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陸戰之王:我國首款水陸坦克63式,曾創下橫渡瓊州海峽的壯舉

我國幅員遼闊, 地形條件複雜河川縱橫, 單靠常規主戰坦克根本無法滿足我軍在各種複雜地形條件下的作戰需要, 尤其在沿海和河流交錯的南方地區, 能夠實現在複雜水文條件下作戰的水陸兩栖坦克是必不可少的。

在這種背景下,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我軍開始研製水陸兩栖作戰坦克, 這就是後來的63式水陸坦克。

63式坦克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水陸兩用作戰坦克, 該型坦克於1958年正式立項, 1963年完成了設計定型, 並在之後開始批量列裝部隊。

63式坦克是參照前蘇聯的PT76輕型水陸坦克為原型進行研發生產的, 針對我國的特殊地形環境, 進行了大量的改善和加強, 可以說做到了源於PT76但優於PT76。

比方說, 63式坦克裝備的是85毫米炮, 比PT76上的76毫米口徑更大, 火力更猛。 要知道對於在水陸坦克上加大口徑, 可不是簡單的拓寬個炮管, 其難度要比傳統陸戰坦克大的多。

因為水陸坦克在水面橫向射擊的時候, 大口徑火炮會產生巨大的後座力, 坦克橫向抗傾覆能力差, 設計稍有紕漏, 一炮下去, 有可能先把自己掀翻。

擔負63式坦克設計工作的, 是一群剛剛走出哈軍工的優秀學子。 他們克服重重困難, 不僅成功解決了大口徑火炮和車身平衡性的問題,

還在PT76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水上機動性和續航力。

為了驗證63式坦克的水面作戰能力, 在1966年我國的設計人員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讓剛剛列裝不久的63式坦克, 僅靠自身動力, 橫渡近15海裡寬的瓊州海峽。

坦克畢竟不是艦艇, 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 63式坦克就像一葉小扁舟, 續航能力和車身水面平衡性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而且坦克手還要面臨暈車暈船的試煉。

1966年1月31日, 進過精心準備和兩個多月刻苦訓練, 兩輛63式坦克緩緩開進了冰冷的海水裡, 開始了橫渡瓊州海峽的嘗試。

兩輛坦克頂著1米高的風浪, 在海中“破浪前行”慢慢向目的地靠近, 最終成功完成了橫渡瓊州海峽的壯舉。

經測試63式坦克具備在浪高1.2米, 風力5級的條件下可順利續航長達15海裡的距離, 並在水上完成射擊訓練, 命中率超過37%, 彰顯出63式水陸坦克的優秀的水面綜合作戰性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