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修行需要少欲知足,過簡樸的生活呢

作為出家僧人來說, 如果傾向於出世解脫, 就應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準則。 早期的原始僧團, 佛陀要求比丘們依四依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坐、穿糞掃衣、 吃腐爛藥。 除此而外, 出家後所能擁有的, 不過是三衣一缽而已。 因為出家就意味著對世俗生活的放棄, 對物質享樂的放棄, 從而排除一切干擾, 將整個身心安住在 對佛法的體悟中。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 簡單的物質條件更容易使人保持內心的單純。 凡夫最大的特點就是心隨境轉, 今天的人為什麼心特別亂?就是因為生活環境太複雜了, 物質享樂太豐富了, 使我們不知不覺地沉溺於聲色刺激中。

所以, 佛法提倡的出世修行, 是以儉樸的生活方式為原則。 我曾去法國的梅村參觀, 那是由一行禪師主持的禪修中心。 雖然法國的現代化程度很高, 但梅村營造的氛圍卻簡單而又自然。 因為修行是為了斷除煩惱、熄滅妄想,

在儉樸的生活環境中, 物欲刺激相對要小得多, 干擾也相對要少得多, 心自然就容易靜下來。  

而奢華的生活, 對財富的過多佔有, 都會使我們的貪著越來越大, 妄想越來越多, 從而對修行構成巨大的障礙。 尤其當我們缺乏相當的定力時, 更需要以簡單的生活來減少物欲, 借助環境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心。 (來源於濟群法師的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