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年國慶玩點啥?豐縣人民喊你來摘蘋果、吃蘋果!

還有4天時間就到國慶長假了, 這個超長黃金周你打算怎麼過?“如果有時間, 不妨來豐縣摘蘋果、吃蘋果、賞果園美景, 與果農們一起分享金秋收穫的喜悅。 ”9月26日, 第28屆中國·豐縣蘋果文化節推介會在豐縣開幕, 豐縣縣委書記王克華現場上陣叫賣豐縣蘋果, 並向全省市民發出盛情邀請。

政府連續28年吆喝賣“農貨”

豐縣,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 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美譽。 依託豐富的綠色食品資源和天藍、水碧、土沃的生態環境資源, 豐縣大力發展特色果業, 目前擁有連片果樹45萬畝、江蘇最大的連片果園, 年產各類果品60萬噸。 作為豐縣傳統名特優果品, 大沙河牌蘋果“皮薄質細、甜脆爽口、多汁少渣、色澤均勻”, 曾連續四屆獲農業部優質水果、中華名果等稱號。 近年, 豐縣更進一步實施“果業提檔升級計畫”, 引進國際先進的蘋果矮化技術和蘋果生產模式,

建成了萬畝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國家級出口果品示範區等示範園區, 並建立了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品質監控體系。

豐縣值得驕傲的不僅僅是蘋果。 白酥梨是豐縣名特優果品的又一主導品種, 全縣現有種植面積8萬餘畝,

年產果品13萬噸。 其果皮呈淡金黃色, 果肉潔白如玉, 酥脆爽口, 濃甜如蜜。 豐縣白酥梨的栽培歷史悠久, 宋樓鎮李大樓村現在還有百年以上的梨樹668株。 此外, 豐縣還是享譽中外的“牛蒡之鄉”“薹蒜之鄉”“毛木耳之鄉”。 豐縣年產杏鮑菇1.5萬噸、毛木耳4億袋, 產值達到18.1億元, 建有蘇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專業交易市場, 年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 同時豐縣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洋蔥生產基地, 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 年產量80萬噸, 年出口量50萬噸。

酒香也怕巷子深。 為了拓寬蘋果等農產品銷售管道, 豐縣政府自1989年起開始舉辦蘋果文化節, 至今已經走過了28個年頭。 目前, 以經貿洽談和鄉村旅遊為主要內容的蘋果文化節, 已經成為了豐縣的品牌節慶活動。 多年來, 蘋果文化節不僅提高了豐縣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競爭力, 更有力促進了豐縣經濟社會發展。

政媒合作, 講好“蘋果故事”

今年蘋果文化節, 豐縣政府選擇與新華報業集團合作, 在豐縣舉辦專門的推介會, 採用整合行銷手段, 規模進一步擴大, 活動更加豐富。

據豐縣縣委書記王克華介紹,本屆蘋果文化節將持續至11月26日,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縣內縣外聯動方式,設計了商務推介和文化旅遊兩個方面共16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豐縣名特優農產品南京展銷會、第九屆江蘇省“神園杯”優質水果評比大賽等7項商務推介活動,以及生態採摘游、徵文攝影大賽等9項文化旅遊活動。

“傳播豐縣聲音,講好蘋果故事。作為主流媒體集團,為豐縣蘋果‘發聲’責無旁貸。”新華日報社副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經理莊傳偉在推介會現場表示,豐縣蘋果文化節必有力塑造豐縣蘋果的品牌形象,提升省內外消費者對豐縣蘋果的信心,促進豐縣蘋果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進而築高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助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宣傳報導好本屆蘋果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專門組織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以及中國江蘇網、交匯點新聞用戶端等五大媒體平臺,構成報、網、端全媒體矩陣資源,並抽調骨幹記者、編輯組建最強的報導團隊,“一起為豐縣加油,讓蘋果出彩。”

農業轉型升級 豐縣從賣蘋果到賣“旅遊”

盛產蘋果的大沙河兩岸如今“蒼翠綠如海,林茂花果香”,已成為全國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示範點;年產2000多噸優質白酥梨的盛世梨園內園中路、觀光亭等園林景觀設施完備,年接待遊客2萬人以上;依託大沙河集團等平臺,培育一批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電子商務示範村……近年來,豐縣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所以在今年推介會上,豐縣政府不僅叫賣蘋果,更叫賣起了“旅遊”與“產業”。

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孫厚權介紹說,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豐縣持續發展壯大綠色富民產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與旅遊休閒、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電子商務、物流等新業態,推動農業商業模式創新。同時,當地還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畜禽養殖、溫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

此外,豐縣還圍繞打造全國特色現代農業強縣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抓好黃河故道現代果業示範區和湖西片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精心打造了一批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園區,積極培育了一批以大沙河集團等為代表的規模化“種養加”企業,大力扶持了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當前,全縣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213家,培育發展涉農電子商務企業39家,個人涉農網商800余家,農民合作社2000余家,家庭農場900餘家。

“豐縣是一座厚德包容的文化之城,是一座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是一座奮發圖強的創新之城,是一座崇信重諾的情義之城,更是一座四季果香的甘甜之城、幸福之城,我們熱烈歡迎大家常到豐縣觀光考察,指導工作!”推介會最後,豐縣縣委副書記王子華再次發出邀請,希望大家有時間多來豐縣走走看看,花品果,交友興業。

據豐縣縣委書記王克華介紹,本屆蘋果文化節將持續至11月26日,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縣內縣外聯動方式,設計了商務推介和文化旅遊兩個方面共16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豐縣名特優農產品南京展銷會、第九屆江蘇省“神園杯”優質水果評比大賽等7項商務推介活動,以及生態採摘游、徵文攝影大賽等9項文化旅遊活動。

“傳播豐縣聲音,講好蘋果故事。作為主流媒體集團,為豐縣蘋果‘發聲’責無旁貸。”新華日報社副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經理莊傳偉在推介會現場表示,豐縣蘋果文化節必有力塑造豐縣蘋果的品牌形象,提升省內外消費者對豐縣蘋果的信心,促進豐縣蘋果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進而築高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助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宣傳報導好本屆蘋果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專門組織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以及中國江蘇網、交匯點新聞用戶端等五大媒體平臺,構成報、網、端全媒體矩陣資源,並抽調骨幹記者、編輯組建最強的報導團隊,“一起為豐縣加油,讓蘋果出彩。”

農業轉型升級 豐縣從賣蘋果到賣“旅遊”

盛產蘋果的大沙河兩岸如今“蒼翠綠如海,林茂花果香”,已成為全國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示範點;年產2000多噸優質白酥梨的盛世梨園內園中路、觀光亭等園林景觀設施完備,年接待遊客2萬人以上;依託大沙河集團等平臺,培育一批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電子商務示範村……近年來,豐縣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所以在今年推介會上,豐縣政府不僅叫賣蘋果,更叫賣起了“旅遊”與“產業”。

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孫厚權介紹說,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豐縣持續發展壯大綠色富民產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與旅遊休閒、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電子商務、物流等新業態,推動農業商業模式創新。同時,當地還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畜禽養殖、溫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

此外,豐縣還圍繞打造全國特色現代農業強縣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抓好黃河故道現代果業示範區和湖西片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精心打造了一批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園區,積極培育了一批以大沙河集團等為代表的規模化“種養加”企業,大力扶持了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當前,全縣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213家,培育發展涉農電子商務企業39家,個人涉農網商800余家,農民合作社2000余家,家庭農場900餘家。

“豐縣是一座厚德包容的文化之城,是一座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是一座奮發圖強的創新之城,是一座崇信重諾的情義之城,更是一座四季果香的甘甜之城、幸福之城,我們熱烈歡迎大家常到豐縣觀光考察,指導工作!”推介會最後,豐縣縣委副書記王子華再次發出邀請,希望大家有時間多來豐縣走走看看,花品果,交友興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