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牛津大學終身教授談中國發展:中國仍將引領世界經濟增長

央視網消息:中國的兩會吸引著全球關注的目光。 牛津大學國際發展學院, 是專注國際發展研究領域的全球頂尖機構, 在英國政府研究優異框架評估當中連續兩次排名第一。 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國際、國內問題, 長期以來都是國際發展學院的核心課題。

兩會期間, 央視記者採訪了國際發展學院的傅曉嵐教授。 傅曉嵐教授就今年兩會報告及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 作了深刻分析與積極評價。

傅曉嵐教授是牛津大學國際發展學院唯一一位來自大陸的終身教授。 2016年, 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十人顧問小組成員, 也是這個小組裡學界的唯一代表。

傅曉嵐認為,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數字, 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 增長6.7%, 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全都名列世界前茅。 而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增長6.5左右,

這是一個科學、務實的戰略性目標調整, 充分體現了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標誌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 對帶動世界經濟增長, 對國際社會, 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將起到實際推動作用。

傅曉嵐:應該說這個是中國對世界的一個承諾,

繼續開放我們的市場、繼續推動全球化, 同時, 還有一些具體的舉措, 特別是比方說“一帶一路”。 應該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於中國繼續改革開放是一個實質性的措施, 是一個推動的措施。 同時, 從全球國際發展的角度, 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講這個也是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中國對推動全球化的一個承諾, 通過推動“一帶一路”、通過相關的一些措施和資金的支持來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 帶動大家一起往前走。

中國創新應謀求引領全球

作為聯合國技術轉移網上平臺工作小組負責人, 創新對包容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以及全球化對不同經濟體的影響, 也是傅曉嵐教授在聯合國組織和召開的各種會議上經常遇到的熱議話題。

面對資源的有限性, 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雙贏。 依靠創新, 發展經濟已經成為共識。

2010年, 傅曉嵐教授曾作為嘉賓, 參加英國廣播公司著名的時事評論節目《新聞之夜》。 對於多國嘉賓當時探討的, 關於中國經濟是硬著陸還是有能力保持增長的問題, 七年之後的今天, 她的答案仍舊還是一致的:中國將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 而且中國還會謀求與眾多發展中國家一起參與全球化, 通過包容性的增長給人民帶來福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