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小石城事件60周年︱美國南部的種族隔離是如何被終結的

60年前, 在美國阿肯色州首府發生了“小石城事件”。 奧瓦爾·福布斯(Orval Faubus)州長下令阿肯色國民警衛隊包圍了小石城中心小學, 阻止九名黑人兒童入學。 這一事件最終更是導致美國內戰結束90多年以來總統第一次採取軍管措施來解決國內衝突。

被拋棄的黑人

事情要從一個半世紀前的美國南北戰爭說起。 一個不幸的事實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 曾經為南北戰爭中北方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黑人(北方71%的適齡黑人入伍, 比例是白人的3倍), 最後被拋棄了。

南北戰爭形勢

實際上,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 加劇了南北方民眾之間疑慮、猜忌和仇視的心理。 因此, 內戰和重建帶來的革命成果——奴隸解放, 公民平等, 黑人獲得投票權, 黑人參加南部州政府——與其說是出自為了黑人的動機, 不如說是出於反對南部的目的。

但是, 戰時情緒無論怎樣強烈都會隨著戰爭遠去逐漸淡化,

隨著北方選民十分關心的新問題——經濟不景氣、農產品價格下跌、工資削減、失業、金融混亂——的出現, 這些選民們對遠方黑人的悲慘處境頓時失去了興趣。 甚至可以說, 他們從一開始對黑人就從未懷有多少同情。 畢竟, “1865年以後的美國, 以及稍晚一些時候的德意志帝國, 培育了最奔放、最嚴酷無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 這一學說還為日益升級的種族主義論點提供了受人歡迎的確證”。 在那個時代, 歐美白人在印度被稱為“大人”, 在中東被稱為“先生”, 在非洲被稱為“老爺”, 在拉丁美洲被稱為“恩主”;根本就不存在平等對待有色人種的國際氛圍。 “在白人至上觀念受到挑戰時, 白人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並沒有太大區別”。

於是, 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很快捲土重來。 三K黨等恐怖組織迅速在整個南部建立起“無形帝國”(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對其有隱晦而正面的描寫)。 參議院估計, 密西西比幾乎一半的白人選民都加入了暴力組織。 面對如此龐大而嚴密的暴力組織, 黑人根本無力抵抗。 而唯一可以制約三K党的暴力行為的聯邦軍隊此時也被套上了緊箍咒。 曾積極主張嚴厲鎮壓南方暴力活動的國會參議員卡爾·舒爾茨警惕地說:“如果在路易斯安那能夠這樣做”, “那麼在麻塞諸塞州和俄亥俄州發生類似的事情還有多久呢?要不了多久, 一個士兵也會走進國會眾議院, 指著議長手中的權杖說‘拿開這個騙小孩子的玩意兒’(這是引用克倫威爾解散長期國會的例子)”。

在這種情況下, 聯邦開始對軍隊的使用日益猶豫不決, 南方的暴力活動日甚一日。

3k黨徒

以暴力為後盾的白人種族主義者陸續奪回了南方各州的政權, 並開始反攻倒算。 1889年以後, 所有從前參加過南部邦聯的州都效法佐治亞州,

以交納人頭稅(和識字能力測驗)作為參加投票的條件, 狡猾地規避了憲法第15條修正案的規定, 因為後者只是禁止以種族或膚色為由剝奪一個人的選舉權, 而文化程度、財產或納稅情況在“表面上沒有把白人與黑人分開”。 為了使“窮白人”免遭“誤傷”, 密西西比、南卡羅來納、維吉尼亞和佐治亞4個州居然通過了更露骨的“理解”條款規定, 一個既不識字也無財產的白人, 如果能夠聽懂州憲法條文的話, 登記員就可以讓他們登記。 實際上, 這個條款使登記員有權把選票送給白人, 而不給黑人——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黑人的選舉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1896年時路易斯安那州曾有130344名黑人在冊參加選舉, 到1900年, 即新的州憲法實施僅兩年,竟只有5320名黑人見諸選舉名冊。結果,在南北戰爭結束後曾經賦予黑人的公民權和選舉權最後落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隔離但是平等”

美國的白人種族主義者不僅在實質上剝奪黑人的選舉權,更以“平等的隔離”為幌子在事實上將黑人固定為二等公民。1881年田納西州的《詹姆·克勞法》規定在鐵路交通上實行黑白種族隔離制,各州紛紛仿效。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亦通過了《隔離車廂法案》,規定:“本州所有鐵路公司之客車在載運乘客時,應為白人和有色人提供平等但隔離的車廂,或在客運車廂中以擋板分開,以保證座位隔離。”兩年後,荷馬·普萊西起而挑戰這一法案。這個黑白混血兒生下來就是一名自由人,在他的八位曾祖父級的祖先中其實只有一位元是黑人,然而根據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他仍被認定為黑人,屬於“有色種族”,因此在乘車時必須坐在有色人種的車廂內。1892年6月7日,他登上了一輛州內列車,並且坐進了白人車廂。列車員根據《隔離車廂法案》命令他坐到有色人種車廂去,但被拒絕。結果普萊西被帶下了列車並監禁。荷馬·普萊西以此為理由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認為《隔離車廂法案》侵犯了自己享有的權利。

普萊西案的漫畫

誰知,1896年美國最高法院最終以7:1的多數裁決判定普萊西敗訴。最高法院認為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並不意味著歧視黑人,只是確認白人和黑人之間由於膚色不同而存在差別,因此並不違反憲法,原告所說的“隔離意味著不平等”只是有色人種一廂情願的臆測。

這就為“隔離但是平等(separate but equal)”的做法大開方便之門。普萊西案判決之後,南方各州紛紛頒佈法律,受到法律保護的種族隔離不久就遍及到南部社會生活的幾乎每一個方面:實行種族隔離的場所,不僅包括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學校、居住區、餐館,還包括各種公共場所、公共設施,乃至公墓。北卡羅來納州的法律居然規定白人學校和有色人種學校之間不得互換教科書,不同種族的學生使用過的教科書只能傳給自己的本民族,仿佛教科書本也會傳染污染種族血統似的。

毫無疑問,在各種種族隔離制度中,最為荒誕的一幕就是,1940年,黑人女演員海蒂·麥克丹尼爾斯憑藉電影《亂世佳人》(根據《飄》改編)中的奶媽瑪格麗特一角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歷史上首位贏得奧斯卡“小金人”的非洲裔演員。不過由於喬治亞州的種族隔離制度,她以及其他黑人無法與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大牌明星一同參加該片在亞特蘭大的首映禮——黑人可以與白人一起拍電影,卻不能一起看電影。“隔離但是平等”政策的影響所及,導致上個世紀50年代之前長大的美國人都把種族隔離看作是天經地義,一位憲法研究者大衛·德林傑(David Dellinger)回憶說:“種族隔離就是我所在世界中的一個事實;和太陽系中行星的位置一樣,它就是這麼簡單,不存在什麼對和錯”。

《亂世佳人》中的費雯·麗與海蒂·麥克丹尼爾斯

變革的到來

這樣的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了改變。在戰爭中,大量黑人參軍入伍投身反法西斯的正義事業。在殘酷的戰爭中,黑人士兵確定無疑地發現,以往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白人在子彈面前,與自己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深信“白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永遠被擊碎了”。白人種族主義者本想讓退伍回國的黑人老兵向以前一樣安於現狀,但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的黑人老兵已不再逆來順受,他們奮起反抗要求自己的平等權利。一位從太平洋戰場歸來的黑人退伍軍人就說:“我們為爭取自由而進行戰鬥,這從我們抵達三藩市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另一方面,既然歐洲人在亞、非的殖民政策完蛋了,這必然會在美國引起反對種族歧視的日趨高漲的呼聲。在冷戰背景下,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也使其在爭奪人心的戰鬥中顏面掃地。1947 年1 月,蘇聯的雜誌《環球》就攻擊美國:“如果對黑人施加私刑的人偶爾被帶到法院審判,每個人都知道兇手將會被無罪釋放……南方的黑人都不能安心睡覺,因為可能不久他將被吊死在一顆樹上。” 而非洲國家迦納派往聯合國的代表團領導人在一個飯店就餐時遭到拒絕。他向美國國務院抱怨此事,更是引起了國際媒體關注。

在內外壓力之下,1948年2月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交了民權諮文。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總統民權諮文,標誌著民權問題從一個邊緣性的社會問題成長為聯邦政府所關心的主要國內問題。1954年,最高法院的法官一致判決,宣佈“隔離但平等”的理論不能在公立教育中實施,因為“隔離的教育設施根本不平等”。就像托克維爾曾經說過的那樣,“沒有一個國家創制像美國那樣強大的司法權——它的職權範圍——它的政治影響——聯邦的安定與生存本身取決於7位聯邦法官的才智”。這一劃時代的判決實際上摧毀了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制度的憲政基礎。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

變革就此開始。到了1957年,小石城地方法院決定消除該城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宣佈9月2日開始的新學期裡,擁有兩千名學生的小石城中心中學將接收9名黑人學生入學。正“準備爭取第三次連任州長”的瓦爾·福布斯為了選票而決心迎合這些種族主義者,蔑視聯邦權威,縱容暴徒聚集在小石城中心高中學校門外,阻止黑人學生入學。在他的命令下,肩著刺刀上梢的M-1型步槍的州國民警衛隊在中心中學四周布下了防圈,當一個十五歲的黑人女孩子要想闖入防圈時,國民警衛隊員立即舉槍瞄準將其逼退。局勢最後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艾森豪總統下令調遣101空降師第327戰鬥大隊,前往中心中學平定騷亂,維持秩序。八架C-130和C-123式運輸機由肯塔基州的坎貝爾要塞向阿肯色州運送了這些傘兵。9月25日傘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終於將黑人學生護送進了學校。

101空降師護送黑人學生進入學校

不過,“小石城事件”雖然是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的重大突破,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後,如百足之蟲般僵而不死種族隔離政策才宣告壽終正寢,美國南部黑人終於重新爭取到了他們在南北戰爭結束後就應享有的各項權利。

黑人民權運動

參考資料:

(美)瓊安·格蘭特:《美國黑人鬥爭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火的考驗 美國南北戰爭及重建南部》,商務印書館,1994年

于展:《冷戰早期美國應對種族危機的公共外交》,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即新的州憲法實施僅兩年,竟只有5320名黑人見諸選舉名冊。結果,在南北戰爭結束後曾經賦予黑人的公民權和選舉權最後落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隔離但是平等”

美國的白人種族主義者不僅在實質上剝奪黑人的選舉權,更以“平等的隔離”為幌子在事實上將黑人固定為二等公民。1881年田納西州的《詹姆·克勞法》規定在鐵路交通上實行黑白種族隔離制,各州紛紛仿效。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亦通過了《隔離車廂法案》,規定:“本州所有鐵路公司之客車在載運乘客時,應為白人和有色人提供平等但隔離的車廂,或在客運車廂中以擋板分開,以保證座位隔離。”兩年後,荷馬·普萊西起而挑戰這一法案。這個黑白混血兒生下來就是一名自由人,在他的八位曾祖父級的祖先中其實只有一位元是黑人,然而根據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他仍被認定為黑人,屬於“有色種族”,因此在乘車時必須坐在有色人種的車廂內。1892年6月7日,他登上了一輛州內列車,並且坐進了白人車廂。列車員根據《隔離車廂法案》命令他坐到有色人種車廂去,但被拒絕。結果普萊西被帶下了列車並監禁。荷馬·普萊西以此為理由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認為《隔離車廂法案》侵犯了自己享有的權利。

普萊西案的漫畫

誰知,1896年美國最高法院最終以7:1的多數裁決判定普萊西敗訴。最高法院認為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並不意味著歧視黑人,只是確認白人和黑人之間由於膚色不同而存在差別,因此並不違反憲法,原告所說的“隔離意味著不平等”只是有色人種一廂情願的臆測。

這就為“隔離但是平等(separate but equal)”的做法大開方便之門。普萊西案判決之後,南方各州紛紛頒佈法律,受到法律保護的種族隔離不久就遍及到南部社會生活的幾乎每一個方面:實行種族隔離的場所,不僅包括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學校、居住區、餐館,還包括各種公共場所、公共設施,乃至公墓。北卡羅來納州的法律居然規定白人學校和有色人種學校之間不得互換教科書,不同種族的學生使用過的教科書只能傳給自己的本民族,仿佛教科書本也會傳染污染種族血統似的。

毫無疑問,在各種種族隔離制度中,最為荒誕的一幕就是,1940年,黑人女演員海蒂·麥克丹尼爾斯憑藉電影《亂世佳人》(根據《飄》改編)中的奶媽瑪格麗特一角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歷史上首位贏得奧斯卡“小金人”的非洲裔演員。不過由於喬治亞州的種族隔離制度,她以及其他黑人無法與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大牌明星一同參加該片在亞特蘭大的首映禮——黑人可以與白人一起拍電影,卻不能一起看電影。“隔離但是平等”政策的影響所及,導致上個世紀50年代之前長大的美國人都把種族隔離看作是天經地義,一位憲法研究者大衛·德林傑(David Dellinger)回憶說:“種族隔離就是我所在世界中的一個事實;和太陽系中行星的位置一樣,它就是這麼簡單,不存在什麼對和錯”。

《亂世佳人》中的費雯·麗與海蒂·麥克丹尼爾斯

變革的到來

這樣的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了改變。在戰爭中,大量黑人參軍入伍投身反法西斯的正義事業。在殘酷的戰爭中,黑人士兵確定無疑地發現,以往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白人在子彈面前,與自己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深信“白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永遠被擊碎了”。白人種族主義者本想讓退伍回國的黑人老兵向以前一樣安於現狀,但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的黑人老兵已不再逆來順受,他們奮起反抗要求自己的平等權利。一位從太平洋戰場歸來的黑人退伍軍人就說:“我們為爭取自由而進行戰鬥,這從我們抵達三藩市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另一方面,既然歐洲人在亞、非的殖民政策完蛋了,這必然會在美國引起反對種族歧視的日趨高漲的呼聲。在冷戰背景下,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也使其在爭奪人心的戰鬥中顏面掃地。1947 年1 月,蘇聯的雜誌《環球》就攻擊美國:“如果對黑人施加私刑的人偶爾被帶到法院審判,每個人都知道兇手將會被無罪釋放……南方的黑人都不能安心睡覺,因為可能不久他將被吊死在一顆樹上。” 而非洲國家迦納派往聯合國的代表團領導人在一個飯店就餐時遭到拒絕。他向美國國務院抱怨此事,更是引起了國際媒體關注。

在內外壓力之下,1948年2月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交了民權諮文。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總統民權諮文,標誌著民權問題從一個邊緣性的社會問題成長為聯邦政府所關心的主要國內問題。1954年,最高法院的法官一致判決,宣佈“隔離但平等”的理論不能在公立教育中實施,因為“隔離的教育設施根本不平等”。就像托克維爾曾經說過的那樣,“沒有一個國家創制像美國那樣強大的司法權——它的職權範圍——它的政治影響——聯邦的安定與生存本身取決於7位聯邦法官的才智”。這一劃時代的判決實際上摧毀了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制度的憲政基礎。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

變革就此開始。到了1957年,小石城地方法院決定消除該城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宣佈9月2日開始的新學期裡,擁有兩千名學生的小石城中心中學將接收9名黑人學生入學。正“準備爭取第三次連任州長”的瓦爾·福布斯為了選票而決心迎合這些種族主義者,蔑視聯邦權威,縱容暴徒聚集在小石城中心高中學校門外,阻止黑人學生入學。在他的命令下,肩著刺刀上梢的M-1型步槍的州國民警衛隊在中心中學四周布下了防圈,當一個十五歲的黑人女孩子要想闖入防圈時,國民警衛隊員立即舉槍瞄準將其逼退。局勢最後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艾森豪總統下令調遣101空降師第327戰鬥大隊,前往中心中學平定騷亂,維持秩序。八架C-130和C-123式運輸機由肯塔基州的坎貝爾要塞向阿肯色州運送了這些傘兵。9月25日傘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終於將黑人學生護送進了學校。

101空降師護送黑人學生進入學校

不過,“小石城事件”雖然是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的重大突破,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後,如百足之蟲般僵而不死種族隔離政策才宣告壽終正寢,美國南部黑人終於重新爭取到了他們在南北戰爭結束後就應享有的各項權利。

黑人民權運動

參考資料:

(美)瓊安·格蘭特:《美國黑人鬥爭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火的考驗 美國南北戰爭及重建南部》,商務印書館,1994年

于展:《冷戰早期美國應對種族危機的公共外交》,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