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利益角逐:摩拜單車與ofo合併的最大變數

文|孟永輝

著名投資人朱嘯虎有關摩拜單車與ofo若想盈利必先合併的言論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有關摩拜單車與ofo能否合併的討論開始出現,

整個市場再次將目光聚焦在了這兩大共用單車巨頭的身上。 人們之所以會對這個問題如此關注, 除了有滴滴與優步合併的前車之鑒之外, 更多的是在關注共用單車市場。

毋庸置疑, 摩拜單車和ofo是處於共用單車"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如果兩者合併將會對整個共用單車市場, 甚至對整個共用經濟市場都會產生影響。 前期資本的輪番加注以及以阿裡、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參與都不斷強化著兩者之間的影響力。 另外, 前段時間馬化騰與朱嘯虎互懟事件同樣讓這一次有關合併的傳言多少有些突兀。

或許因為滴滴與快的, 滴滴與優步的合併讓人有些猝不及防, 所以人們才會對摩拜單車與ofo的合併充滿期待,

或許兩者在市場當中的份額太大, 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關注。 誠然, 摩拜單車與ofo是否合併對於你我的影響都並不大, 因為這是資本收割的必然結果。 如果兩個一味地纏鬥而沒有"眉來眼去"反倒有些不正常了。 那麼, 摩拜單車與ofo會不會合併呢?它們之間合併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共用單車行業深度調整, 盈利已成第一要務

在經歷了前期的用戶爭奪大戰和資本爭奪大戰之後, 共用單車市場格局已定。 摩拜單車與ofo處於第一梯隊的現狀讓它們開始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這個問題, 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收割用戶進行商業化變現的可能性。

儘管早些時候, 摩拜單車與ofo都在試圖拓展海外市場來破解國內市場流量殆盡的困境,

但是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並不會如想像的那樣簡單。 因為國外的市場環境以及互聯網氛圍都與國內有著千差萬別的區別, 如果按照國內的方式進行推廣勢必會出現出土不服的情況。

另外, 如果按照國內的經驗獲取流量的話, 共用單車的市場拓展依然處於投入的狀態, 這對於以燒錢為主要發展模式的共用單車市場是不可持續的。 如果共用單車想要拓展更大的市場就必須在業已成熟的市場之中實現盈利, 以此來彌補拓展更多流量當中的投入。

國內共用單車市場的格局已定以及國外共用單車市場拓展面臨的困境都在讓摩拜單車與ofo不得不思考如何進行盈利的問題。 這也是市場對於兩者合併持篤定態度的原因所在。

對於共用單車本身來講同樣面臨著升級的需求。 前期獲取用戶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看投放這種粗放的形式來推進的, 這種方式儘管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用戶流量的提升, 但是隨著流量勢能的減弱以及對城市管理造成的負面影響, 這種簡單粗放的發展邏輯已經難以對共用單車市場帶來更加深度的影響。

通過規範共用單車的發展邏輯, 提升共用單車的附加值來實現現有用戶的轉化成為摩拜單車與ofo必須著重思考的重要課題。 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共用單車為原點打造一個屬於共用單車的生態鏈條, 通過場景植入、大資料整合等方式來提升共用單車的運營效率和變現空間,

這樣共用單車的盈利點才是多維的, 可持續的。

因此, 無論是從市場層面還是共用單車本身來講都需要摩拜單車與ofo慎重考慮有關盈利和變現的問題。 這是共用單車市場進入到深度調整期的必然, 也是共用單車各利益相關方必須著重思考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摩拜單車與ofo的合併已經不僅僅是兩家企業的事情, 而是牽扯到投資方、利益方甚至用戶方的利益。

既然摩拜單車與ofo的合併牽扯到如此多的利益, 那麼, 兩者之間合併的概率有多大呢?兩者合併的真正決定點又在哪裡呢?

多方勢力角逐, 摩拜單車與ofo合併並不簡單

摩拜單車與ofo是否合併並不是資方所能決定的, 它與互聯網巨頭有關生態的佈局, 市場的拓展,城市管理等諸多環節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摩拜單車與ofo是否合併最終將取決於各方勢力制衡的最終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滴滴與快的的合併發生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刻,兩家公司在那個時候合併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優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由於滴滴與快的的合併才有了滴滴後來的市場地位以及後來與優步合併的基礎。

共用單車市場就不一樣了。當前共用單車市場的格局基本上已經確定,摩拜單車與ofo並不存在一個共同的外部敵人,他們共同的敵其實是他們自己。如何盈利、如何變現、如何豐富自我價值、如何打造生態鏈條……這些問題正在考驗著以摩拜單車和ofo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入局者們。

市場格局已定讓摩拜單車和ofo並不存在外部威脅,他們只需要按照當前的節奏前進即可。所以,互聯網市場的整體氣候決定了摩拜單車與ofo之間的合併並不是特別迫切。

第二,互聯網巨頭的勢力範圍已定讓彼此已經出現涇渭分明局面。其實,共用單車的另外一個利益相關方是互聯網巨頭們。我們都知道摩拜單車與ofo分別屬於阿裡和騰訊兩大陣營,它們是兩大互聯網巨頭進行市場佈局的一個部分。為了保持他們業已形成的生態優勢,這些互聯網巨頭不會願意自己的競爭對手通過以共用單車為代表的切入點進入到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果我們單純地認為能夠實現盈利就能夠讓共用單車的利益相關方妥協,那麼就想得太過簡單了。作為互聯網巨頭生態系統的一個部分,以摩拜單車和ofo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平臺只會是在互聯網巨頭的戰鬥中衝鋒在前的勇士而不會是能夠讓各方都妥協的存在。因此,從互聯網巨頭的層面上來看,摩拜單車和ofo並不會有合併的可能。

第三,資本的耐力有限,將會成為摩拜單車與ofo合併的主要推動者。正如開頭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朱嘯虎說摩拜單車與ofo只有合併才能實現盈利,這一現象表現出來的是資本對於當下共用單車市場狀態的某種無奈。對於資本方來講,盲目地投資而不計回報是不可能的,而實現盈利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一味地投入而不考慮產出,那麼這個投資者一定是不合格的。

因此,從投資方來講,他們更加希望摩拜單車與ofo能夠實現盈利。以流量拓展和燒錢為主打的前期手法無法奏效之後,借助自己投資的平臺來實現用戶收割,並以此來抵消未來用戶拓展的難題,無疑是投資者最希望看到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投資者是共用單車各個利益當中最希望兩者合併的,這不僅能夠減少投資風險,而且能夠讓他們能夠過早地收回成本,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共用單車市場的內外部環境、互聯網巨頭的參與、投資者耐心的逐漸消退都在考驗著摩拜單車與ofo是否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併。隨著各方勢力的此消彼長,摩拜單車與ofo合併的走勢將會愈加清晰,等到各方勢力的角逐確定勝負的時候,或許才是摩拜單車與ofo能夠真正合併的時刻。無論如何,這個時刻不會如滴滴與快的那樣快速,亦不會如滴滴與優步合併那樣猝不及防。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市場的拓展,城市管理等諸多環節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摩拜單車與ofo是否合併最終將取決於各方勢力制衡的最終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滴滴與快的的合併發生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刻,兩家公司在那個時候合併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優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由於滴滴與快的的合併才有了滴滴後來的市場地位以及後來與優步合併的基礎。

共用單車市場就不一樣了。當前共用單車市場的格局基本上已經確定,摩拜單車與ofo並不存在一個共同的外部敵人,他們共同的敵其實是他們自己。如何盈利、如何變現、如何豐富自我價值、如何打造生態鏈條……這些問題正在考驗著以摩拜單車和ofo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入局者們。

市場格局已定讓摩拜單車和ofo並不存在外部威脅,他們只需要按照當前的節奏前進即可。所以,互聯網市場的整體氣候決定了摩拜單車與ofo之間的合併並不是特別迫切。

第二,互聯網巨頭的勢力範圍已定讓彼此已經出現涇渭分明局面。其實,共用單車的另外一個利益相關方是互聯網巨頭們。我們都知道摩拜單車與ofo分別屬於阿裡和騰訊兩大陣營,它們是兩大互聯網巨頭進行市場佈局的一個部分。為了保持他們業已形成的生態優勢,這些互聯網巨頭不會願意自己的競爭對手通過以共用單車為代表的切入點進入到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果我們單純地認為能夠實現盈利就能夠讓共用單車的利益相關方妥協,那麼就想得太過簡單了。作為互聯網巨頭生態系統的一個部分,以摩拜單車和ofo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平臺只會是在互聯網巨頭的戰鬥中衝鋒在前的勇士而不會是能夠讓各方都妥協的存在。因此,從互聯網巨頭的層面上來看,摩拜單車和ofo並不會有合併的可能。

第三,資本的耐力有限,將會成為摩拜單車與ofo合併的主要推動者。正如開頭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朱嘯虎說摩拜單車與ofo只有合併才能實現盈利,這一現象表現出來的是資本對於當下共用單車市場狀態的某種無奈。對於資本方來講,盲目地投資而不計回報是不可能的,而實現盈利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一味地投入而不考慮產出,那麼這個投資者一定是不合格的。

因此,從投資方來講,他們更加希望摩拜單車與ofo能夠實現盈利。以流量拓展和燒錢為主打的前期手法無法奏效之後,借助自己投資的平臺來實現用戶收割,並以此來抵消未來用戶拓展的難題,無疑是投資者最希望看到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投資者是共用單車各個利益當中最希望兩者合併的,這不僅能夠減少投資風險,而且能夠讓他們能夠過早地收回成本,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共用單車市場的內外部環境、互聯網巨頭的參與、投資者耐心的逐漸消退都在考驗著摩拜單車與ofo是否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併。隨著各方勢力的此消彼長,摩拜單車與ofo合併的走勢將會愈加清晰,等到各方勢力的角逐確定勝負的時候,或許才是摩拜單車與ofo能夠真正合併的時刻。無論如何,這個時刻不會如滴滴與快的那樣快速,亦不會如滴滴與優步合併那樣猝不及防。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