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老中醫”推精益:不看廣告看療效

作者:祁家驊

要點:精益生產是製造業提升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論, 眾多的企業都想要通過精益管理來除病驅疾, 強身健體,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在短時間內對制造型企業進行精益診斷, 快速找到病灶, 開出良方的呢?

筆者總結出一些管理套路與大家共用, 比如四診斷法, 即“望聞問切”法, “三度”評價法, 即管理成熟度、員工滿意度和客戶滿意度的評價, 今天重點分享與探討“望聞問切”法。

一、中醫四診法:

"四診法"(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 春秋戰國時代的民間醫生扁鵲,

對四診法的形成與確立, 曾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診法何如?……切脈動靜而視精明, 察五色, 觀五臟有餘不足, 六腑強弱, 形之盛衰, 以此參伍, 決死生之分"。 可見診法就是對人體進行全面診察的方法, 藉以判斷人的健康與疾病狀態。

望診

是用肉眼觀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態來推斷疾病的方法。

聞診

是通過醫生的聽覺和嗅覺, 收集病人說話的聲音和呼吸咳嗽散發出來的氣味等材料, 作為判斷病證的參考。

問診

是醫生通過跟病人或知情人, 瞭解病人的主觀症狀、疾病發生及演變過程、治療經歷等情況, 作為診斷依據的方法。

切診

主要是切脈, 也包括對病人體表一定部位的觸診。 中醫切脈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橈動脈處(腕部的寸口),

根據病人體表動脈搏動顯現的部位、頻率、強度、節律和脈波形態等因素組成的綜合徵象, 來瞭解病人所患病證的內在變化。

二、精益管理四診法

望診:看現象、察標準、找問題

一看, 員工。 看員工的工作節奏和工作表情。

工作節奏代表對於節拍時間控制程度, 節奏好的企業工位作業都是在迴圈時間範圍內, 外來作業和非迴圈作業比例低, 水蜘蛛運轉良好, 管理人員安燈控制, 積極奔赴現場解決問題。

工作表情代表員工在公司的舒心程度, 如果企業改善氛圍差, 員工的表情大多數是愁眉苦臉, 苦大仇深。

二看, 產品。 看產品的工藝路線、異常品的處理和在製品管控。

產品工藝路線的合理性。 如果沒有按照精益思想及3P精益規劃的原則設計, 流程之間等待多, 中斷點多, 產品亂流, 標準無序。

異常品的處理。 品質異常的處理, 呆滯品處理及產品三定是否合理。

在製品的控制合理。 各工序之間的在製品數量和原材料庫存數量是通過設計計算出來的,

是可控制的, 最好是有物理限制(Poka-yoke)

三看, 設備。 看設備的自主保全和專業保全

自主保全。 點檢、潤滑和保養的規範程度和落地程度, 設備點檢表的真實性。

專業保全。 專業保全策略的完備性和對於現場的支援程度。

四看, 標準作業。 操作規程、檢驗規程、作業三票

標準作業是精益管理的基礎。 是安定化生產的必要條件。 操作規程是否健全和可控, 檢驗規程是否納入品質控制計畫。 作業三票是否完備和可操作。

聞診:聽異常、嗅文化

一聽, 異常。 安燈系統、幹部管理風格和員工素質

聽安燈系統和廣播系統, 安燈呼叫後各級管理人員反應時間。

聽車間主管有沒有訓斥員工。

聽員工是否胡亂吆喝。

二嗅, 文化。 核心聞員工氣味,也就是氣場。

企業文化是有味道的, 經常到不同企業感受更為真切。 從員工的聲音、動作和習慣都能覺察各甲乙丙丁。

部門文化也是可以嗅到的, 那個部門氛圍有問題, CEO和諮詢顧問在辦公室可以感覺出來的。 如果感覺不出來, 估計高層領導在辦公室坐久了, 高層領導有問題了。

問診:從下至上的問各級人員,看對管理因果的清楚程度。

一問,現場工人,

問標準化作業:對標準作業的熟悉程度和品質管控點。

問員工是否滿意:對管理者和企業氛圍是否滿意。

問提案建議:看是否與上級順暢溝通和工序改進想法。

問工作環境:那些3D(dirty、difficult、dangerous)作業是否合理。

二問,基層幹部,

問生產計畫的執行

問設備的自主保全機制

問品質管制的要點

問工藝流程執行要點

問對本班組改善的想法。

三問,主任及經理,

問對公司文化的理解

問對部門流程管控重點

問部門的人員的績效

問部門的的改善管控

四問,總經理,

問為什麼要推行精益

問對企業經營模式

問對企業管理模式

問高層班子建設

總結為:高層問經營、中層問方案、基層問技巧。

切診:理流程、切核心、給方案。

一理,梳理管理指標。

梳理KPI指標:企業管控的關鍵指標有那些。從QCD展開分析。

梳理日常管理指標。日常監控的指標有那些,通過改善從KPI轉化為CPI.

二理,梳理物流。

梳理工藝流程,生產佈局。從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沿著工藝流程繪製整個物流的完整地圖。

梳理工藝水準,觀察工藝設計、工裝夾具,設備狀況,線體大佈局和工位的小佈局,

測量產線設計節拍。瞭解產能瓶頸,在製品堆積點

梳理資訊傳遞方法,關鍵品質風險點,生產計畫點,物料供應流,成品撤退,垃圾撤退路線等。

三理,梳理信息流。

梳理從接單到發貨整個價值流裡面的資訊流動,每個環節的前後並行關係,每個環節資訊溝通的頻次和方法媒介,所運用的系統模組(ERP,SAP,MES等)

梳理產品品質的可追溯性

梳理程序控制中的資訊獲取點和獲取內容。

四理,梳理時間流。

觀察原材料倉庫和成品倉庫。梳理製造週期,辨識等待時間,生產時間、運輸時間。原物料占幾天,過程占幾天,成品占幾天,大概估測從接單到發貨的端對端的週期。

掌握呆滯品(材料和成品)的數量占比和產生原因。

五理,梳理資金流。

掌握產品的成本結構(人事,材料,維護,業務等各部分費用構成)。

掌握公司的財務報表,重點看庫存金額和資金的流動性,看企業真實的三張表,以便分析對利潤的影響因素。

總之,作為企業CEO或者諮詢顧問,要用各種手法瞭解和掌握事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對症下藥

高層領導有問題了。

問診:從下至上的問各級人員,看對管理因果的清楚程度。

一問,現場工人,

問標準化作業:對標準作業的熟悉程度和品質管控點。

問員工是否滿意:對管理者和企業氛圍是否滿意。

問提案建議:看是否與上級順暢溝通和工序改進想法。

問工作環境:那些3D(dirty、difficult、dangerous)作業是否合理。

二問,基層幹部,

問生產計畫的執行

問設備的自主保全機制

問品質管制的要點

問工藝流程執行要點

問對本班組改善的想法。

三問,主任及經理,

問對公司文化的理解

問對部門流程管控重點

問部門的人員的績效

問部門的的改善管控

四問,總經理,

問為什麼要推行精益

問對企業經營模式

問對企業管理模式

問高層班子建設

總結為:高層問經營、中層問方案、基層問技巧。

切診:理流程、切核心、給方案。

一理,梳理管理指標。

梳理KPI指標:企業管控的關鍵指標有那些。從QCD展開分析。

梳理日常管理指標。日常監控的指標有那些,通過改善從KPI轉化為CPI.

二理,梳理物流。

梳理工藝流程,生產佈局。從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沿著工藝流程繪製整個物流的完整地圖。

梳理工藝水準,觀察工藝設計、工裝夾具,設備狀況,線體大佈局和工位的小佈局,

測量產線設計節拍。瞭解產能瓶頸,在製品堆積點

梳理資訊傳遞方法,關鍵品質風險點,生產計畫點,物料供應流,成品撤退,垃圾撤退路線等。

三理,梳理信息流。

梳理從接單到發貨整個價值流裡面的資訊流動,每個環節的前後並行關係,每個環節資訊溝通的頻次和方法媒介,所運用的系統模組(ERP,SAP,MES等)

梳理產品品質的可追溯性

梳理程序控制中的資訊獲取點和獲取內容。

四理,梳理時間流。

觀察原材料倉庫和成品倉庫。梳理製造週期,辨識等待時間,生產時間、運輸時間。原物料占幾天,過程占幾天,成品占幾天,大概估測從接單到發貨的端對端的週期。

掌握呆滯品(材料和成品)的數量占比和產生原因。

五理,梳理資金流。

掌握產品的成本結構(人事,材料,維護,業務等各部分費用構成)。

掌握公司的財務報表,重點看庫存金額和資金的流動性,看企業真實的三張表,以便分析對利潤的影響因素。

總之,作為企業CEO或者諮詢顧問,要用各種手法瞭解和掌握事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對症下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