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聞丨比學趕超 同步小康

聚焦脫貧專案, 助力群眾增收。 9月25日, 參加2017年全市第二次脫貧攻堅現場觀摩會的代表, 分四組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龍長春, 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樹旺, 市政協主席徐光華,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陳為民的帶領下, 分別深入正安縣、湄潭縣、習水縣、桐梓縣、務川自治縣、鳳岡縣、道真自治縣, 實地觀摩專案建設, 學習借鑒成功經驗, 奮力實現同步小康。

龍長春帶領第一觀摩組走進正安縣和湄潭縣觀摩。 作為典型山區農業縣, 正安緊密結合良好的自然生態和氣候條件, 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林下養雞、肉兔養殖和白茶產業。 龍長春一行來到正安縣鳳儀街道辦事處東山肉牛養殖場、和溪鎮馬鞍村林下養雞場、肉兔養殖場, 與養殖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 瞭解培育龍頭企業、建立供銷網路、利益聯結機制以及貧困戶增收情況, 對正安縣創新多種扶貧模式, 實現村級有實體、農戶有產業、農民有紅利、銷售有訂單、脫貧有保障等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鼓勵他們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拓展銷售市場, 打造品牌產業, 讓貧困群眾享受更多發展紅利。 在和溪鎮大坎村白茶種植與加工示範點, 龍長春一行認真聽取白茶發展歷史、生產加工和品牌行銷情況介紹。 據瞭解, “正安白茶”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目前該縣白茶種植面積達15萬畝, 投產8萬畝, 產量281噸, 產值4.5億元, 帶動了2081戶貧困戶增收。

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是我市重點主攻的硬仗, 也是實現同步小康的治本之策、長遠之計。 湄潭縣中等職業學校堅持多方合作辦校, 精准資助貧困學生, 教師也積極參與幫扶。 龍長春來到學校實訓樓、電商部, 詳細瞭解專業設置、招生就業和貴州大學茶學院湄潭校區建設情況。 湄潭縣竹香米業公司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該公司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與貧困群眾簽訂種植訂單, 去年帶動基地農戶及貧困戶增加收入600多萬元。 龍長春仔細聽取有關情況彙報,

希望企業優化品種, 提升品質, 加大產業幫扶力度, 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魏樹旺率領的第二觀摩組先後深入習水縣富興牧業、萬牛牧業、習水麻羊中央廚房、盛世國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桐梓縣馬鬃苗族鄉茶園示範區及茶聖廣場, 實地觀摩兩縣在推進產業扶貧方面的成功做法,

對兩縣堅持因地制宜, 精准實施產業扶貧, 不斷創新產業帶動模式和利益連結機制, 促進一二三產加快融合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習水縣富興牧業和萬牛牧業都是通過引進企業, 採取代養回購、訂單種草、務工帶動、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 富興牧業項目全面建成後, 每年可提供黔北麻羊種羊6000多隻, 帶動貧困戶1360戶, 僅代養回購戶均增收就可達1萬餘元。 魏樹旺說, 脫貧攻堅根本在產業, 要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按照“戶戶有增收專案、人人有脫貧門路”的要求, 以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 用足用好用活產業扶貧基金, 全方位引龍頭、創品牌、闖市場, 加快實現“一長兩短”產業全覆蓋,培育發展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帶動農戶由分散經營向市場化、專業化、組織化、規模化轉變,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在習水麻羊中央廚房,“黔滋味”系列產品讓觀摩代表駐足品嘗。大家一致對該公司順應市場需求,抓住地方特色優勢,建立“養殖基地+加工基地+加盟連鎖”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做法表示贊許。桐梓縣馬鬃苗族鄉圍繞農村“三變”改革和“千企幫千村”,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和民族特色,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極大地增強了當地少數民族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徐光華帶領第三觀摩組走進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大漆村香榧基地、鳳岡和記養牛場觀摩。大漆村村支兩委緊緊抓住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政策,利用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政策,通過支部引領,實現整村推進,按照“三種三養”(種香榧、黃花、大豆,養蜂、養魚、養豬)思路,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抱團發展的方式,實現了穩步脫貧的目標。其中,2.1萬畝的香榧種植,覆蓋農戶406戶1621人(含貧困戶137戶411人),目前採收的7.5噸香榧果,總產值300萬元,農戶人均增收1850元,實現產業脫貧411人。徐光華說,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則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打贏這場硬仗,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部署,學好用好扶貧政策,尤其是要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和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的“四場硬仗”。

陳為民帶領第四觀摩組走進道真自治縣,先後實地觀摩了洛龍鎮鷹咀村萬畝煙菜茬作示範園、大塘村磨盤萬畝冷涼蔬菜基地。2016年,鷹咀村利用煙葉生產茬口及烤煙生產餘肥,栽種高山冷涼蔬菜3000餘畝,產值近900萬元。今年由合作社向農戶下訂單9000餘畝種植蔬菜。目前,已種植3000餘畝,帶動全村210戶農戶種菜,其中建檔立卡戶28戶。

大塘村磨盤位於黔北極北端,地處高寒山區,霜凍期長,曾是遠近聞名的極貧村、光棍村。2015年,大塘村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蔬菜6000餘畝,產值達2100萬元。2017年,冷涼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1萬畝,預計今年收入4000余萬元,20餘戶建檔立卡戶可穩定脫貧,村級集體經濟達30余萬元。觀摩組一行對道真依託成渝市場,把發展蔬菜作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重要抓手的做法給予了肯定。陳為民說,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舉措推動扶貧專案的實施。要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搞數字脫貧、表面文章等問題,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扶貧民生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以堅強的紀律確保黨中央、省委和市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有關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同志,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觀摩。

文/李婷婷 鄭禮志 徐靜 查靜

圖/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胡志剛 胡博

本期編輯 張光冊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加快實現“一長兩短”產業全覆蓋,培育發展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帶動農戶由分散經營向市場化、專業化、組織化、規模化轉變,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在習水麻羊中央廚房,“黔滋味”系列產品讓觀摩代表駐足品嘗。大家一致對該公司順應市場需求,抓住地方特色優勢,建立“養殖基地+加工基地+加盟連鎖”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做法表示贊許。桐梓縣馬鬃苗族鄉圍繞農村“三變”改革和“千企幫千村”,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和民族特色,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極大地增強了當地少數民族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徐光華帶領第三觀摩組走進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大漆村香榧基地、鳳岡和記養牛場觀摩。大漆村村支兩委緊緊抓住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政策,利用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政策,通過支部引領,實現整村推進,按照“三種三養”(種香榧、黃花、大豆,養蜂、養魚、養豬)思路,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抱團發展的方式,實現了穩步脫貧的目標。其中,2.1萬畝的香榧種植,覆蓋農戶406戶1621人(含貧困戶137戶411人),目前採收的7.5噸香榧果,總產值300萬元,農戶人均增收1850元,實現產業脫貧411人。徐光華說,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則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打贏這場硬仗,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部署,學好用好扶貧政策,尤其是要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和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的“四場硬仗”。

陳為民帶領第四觀摩組走進道真自治縣,先後實地觀摩了洛龍鎮鷹咀村萬畝煙菜茬作示範園、大塘村磨盤萬畝冷涼蔬菜基地。2016年,鷹咀村利用煙葉生產茬口及烤煙生產餘肥,栽種高山冷涼蔬菜3000餘畝,產值近900萬元。今年由合作社向農戶下訂單9000餘畝種植蔬菜。目前,已種植3000餘畝,帶動全村210戶農戶種菜,其中建檔立卡戶28戶。

大塘村磨盤位於黔北極北端,地處高寒山區,霜凍期長,曾是遠近聞名的極貧村、光棍村。2015年,大塘村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蔬菜6000餘畝,產值達2100萬元。2017年,冷涼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1萬畝,預計今年收入4000余萬元,20餘戶建檔立卡戶可穩定脫貧,村級集體經濟達30余萬元。觀摩組一行對道真依託成渝市場,把發展蔬菜作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重要抓手的做法給予了肯定。陳為民說,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舉措推動扶貧專案的實施。要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搞數字脫貧、表面文章等問題,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扶貧民生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以堅強的紀律確保黨中央、省委和市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有關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同志,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觀摩。

文/李婷婷 鄭禮志 徐靜 查靜

圖/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胡志剛 胡博

本期編輯 張光冊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