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團結村裡的團結故事

在阿瓦提縣阿瓦提鎮, 有一個團結村, 村裡民漢村民共居, 全村300多戶村民都參與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 認親後經常相互串門, 過年過節相互拜年走動。 村民們在生產生活中互相學習、相互幫助, 一起勞動、一起生活、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2月27日, 春寒料峭, 懷著一分好奇, 記者來到了團結村。 隨著採訪的展開, 團結村的團結氛圍, 給記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村民們結對認親, 攪動一池春水

在團結村, 記者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村黨支部書記玉素甫·莫合塔爾。 36歲的玉素甫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是他小時候在村裡學會的。

他告訴記者:“我們村子裡有很多團結故事, 現在全村300多戶村民全部結了對認了親, 一戶漢族村民平均有四五戶維吾爾族親戚。 大家相互走動, 在家裡一起吃飯、聊天。 ”

村民們結對認親, 攪動一池春水, 村裡的團結氛圍更加濃厚。 親戚之間相互串門, 相互學習待客習俗、烹飪手藝、種植技術、語言等, 其樂融融, 加深了彼此的瞭解, 增進了情感。

玉素甫高興地告訴記者:“你會發現到處都有團結的故事, 現在村民們之間更加熟悉了, 路上碰到都會握握手, 問候一下。 ”

記者來到52歲的努爾古力·艾買提的家, 這位村裡的熱心人有不少漢族朋友。 由於她家就在路邊, 漢族村民去種地都要路過, 碰上拖拉機壞了、輪胎沒氣了,

她都會幫忙拉到修理鋪去修。 漢族村民口渴了經常來她家喝茶。 她家的桑葚、杏子熟了, 她用筐子提到地裡送給漢族村民吃。

她和村民陳志勇一起種菜, 陳志勇教她種菜技術。 陳志勇的妻子得了白血病, 努爾古力主動借給他家5000元看病。 村民魏文耀的妻子是殘疾人, 沒錢看病, 努爾古力二話不說就借錢給他。 犁地的時候, 她還把自家的牛借給漢族村民用。

去年, 團結村授予努爾古力“最美民族團結模範人”的獎牌, 這張獎牌亮閃閃地掛在她家最顯眼的位置。

“我們就像親兄弟”

精明強幹的李興貴是該村第四村民小組的組長, 懂維吾爾語, 給記者當翻譯。 當我們一起走進該村第三村民小組文體活動室的時候, 他一下子就成了中心人物,

屋子裡的村民們一個個爭著與他握手, 親熱地寒暄。

又不是一個村民小組的, 他們怎麼這麼熟絡呢?原來, 56歲的李興貴懂各種農業種植技術, 近些年, 他見林果業市場前景好, 就主動動員村民們種果樹, 手把手地教村民們種梨樹、桃樹, 什麼時候澆水, 什麼時候打藥, 明明白白地告訴村民。 五六年過去了, 他教過的村民一畝果園可以增收50%以上。 所以, 村民都認識他, 和他成了朋友。

李興貴在這裡也碰見了他結對認親的親戚, 55歲的吐爾洪·艾買提, 他們之間有著兄弟般的感情。 在李興貴指導下吐爾洪種了30畝蔬菜, 吐爾洪還有180畝核桃也經常得到李興貴的關照。 吐爾洪見到李興貴, 握著他的手, 高興地邀請他去家裡做客。

他激動地對記者說:“我們就像親兄弟!我們的交情有20多年了, 是他教會了我種蔬菜。 我看不懂農藥說明書, 每次都要問他買什麼藥、怎麼打藥, 他都詳細告訴我。 ”在李興貴幫助下, 吐爾洪的收入大為增加。 李興貴還鼓勵吐爾洪種番茄、豇豆, 因為這兩種菜產量高, 可以從4月份賣到8月份。

在團結村, 像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記者在村裡見到了阿瓦提縣慕薩萊思協會會長阿不都熱西提·尕依提, 他告訴記者:“我有一個漢族兄弟, 比我小3歲。 ”這得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困難時期, 村民缺吃少穿, 甚至連麩皮、駱駝刺都吃。 7歲的孤兒王子龍無家可歸, 阿不都熱西提的奶奶得知後, 將王子龍接回家裡, 當作自己家的孩子撫養。 每天,

奶奶做好飯, 第一碗先端給王子龍吃。 阿不都熱西提放學後, 教王子龍漢語和維吾爾語。 在愛的氛圍裡, 王子龍長到十七八歲, 雙語學得很好。 在阿不都熱西提的幫助下, 王子龍有了正式工作, 有了穩定的生活。 阿不都熱西提說:“我們一家人一直把王子龍當作自己家裡的孩子, 他就是我的弟弟。 ”

團結村的團結故事很多, 令記者感到溫馨無比, 忘卻了天氣的寒冷。

“沒有美麗的中國, 哪有我們的幸福家庭”

時間悄悄地過去, 臨近中午, 村民們熱情地邀請記者留下來, 和他們一起吃午飯。

一大盆抓飯被人端了進來, 冒著熱氣。 這是村民薩塔爾·吐爾地做的, 他邀請參加活動的村民們共進午餐。 十幾個人圍在一個小桌旁, 當滿滿一盤抓飯擺在桌子上, 大家拿起小勺,吃著同一個盤子裡的抓飯,一起談著村裡的民族團結故事,不時爆發出歡快的笑聲。薩塔爾真誠地對記者說:“哎呀,要是知道你來,我要在抓飯裡多放些肉!”談笑間,村民們的質樸與熱情讓記者感觸頗深。

“我們團結村是民漢共居村,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勞動,民漢之間用雙語交流。大家結對認親後,相互幫助,相互走動,感覺更親了。”第三村民小組組長鐵米江·肉孜告訴記者:“從去年至今,我們已這樣做了5頓飯,集體活動後,一起吃飯,增進了大家的感情。”

記者一邊採訪,一邊看村民們表演節目:小品、舞蹈。有一個節目是20人表演的《中國美》,大家舞動絲巾,隨著歡快的節奏起舞。當記者問他們為什麼選這個舞蹈時,第三村民小組的婦女委員古麗克孜·阿合尼亞孜撲閃著大眼睛告訴記者:“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沒有美麗的中國,哪有我們的幸福家庭?”她還說:“我們想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團結村,民族團結搞得好才名副其實!”村“兩委”班子成員買買提·阿合尼亞孜深有感觸地說,“在團結村,大家就像親戚一樣,相互幫助,遇到事情大家齊心合力。”

“我們吃的是一條河裡的水,從沒有發生過打架、吵架的事情。”村民艾買爾·達吾提對記者說。

在團結村,記者切身感受到了暖融融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一直縈繞在團結村,也縈繞在記者心頭……(魯焰)

(責編:楊睿、韓婷)

大家拿起小勺,吃著同一個盤子裡的抓飯,一起談著村裡的民族團結故事,不時爆發出歡快的笑聲。薩塔爾真誠地對記者說:“哎呀,要是知道你來,我要在抓飯裡多放些肉!”談笑間,村民們的質樸與熱情讓記者感觸頗深。

“我們團結村是民漢共居村,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勞動,民漢之間用雙語交流。大家結對認親後,相互幫助,相互走動,感覺更親了。”第三村民小組組長鐵米江·肉孜告訴記者:“從去年至今,我們已這樣做了5頓飯,集體活動後,一起吃飯,增進了大家的感情。”

記者一邊採訪,一邊看村民們表演節目:小品、舞蹈。有一個節目是20人表演的《中國美》,大家舞動絲巾,隨著歡快的節奏起舞。當記者問他們為什麼選這個舞蹈時,第三村民小組的婦女委員古麗克孜·阿合尼亞孜撲閃著大眼睛告訴記者:“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沒有美麗的中國,哪有我們的幸福家庭?”她還說:“我們想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團結村,民族團結搞得好才名副其實!”村“兩委”班子成員買買提·阿合尼亞孜深有感觸地說,“在團結村,大家就像親戚一樣,相互幫助,遇到事情大家齊心合力。”

“我們吃的是一條河裡的水,從沒有發生過打架、吵架的事情。”村民艾買爾·達吾提對記者說。

在團結村,記者切身感受到了暖融融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一直縈繞在團結村,也縈繞在記者心頭……(魯焰)

(責編:楊睿、韓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