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共下一盤棋 同走富裕路

——都勻市全力奮戰脫貧攻堅“秋季攻勢”

移民喜遷新居

搬遷+扶貧 構建長久溫暖的家園

走進都勻市墨沖鎮布依城, 躍入眼簾的是一條條筆直的大道和一棟棟整潔美麗的房屋。 如今, 集商住、移民安置、廣場、幼稚園、商業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兩館”等為一體的墨沖布依文化城初具規模。

墨沖鎮結合當地實際, 尋求拓展多種就業管道, 積極探索出“1+N”多元化就業模式, “1”即為一戶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配置1個門面,

“N”即為多種就業方式。 布依新區共建房屋568幢共1000多套, 其中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155套。 2016年, 墨沖鎮計畫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710人155戶, 其中精准扶貧568人123戶, 貧困對象占比80%。

墨沖鎮村民蒙忠義以前在家務農, 基本沒什麼收入。 2016年他搬遷到布衣新區安置點的商業街當保安, 一個月就有2800元工資。 蒙忠義告訴記者, 像他這樣的搬遷戶員工在當地還有很多。 “附近的商場、園區等在錄用員工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我們貧困戶, 讓我們很有歸屬感”他說。

近年來, 都勻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當頭炮”, 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 扎實推進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

開局就是決戰, 誓與時間賽跑。

都勻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時間表”:“十三五”期間, 都勻市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524戶14800人。 其中, 2016年1280戶5316人, 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2017年712戶2872人;2018年475戶1877人。 結合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 按照“通不了就搬”的原則, 將30戶以下的組及30戶以上修不了通組路的組, 納入2018年搬遷任務。 同時, 對2016年已搬遷的7個安置點開展後續扶持“五個三”完善工作。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 都勻市注重“政府引導、群眾自主、社會參與、產業支撐”, 凝聚起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合力, 形成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發展模式。

對於符合移民搬遷的貧困戶, 都勻市堅持讓利於民, 制定了系列優惠和獎勵政策。 都勻市規定, 易地扶貧搬遷戶遷出後, 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塊地”的收益權不變。

同時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戶“三塊地”使用權有償有序流轉, 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切實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合法權益, 不斷增加搬遷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凡是符合易地扶貧搬遷物件的農戶, 宅基地退出並複墾後, 人均按1.5萬元兌現舊房拆除獎勵;通過移民搬遷安置進城, 同時引導貧困戶發展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產業。 在優質產業發展道路上, 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 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有效之路。

都勻茶山風光

提到都勻的產業扶貧, 人們總會聯想到“都勻毛尖”。 今年4月, 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出爐, 都勻毛尖以25.67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全國第11位, 被授予“最具品牌傳播力品牌”, 成為2017年度最具品牌傳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如今, 數以萬計的茶農依靠都勻毛尖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 茶產業已發展成為都勻一二三產業聯動、助推區域精准扶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支柱性產業。 目前都勻市茶園面積已達36.73萬畝, 可採茶園面積17.5萬畝,有機茶園認證面積2.5萬餘畝,無公害茶園認證13.09萬畝。全市茶區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茶葉產業園區人均增收已突破1萬元。

坪陽村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核心產區。在脫貧攻堅戰中,該村積極改造低產茶園,合理規劃新建現代生態茶園,以茶葉促旅遊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採取讓貧困戶入股、到茶企就業、荒山流轉分紅、流轉現有茶園、為茶企生產茶青及加工幹茶等形式,讓茶產業效益在貧困戶收益上得到儘快體現。同時,坪陽村結合現有茶產業優勢及海花草、竹鼠等種養產業基礎,鼓勵群眾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按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以茶產業為支柱,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走茶旅結合的生態發展道路。通過“路、園、景”的有機結合,讓項目形成產業鏈條,助推脫貧攻堅,讓貧困戶得到真正實惠。

此外,刺梨、生豬養殖、肉牛養殖、梅花鹿養殖、家禽飼養、花卉、蔬菜等產業也正在都勻的鄉間田野遍地開花,發展得風生水起。一個靠產業走向富裕的都勻正讓“百姓富”成為現實。

連結

都勻市脫貧攻堅工作現亮點

●積極回應,率先打響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第一槍。貴州省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暨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啟動大會召開後,都勻市迅速做出回應,於當天下午啟動2017年農業產業扶貧專案現場觀摩會,集中觀摩了6個鄉鎮

可採茶園面積17.5萬畝,有機茶園認證面積2.5萬餘畝,無公害茶園認證13.09萬畝。全市茶區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茶葉產業園區人均增收已突破1萬元。

坪陽村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核心產區。在脫貧攻堅戰中,該村積極改造低產茶園,合理規劃新建現代生態茶園,以茶葉促旅遊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採取讓貧困戶入股、到茶企就業、荒山流轉分紅、流轉現有茶園、為茶企生產茶青及加工幹茶等形式,讓茶產業效益在貧困戶收益上得到儘快體現。同時,坪陽村結合現有茶產業優勢及海花草、竹鼠等種養產業基礎,鼓勵群眾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按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以茶產業為支柱,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走茶旅結合的生態發展道路。通過“路、園、景”的有機結合,讓項目形成產業鏈條,助推脫貧攻堅,讓貧困戶得到真正實惠。

此外,刺梨、生豬養殖、肉牛養殖、梅花鹿養殖、家禽飼養、花卉、蔬菜等產業也正在都勻的鄉間田野遍地開花,發展得風生水起。一個靠產業走向富裕的都勻正讓“百姓富”成為現實。

連結

都勻市脫貧攻堅工作現亮點

●積極回應,率先打響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第一槍。貴州省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暨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啟動大會召開後,都勻市迅速做出回應,於當天下午啟動2017年農業產業扶貧專案現場觀摩會,集中觀摩了6個鄉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