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文昌東閣鎮68歲村文書邢益鍇 村裡的“活字典”

核心提示:

文昌市委組織部組織開展“講述平凡黨員不平凡的故事”系列活動自8月份啟動以來。 把鏡頭聚焦基層平凡黨員, 大力挖掘宣傳平凡黨員的先進事蹟, 形成“把簡單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把平凡事幹好就是不平凡”的鮮明導向, 激發出全市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力量。

”老文書“邢益鍇給紅色採訪團成員介紹自己的工作。 (通訊員 連中華 攝)

南海網持續推出文昌“講述平凡黨員的不平凡故事”系列報導, 展示文昌基層黨員在建設美好新海南中的模範作用和奉獻精神,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近日, 南海網記者和文昌聯動中學的五名學生走進文昌東閣鎮, 尋找這位地綠洋邊的“老好人”。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 邢益鍇在文昌市東閣鎮地綠洋村一直任文書, 幹了40餘年, 年逾七旬的他至今仍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忙碌著。

“領導信任我、村民繼續選舉支持我, 還能讓我幹, 我就24小時在崗, 好好幹下去!”老人說。

老文書就是村裡的“定海神針” 家史、村史“一口清”

文昌東閣鎮68歲村文書邢益鍇。 (通訊員 連中華 攝)

初次見到老文書邢益鍇, 他的嘴角總習慣性地掛著一抹笑,

很親和。 說到文書工作, 他的“官”不大, 管的事卻不少, 為村民跑腿辦事, 還要做好鎮政府交辦民政、統計、扶貧、農業普查……用村民的話說就是, “啥都幹, 可勤快”。

現任地綠洋村委會書記、主任黃春苗, 說起邢益鍇, 更是不停地稱讚。 黃春苗說, 地綠洋村委會一共有334戶1560人, 可以說村裡大大小小的事情老支書都掌握。

“我剛上任時, 對村裡的事不太瞭解, 當時全憑老文書撐著!”黃春苗說, 農村的事千頭萬緒, 尤其是如果吃不透政策, 就很難應對村民的詢問和質疑。 在這點上, 老文書掌握得很好。

“他就是村裡的‘定海神針’, 也是一本‘活字典’, 村裡每個村民家幾畝地, 誰家的媳婦從哪個村嫁來, 他都清清楚楚”。 黃春苗笑著說, 因為邢益鍇經常進村入戶,

村裡的情況、農戶家裡的狀況他都了然於心。

24小時在崗隨叫隨到 村子裡的“移動辦公桌”

24小時在崗隨叫隨到的老文書邢益鍇接受紅色採訪團成員採訪。 (通訊員 連中華 攝)

“老文書, 您年齡大了, 還給村里幹事, 不嫌煩嗎?”聽到我們的採訪團成員的發問,

邢益鍇滿臉堆笑, 眼睛眯成了一條線。 他說:“要把工作做好, 對得起自己的心, 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明天去找哥鍇寫個證明”“租地協議這樣寫不合適, 請哥鍇寫一個”......在村裡, 村民需要辦理的各式證明都要由他經手, 只要有需要幫助的, 一個電話, 他總是隨傳隨到, 盡心盡力。 村幹部趣稱:“鍇哥, 就像一張移動的辦公桌, 走到哪裡, 他都會拎著他的‘寶貝’辦公袋, 裡面裝著村委會公章以及紙和筆, 隨時隨刻準備工作”。

在村委會的辦公室裡, 記者看到, 牆邊一個鐵質大書架格外醒目, 湊近一看不少地方都已生銹脫落, 但是上面整整齊齊擺放著村裡的登記資料。 幾十年下來, 邢益鍇在村裡威望很高, 原本打算今年不再繼續擔任文書一職的邢益鍇, 因為被村民繼續支持,他又再次回到工作崗位。“這些我常做,順手”。邢益鍇說。

多年來在工作上他是無私奉獻,在家中他是家庭的頂樑柱。邢益鍇的愛人沒有工作,又生了一場大病。但邢益鍇一邊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一邊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村委會要報送一名困難黨員,他又推辭了,“比我困難的人很多,先幫助他們”。村裡換屆選舉需要大量的工作,他沒有推辭,總是多領任務。

正是這樣的黨員,不計辛苦,甘於奉獻,有力地推動了地綠洋村委會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行,地綠洋黨支部多次獲得優秀基層黨組織等各項先進榮譽。村裡鄉親都說哥鍇是個好人,他總是謙虛一笑,擺擺手繼續奔忙。用他的話講:“只要村民還讓我幹,我會24小時在崗,隨叫隨到。”這就是邢益鍇,一個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平凡人,一個用自己實際行動詮釋人性真善美的好人。

文昌聯動中學的五名學生走進文昌東閣鎮,尋找這位地綠洋邊的“老好人”。(通訊員 連中華 攝)

附:聯東中學采風團作品

字字耕耘,四十年而不息

聯東中學:陳蔚蔚 林智 林芹芹 林少麗 鳳家龍 指導老師:林豔

我們大多平凡,但總有一些人能在平凡中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貢獻出自己的熱,將溫暖帶給大家,鑄就那一份不平凡。

2017年8月19日下午,我們就有幸來到了邢益鍇爺爺辦公的地方——東閣鎮地綠洋村委會辦公室。他是一名文書,主要負責的是一些以文字形式的書面檔,簡單來說就是文員加秘書。這份不起眼工作似乎只要是會寫字就能勝任。

其實嚴格來講,這跟我們想像的辦公室截然不同。這裡僅僅只有一間屋子,佈局合理,陳設簡單,牆邊一個鐵質大書架格外醒目,湊近一看不少地方都已生銹脫落,不少的書都已泛黃。一張大的木桌放在中央,四周整齊排列著一張張椅子,桌上除了一些大件的東西,就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檔資料,看起來亟待處理。而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門旁的那台空調。空調很新,邢爺爺平常應該不怎麼開空調,我們來了才開,實在無法想像在高熱高濕的夏天,邢爺爺還能靜下心來辦公。這時,我在心裡對邢爺爺不禁有了絲敬意。

邢爺爺給我第一印象就是熱情和藹,一進來就先叫我們坐下喝水,他的嘴角習慣性地掛著一抹笑,那笑很自然,如沐春風。採訪時他很聊得開,記得當時有一個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問道:“聽說村委會要報送您為困難黨員,可最後您為什麼推辭了呢?”他不禁愣了愣,隨即答道:“當時是有四十多位黨員,比我困難的肯定還有很多,還是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吧。”的確,在邢爺爺眼裡這不應該算是一個問題,因為在他眼裡這本就是理所應當!

在邢爺爺的講話中,提到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原則。可見在他的心裡,原則就是底線,是絕對不允許觸犯的。從周邊的人口中,對他的評價也是離不開“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先人後己”這幾個詞。

接著,我們又去了邢爺爺的家裡,他的家和農村其他房子一樣,四間房,但這棟房子僅僅只有一半是屬於他的。家裡的陳設相比辦公的地方簡陋得多,走進臥室一看,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和一些書而已。

在隨意放置著檔的桌上,我發現了一個小布包,仔細瞭解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邢爺爺的工作袋,一些未處理完的檔都會帶回家來處理。多年的來來往往,工作袋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個,而裡面的東西卻始終沒有變過!我想:那一本本寫滿了字的筆記本,那額上鮮明的條條杠杠,斑駁了多少漫長的歲月?

聽他的同事劉阿姨說,原本邢爺爺可以擁有更好的工作,更穩定的收入,不然現在他都可以不用和妻子兒女擠在兩間小房子裡。”但邢爺爺聽了只是笑著回道:“每一次選舉村民們都推舉我,我又怎麼能推辭呢?”我知道,他是不想辜負了村民們的信任。”

身在一旁的邢叔叔,趣稱邢爺爺是“移動的辦公桌”,只要有一把凳子或一張桌子,無論到了哪裡都可以成為他的辦公室!原來,邢爺爺平時都是隨身攜帶的自己的辦公室啊。說到最後,叔叔只用三個字來形容他了,那就是“老好人”,我們都能深刻地體會到邢爺爺在村民們心中的份量。

如此,四十年,一個老人,一間平屋,一支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抄抄寫寫,猶如幽深的巷頭的一盞孤燈,昏暗中獨明。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守?這份工作難道只要會寫字就能勝任嗎? 我暗笑幼稚的自己。

採訪時間快要結束,我們必須離開了,離別時邢爺爺始終都笑著,他笑的很開懷,眼裡閃耀著光。

正所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句話在邢爺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文書這樣一個平凡的工作,卻在邢益鍇爺爺筆尖閃耀著不平凡的光!

“講述平凡黨員的不平凡故事”系列報導》》

因為被村民繼續支持,他又再次回到工作崗位。“這些我常做,順手”。邢益鍇說。

多年來在工作上他是無私奉獻,在家中他是家庭的頂樑柱。邢益鍇的愛人沒有工作,又生了一場大病。但邢益鍇一邊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一邊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村委會要報送一名困難黨員,他又推辭了,“比我困難的人很多,先幫助他們”。村裡換屆選舉需要大量的工作,他沒有推辭,總是多領任務。

正是這樣的黨員,不計辛苦,甘於奉獻,有力地推動了地綠洋村委會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行,地綠洋黨支部多次獲得優秀基層黨組織等各項先進榮譽。村裡鄉親都說哥鍇是個好人,他總是謙虛一笑,擺擺手繼續奔忙。用他的話講:“只要村民還讓我幹,我會24小時在崗,隨叫隨到。”這就是邢益鍇,一個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平凡人,一個用自己實際行動詮釋人性真善美的好人。

文昌聯動中學的五名學生走進文昌東閣鎮,尋找這位地綠洋邊的“老好人”。(通訊員 連中華 攝)

附:聯東中學采風團作品

字字耕耘,四十年而不息

聯東中學:陳蔚蔚 林智 林芹芹 林少麗 鳳家龍 指導老師:林豔

我們大多平凡,但總有一些人能在平凡中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貢獻出自己的熱,將溫暖帶給大家,鑄就那一份不平凡。

2017年8月19日下午,我們就有幸來到了邢益鍇爺爺辦公的地方——東閣鎮地綠洋村委會辦公室。他是一名文書,主要負責的是一些以文字形式的書面檔,簡單來說就是文員加秘書。這份不起眼工作似乎只要是會寫字就能勝任。

其實嚴格來講,這跟我們想像的辦公室截然不同。這裡僅僅只有一間屋子,佈局合理,陳設簡單,牆邊一個鐵質大書架格外醒目,湊近一看不少地方都已生銹脫落,不少的書都已泛黃。一張大的木桌放在中央,四周整齊排列著一張張椅子,桌上除了一些大件的東西,就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檔資料,看起來亟待處理。而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門旁的那台空調。空調很新,邢爺爺平常應該不怎麼開空調,我們來了才開,實在無法想像在高熱高濕的夏天,邢爺爺還能靜下心來辦公。這時,我在心裡對邢爺爺不禁有了絲敬意。

邢爺爺給我第一印象就是熱情和藹,一進來就先叫我們坐下喝水,他的嘴角習慣性地掛著一抹笑,那笑很自然,如沐春風。採訪時他很聊得開,記得當時有一個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問道:“聽說村委會要報送您為困難黨員,可最後您為什麼推辭了呢?”他不禁愣了愣,隨即答道:“當時是有四十多位黨員,比我困難的肯定還有很多,還是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吧。”的確,在邢爺爺眼裡這不應該算是一個問題,因為在他眼裡這本就是理所應當!

在邢爺爺的講話中,提到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原則。可見在他的心裡,原則就是底線,是絕對不允許觸犯的。從周邊的人口中,對他的評價也是離不開“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先人後己”這幾個詞。

接著,我們又去了邢爺爺的家裡,他的家和農村其他房子一樣,四間房,但這棟房子僅僅只有一半是屬於他的。家裡的陳設相比辦公的地方簡陋得多,走進臥室一看,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和一些書而已。

在隨意放置著檔的桌上,我發現了一個小布包,仔細瞭解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邢爺爺的工作袋,一些未處理完的檔都會帶回家來處理。多年的來來往往,工作袋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個,而裡面的東西卻始終沒有變過!我想:那一本本寫滿了字的筆記本,那額上鮮明的條條杠杠,斑駁了多少漫長的歲月?

聽他的同事劉阿姨說,原本邢爺爺可以擁有更好的工作,更穩定的收入,不然現在他都可以不用和妻子兒女擠在兩間小房子裡。”但邢爺爺聽了只是笑著回道:“每一次選舉村民們都推舉我,我又怎麼能推辭呢?”我知道,他是不想辜負了村民們的信任。”

身在一旁的邢叔叔,趣稱邢爺爺是“移動的辦公桌”,只要有一把凳子或一張桌子,無論到了哪裡都可以成為他的辦公室!原來,邢爺爺平時都是隨身攜帶的自己的辦公室啊。說到最後,叔叔只用三個字來形容他了,那就是“老好人”,我們都能深刻地體會到邢爺爺在村民們心中的份量。

如此,四十年,一個老人,一間平屋,一支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抄抄寫寫,猶如幽深的巷頭的一盞孤燈,昏暗中獨明。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守?這份工作難道只要會寫字就能勝任嗎? 我暗笑幼稚的自己。

採訪時間快要結束,我們必須離開了,離別時邢爺爺始終都笑著,他笑的很開懷,眼裡閃耀著光。

正所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句話在邢爺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文書這樣一個平凡的工作,卻在邢益鍇爺爺筆尖閃耀著不平凡的光!

“講述平凡黨員的不平凡故事”系列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