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豈能任由招聘陷阱“坑哭”求職者

■本報評論員陳曦又到了求職旺季, 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 找工作的壓力如影隨行。 除了“親自”參加招聘會, 在人才市場上碰運氣之外, 他們最常用的求職方式就是網投簡歷了, 簡單快捷, 填上資訊、發送郵件即可, 不佔用額外的時間。 然而, 許多涉世不深的應聘者想不到的是, 網上招聘問題百出、亂象環生, 一個不小心, 就會落入“陷阱”。

國內的線上招聘行業近年來蓬勃發展, 各種招聘網站多如牛毛, 上面的招聘資訊更是“海量”, 其中不乏許多高薪又輕鬆的職位。 不可否認, 有些看上去頗具誘惑力的職位,

是有實力的企業人力資源部發佈的, 是真的求賢若渴;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 有些企圖詐騙的團夥或個人, 利用招聘網站這一平臺, 發佈虛假招聘資訊, 吸引沒有社會經驗和防範意識的畢業生“上鉤”, 達到騙錢、騙證件、騙個人資訊的目的。

按照我國《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網路服務提供者應履行資訊網路安全管理義務。 就招聘網站而言, 必須對發佈的招聘資訊進行嚴格審核, 那些不能提供營業執照或是提供虛假營業執照的“公司”, 就不該允許其註冊、發佈職位資訊。 然而, 即便是某些大名鼎鼎的招聘網站, 在審核招聘公司資質方面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有的工作人員甚至表示, “只要繳納一定費用成為會員,

就可以跳過審核, 發佈資訊就沒有問題。 ”招聘網站一味地“向錢看”, 過度追逐唾手可得的灰色利潤, 忽視對資訊真實性、企業誠信度的把控, 雖說迎來了招聘職位的數量級增長, 但其中隱藏著多少招聘陷阱, 坑害了多少“單純”的畢業生, 或許網站負責人都不敢去想像吧。

而今, 許多招聘網站沒能從源頭上“卡住”虛假、詐騙資訊, 變相淪為了惡意資訊發佈者的“幫兇”, 是不是也該承擔對受害求職者的連帶賠償責任呢?事實上, 關於網站應採取哪些防範措施, 達到何種程度的安全管理水準, 才算盡到了應盡的義務, 而義務沒有盡到位又該怎麼賠償, 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法律標準出爐, 互聯網行業內也是紛爭不斷。 這就致使受害者想要維權困難重重,

明明在招聘網站遭遇了詐騙, 網站事後僅僅刪除了詐騙資訊就算是“答覆”, 基本不會給予任何賠償。 而受害者大多又不願意耗時耗力打官司討公道, 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在整治“招聘網站嚴重違規失信”上, 國家網信辦屢屢有大動作。 在每年的專項行動中, 都有大批招聘網站因違法違規被查處、關閉, 這固然值得拍手稱快;可實事求是地說, 要想真正“淨化”線上招聘行業, 就得實現由突擊性、集中性聯合治理向規範化、常態化管理的有效轉變。 或可通過互聯網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通過執法部門兢兢業業的工作, 讓招聘網站時時都感到被注視著, 不敢太造次、太囂張, 繼而摒棄灰色運營模式,

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甭管是最難就業季, 還是更難就業季, 應屆畢業生在求“職”若渴之時, 也要時刻警惕著網路招聘裡隱藏的貓膩。 天上不會掉餡餅, 凡是薪酬待遇高得“離譜”的, 求職者不妨在心裡掂量掂量, 或試探一下真假虛實, 千萬別頭腦一熱就撲上去, 最後被無理收費、扣押證件、拖延合同“坑”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