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黃帝內經》骨灰級核心: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讀完大益!

陰陽和經脈是《黃帝內經》中的最核心, 人體一共12經脈, 連接了五臟六腑和重要腧穴, 就像是人體的12道生命線。 難怪有人說, 熟練並領悟了人體12經脈, 等於領悟了中醫精華的一半!接下來我們根據《內經》就12經脈詳細解說, 學好這12課, 將終身受益, 一定要耐心!

一. 肺經的組成

手太陰肺經是十二經脈循行的起始經脈, 經脈的循行與肺臟相連, 並向下與大腸相聯絡, 所以, 肺與大腸是相表裡的臟腑。

肺的經脈手太陰經, 起始於中焦胃脘部, 向下循行, 聯絡於與本經相表裡的臟腑--大腸腑。

然後自大腸返回, 循行環繞胃的上口, 向上穿過橫膈膜, 連屬於本經所屬的臟腑--肺臟。

再從氣管橫走並由腋窩部出於體表, 沿著上臂的內側, 在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的前面下行, 至肘部內側, 再沿著前臂的內側、橈骨的下緣, 入於橈骨小頭內側、動脈搏動處的寸口部位。

上至手大指本節後手掌肌肉隆起處的魚際, 再沿魚際的邊緣到達手大拇指的指端。

另有一條支脈, 從手腕後方分出, 沿著食指拇側直行至食指的橈側前端, 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銜接。

二.所經腧穴

中府穴:位於胸部, 橫平第一肋間隙, 鎖骨下窩外側, 前中線旁開6寸。

雲門穴:鎖骨下窩凹陷中, 肩胛骨喙突內緣。

天府穴:在臂前部, 腋前紋頭下3寸, 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俠白穴:在臂前部, 腋前紋頭下4寸, 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尺澤穴:在肘部, 肘部橫紋上, 肱二頭肌橈側緣凹陷中。

孔最穴:在前臂前區,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

列缺穴:在前臂,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

經渠穴:在前臂前區,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 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

太淵穴:在腕前區,

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

魚際穴:在手外側, 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

少商穴:在手指, 拇指末節橈側。

三.肺經病症

如果外邪入侵手太陰肺經, 就會出現肺部脹滿, 氣喘, 咳嗽, 缺盆部疼痛等症狀。

在咳嗽劇烈的時候, 病人常常會交叉雙臂按住胸前,

並感到眼花目眩、視物不清, 這就是臂厥病, 是由肺經之經氣逆亂所導致的一種病證。

手太陰肺經上的腧穴主治肺臟所發生的疾病, 其症狀是咳嗽氣逆, 喘促, 口渴, 心中煩亂, 胸部滿悶, 上臂內側前緣的部位疼痛、厥冷, 手掌心發熱。

肺經經氣有餘時, 就會出現肩背部遇風寒而作痛, 自汗出而易感風邪, 以及小便次數增多而尿量減少等症狀。

肺經經氣不足時, 就會出現肩背部遇寒而痛, 呼吸氣少不能接續, 小便顏色改變等症狀。

四.如何判斷肺經經氣強弱

屬於本經經氣亢盛的, 其寸口脈的脈象要比人迎脈的脈象大三倍。

屬於本經經氣虛弱的, 其寸口脈的脈象反而會比人迎脈的脈象小。

五.治療方法

屬於經氣亢盛的就要用瀉法, 屬於經氣不足的就要用補法。

屬於熱的就要用速針法, 屬於寒的就要用留針法。

屬於陽氣內衰以致脈道虛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

既不屬於經氣亢盛也不屬於經氣虛弱, 而僅僅只是經氣運行失調的, 就要用本經所屬的腧穴來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