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必去的世界文化遺產:從江侗寨

必去的世界文化遺產:從江侗寨

再次隻身來到貴州肇興侗寨, 這樣明媚的下午, 寨子週邊透著陽光的味道。 時隔三年, 從江通了高鐵, 這裡已經不是當年的人煙稀少。 我的心情也明媚起來。

肇興侗寨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2007年被《時尚旅遊》和美國《國家地理》共同評選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之一。 對於建築師的我, 做過三江旅遊專案的策劃和規劃, 肇興侗寨是我需要一再膜拜的地方。

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 分為五大房族, 分居五個自然片區, 當地稱之為"團"。 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 而且是歌舞之鄉, 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 從高鐵站把我拉進來的司機就是姓陸。

資料: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 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 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 寨中五團, 共建有鼓樓五座, 花橋五座、戲臺五座。 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 蔚為大觀。

這樣的逆光中好有歷史感

下午五點免費的演出在這裡。 實景小劇場很有親切感。 資料:《侗族大歌》,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 1986年, 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

貴州從江縣小黃村侗族大歌一經亮相, 技驚四座, 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 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侗族小夥子很帥

好寧靜,我很久沒有這樣放鬆過。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這是整個寨子最中心的位置,一座古橋上,當地人擺著東西在賣。

阿婆在賣坐墊,苗繡確實豔麗。

沿河而上

好擔心他們把老房子全拆了

這些建築還在,太好了!

我真應景

現代商業氣息

燈亮起來了,這時候的肇興侗寨很美

一盞盞紅燈籠透著微微的誘惑

第二座鼓樓

第三座鼓樓

第四座鼓樓

第一座鼓樓

我傻站在路中間,仰視

我住的客棧正對著公園的風雨橋和鼓樓群

夜裡推開窗,面對這樣的璀璨。

第二天包了一輛車,經過從江縣城,上山,就到了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這裡是:中國最後的槍手部落——岜沙。

資料:岜(當地發音為bia)沙,苗語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沙在月亮山麓,雖然說沒有森林覆蓋,卻也是竹林和草木環繞,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麵是梯田,一共有五個苗族的寨子,居住了2000多名苗族的村民。看很多文章說岜沙都保留著原始的部落民俗,我要親眼見識。

女孩子頭上的裝飾與我以前看到歪梳苗很像。

迎賓儀式,放了十幾槍,嚇死寶寶了。在岜沙,據說髮髻、火槍和古樹是這裡的“三大寶”。我看他們的黑衣服也有趣。

遇到一孩子,一直要錢讓我拍照,希望他能用這些錢來讀書。

跟著他往村裡走

看見一個好美的小姑娘

在山上的廣場上,有表演

美女

帥哥

有來兩個小傢伙要錢拍照,商業氛圍已經改變了這裡淳樸的民風。

蘆笙

有名的鐮刀剃頭

這是苗族女孩,不是侗族嗷!

他們都在玩手機

跟著槍手下山

中午從岜沙出來,到了我一直好奇的地方,這裡是占裡,有名不是因為它的寨子,而是這裡有“換花草”的秘密!

資料: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占裡侗寨,這裡因一項令世人驚歎的“零紀錄”而名揚海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幾近為零。從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裡,占裡村的人口只增長了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非常低,幾近於零,由此贏得“中國生育文化第一村”的美譽。

寨裡98%的家庭都是一兒一女。當地人說是因為一種名為換花草的草藥。建寨700多年來,代代流傳下來的寨規森嚴地寫著:不許外娶、不許外嫁,以保守換花草的秘密。

每戶人家,第一個生男孩,第二個九生女孩。第一個生女孩,第二個就生男孩。換花草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一排排木架在山寨路邊山坡上都可以見到,由粗粗的樹幹搭建而成,這就是岜沙的“禾晾”架,苗寨收割稻穀之後,將禾穗一根根地割下,穀草則留在田裡,稻穗則晾曬在木架上,形成了寨子裡最獨特的風景“禾晾”。

往山上走一會兒,有個鼓樓廣場

老人在嗮太陽,村裡空蕩蕩,沒有幾個人。

來了一對母女

據說寨子裡的人都去參加鬥牛節了

從占裡到小黃侗寨的路上,遇到幾個寨的鬥牛節,堵車一個小時,後悔去小黃,但是人生何嘗不是在挫折中遇到意外的風景呢。看到這麼真實熱鬧的侗族、苗族人的生活和節日。

一路上遇到上百輛這種三輪車,小黃侗寨的人回去了,怎麼區別他們是哪個村的?看頭巾,小黃的男人裹著黑白格子的頭巾,婦女裹著玫瑰紅藍花的頭巾。

在多情浪漫嗜歌如命的南侗地區,小黃侗寨是名氣最大的歌鄉,俗稱侗歌窩、嗄小黃(侗語意為小黃的歌)。正是小黃的四位姑娘1996年在巴黎用歌聲傾倒了崇尚藝術的巴黎人,挑剔的巴黎藝術界毫不吝嗇地稱讚無伴奏無指揮的多聲部合唱——侗族大歌為“清泉閃光之音樂”,從而結束了西方人認為中國沒有複調音樂的歷史成見。小黃因此成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小黃的人都回來了,到處在拆房子,建新房子,好痛心啊!阿婆啊,知道你們在幹嘛嗎?

知道老外再不來小黃的原因了嗎?游俠客旅行團也把小黃和高增改為黃崗了。

很喜歡這裡的婦女背娃娃的背包,很有民族特色。

小黃在翻新,好失望,我要去銀潭,看原汁原味的侗寨,無奈天色已晚。司機將帶我前往一個更加神秘、不為人所知的侗寨——黃崗。

有個遊客寫過:如果撇去物質上的困擾,完全從一個外鄉人理想化的眼中來看,這裡就像一個與世隔絕的“烏托邦”:嫋嫋的炊煙,寧靜的鼓樓,悠然的牲口,水中的糧倉,肩挑重物的男人,染布曬布的女人,收取穀物的老婦,唱起大歌的孩子,奔騰年代的馬車,競相出現在村寨中心,一片熙熙攘攘,一派歌舞昇平。這是一個遺世而獨立的世外桃源,一個花花世界之外的幻境。

這就是原始侗寨的魅力!就是十年前肇興侗寨的魅力!所以古鎮開發就像柴與火,火旺而柴盡!

第三天在肇興侗寨,遊客一般地盯著這些苗服

與來陪游的好朋友蘭舟兄一起到了安堂

山頂有座和風建築

這裡的侗族建築不知道還能存在多久,中國的古村只有兩種結果:倒在推土機下或者搖身變成小販,每每看到歐洲幾百年的古城還是原汁原味,我就心痛。做古村策劃的同事寫道:中國現在每天三百個自然村在消失,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河流乾枯了三分之一。觸目驚心啊!我們這一代將成為子孫痛駡的一代!環境破壞令人痛恨,文化的破壞更讓人心痛!當初獲得普林斯凱獎的唯一的中國人,師兄王澍說:破壞掉的歷史回不來了!

借用一下蘭舟的這張照片。

晚上回到肇興,街上在放煙花。

借用泰戈爾的詩歌: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

我聽見音樂,來自月光和胴體

輔極端的誘餌捕獲縹緲的唯美

一生充盈著激烈,又充盈著純然

總有回憶貫穿於世間

我相信自己

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

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我相信一切能夠聽見

甚至預見離散,遇見另一個自己

而有些瞬間無法把握

任憑東走西顧,逝去的必然不返

請看我頭置簪花

一路走來一路盛開

頻頻遺漏一些,又深陷風霜雪雨的感動

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還在乎擁有什麼

圖文:施主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

好寧靜,我很久沒有這樣放鬆過。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這是整個寨子最中心的位置,一座古橋上,當地人擺著東西在賣。

阿婆在賣坐墊,苗繡確實豔麗。

沿河而上

好擔心他們把老房子全拆了

這些建築還在,太好了!

我真應景

現代商業氣息

燈亮起來了,這時候的肇興侗寨很美

一盞盞紅燈籠透著微微的誘惑

第二座鼓樓

第三座鼓樓

第四座鼓樓

第一座鼓樓

我傻站在路中間,仰視

我住的客棧正對著公園的風雨橋和鼓樓群

夜裡推開窗,面對這樣的璀璨。

第二天包了一輛車,經過從江縣城,上山,就到了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這裡是:中國最後的槍手部落——岜沙。

資料:岜(當地發音為bia)沙,苗語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沙在月亮山麓,雖然說沒有森林覆蓋,卻也是竹林和草木環繞,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麵是梯田,一共有五個苗族的寨子,居住了2000多名苗族的村民。看很多文章說岜沙都保留著原始的部落民俗,我要親眼見識。

女孩子頭上的裝飾與我以前看到歪梳苗很像。

迎賓儀式,放了十幾槍,嚇死寶寶了。在岜沙,據說髮髻、火槍和古樹是這裡的“三大寶”。我看他們的黑衣服也有趣。

遇到一孩子,一直要錢讓我拍照,希望他能用這些錢來讀書。

跟著他往村裡走

看見一個好美的小姑娘

在山上的廣場上,有表演

美女

帥哥

有來兩個小傢伙要錢拍照,商業氛圍已經改變了這裡淳樸的民風。

蘆笙

有名的鐮刀剃頭

這是苗族女孩,不是侗族嗷!

他們都在玩手機

跟著槍手下山

中午從岜沙出來,到了我一直好奇的地方,這裡是占裡,有名不是因為它的寨子,而是這裡有“換花草”的秘密!

資料: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占裡侗寨,這裡因一項令世人驚歎的“零紀錄”而名揚海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幾近為零。從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裡,占裡村的人口只增長了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非常低,幾近於零,由此贏得“中國生育文化第一村”的美譽。

寨裡98%的家庭都是一兒一女。當地人說是因為一種名為換花草的草藥。建寨700多年來,代代流傳下來的寨規森嚴地寫著:不許外娶、不許外嫁,以保守換花草的秘密。

每戶人家,第一個生男孩,第二個九生女孩。第一個生女孩,第二個就生男孩。換花草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一排排木架在山寨路邊山坡上都可以見到,由粗粗的樹幹搭建而成,這就是岜沙的“禾晾”架,苗寨收割稻穀之後,將禾穗一根根地割下,穀草則留在田裡,稻穗則晾曬在木架上,形成了寨子裡最獨特的風景“禾晾”。

往山上走一會兒,有個鼓樓廣場

老人在嗮太陽,村裡空蕩蕩,沒有幾個人。

來了一對母女

據說寨子裡的人都去參加鬥牛節了

從占裡到小黃侗寨的路上,遇到幾個寨的鬥牛節,堵車一個小時,後悔去小黃,但是人生何嘗不是在挫折中遇到意外的風景呢。看到這麼真實熱鬧的侗族、苗族人的生活和節日。

一路上遇到上百輛這種三輪車,小黃侗寨的人回去了,怎麼區別他們是哪個村的?看頭巾,小黃的男人裹著黑白格子的頭巾,婦女裹著玫瑰紅藍花的頭巾。

在多情浪漫嗜歌如命的南侗地區,小黃侗寨是名氣最大的歌鄉,俗稱侗歌窩、嗄小黃(侗語意為小黃的歌)。正是小黃的四位姑娘1996年在巴黎用歌聲傾倒了崇尚藝術的巴黎人,挑剔的巴黎藝術界毫不吝嗇地稱讚無伴奏無指揮的多聲部合唱——侗族大歌為“清泉閃光之音樂”,從而結束了西方人認為中國沒有複調音樂的歷史成見。小黃因此成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小黃的人都回來了,到處在拆房子,建新房子,好痛心啊!阿婆啊,知道你們在幹嘛嗎?

知道老外再不來小黃的原因了嗎?游俠客旅行團也把小黃和高增改為黃崗了。

很喜歡這裡的婦女背娃娃的背包,很有民族特色。

小黃在翻新,好失望,我要去銀潭,看原汁原味的侗寨,無奈天色已晚。司機將帶我前往一個更加神秘、不為人所知的侗寨——黃崗。

有個遊客寫過:如果撇去物質上的困擾,完全從一個外鄉人理想化的眼中來看,這裡就像一個與世隔絕的“烏托邦”:嫋嫋的炊煙,寧靜的鼓樓,悠然的牲口,水中的糧倉,肩挑重物的男人,染布曬布的女人,收取穀物的老婦,唱起大歌的孩子,奔騰年代的馬車,競相出現在村寨中心,一片熙熙攘攘,一派歌舞昇平。這是一個遺世而獨立的世外桃源,一個花花世界之外的幻境。

這就是原始侗寨的魅力!就是十年前肇興侗寨的魅力!所以古鎮開發就像柴與火,火旺而柴盡!

第三天在肇興侗寨,遊客一般地盯著這些苗服

與來陪游的好朋友蘭舟兄一起到了安堂

山頂有座和風建築

這裡的侗族建築不知道還能存在多久,中國的古村只有兩種結果:倒在推土機下或者搖身變成小販,每每看到歐洲幾百年的古城還是原汁原味,我就心痛。做古村策劃的同事寫道:中國現在每天三百個自然村在消失,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河流乾枯了三分之一。觸目驚心啊!我們這一代將成為子孫痛駡的一代!環境破壞令人痛恨,文化的破壞更讓人心痛!當初獲得普林斯凱獎的唯一的中國人,師兄王澍說:破壞掉的歷史回不來了!

借用一下蘭舟的這張照片。

晚上回到肇興,街上在放煙花。

借用泰戈爾的詩歌: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

我聽見音樂,來自月光和胴體

輔極端的誘餌捕獲縹緲的唯美

一生充盈著激烈,又充盈著純然

總有回憶貫穿於世間

我相信自己

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

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我相信一切能夠聽見

甚至預見離散,遇見另一個自己

而有些瞬間無法把握

任憑東走西顧,逝去的必然不返

請看我頭置簪花

一路走來一路盛開

頻頻遺漏一些,又深陷風霜雪雨的感動

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還在乎擁有什麼

圖文:施主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