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搏擊主持“一哥”郭晨冬:離開武林風,獲得超億元融資

郭晨冬, 一個對於拳迷來說非常熟悉的名字, 這個名字似乎已成為《武林風》的代名詞, 但在2016年9月, 郭晨冬卻選擇離開了主持12年之久的搏擊賽事節目《武林風》。

“選擇離開心裡肯定不好受, 非常不舍, 我的朋友圈很多還是河南廣電的人, 經常看到他們發一些工作、生活的事情, 我也很懷念, 但是再也回不去了。 這種失落感在最初離開時很強烈, 但我現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 還有百十號人的團隊, 所以只能前進, 做出選擇就要堅持走下去。 ”

在主持武林風之前, 郭晨冬並未接觸過搏擊, 只是比較喜歡運動, 練過健美, 之所以選他主持武林風, 很大部分原因是當時河南電視臺主持人裡只有郭晨冬最喜歡運動。

“男人嘛, 都有英雄情結, 主持武林風後不久, 我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 ”

近年來興起的“小鮮肉”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郭晨冬表示, 我國的文化產業不應被“韓流”、“小鮮肉”主導。

2004年《武林風》正式出現在受眾面前, 但直到創辦的第8個年頭, 其他格鬥賽事才慢慢出現, 郭晨冬認為, “搏擊應該在社會文化中佔有很大比例, 隨著大國崛起, 我們到了秀肌肉、展現陽剛之氣的時候, 而不僅僅是追求高顏值的小鮮肉。 ”

世界最大的搏擊媒體LiverKick總編大衛曾表示:“如果大家在談論目前最重要的搏擊市場, 那麼中國一定是首選。 正如我們看到其他格鬥專案一樣, 中國正以一種迅猛勢頭將自由搏擊引入大眾視野。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靈感源于《武林風》年終慶典

2004年《武林風》通過電視平臺將體育搏擊與娛樂元素結合, 打造了一台觀眾新聞樂見的“電視功夫秀”, 2007年鄒國俊創立的“英雄傳說”賽事拉開帷幕,

也是中國第一個採用國際主流自由搏擊規則的職業搏擊平臺, 2014年姜華創立的《昆侖決》隨著資本注入, 讓中國搏擊產業發展似乎插上了騰飛翅膀。

面對這些強大的搏擊賽事, 從2016年4月到現在僅僅一年的時間, 《勇士的榮耀》就迅速與《武林風》、《昆侖決》、《英雄傳說》等成為國內較為知名的搏擊賽事。

“《勇士的榮耀》創辦靈感主要來源於《武林風》的年終慶典, 類似於春晚, 由於經費的原因, 每年只有1場。 那麼我把這個(年終慶典)在2016年做了6場, 效果非常好, 《勇士的榮耀》的成功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由於投入較大, 就需要資本的介入, 《勇士的榮耀》就此誕生。 ”

郭晨冬從2011年開始負責運營《武林風》, 包括國內外市場推廣, 運動員招募、培訓, 還有運動員經紀, 可以說《武林風》大部分資源都在萬名揚旗下, 加上郭晨冬十多年的主持經驗, 《勇士的榮耀》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這些年的積累。

融資後將繼續打造青訓建設, 欲嘗試付費直播

“華人文化和紅杉資本在國內很有影響力, 國內目前雖然是體育熱,

但具有價值的IP並不多, 與競品相比, 我們在資源方面佔有很大優勢。 ”郭晨冬繼續解釋說:“我的團隊擁有多年的運營經驗, 而且是成功運營。 在搏擊賽事方面, 我們出來較晚, 也是現階段最後一個拿到投資的。 ”

此次萬名揚獲得融資, 將進一步完善聯盟建設, 打造青訓體系和梯隊建設;推廣搏擊文化, 擴大受眾群體;加強與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合作, 嘗試付費直播、海外版權分銷, 探索更多盈利模式。 圈內人認為這是給中國搏擊產業第一階段畫上了一個句號。

目前, 萬名揚傳媒旗下擁有《勇士的榮耀》、《勇士的榮耀-崛起》、《勇士的榮耀-征途》三檔搏擊賽事。 郭晨冬透露, 公司現階段處在微虧的狀態, 主要在拓展盈利模式上支出較大, 其他方面還可以,預計2018年即可達到盈利。“如果維持現狀,達到收支平衡很容易,但資本的介入不是讓你收支平衡。”

“做賽事最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在運動員,這裡所指的是明星運動員,我們經過在《武林風》的6年磨煉,在運動員培養方面,能夠建立造星體系,梯隊建設等,這是比較樂觀的方面”,郭晨冬補充說。

萬名揚傳媒運作的大東翔俱樂部,有著健全的訓練體系,邱建良、鐵英華、魏銳、鄧澤奇等一線隊員,二線隊員貟奇、王俊光、韓文豹等人正在起來,第三代隊員也開始參加比賽,基礎學員有100多人。正如郭晨冬所說,賽事的核心競爭力是運動員,只有培養自己核心運動員,才能將賽事持續運營下去。

放眼國外職業搏擊,其發展速度、商業價值巨大。郭晨冬舉了一個例子,2016年梅威瑟與帕奎奧的世紀之戰,比賽收入高達10億美元,其中7500萬美元是電視轉播權,贊助商與門票銷售為1億多美元,剩下8億美元來自版權銷售和付費收看。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從多方面明確指出將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意見》的提出,也為我國搏擊市場打入一劑強心劑,越來越多人把中國搏擊看做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

“國外相對成熟的搏擊賽事主要收入還是付費收看,但國內還未達到付費收看比賽的階段。所以想要做大的賽事IP,還要打通付費收看這條主線。”

據統計,《勇士的榮耀》在2016年免費播出時,有8個視頻網站直播,線上觀看人數達700多萬,48小時內的點播量為1500萬左右。針對這一資料,郭晨冬認為,如果今後實行付費觀看,若電視不播,只在網站直播,資料應該還是很樂觀的。

近日,世界摔跤娛樂公司(WWE)與PPTV聚力體育宣佈,其旗下最具影響力的付費節目摔跤狂熱大賽將在4月3日首次登陸中國,這也是PPTV聚力體育首次在中國推出體育節目點播付費功能。

隨著足球、籃球等部分賽事付費收看之後,搏擊賽事也將走上付費模式,WWE此次登錄中國,勢必會影響國內搏擊賽事的運營發展,付費模式或許是賽事IP的必經之路。

鼓勵隊員出國參賽,推廣搏擊文化

萬名揚傳媒旗下擁有眾多優秀運動員,並且一直活躍在世界頂級賽事的擂臺,2016年12月,為了給優秀運動員更多的鍛煉機會,豐富中國搏擊的賽事強度,繁榮中國職業搏擊市場,郭晨冬鼓勵運動員積極參加國內外賽事,為中國搏擊更好地輸血、造血。

2017年2月,在日本新K-1 WGP羽量級冠軍8人戰決賽中,魏銳成為首位奪得K-1金腰帶的中國人。同年2月,聯盟旗下品懿春秋俱樂部的運動員王冠成功簽約UFC。

“做文化產業,還是以傳播為主。我是鼓勵隊員到國外參加比賽的。一方面能夠給選手在世界上增加知名度,利於今後對賽事品牌推廣;另一方面他們參加國際級比賽後,有助於提升我們賽事的級別,我們也要做國際水準的賽事。”

大浪淘沙,2017搏擊產業將呈衰退趨勢

格鬥迷在2017年1月舉行的格鬥盛典中提到,2017年將是格鬥行業的爆發之年。但郭晨冬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2017是格鬥行業的衰退之年,2018年將是搏擊行業會爆發。截至目前,國內的搏擊賽事尚未形成明確的盈利模式。2016年是搏擊行業最火爆的一年,據統計全國有60個搏擊賽事,2017年勢必要過濾掉一批,所以整體趨勢應該是衰退的。那麼剩下的已經成熟的賽事在2018年會再一次爆發。”

相比足球、籃球來說,搏擊還屬於小眾項目,對於擴大賽事的影響力,郭晨冬向億歐解釋說:“首先在運營層面上,賽制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其次需要時間,最後是競品減少。通過前兩年的爆發,今年逐漸會沉澱下來。”

“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作為創業者一定不能盲目,不能以拼湊的思路來支撐創業,要針對自己的產品有獨到的思路和行銷策略。”郭晨冬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體育產業一直都是“慢”產業,搏擊賽事更是經歷十多年的發展,才逐漸走向商業化道路,但搏擊賽事的受眾群體依然有限,要想挖掘大眾市場,還需多元化整合行銷,將體育與時尚、娛樂相結合,增加市場關注度,實現產業價值。

其他方面還可以,預計2018年即可達到盈利。“如果維持現狀,達到收支平衡很容易,但資本的介入不是讓你收支平衡。”

“做賽事最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在運動員,這裡所指的是明星運動員,我們經過在《武林風》的6年磨煉,在運動員培養方面,能夠建立造星體系,梯隊建設等,這是比較樂觀的方面”,郭晨冬補充說。

萬名揚傳媒運作的大東翔俱樂部,有著健全的訓練體系,邱建良、鐵英華、魏銳、鄧澤奇等一線隊員,二線隊員貟奇、王俊光、韓文豹等人正在起來,第三代隊員也開始參加比賽,基礎學員有100多人。正如郭晨冬所說,賽事的核心競爭力是運動員,只有培養自己核心運動員,才能將賽事持續運營下去。

放眼國外職業搏擊,其發展速度、商業價值巨大。郭晨冬舉了一個例子,2016年梅威瑟與帕奎奧的世紀之戰,比賽收入高達10億美元,其中7500萬美元是電視轉播權,贊助商與門票銷售為1億多美元,剩下8億美元來自版權銷售和付費收看。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從多方面明確指出將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意見》的提出,也為我國搏擊市場打入一劑強心劑,越來越多人把中國搏擊看做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

“國外相對成熟的搏擊賽事主要收入還是付費收看,但國內還未達到付費收看比賽的階段。所以想要做大的賽事IP,還要打通付費收看這條主線。”

據統計,《勇士的榮耀》在2016年免費播出時,有8個視頻網站直播,線上觀看人數達700多萬,48小時內的點播量為1500萬左右。針對這一資料,郭晨冬認為,如果今後實行付費觀看,若電視不播,只在網站直播,資料應該還是很樂觀的。

近日,世界摔跤娛樂公司(WWE)與PPTV聚力體育宣佈,其旗下最具影響力的付費節目摔跤狂熱大賽將在4月3日首次登陸中國,這也是PPTV聚力體育首次在中國推出體育節目點播付費功能。

隨著足球、籃球等部分賽事付費收看之後,搏擊賽事也將走上付費模式,WWE此次登錄中國,勢必會影響國內搏擊賽事的運營發展,付費模式或許是賽事IP的必經之路。

鼓勵隊員出國參賽,推廣搏擊文化

萬名揚傳媒旗下擁有眾多優秀運動員,並且一直活躍在世界頂級賽事的擂臺,2016年12月,為了給優秀運動員更多的鍛煉機會,豐富中國搏擊的賽事強度,繁榮中國職業搏擊市場,郭晨冬鼓勵運動員積極參加國內外賽事,為中國搏擊更好地輸血、造血。

2017年2月,在日本新K-1 WGP羽量級冠軍8人戰決賽中,魏銳成為首位奪得K-1金腰帶的中國人。同年2月,聯盟旗下品懿春秋俱樂部的運動員王冠成功簽約UFC。

“做文化產業,還是以傳播為主。我是鼓勵隊員到國外參加比賽的。一方面能夠給選手在世界上增加知名度,利於今後對賽事品牌推廣;另一方面他們參加國際級比賽後,有助於提升我們賽事的級別,我們也要做國際水準的賽事。”

大浪淘沙,2017搏擊產業將呈衰退趨勢

格鬥迷在2017年1月舉行的格鬥盛典中提到,2017年將是格鬥行業的爆發之年。但郭晨冬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2017是格鬥行業的衰退之年,2018年將是搏擊行業會爆發。截至目前,國內的搏擊賽事尚未形成明確的盈利模式。2016年是搏擊行業最火爆的一年,據統計全國有60個搏擊賽事,2017年勢必要過濾掉一批,所以整體趨勢應該是衰退的。那麼剩下的已經成熟的賽事在2018年會再一次爆發。”

相比足球、籃球來說,搏擊還屬於小眾項目,對於擴大賽事的影響力,郭晨冬向億歐解釋說:“首先在運營層面上,賽制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其次需要時間,最後是競品減少。通過前兩年的爆發,今年逐漸會沉澱下來。”

“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作為創業者一定不能盲目,不能以拼湊的思路來支撐創業,要針對自己的產品有獨到的思路和行銷策略。”郭晨冬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體育產業一直都是“慢”產業,搏擊賽事更是經歷十多年的發展,才逐漸走向商業化道路,但搏擊賽事的受眾群體依然有限,要想挖掘大眾市場,還需多元化整合行銷,將體育與時尚、娛樂相結合,增加市場關注度,實現產業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