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獨角獸”闖出新天地 矽谷承認美企開始抄中國

曾幾何時, “山寨”像一頂沉重的帽子, 壓得中國企業抬不起頭;而如今, 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創新的典範。

《南華早報》曾刊登業內人士文章稱,

中國公司經過長期演變, 已經有了自己的創新系統, 正影響著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

在互聯網金融、新型社交媒體、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領域, 中國科技公司都處於領導地位。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的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中, 多家中國科技企業與西方公司一起名列榜單。

在無人機領域, 中國的兩家公司甚至是世界級的創新領導者, 其中一家的市場份額還達到70%。

與西方科技公司只注重發展一種模式不同, 中國公司往往將觸角伸向多個領域。 多種功能融為一體, 增加了使用者黏性,

比模式單一的創新產品更具吸引力。

比如, 一款即時通信軟體, 也可能是社交網路平臺、遊戲平臺, 同時還載入了其他應用。 現在, 不少西方科技公司都將中國即時通信應用的戰略和功能作為明確的參考物件。

另外, 中國的共用單車、支付模式等也都成為了外國公司學習的對象。

連矽谷都承認, 現在都是美國公司在抄中國了。

美國一家視頻遊戲播出平臺的創始人說:“正如所有人都希望掌握矽谷的動態, 我覺得人們也應瞭解來自中國的創新。 可以看到, 很多中國創新正擴散至美國。 ”

一家美國打車軟體公司的創始人預計, 未來5年, 更多的創新、發明和公司將在中國出現, 而不是在矽谷。

矽谷某風投公司的合夥人更是直言, 中國的模式正在被美國複製。

現在, 在印尼、印度、奈及利亞等國, 已經開始出現不少中國公司的翻版。

英國《經濟學人》9月22日刊登的文章則表示, 在這場創新浪潮中, 中國的初創公司也不甘落後, 它們不僅毫不遜色於那些已經站穩腳跟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還在同類美國公司中脫穎而出, 甚至將業務發展到全球。

2014年到2016年, 這些初創公司吸引了7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90.6億元)的風險投資。 而在2011年到2013年, 這個數字只有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5.3億元)。

▲2016年中國和其他國家風投公司對技術投資的情況對比

目前,中國89家“獨角獸”企業(指估值不少於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總估值超過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139.2億元),已逼近美國“獨角獸”公司的總估值。

▲中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估值對比

中國式創新能發展得如此迅猛,得益於中國本土得天獨厚的條件。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首先,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足夠的空間供企業施展拳腳。與歐洲相比,這裡語言統一,各地文化接近;與美國相比,這裡的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優越。企業在這裡開展業務很方便。

此外,中國有著各個方面對科技公司十分友好的市場。中國消費者勇於嘗試新鮮事物,願意接觸自己不熟悉的品牌。中國的智慧手機滲透率以及互聯網普及率也非常高,科技公司要接觸這些用戶十分方便。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孕育出不少金融科技創業公司。

如今,中國公司還在往更深的科技領域探索,使用到的世界級技術涉及超級計算、基因編輯等。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科技公司下一個成功故事或許發生在手機微支付、軟體服務以及安全領域。

中國式創新又會書寫出什麼奇跡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6年中國和其他國家風投公司對技術投資的情況對比

目前,中國89家“獨角獸”企業(指估值不少於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總估值超過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139.2億元),已逼近美國“獨角獸”公司的總估值。

▲中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估值對比

中國式創新能發展得如此迅猛,得益於中國本土得天獨厚的條件。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首先,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足夠的空間供企業施展拳腳。與歐洲相比,這裡語言統一,各地文化接近;與美國相比,這裡的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優越。企業在這裡開展業務很方便。

此外,中國有著各個方面對科技公司十分友好的市場。中國消費者勇於嘗試新鮮事物,願意接觸自己不熟悉的品牌。中國的智慧手機滲透率以及互聯網普及率也非常高,科技公司要接觸這些用戶十分方便。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孕育出不少金融科技創業公司。

如今,中國公司還在往更深的科技領域探索,使用到的世界級技術涉及超級計算、基因編輯等。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科技公司下一個成功故事或許發生在手機微支付、軟體服務以及安全領域。

中國式創新又會書寫出什麼奇跡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