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虞愛華:精神文明建設為治國興邦凝魂聚力

高度重視和發揮文明的力量, 以務實有效舉措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

十八大以來, 在黨中央的指引下, 精神文明建設與黨和國家整體形勢同步向上向好, 主旋律更加響亮, 精氣神更加充盈, 正能量更加強勁, 新風尚更加彰顯。 凡是過去, 皆為序章。 要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 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設做得更好。

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 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深刻闡明了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豐富發展了我們党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 至少有4個方面的創新成果:

在座標上有新定位。 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 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和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等重大問題。 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來抓, 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 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

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

在內涵上有新拓展。 強調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國家有力量。 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 在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 開展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宣傳教育,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革命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人民心中閃亮, 緊緊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

在規律上有新概括。 強調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 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 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 要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

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 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 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要德與法結合推進,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規範轉化為法律規範, 通過法律的強制力來強化道德作用, 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實踐上有新要求。 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精神文明建設要以人為本、共建共用, 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 辦實事、講實效,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創新內容和載體, 改進方式和方法, 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堅持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治國興邦的重大戰略

推進新起點上的精神文明建設, 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統領, 以《關於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為抓手, 堅持鍥而不捨、德法相濟、久久為功, 不斷將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準, 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豐潤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條件。

作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脊樑”來鍛造。 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 可能一打就垮;而沒有軟實力的話, 則可能不打自垮。 歷史經驗也表明, 具有精神力量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 擁有文化支撐的事業才能持久長久。要著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高舉精神旗幟,傳承精神基因,強化精神紐帶,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全國人民增強“四個自信”。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實施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振興傳統工藝,加快地方戲曲振興發展,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鼓舞和激勵全國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作為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的“基石”來夯實。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不能說只要群眾物質生活好就可以了。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要更加自覺地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小康建設,把文化的蛋糕做大,讓廣大人民群眾既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堅持不懈用主流意識形態佔據城鄉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提供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增進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不斷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作為凝聚共識、增進團結的“紐帶”來維繫。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決定事業成敗,要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聚焦“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一思想、引導輿論、凝聚人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中心環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體現到精神文明建設各個環節,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經常抓、長期抓,真正叫響、做實,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載體”來落實。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也表明,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繼續把為民、利民、惠民體現在工作各個方面,做到精神文明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建共用。要順應發展新要求,把握群眾新期待,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為重點,從群眾最受歡迎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多辦好事實事,多解難事愁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堅持把党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落到實處

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尤其需要加強党的領導,把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全神貫注。黨委負主體責任,黨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黨政齊抓共管,需要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上定神不走神、聚神不分神。實行“三個一同”,即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查考核。做到“四個一樣”,即像增強硬實力一樣增強軟實力,像建設城市高樓大廈一樣建設精神大廈,像提高收入水準一樣提高道德水準,像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一樣改善城鄉文明環境。

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發力,彈好鋼琴,努力做到“三個平衡”,即城市和農村平衡、網上和網下平衡,社會文明程度與公民文明素質平衡,努力實現全域文明、全體文明、全程文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全程把控。遵循精神文明建設在頭腦裡搞建設的特點,精准化把握、全鏈條管控。做到“三個防止”,即防止“一刀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防止“一陣風”,保持抓鐵有痕的力度和一抓到底的韌勁,切忌抓抓停停、鬆鬆散散;防止“一頭熱”,堅決糾正“領導熱、群眾冷”“上面熱、下面冷”的傾向,始終保持精神文明建設熱在基層、熱在群眾。

全力以赴。文明委及其文明辦承擔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協調重任,要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精神文明建設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要堅持文活武練、大事大抓,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人人有激情,天天在狀態,以良好精神風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017年9月27日《光明日報》第14版理論版頭條)

擁有文化支撐的事業才能持久長久。要著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高舉精神旗幟,傳承精神基因,強化精神紐帶,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全國人民增強“四個自信”。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實施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振興傳統工藝,加快地方戲曲振興發展,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鼓舞和激勵全國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作為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的“基石”來夯實。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不能說只要群眾物質生活好就可以了。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要更加自覺地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小康建設,把文化的蛋糕做大,讓廣大人民群眾既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堅持不懈用主流意識形態佔據城鄉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提供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增進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不斷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作為凝聚共識、增進團結的“紐帶”來維繫。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決定事業成敗,要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聚焦“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一思想、引導輿論、凝聚人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中心環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體現到精神文明建設各個環節,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經常抓、長期抓,真正叫響、做實,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載體”來落實。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也表明,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繼續把為民、利民、惠民體現在工作各個方面,做到精神文明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建共用。要順應發展新要求,把握群眾新期待,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為重點,從群眾最受歡迎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多辦好事實事,多解難事愁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堅持把党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落到實處

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尤其需要加強党的領導,把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全神貫注。黨委負主體責任,黨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黨政齊抓共管,需要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上定神不走神、聚神不分神。實行“三個一同”,即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查考核。做到“四個一樣”,即像增強硬實力一樣增強軟實力,像建設城市高樓大廈一樣建設精神大廈,像提高收入水準一樣提高道德水準,像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一樣改善城鄉文明環境。

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發力,彈好鋼琴,努力做到“三個平衡”,即城市和農村平衡、網上和網下平衡,社會文明程度與公民文明素質平衡,努力實現全域文明、全體文明、全程文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全程把控。遵循精神文明建設在頭腦裡搞建設的特點,精准化把握、全鏈條管控。做到“三個防止”,即防止“一刀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防止“一陣風”,保持抓鐵有痕的力度和一抓到底的韌勁,切忌抓抓停停、鬆鬆散散;防止“一頭熱”,堅決糾正“領導熱、群眾冷”“上面熱、下面冷”的傾向,始終保持精神文明建設熱在基層、熱在群眾。

全力以赴。文明委及其文明辦承擔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協調重任,要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精神文明建設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要堅持文活武練、大事大抓,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人人有激情,天天在狀態,以良好精神風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017年9月27日《光明日報》第14版理論版頭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