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導致魅族裁員事件背後的原因,是這三大失誤

近幾日魅族二次裁員資訊持續霸屏, 網友熱議魅族是否還能逆境中崛起, 同時也讓魅族內部員工產生了諸多質疑, 領導層臃腫、裁員標準問題都被基層員工所質疑, 甚至有員工尖銳的指出, 魅族是家族企業內耗嚴重, 剛愎自用目光短淺。

對於此次裁員, 魅族負責人表示, 裁員10%的說法是事實, 公司進行人才結構優化、組織結構優化是比較正常人事行為。 且此次裁員採用分配名額的方案, 涉及到公司的多個部門。 據波士邦瞭解, 魅族員工對此說法卻不盡其然。

“新員工全裁了, 之前人員擴充太厲害了。 ”小李(化名)是去年11月份入職的魅族, 目前已經被裁掉, 在家待業。 另外, 也有魅族內部人士透露, 實際裁員比例高達30%。 此次裁員涉及多個部門, 屬於“全員性”裁員。 人事部門下達的裁員硬性指標要在這個月31號前完成, 每個部門幾乎都有涉及, 到月底裁員人數估計超過1000人。

波士邦認為, 導致此次裁員事件背後的原因, 是魅族的三大失誤:

1、學小米科技鋪設生態鏈, 拋棄小而美戰略, 喊出“從以利潤優先, 轉向以銷量優先, 讓手機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口號。

魅族副總裁李楠用“失誤”兩字來形容2016年的魅族戰略。

為追求銷量, 一年辦了多次新品發佈會, 用魅藍、藍Note、魅藍Metal開始了低端機海戰術。 去年4月份魅族推出PRO 6和魅藍3, 在6月份又推出魅藍3s, 之後是 MX6、魅藍E、魅藍Max、PRO 6s。 產品更迭的速度非常快, 往往前代機型發佈之後, 搶購還沒結束, 消費者還沒買到, 新的一代機型就已經上市了。 這種毫無章法的產品發佈且一個月一開的頻次, 已經侵佔了上一代產品的銷售時間, 而由於魅藍系列產品繁多, 也造成了產品的同質化嚴重,

每一部手機都沒有亮點, 無法吸引消費者。 而剛剛新出不久的“老產品”自然也會被低價處理, 這對魅族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傷害。

經過兩年演唱會的轟炸, 魅藍千元機反復刷臉, 以至於人們已經快忘掉了魅族還有Pro、MX等系列。

但隨著2014年的大幅降價與友商的夾擊, 品牌形象早已發生改變, 人們的腦海裡也逐漸被印上了“魅族=性價比”的標籤。

老員工爆料, 魅族手機2016年實際銷量為1990萬部, 如果不包括魅藍系列, 銷量不到300萬。 可見雖然魅藍系列在低端市場頗為成功, 但是魅族在高端機市場並沒有做好。

在利潤低廉的低端手機市場, 魅族雖然銷量可觀, 但實際利潤低的可憐。

2、 沒有儘早解決與高通的專利糾紛。

想做高端的旗艦機型受困於拿不到高通的晶片, 三星的晶片又產能嚴重不足(去年年底擠破頭拿到三星的晶片, 推出的Pro6 Plus至今仍然處於缺貨狀態), 所以只能選擇聯發科的晶片, 但拿聯發科的晶片作為旗艦機的處理器, 用戶顯然是不會買帳的。

3、 內部管理和人力招聘混亂, 缺乏有效管理機制, 內耗嚴重, 加之過度招聘導致促銷人員的增加並沒有帶來手機銷量的匹配性增長, 推高成本。

內部人員表示, 平臺公司與督導積怨已久, 平臺公司招來的員工被督導開除, 疑督導刻意刁難平臺公司。 內部勾心鬥角, 內耗,怎能做好事情?

2016年初魅族族希望通過拓展社會管道來提振銷量,開始大規模招聘促銷人員,2016年8月份,魅族平臺公司的在職促銷人員為1825人,而到了當年11月份,已增至近3000人。短短數月時間,促銷人員的規模提升了60%,促銷人員的增加並沒有帶來手機銷量的匹配性增長。盲目擴招一線銷售員,沒有系統的培訓,銷售員業務素質差,內部沒有規範的KPI標準,用業務水準一棍子打死新員工。2016年魅族下線市場的銷量依然一塌糊塗。

波士邦認為,連續的失誤惡性循環,裁員,不斷裁撤線下管道規模成了魅族最適合的解決降低成本的手段,去年一心想要建設完善的線下管道或將流產。

內耗,怎能做好事情?

2016年初魅族族希望通過拓展社會管道來提振銷量,開始大規模招聘促銷人員,2016年8月份,魅族平臺公司的在職促銷人員為1825人,而到了當年11月份,已增至近3000人。短短數月時間,促銷人員的規模提升了60%,促銷人員的增加並沒有帶來手機銷量的匹配性增長。盲目擴招一線銷售員,沒有系統的培訓,銷售員業務素質差,內部沒有規範的KPI標準,用業務水準一棍子打死新員工。2016年魅族下線市場的銷量依然一塌糊塗。

波士邦認為,連續的失誤惡性循環,裁員,不斷裁撤線下管道規模成了魅族最適合的解決降低成本的手段,去年一心想要建設完善的線下管道或將流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