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吃鹽植物”可讓新疆鹽鹼地變良田,畝產400多公斤棉花

厲害了,我的新疆!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開展的“鹽生植物及其飼料化利用”科研項目,正受到全國各地乃至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 這項研究成果能讓原先寸草不生的鹽漬土地長出棉花,而且畝產可達400多公斤。

25日,巴基斯坦相關單位與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開展合作,洽談這項研究成果——“吃鹽植物”的技術應用與推廣。

“吃鹽植物”這一技術,是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通過對新疆鹽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鹽生植物種子及耐鹽性開展研究,最終證明在鹽鹼地種植鹽地堿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植物,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連續3年左右可大幅“淡化”土壤中鹽分含量,使其達到耕種標準。

在克拉瑪依市,科研人員選擇當地鹽鹼化最嚴重的地區種植鹽地堿蓬後,每年可從每畝土地中帶走鹽分431公斤。 4年後,試驗田每公斤土壤含鹽量從40多克下降至10克以下,種植的棉花畝產達到400多公斤。

新疆鹽鹼土地面積達11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鹽鹼土地面積的1/3,全區除伊黎河穀、阿勒泰地區和塔城部分地區的土壤鹽鹼化較輕外,其餘地區的土壤鹽鹼化程度均較高,其中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區最為嚴重。

該項科研成果無疑為治理和改良新疆土壤鹽漬化,提供了一劑良藥。

今年,新疆福禾鑫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託該成果,在南北疆實施了2000畝重度鹽鹼地鹽生植物種植,旨在推動這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撰寫的《“吃鹽植物”可讓鹽鹼地變良田宜推廣》決策諮詢建議,還先後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批示,受到國家發改委、農業部以及寧夏、山東等部委、省區的重視。

如今,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成立調研組,專門對“吃鹽植物”的應用開展調研;新疆農業大學也行動起來,將“吃鹽植物”作為飼草進行研究與開發。

編輯 / Zeng zeng

亞心網記者 / 張麗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