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的三個階段:熊孩子成年人和老年人,有教養才是你最大的財富

“熊孩子+中年大媽組合”估計好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就會覺得很可怕, 一個四處瘋跑, 大喊大叫, 還經常亂動別人東西;一個愛貪小便宜, 蠻不講理, 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其實討人厭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大媽, 而是有些人沒教養的行為。 “懟回去!”對於這樣的人不懟的話, 小時候是熊孩子, 長大了就是沒素質的中年, 老了就是公車搶座的“壞老人”。 懟只是手段, 終歸是要讓他們明白, 不管你是孩子、中年, 還是老人, 人生一趟, 總要有點教養。

熊孩子:窮養富養, 都不如教養!

孩子本來應該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一種生物, 但是因為一些“熊家長”的言傳身教, 使得一些孩子從小就變得可怕。 所謂“父母的修養, 孩子的教養”,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 可以直接看出家長的修養。

朋友講過她教訓熊孩子的故事, 一次朋友坐火車回家, 對面坐著一對陌生母女, 熊孩子看朋友包包上的掛墜可愛,

上來就往下扯, 朋友瞪著這對母女怒斥“幹嘛啊?”沒想到熊孩子的媽媽滿不在乎的說“我娃還是個孩子, 一個吊墜她喜歡你讓給她怎麼了”, 朋友聽了更是火大。 正想罵回去, 卻立馬擺出一副甜美的笑臉, 把吊墜遞給熊孩子, 說“以後不管你喜歡什麼都能向別人要, 特別是哥哥叔叔們, 名牌包啊什麼的, 只要你喜歡, 向他們要他們一定會給你的。 ”聽朋友講完, 我們都罵她太損了, 朋友說“損的哪裡是我, 損的是她媽媽吧!”是啊, 相比親生父母行為的耳濡目染, 陌生人的一次教訓真的是太輕了。

有一次我坐高鐵, 送行的朋友送了我一盒蛋糕, 在車上吃的時候, 看到一個小正太盯著我手裡的蛋糕, 看到我在看他, 趕緊把眼神避開了。 我叫他過來, 遞給他一塊, 沒想到轉身就跑, 我心裡暗笑, 真是個害羞的小朋友。 過了一會兒, 小正太自己走過來, 手裡卻多了一個蘋果, 奶聲奶氣地對我說“叔叔, 我問過媽媽了, 媽媽說可以吃, 這個蘋果跟你交換”, 我看著蘋果上的水漬, 剛洗過的。

我能預料到, 憑著這孩子的教養, 就算將來成不了什麼蓋世英雄, 起碼也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同樣的孩子和母親, 不同的教養下, 就有不同的與陌生人和世界的相處之道。 品行與教養, 不是為了別人, 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立身於世、安身立命的能力。 為人父母, 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不是一張存摺, 不是一套房子, 而是一身讓他好好行走於世的教養。 否則, 孩子缺的教養, 總有一天會狠狠報復在他身上。

成年人:教養是比學歷更重要的東西

前幾天, 被董卿跪地採訪的話題刷屏了, 董卿採訪翻譯家許淵沖老先生, 因為許老先生腿腳不方便, 只能坐著, 為了表示尊重, 董卿選擇跪地採訪。 被網友們大贊, 不愧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知女性, 董卿真的是太有教養了。

其實教養跟一個人的文化程度沒有關係, 白岩松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 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 有學歷的人, 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 不一定沒文化。 ”不管有沒有文化, 教養都是要有的。 之前有網友在後臺講過他的故事, 網友去學校食堂吃飯,一個農民工模樣的人走過來,問能否把飯卡借刷一下,會付現金給網友。網友想學校最近正在修理花壇,應該是那裡勞動的工人。網友把飯卡遞給民工大叔,大叔先在褲子上蹭了蹭雙手才接過卡,憨笑說:“剛幹完活手有點黑,但剛剛已經洗過了。”網友連忙說沒關係的。

大叔打完飯把卡還給網友,又把飯錢如數還給網友,還特地挑了一張新一點的五塊給網友,說“年輕人都會喜歡新一點的錢”。吃完飯臨走時,民工大叔還不忘把自己的盤子和碗帶到收餐臺上。這位網友感歎,經常被社會貼標籤“沒文化”“沒素質”的農民工人,比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同學還有教養!人到中年,不管你是混職場還是走社會,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並不在於一個人的智商有多高,學歷有多好,而在於他是否有為人處事的教養。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收垃圾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想想有沒有妨礙到其他的人。這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應有的教養。

老年人:教養是留給世界最後的尊嚴

印象中的老人應該是慈祥和善的,可是在新聞上看到卻是上街碰瓷,公車搶座,霸佔廣場的樣子,於是一時間很多人感歎,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同樣是人到暮年,有的人讓人氣的牙癢癢,有的人卻讓人在心裡肅然起敬。有教養的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感同身受,對待他人比對待自己還要溫柔。有人說,金錢可以買回諂媚,但教養可以贏得尊重。若我們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那就留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東西,不要帶著別人的咒駡和白眼老去,然後離開,這或許是我們留在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尊嚴。倘若靈魂有模樣,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你的教養。出門在外,不隨地亂扔垃圾是教養;十字路口,停車等行人先過是教養;馬路邊上,扶起摔倒的孩子是教養;公眾場所,不大聲喧嘩是教養。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他身上的教養,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比任何漂亮的外表都更值得為人稱道。

網友去學校食堂吃飯,一個農民工模樣的人走過來,問能否把飯卡借刷一下,會付現金給網友。網友想學校最近正在修理花壇,應該是那裡勞動的工人。網友把飯卡遞給民工大叔,大叔先在褲子上蹭了蹭雙手才接過卡,憨笑說:“剛幹完活手有點黑,但剛剛已經洗過了。”網友連忙說沒關係的。

大叔打完飯把卡還給網友,又把飯錢如數還給網友,還特地挑了一張新一點的五塊給網友,說“年輕人都會喜歡新一點的錢”。吃完飯臨走時,民工大叔還不忘把自己的盤子和碗帶到收餐臺上。這位網友感歎,經常被社會貼標籤“沒文化”“沒素質”的農民工人,比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同學還有教養!人到中年,不管你是混職場還是走社會,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並不在於一個人的智商有多高,學歷有多好,而在於他是否有為人處事的教養。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收垃圾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想想有沒有妨礙到其他的人。這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應有的教養。

老年人:教養是留給世界最後的尊嚴

印象中的老人應該是慈祥和善的,可是在新聞上看到卻是上街碰瓷,公車搶座,霸佔廣場的樣子,於是一時間很多人感歎,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同樣是人到暮年,有的人讓人氣的牙癢癢,有的人卻讓人在心裡肅然起敬。有教養的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感同身受,對待他人比對待自己還要溫柔。有人說,金錢可以買回諂媚,但教養可以贏得尊重。若我們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那就留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東西,不要帶著別人的咒駡和白眼老去,然後離開,這或許是我們留在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尊嚴。倘若靈魂有模樣,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你的教養。出門在外,不隨地亂扔垃圾是教養;十字路口,停車等行人先過是教養;馬路邊上,扶起摔倒的孩子是教養;公眾場所,不大聲喧嘩是教養。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他身上的教養,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比任何漂亮的外表都更值得為人稱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