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不學“知識”,孩子又該學點啥?

孩子剛就讀一所公立幼稚園, 不教寫字、算術、英語等文化課程, 但聽說私立園都教的, 而且我們心儀的小學入學面試題很難, 錄取比例又低, 如果什麼都不學, 孩子肯定考不上的。 要不要現在開始在家自己教或者報一些課外輔導班呢?

---Kelvin媽媽于9月2日留言

媽咪Jane這樣說:

作為一名有兩個孩子的家長, 我也能感受到作為家長的壓力和焦慮。 名校的入學難度、錄取比例及學習進度讓很多家長不焦慮都難。 有些父母看到幼稚園不開設這些小學課程, 就選擇了在外面補。 但我認為, 學“知識”, 不是學齡前孩子該做的事。

一、學“知識”, 不是學齡前孩子該做的事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學校教育都是從六七歲的時候開始。 很多兒童心理專家也強烈建議, 不要讓孩子提早上學。 這是因為學齡前兒童(6歲以前的孩子)還沒到課堂學習知識的年齡:

01 從生理上看

6歲以前的孩子骨骼不適宜長時間握筆寫字, 他們的精細動作水準也很難完成一筆一劃地把字寫方正。

02 從心理上看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曾提出, 7歲前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 這一時期的多數孩子尚未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和真正運算的能力。

這麼說可能很多父母不理解, 但我們只要留心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寫字往往是反著寫的。 例如, 豎劃是從下向上寫, 橫劃從右向左寫。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這個年齡的孩子還處於“鏡像書寫”階段, 不適宜學習寫字:

☆兒童4歲後一般才開始辨別形狀、大小、方向;

☆6歲以後, 區別左右的正確率才達到75%;

☆到了七八歲, 兒童對於圖形和字元空間位置的辨別能力已經基本發展成熟, 一般就不太會犯錯了。

由此可見, 學知識不是學齡前兒童該幹的事, 家長不應忽視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特點, 把小學的課程提前移植到幼稚園階段來學習, 或者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

二、不教語數外, 孩子又該學點啥

不少家長擔心, 如果孩子在幼稚園純粹玩遊戲,

不學不教語數外學科知識, “白紙一張”進小學, 既要適應嚴格的班級統一授課方式, 又要突擊學習新知識技能, 孩子難免吃力。

其實, 幼稚園學的知識雖然不是識字算數英語, 但是比這些更加重要:

01 鍛煉生活能力

很多孩子在上幼稚園前, 在家裡吃喝拉撒睡只靠哭笑就有父母來服務。 而進了幼稚園, 孩子就要懂得照顧自己, 掌握獨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識以及各種動作要領。

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學會的生活能力有:會穿脫、折疊衣服, 折疊被褥, 會系鞋帶, 會用筷子, 會分發整理餐具, 收拾桌子, 會刷牙,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02 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稚園階段孩子應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包括生活作息習慣、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等,

學習習慣包括良好的閱讀習慣、傾聽習慣, 以及對新事物有探究的習慣。

這些將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社會化能力

幼稚園階段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和社會的過渡期,孩子會在身體、情緒、行為習慣、認知思維、同伴關係、自我表達等諸多方面獲得發展,並在社會化過程中培養相應的心理品質。

比如,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測別人的想法)、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合作(我可以和別人一起完成)、分享(我需要向別人敞開自己的世界)……這些品質,是比學習任何具體的知識都要珍貴的。

2 以玩的方式成長

幼稚園階段,孩子能充分地跟小夥伴一起玩:追逐賽跑,角色扮演,一起做手工,一起畫畫唱歌……幼稚園裡孩子玩的內容擴大了,互相模仿,彼此協助,建立規則,資訊溝通。

3 培育學習興趣

幼稚園裡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都注重兒童能力的開發。比如:

孩子辨別了物體的顏色、形狀,知道把兩種顏色調和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知道什麼東西是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正方形的;

唱歌、跳舞讓孩子懂得了節奏感,令孩子的朗讀水準提高了,學習樂器對與孩子將來學習數學也會有幫助;

用剪刀、膠水、橡皮泥製作手工,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手腕力量也得到了鍛煉發展,這樣對於孩子將來寫字會有很大幫助;

搭積木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排序和分類。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除法、分數和幾何打下了基礎。

4 培養體育活動的興趣

在幼稚園裡,孩子幾乎每天都有戶外活動,玩跑步、滑滑梯、攀登、走平衡木、球類等遊戲,孩子的身體機能和協調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鍛煉,也鍛煉了孩子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

5 掌握健康知識

在幼稚園階段,孩子會掌握許多健康知識,例如:如何玩如滑滑梯、秋千、蹺蹺板等大型玩具,不碰碰危險物品,乘車及過馬路時的安全,勤洗手,預防病菌感染,記住家裡的重要資訊,學會自我保護等,這些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小銜接如何做?

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適當的幼小銜接是必要的。這種銜接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行為習慣上的銜接,知識上的過渡和預熱也有需要。

大班時,幼稚園孩子都會調整作息向小學作息靠攏,熟悉小學的作息時間和教學風格。家長在家也可以給孩子教教簡單的小學知識。

孩子總會長大

與其揠苗助長,強塞學科知識

不如授之于漁,培養良好習慣

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孩子!

幼稚園階段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和社會的過渡期,孩子會在身體、情緒、行為習慣、認知思維、同伴關係、自我表達等諸多方面獲得發展,並在社會化過程中培養相應的心理品質。

比如,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測別人的想法)、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合作(我可以和別人一起完成)、分享(我需要向別人敞開自己的世界)……這些品質,是比學習任何具體的知識都要珍貴的。

2 以玩的方式成長

幼稚園階段,孩子能充分地跟小夥伴一起玩:追逐賽跑,角色扮演,一起做手工,一起畫畫唱歌……幼稚園裡孩子玩的內容擴大了,互相模仿,彼此協助,建立規則,資訊溝通。

3 培育學習興趣

幼稚園裡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都注重兒童能力的開發。比如:

孩子辨別了物體的顏色、形狀,知道把兩種顏色調和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知道什麼東西是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正方形的;

唱歌、跳舞讓孩子懂得了節奏感,令孩子的朗讀水準提高了,學習樂器對與孩子將來學習數學也會有幫助;

用剪刀、膠水、橡皮泥製作手工,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手腕力量也得到了鍛煉發展,這樣對於孩子將來寫字會有很大幫助;

搭積木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排序和分類。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除法、分數和幾何打下了基礎。

4 培養體育活動的興趣

在幼稚園裡,孩子幾乎每天都有戶外活動,玩跑步、滑滑梯、攀登、走平衡木、球類等遊戲,孩子的身體機能和協調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鍛煉,也鍛煉了孩子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

5 掌握健康知識

在幼稚園階段,孩子會掌握許多健康知識,例如:如何玩如滑滑梯、秋千、蹺蹺板等大型玩具,不碰碰危險物品,乘車及過馬路時的安全,勤洗手,預防病菌感染,記住家裡的重要資訊,學會自我保護等,這些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小銜接如何做?

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適當的幼小銜接是必要的。這種銜接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行為習慣上的銜接,知識上的過渡和預熱也有需要。

大班時,幼稚園孩子都會調整作息向小學作息靠攏,熟悉小學的作息時間和教學風格。家長在家也可以給孩子教教簡單的小學知識。

孩子總會長大

與其揠苗助長,強塞學科知識

不如授之于漁,培養良好習慣

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孩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