎藥”呢?

比如說, 前段時間有一位病人過來問診。 這位先生五十多歲, 醫院診斷是“慢性支氣管炎, 阻塞性肺氣腫”。 平時就經常的咳嗽、氣喘、胸悶, 入秋之後開始喝“大補肺氣”的中藥膏方。 盡是傳說中的好東西:阿膠、枸杞、黨參、當歸、黃芪、熟地、蟲草。 蛤蚧、五味子、川貝母……等等補腎納氣的補品。 服藥之後, 身體更加難受, 胸悶, 喘憋, 胃口不好, 排便也不通暢了。

對於這種處方。 我的評價是“呆、傻”, 缺少基本的辯證論治思想, 浪費了一堆價格昂貴的藥茶, 人還要受罪。 我給出的處方很便宜, 就是一些理氣平肝、祛瘀化痰的普通中藥, 橘紅、半夏、瓜蔞、竹茹、茯苓等等, 服藥之後當天晚上就能夠平躺安穩的睡眠了, 幾天之後, 自己很輕鬆的咳出很多的灰色的痰, 排便也通暢了, 胸悶、心慌的症狀隨之緩解。

通過這個案例, 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很簡單的事實, 別以為在秋天所謂的補肺氣就是吃補品這麼簡單, 而是要看看自身的具體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辦法。 生活中, 大家的日子都過的複雜。 這樣複雜的社會裡, 哪有幾個單純的“小白”呢?人性複雜了, 氣機也就紊亂。 簡單的補, 或者瀉的方法, 都不是符合生命的本來狀態的。

安全的做法是:先清後補, 一向是最穩妥的。

【最簡單的食療方案】

蘿蔔秋梨汁

製作方法:生的白蘿蔔半個, 新鮮的梨一個。 切片, 直接榨汁(不需要蒸煮, 而是直接榨汁)。 蘿蔔性味辛辣, 行氣化瘀, 梨甘甜多汁, 養陰潤燥。 這兩者結合, 正好化痰理氣, 清燥潤肺。

適應症:入秋之後皮膚乾燥, 口乾舌燥嗓子上火, 口腔潰瘍, 大便幹結, 腹脹口臭口苦等秋燥, 秋季上火的狀況。

入秋之後天氣乾燥, 當下氣溫還是比較高, 南方更是“秋老虎”。 這樣的天氣特別容易上火, 而且火毒因為秋天的收斂的趨勢影響, 不容易排解。這時候來一杯蘿蔔秋梨汁,就好比的“增液承氣湯”,對於那些上火的狀況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不容易排解。這時候來一杯蘿蔔秋梨汁,就好比的“增液承氣湯”,對於那些上火的狀況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