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評論」讓“兩面人”難以遁形,從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談起

“點燈是人, 熄燈是鬼”, 如此“畫風”, 你能想像麼?

一個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上千萬。 當反貪總局偵查人員前來搜查時,

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的“老農民”在簡陋舊房裡吃炸醬麵……

這是正在熱播的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中的一個場景。 劇中的腐敗分子裝得很正、藏得很深, 活脫脫一個“兩面人”形象。

追劇的人們, 想必看了不會太驚奇。 畢竟, 藝術源于現實。

還記得“億元司長”嗎?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贓款數以億計, 清點時連點鈔機都燒壞了。 可巨貪如他, 平時卻很“低調”, 穿衣樸素, 常騎自行車上班。

明明是貪的裡子, 偏要戴上“廉”的面具, 這樣的貪官並不少見。 不過, “機關算盡太聰明”, 演技再高, 總有演砸的時候。 “兩面人”的戲段, 終究是醜劇。

“這種口是心非的‘兩面人’, 對黨和人民事業危害很大, 必須及時把他們辨別出來、清除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向“兩面人”亮劍。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也明確提出, 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 隨著反腐不斷深入, 治理“兩面人”已成為從嚴治黨的重要課題。

透視本質, 畫出“眾生相”

“兩面人”古已有之, 被視為政治公害。 荀子曾把“口言善, 身行惡”的“兩面人”稱為“國妖”,

認為治國者要“除其妖”。

我們党歷來向“兩面人”說不。 黨章明確規定, “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習近平總書記給“兩面人”畫出入木三分的“眾生相”:

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 要別人堅定理想信念, 自己卻篤信風水、迷信“大師”;

有的口頭上表態堅定不移反腐敗, 背地裡對涉及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不追問、不報告;

有的張口“廉潔”、閉口“清正”, 私底下卻瘋狂斂財……

對號入座, “兩面人”在現實中不乏其人。

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曾說了不少諸如“腐敗沒有後悔藥”之類的話, 暗地裡卻打招呼干擾紀委辦案;

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落馬之前言辭“懇切”, 請別人監督自己, 私下卻瘋狂斂財、多次出入豪華會所;

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常常把“守紀律講規矩”掛在嘴上, 背地裡卻全家上陣、大肆貪腐。

一些領導幹部做“兩面人”, 不僅帶壞一批人, 污染政治生態, 而且會對社會價值觀造成衝擊、帶來混亂。 “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網友之言雖不無調侃,

但其中的焦慮足以灼痛人心。 建設清正廉明的政治, 必須剷除“兩面人”這個重要污染源。

除惡務盡, 當有“照妖鏡”

識破“兩面人”, 清除“兩面派”, 得有去偽存真的“照妖鏡”, 更得有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

正如《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所言: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觀人識人從來不簡單。

不僅要聽其言, 更要觀其行;不僅要看當面的表現, 也要看私底下的行為;不僅要看其一時怎麼做, 也要看其一貫怎麼做;不僅要問同僚的看法, 也要問群眾的口碑。

“聽其言量其心志, 觀其行測其力, 析其作辨其才華, 聞其譽察其品格”。

聚焦一個“實”字,多管道、多層次、多側面識別和考察幹部,才能不為口號所迷,不為表像所惑,客觀真實地瞭解幹部。

很多案例警示我們,“兩面人”的潛伏期一般較長,“帶病提拔”“邊腐邊升”是其人生常見“劇情”。

“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監督缺失,為“兩面人”提供了生存土壤。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腐敗的馬腳是藏不住的,關鍵要有監督的“火眼金睛”。

突出一個“嚴”字,把黨內監督、巡視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方式都啟動起來,構築起無所不在的監督網,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境,“兩面人”就難以遁形,“臺上喊廉、台下撈錢”的戲碼就再也演不下去。

聚焦一個“實”字,多管道、多層次、多側面識別和考察幹部,才能不為口號所迷,不為表像所惑,客觀真實地瞭解幹部。

很多案例警示我們,“兩面人”的潛伏期一般較長,“帶病提拔”“邊腐邊升”是其人生常見“劇情”。

“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監督缺失,為“兩面人”提供了生存土壤。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腐敗的馬腳是藏不住的,關鍵要有監督的“火眼金睛”。

突出一個“嚴”字,把黨內監督、巡視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方式都啟動起來,構築起無所不在的監督網,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境,“兩面人”就難以遁形,“臺上喊廉、台下撈錢”的戲碼就再也演不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