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再去海南島旅遊,你應該看看完全不一樣的中西部風情

在海南自駕行, 如果僅僅跑跑平坦的東線高速沿線, 妄圖窺一斑而見全豹, 將椰風海韻、沙白水清當作海南的唯一定義, 那是沒見識的“見識”。 熱帶雨林裡的最美公路, 密林深處的神秘瀑布, 濕氣氤氳下的黎族村寨, 綿延百里的無人海岸線, 火山岩、最美日落、古鹽田、古村落……一路行來, 你不僅能發現一個超乎想像的新鮮海南, 還能收穫顛覆海南傳統旅遊套路的自由和快感。

遠在外地的朋友阿寶電話裡問我, 海南除了海還有什麼?我僅回答:買張機票飛過來吧, 我帶你見識不一樣的海南, 順便帶你見見我的小妾。

“哦?你啥時候有了妾?!”電話另一頭傳來他的驚詫。 接機的時候, 阿寶和阿朱見到了我的“小妾”——一輛二手“維特拉”, 沒想到我的“小妾”讓他唏噓不已。 一番休整之後, 我們並沒有太多耽擱, 便開始了計畫已久的“海南中西線發現之旅”。

發現第一程:瓊中盤亙鐘靈毓秀間

路線:海口—屯昌—瓊中—五指山—三亞

百花嶺上探訪熱帶雨林大瀑布

第一站, 向著屯昌出發。 海屯高速去年年底全線開通, 汽車行駛在雙向四車道的高速路上, 相比原先的老國道簡直天襄之別。 沿途車輛甚少, 路面平坦, 標識醒目, 高速公路兩旁風景如畫。 40分鐘後, 公路旁綿延盤亙的臥龍山進入視野, 屯昌已經近在眼前, 令人期待的旅途也將正式開始。 為避免疲勞, 我們首天的行程安排得並不緊湊, 除了美麗的木色湖, 其他並沒有多逛, 畢竟這裡離海口太近了, 沒有什麼可以發現的感覺。

氤氳青翠的瓊中山區腹地, 正藏著我們期待已久的百花嶺大瀑布。

屯昌往瓊中方向, 因為沒有了便捷的高速公路, 所以只能苦逼地走海榆中線G224國道(限速70公里/小時)。 與一路向南一條道走到底的海屯高速相比, 行走國道的伊始讓我們有點不適:一遇到修路路段, 就只能單車道放行, 緩慢的行進速度讓大家都有些著急;越靠近村鎮, 路上的行人、摩托車、三輪車也越多。 好在國道兩邊越來越多的山地森林景觀,

緩解了我們的煩躁情緒。 阿寶取出了CD, 久石讓的音樂開始從汽車音響裡流淌出來, 車窗外的藍天、白雲、綠林、村莊……絲毫也不遜色於宮崎駿的世界。

到了瓊中縣城營根鎮, 我們雨林探奇之旅才剛剛開始。 瓊中地處海南島中部, 五指山北麓的熱帶地區, 雨林環境遍佈境內。 於諸多景點中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百花嶺瀑布, 當地人告訴我, 瀑布距營根鎮西南6公里。 過縣政府的大樓往西, 不多遠就是一座極具黎苗風情特色的百花廊橋。 廊橋紅柱銀頂, 長約兩百米, 處於風景秀麗的百花嶺下, 四面群山環繞, 溪流蜿蜒而過。 過百花廊橋, 沿山路一直向上, 遠遠眺望, 山間隱約可見一道規模不大的瀑布像銀鏈一般正懸掛在濃密碧綠之間。

但據我的判斷, 這一定不是百花嶺瀑布。

悄悄耳語的黎族姑娘。

我們將“小妾”停在景區門口, 轉而搭乘電瓶車上山。 沿著“百花嶺雲梯”石階而上, 景區內古樹參天、藤蘿密佈, 旁邊是潺潺小溪, 石景、山景、奇異鮮花和植被……好一派雨林風光。 走了將近百來米,隨著水流激蕩聲越來越響,臺階一轉,百花嶺瀑布躍然而現!如果說,之前在對面山路上看見的還只是一支流淌在崇山茂林間的“涓涓細流”,而眼前的百花嶺大瀑布才算真正展露出海南瀑布的風采:它像一面白色雨簾,把兩邊長滿雜草和樹木的石壁悄悄分割開來,水流從山崖頂端順著岩壁飄逸而下近300米。飛珠濺玉,衝擊著崖底高矮不一的石塊,形成一個面積不大卻貌似很深的水潭,然後水流溢出繼續往山下潺潺而去。前人為其作詩贊曰“煙雨滂沱起南天,白練雲飄萬山巔,黃果大湫亦遜色,百花流水觀空前。”

“天上”什寒村

下了百花嶺,我們朝著海南海拔最高的山村“什寒村”進發。“小妾”也重新回到了海榆中線G224。這一段最初是山路,彎多路急,常常路邊就是懸崖深谷,陡峭驚險。不過這恰恰是“小妾”“發飆”的最好機會,別看它跑高速不行,爬坡可是極為給力,開著空調3檔輕輕鬆松地爬著一座座山坡。越往上走,沿路風景越美,雲霧繚繞的五指山高大身影不時映入眼簾,一排排梯田與山並行,呈波浪狀在對面鋪展開來。梯田兩旁茂密的森林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惱人的暑氣。就這樣大約爬行了半個小時,待走到有“指山觀景點”牌子的彎道處,看到了一面寫著“天上什寒水雲澗,誰人不暗戀桃花源。”的綠色看板。GPS顯示什寒村離我們僅有2公里的路程了,被盤山路繞得有些心悸的小夥伴們這才開始抖擻精神。

什寒村裡的黎族少女。什寒村是由黎族村和苗族村兩個部分組成,各自依山面對而建。

“天上什寒”聽起來很是詩意。什(念za,第二聲)寒,是黎語翻譯過來的,“什”是田的意思,整個詞彙可以理解成“寒冷的田地”。因為什寒村位於瓊中縣海拔近800米山嶺之上,是海南海拔最高的山村,理所當然的成了“海南最冷的村莊”。有資料記載,這裡歷史上曾經有零下6攝氏度的最低溫度記錄。什寒村由黎村和苗村兩個部分組成,各自依山面對而建。黎村有30多戶人家,苗村有57戶,總共400多常住村民。什寒村佈局精巧,建在盆地中間,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蔥蘢,水霧繚繞,白牆褐瓦的建築群錯落有致地鑲嵌其間。太陽被雲層遮擋,泛著白濛濛的光,倒映在水塘中,平添了一筆水墨韻味。

什寒村中心廣場旁的茅草屋裡出售各種漂亮的黎錦苗繡等手工製品。

棄車步入村內,街道整潔,房屋井然有序,家家戶戶的柵欄裡都栽植著花花草草,姹紫嫣紅。雞鴨鵝漫步其間,儼然一派世外桃源。遇到的路人無不和善,大人對我們抱以熱情的微笑,孩子們對我們做著鬼臉,踩著滑輪車輕巧地滑過我們身邊。

是夜,踏著朦朧的月色前往鄉村茶吧,空氣裡充斥著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與雞蛋花的幽香。茶吧在服務站的後院,有一排的木質欄杆和桌椅,四周種滿了山茶樹。一入座,發現這裡有俯瞰整個村莊景致的絕佳視野,只因是晚上,看得並不真切。幾盞掛在枝椏上的太陽能小提燈點亮了周圍的黑暗。晚風習習,本應是“秋老虎”肆虐的季節,在這裡毫無暑氣之戾,坐久了還需外批一件長衣。最寒冷的村莊所言不虛,只是這種冷不是冷冽刺骨的寒冷,而是一種極致的清涼,空氣中充盈著氧負離子,呼吸一陣都覺得醉人。一行人喝茶賞月,配以燒烤點心,逐漸遺忘了時光……

水稻成熟的季節,海南島中部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裡滿是快樂忙碌的景象

最刺激的五指山路十八彎

中線公路從瓊中開始幾乎是在崇山峻嶺間盤山而行,到了五指山段,更是九曲十八彎。這段路彎多路窄,險象環生。公路一邊山景妙曼,雲遮霧繞,宛若仙境;一邊卻是萬丈深淵,探頭朝山谷下望去,叢林茂盛、河水湍急、亂石嶙峋,而最窄的路段僅有一車多點的寬度。想起一句電影臺詞:“如果你面前有兩條路,走最難的那條”。是的,如果理解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話,也就不難理解海榆中線的五指山路段,為何會被車友列為海南最美的公路之一了。

行走在五指山腹地的偏僻小路上。

隨著公路的走向,五指山的頂峰開始在眼前忽左忽右的出現,薄霧像透明的紗巾,環繞著峰頂,細看之下,它似乎每分每秒都在變幻著不同的樣子。這段路上有幾處絕佳的“五指山觀山點”,可以在較近的距離下觀賞五指風韻。每到一處好看的觀山、觀景或者觀路點,阿寶和阿朱一準大喊“停車!”,然後保持手機、相機齊上陣的狀態,試圖要辨別出不同地段和角度看到的五指山有什麼別樣風采。

都說在五指山山路開車跑一遭,車技一定會大幅提升,彎多、質地良好的水泥路面,更是路試的絕佳機會。別看咱這“小妾”身體短小,然而1.8L直列自然吸氣發動機,純機械分時四驅,加裝中央差速鎖,那配置可是杠杠滴,非常適合爬坡。阿寶和阿朱都是第一次來到五指山,不禁也有點技癢,強烈要求請我做一回副駕駛,想一試身手。兩人果然在上陡坡、下過坡彎、走髮卡上坡彎是驚呼連連,大喊過癮!“別著急嚷嚷,這比起五指山漂流,還不是極致,最多也就是小巫見大巫!”我受不了他們的“喧鬧”,便試著用新的目標來誘惑他們。不過顯然這招對他們倆不起作用,他們倆看起來還是興奮異常。興許是這深山密林反而激起了他們的鬥志,恨不能化身泰山去領略這熱帶雨林。

與前一段的瓊中五指山區不同,在途經南部保亭縣的六弓鄉時,這裡已經結束了繁忙的秋收。

送他們到了五指山漂流的起點五指山天戶水庫,我把車開回漂流終點等待他們。漂流起點到終點只有3公里。一個多小時後,“小妾”又開始拉著我們三人上路了。車在三叉路口左拐進入保亭,婀娜多姿的七仙嶺進入視野。七仙嶺仍然在改建封山中,我們也只好臨時改改道去三亞住宿。

發現第二程:去東方尋找最美日落

路線:樂東—東方—昌江

來海南,沒有看到海的旅途是不完美的,不到三亞也是遺憾的。不過對於我們幾個多次來過三亞的玩家來說,這兒充其量只能算是此次自駕海南中西線的中途集結地。

從三亞出來上西線高速,一行人就開始為哪裡是西線觀日落的絕佳地點而爭論不休,位於西線綿長海岸線上的樂東鶯歌海、東方魚鱗洲、昌江棋子灣成為討論的焦點。哪裡是海南的最西邊,哪裡離赤道最近?這些應該都有準確記載,只是“最美”的定義又該怎麼界定呢?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這三處都是我們西線海岸自駕的必經之路,不實踐一番又怎麼能知道?只可惜我們的整個自駕行程只剩下兩天了,而最後一天還要留給儋州,所以一天之內我們肯定只能看到一次日落。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我們只能留下些許遺憾和念想,等待以後再去發現。

鶯歌海鹽場。白花花的海鹽被堆成一座座小山,像縮小版的雪山。

寂寞鶯歌海

鶯歌海鎮離三亞只有1個小時的車程。從三亞沿海南西線高速一路像西偏北行駛穿過樂東黃流鎮,再往西莫約10公里,經過一個水庫,公路邊依稀可見被攔成格子狀的片片海塘。我們已經聞到了大海的氣息,空氣中沁透著濃烈的鹹味。美麗海灣,鶯歌燕舞,鶯歌海好聽的名字讓人生出許多想像。真正來到的時候,才發現這裡太安靜了,沒有“鶯歌”,更無“燕舞”。

我們驅車尋找合適的地方把車子停下,越過欄杆,進入鹽場。鹽場面積很大,四周環繞著引水管道。渠裡竇閘處處,縱橫整然有序,白花花的鹽裸露著,堆成一座座小山,像縮小版的雪山一般,甚是奇妙。我的小夥伴們開始在鹽地裡奔跑,身後騰起一股股鹽浪,我透過相機鏡頭貪婪地窺視著面前這個銀白的世界。“鹽田萬頃鶯歌海,燒幹海水變銀山”這句郭若沫當年造訪鶯歌海時留下的詩句,絕對是這個景致的寫實描述。臨走時,聽說這裡的鹽做理療效果不錯,我們每人裝了一小袋子。

淒美的魚鱗洲

之前未曾到過東方市,於是先入為主的錯誤,“顧名思義”地把“魚鱗洲”誤解為是形容北部灣海域波光粼粼的海景。這次來之前做了點功課,方知貽笑大方。魚鱗洲是一座濱海石山,山岩重疊,高90米,為八所港的最高點。清康熙年間這裡就是海南的風景名勝地。據清道光《瓊州府志》記載,“突起一峰高30丈,石洞高下重疊如魚鱗。”故得名魚鱗洲。

魚鱗洲海岸東方燈塔

從八所立交下高速,進入東方市就直接驅車往西行,導航顯示魚鱗洲距離我們不到6公里。路況比我們想像得要平坦、乾淨,一路沒有遇到阻礙,車一直開到了海邊。海灘的沙子呈金黃色,沙灘上撒滿小貝殼和碎石,沿著海灣無限延伸,一座孤立的石頭山突兀聳立在沙灘一端。小山上野草雜生,頂端建有一個航標燈塔。遠觀這石山,層層疊疊的岩石表面與雜草相融,在正午的烈日下確實像磷光閃閃的魚鱗。後人為此演繹了一個動人的傳說:妻子因思念死去的丈夫,變成海燕日夜不停銜泥掩埋丈夫的屍體,日積月累,墳墓壘成高山,重重疊疊的泥土像魚鱗片片。

細看之下,魚鱗洲海岸的岩石確有幾分“魚鱗”的樣子。

這燈塔是北部灣重要的航標,卻不對外開放。順著修建的臺階能只能走到小山半山腰,一面紅瓦白磚建成的牆門緊閉,把上坡頂的路堵上。但這個高度足夠鳥瞰對面八所港的一座座塔吊的繁忙景象。回想起那段慘烈的歷史,當年日軍強征中國數萬勞工和東南亞的戰俘修建石碌至八所的鐵路和八所港,上萬勞工屍骨就掩埋在這裡,令人悲慟。站立于石山之上,我思緒萬千,無論是屈辱悲慘的歷史,還是憂傷的傳說都已經遠去,唯有波濤翻滾的大海與沉默的礁岸,依舊日復一日唇齒相依。

棋子灣看那銷魂日落

根據時間來看,棋子灣已經成為了我們觀賞日落的必然選擇。離開魚鱗洲,從八所立交重新上了高速,我們馬不停蹄地直奔昌化鎮,今晚要住在鎮上的小旅館裡了。

進入昌化鎮,時間尚早,我們趕緊在鎮上找一家旅店卸下行李。海風的鹹味,烈日暴曬後的黏稠,已經讓我們煎熬了大半天,急需洗漱一番,解除旅途勞累。待稍息片刻,交待了店家晚餐的伙食安排,換上登山鞋扛著相機,便出門奔向棋子灣海灘。車無法開到海灘邊,需要徒步進去。棋子灣灣長20公里,有大角、中角、小角、仙人足跡、峻壁角等許多優美的天然景觀,聽當地人說要想真正走完棋子灣要用兩天的時間。而我們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只能各自尋找一個絕佳的觀日落的地點,等待著太陽沉入大海的動人一刻。

棋子灣落日。在不同的時刻,可以把海面染出不同色彩。

棋子灣小角的岩石千姿百態、各有神韻,長年累月海水浸泡而自然形成。海灘邊種滿成片的木麻黃,我沿著沙灘走到轉角之處,那石頭海灘的世界便展現在眼前。眼睛朝著一個方向,望著天際,努力地不眨眼睛。西邊的晚霞忽而金光琉璃,忽而紅彤火燒,瞬息萬變的旖旎讓人暈眩、迷醉、癡狂……夕陽以自己的軌跡輕柔地穿透雲層,使得海面時而幽藍,時而姹紫,時而紅彤……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詳盡細緻地看著一輪紅日緩慢降落。不一會兒,海面上只剩下一片緋紅的餘暉,海面在經歷了一陣如火的燃燒後逐漸回復了平靜,整個世界寧靜下來。隨後的時光如同大片的留白,讓我意猶未盡地對著大海發呆。我就地躺在沙灘上,浪花沖上沙灘,反復輕吻著腳丫,再緩慢的回退,留下白色的痕跡,像姑娘裙角精緻的蕾絲花邊,褪去時遺留下卵石和小貝殼,像是大海送給我們黃昏的禮物,真銷魂啊!不知道明天又會有怎樣的景致呈現給我們呢?

發現第3程:重走海南文史之路

路線:昌江—儋州—海口

我們自駕遊最後一日的行程從東坡書院開始。西線高速過了白馬立交,往前到新洲鎮,有下高速往東坡書院的路牌指引,一條筆直的路可以直達書院。

東坡書院大門是清代遺存下來的,式樣古樸典雅。紅牆環抱著整個書院,透著寧靜和幽遠。整個書院古樸幽雅、環境整潔,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古味濃厚。書院裡有載酒亭、載酒堂、奧堂龕等古色古香的建築。東側裡有一口井,名稱為“欽帥泉”,據說是東坡先生和弟子所挖。載酒亭兩邊是種滿了荷花的池塘,只是這個季節沒有荷花盛開,但是滿池的荷葉鋪滿了水面,綠意悠悠。

兩株高大的松柏立于蘇東坡的塑像兩旁,東坡先生昂首遠方,手握書卷,腳踏芒鞋,俊逸灑脫,儒雅風流,“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唯有松柏般的氣節才能比擬東坡先生豪邁豁達的胸懷。東坡先生在儋州謫居三年,設學館,講授詩書,傳播中原文化,開創儋、瓊科舉及第之先河。後人為表達敬仰和紀念在載酒堂舊址上修建了書院。時至今日,東坡書院便成了儋州人的精神家園。

中和古鎮殘破的“武定門”和古城牆

“穿越”中和古鎮

從東坡書院出來,往中和古鎮而去。炎熱的正午,古街上塵土飛揚,暑氣蒸騰,牛車往來。“武定門”三個字雕刻在古城牆拱形門正上方,被繁茂的綠葉所遮蓋。看得出城門已經年代久遠,牆壁脫落石磚凸現,長滿了綠色藤蔓。走過城門,一股深邃悠遠的涼意撲面而來,路面上的青磚早已被來往的牛車碾壓成了深深淺淺的溝槽。殘留的城牆上草木很高,失去光澤的牆壁上的雕花依稀可見,建築的天頂也快要被綠色植物鋪蓋嚴實。一輛牛車慢悠悠地從遠處走來,走過我們的車邊,慢悠悠地走出城門,就像是正在走進另一個時空。古老的城牆下,我們佇立良久,盡情著感受歲月的滄桑悠遠。

海南北部灣儋州地區的千年古鹽田

儋州故城位於儋州市中和鎮西部,據史料記載,其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為唐、宋、元、明、清及民國各代儋州(軍、縣)治所所在地,目前是海南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舊址。原以為在中和古鎮能見到一座宏偉的古老建築群,然而這種處於半建設狀態的中和古鎮卻讓我們難免失望,原始的老建築已幾近消逝,只有殘餘些許破落的房子夾雜其間。詢問路人,得知城門口正對面本來還有一幢古宅邸,半個月前剛剛被拆。他們說這裡要重新規劃,要建一個古城鎮。問什麼時候才能建好,卻得到“不知道”的回應。原定要去景點光帝廟和魁星塔的願望也就此作罷,想來也只會剩下孤零零的一個座標,跟周遭的環境可能不相融合。

峨蔓鎮“龍門激浪”附近黝黑色的火山岩石被大海不斷沖洗著。

去龍門激浪要經過木棠鎮和峨蔓鎮,大朵白雲漂浮在湛藍的天上,一路上“小妾”載著我們掠過成排成片的桉樹林。路的左邊,寧靜湛藍的大海隱約可見。正前方,白色大風車赫然出現,矗立於綠林中,扇葉有規律地旋轉。越開越近,才發現風車的體積嚴重超出我們的想像,就像一個龐然大物屹立在“綠海”之中。

晌午時分,陽光炙熱,我將“小妾”停在一棵大松樹下的綠蔭下。一條小徑向海岸傾斜,踩著形狀各異的火山岩石堆走下去,海景變得更加開闊,在強烈的日照下,海面波光粼粼。一面長滿綠林的石壁,像被削過一般,層層疊進,植被從石壁蔓延到海灘,黝黑的火山岩石連接著潔淨白亮的沙灘,再過去就是清澈的海水,形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奇觀。

經過5天的奔波,我們終於回到了海口。

“龍門”還要再沿海邊公路一直向前。“龍門”實際是一個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的甕門。據說中空通風,北風吹來,卷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可以響徹10餘裡,故而得名“龍門激浪”。甕門口石壁旁爬滿了野鳳梨樹和仙人掌,石甕下方清涼無比,面朝大海,浪撞岩石,似有亙古般的吟唱……日落前,“小妾”載著我們三人駛上了西線高速路往海口的路段。五天的中西線自駕游雖然完美地結束了,但一路的風景卻開始像播放幻燈片一樣呈現在後視鏡中。

海南島中西部環線自駕路線圖

走了將近百來米,隨著水流激蕩聲越來越響,臺階一轉,百花嶺瀑布躍然而現!如果說,之前在對面山路上看見的還只是一支流淌在崇山茂林間的“涓涓細流”,而眼前的百花嶺大瀑布才算真正展露出海南瀑布的風采:它像一面白色雨簾,把兩邊長滿雜草和樹木的石壁悄悄分割開來,水流從山崖頂端順著岩壁飄逸而下近300米。飛珠濺玉,衝擊著崖底高矮不一的石塊,形成一個面積不大卻貌似很深的水潭,然後水流溢出繼續往山下潺潺而去。前人為其作詩贊曰“煙雨滂沱起南天,白練雲飄萬山巔,黃果大湫亦遜色,百花流水觀空前。”

“天上”什寒村

下了百花嶺,我們朝著海南海拔最高的山村“什寒村”進發。“小妾”也重新回到了海榆中線G224。這一段最初是山路,彎多路急,常常路邊就是懸崖深谷,陡峭驚險。不過這恰恰是“小妾”“發飆”的最好機會,別看它跑高速不行,爬坡可是極為給力,開著空調3檔輕輕鬆松地爬著一座座山坡。越往上走,沿路風景越美,雲霧繚繞的五指山高大身影不時映入眼簾,一排排梯田與山並行,呈波浪狀在對面鋪展開來。梯田兩旁茂密的森林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惱人的暑氣。就這樣大約爬行了半個小時,待走到有“指山觀景點”牌子的彎道處,看到了一面寫著“天上什寒水雲澗,誰人不暗戀桃花源。”的綠色看板。GPS顯示什寒村離我們僅有2公里的路程了,被盤山路繞得有些心悸的小夥伴們這才開始抖擻精神。

什寒村裡的黎族少女。什寒村是由黎族村和苗族村兩個部分組成,各自依山面對而建。

“天上什寒”聽起來很是詩意。什(念za,第二聲)寒,是黎語翻譯過來的,“什”是田的意思,整個詞彙可以理解成“寒冷的田地”。因為什寒村位於瓊中縣海拔近800米山嶺之上,是海南海拔最高的山村,理所當然的成了“海南最冷的村莊”。有資料記載,這裡歷史上曾經有零下6攝氏度的最低溫度記錄。什寒村由黎村和苗村兩個部分組成,各自依山面對而建。黎村有30多戶人家,苗村有57戶,總共400多常住村民。什寒村佈局精巧,建在盆地中間,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蔥蘢,水霧繚繞,白牆褐瓦的建築群錯落有致地鑲嵌其間。太陽被雲層遮擋,泛著白濛濛的光,倒映在水塘中,平添了一筆水墨韻味。

什寒村中心廣場旁的茅草屋裡出售各種漂亮的黎錦苗繡等手工製品。

棄車步入村內,街道整潔,房屋井然有序,家家戶戶的柵欄裡都栽植著花花草草,姹紫嫣紅。雞鴨鵝漫步其間,儼然一派世外桃源。遇到的路人無不和善,大人對我們抱以熱情的微笑,孩子們對我們做著鬼臉,踩著滑輪車輕巧地滑過我們身邊。

是夜,踏著朦朧的月色前往鄉村茶吧,空氣裡充斥著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與雞蛋花的幽香。茶吧在服務站的後院,有一排的木質欄杆和桌椅,四周種滿了山茶樹。一入座,發現這裡有俯瞰整個村莊景致的絕佳視野,只因是晚上,看得並不真切。幾盞掛在枝椏上的太陽能小提燈點亮了周圍的黑暗。晚風習習,本應是“秋老虎”肆虐的季節,在這裡毫無暑氣之戾,坐久了還需外批一件長衣。最寒冷的村莊所言不虛,只是這種冷不是冷冽刺骨的寒冷,而是一種極致的清涼,空氣中充盈著氧負離子,呼吸一陣都覺得醉人。一行人喝茶賞月,配以燒烤點心,逐漸遺忘了時光……

水稻成熟的季節,海南島中部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裡滿是快樂忙碌的景象

最刺激的五指山路十八彎

中線公路從瓊中開始幾乎是在崇山峻嶺間盤山而行,到了五指山段,更是九曲十八彎。這段路彎多路窄,險象環生。公路一邊山景妙曼,雲遮霧繞,宛若仙境;一邊卻是萬丈深淵,探頭朝山谷下望去,叢林茂盛、河水湍急、亂石嶙峋,而最窄的路段僅有一車多點的寬度。想起一句電影臺詞:“如果你面前有兩條路,走最難的那條”。是的,如果理解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話,也就不難理解海榆中線的五指山路段,為何會被車友列為海南最美的公路之一了。

行走在五指山腹地的偏僻小路上。

隨著公路的走向,五指山的頂峰開始在眼前忽左忽右的出現,薄霧像透明的紗巾,環繞著峰頂,細看之下,它似乎每分每秒都在變幻著不同的樣子。這段路上有幾處絕佳的“五指山觀山點”,可以在較近的距離下觀賞五指風韻。每到一處好看的觀山、觀景或者觀路點,阿寶和阿朱一準大喊“停車!”,然後保持手機、相機齊上陣的狀態,試圖要辨別出不同地段和角度看到的五指山有什麼別樣風采。

都說在五指山山路開車跑一遭,車技一定會大幅提升,彎多、質地良好的水泥路面,更是路試的絕佳機會。別看咱這“小妾”身體短小,然而1.8L直列自然吸氣發動機,純機械分時四驅,加裝中央差速鎖,那配置可是杠杠滴,非常適合爬坡。阿寶和阿朱都是第一次來到五指山,不禁也有點技癢,強烈要求請我做一回副駕駛,想一試身手。兩人果然在上陡坡、下過坡彎、走髮卡上坡彎是驚呼連連,大喊過癮!“別著急嚷嚷,這比起五指山漂流,還不是極致,最多也就是小巫見大巫!”我受不了他們的“喧鬧”,便試著用新的目標來誘惑他們。不過顯然這招對他們倆不起作用,他們倆看起來還是興奮異常。興許是這深山密林反而激起了他們的鬥志,恨不能化身泰山去領略這熱帶雨林。

與前一段的瓊中五指山區不同,在途經南部保亭縣的六弓鄉時,這裡已經結束了繁忙的秋收。

送他們到了五指山漂流的起點五指山天戶水庫,我把車開回漂流終點等待他們。漂流起點到終點只有3公里。一個多小時後,“小妾”又開始拉著我們三人上路了。車在三叉路口左拐進入保亭,婀娜多姿的七仙嶺進入視野。七仙嶺仍然在改建封山中,我們也只好臨時改改道去三亞住宿。

發現第二程:去東方尋找最美日落

路線:樂東—東方—昌江

來海南,沒有看到海的旅途是不完美的,不到三亞也是遺憾的。不過對於我們幾個多次來過三亞的玩家來說,這兒充其量只能算是此次自駕海南中西線的中途集結地。

從三亞出來上西線高速,一行人就開始為哪裡是西線觀日落的絕佳地點而爭論不休,位於西線綿長海岸線上的樂東鶯歌海、東方魚鱗洲、昌江棋子灣成為討論的焦點。哪裡是海南的最西邊,哪裡離赤道最近?這些應該都有準確記載,只是“最美”的定義又該怎麼界定呢?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這三處都是我們西線海岸自駕的必經之路,不實踐一番又怎麼能知道?只可惜我們的整個自駕行程只剩下兩天了,而最後一天還要留給儋州,所以一天之內我們肯定只能看到一次日落。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我們只能留下些許遺憾和念想,等待以後再去發現。

鶯歌海鹽場。白花花的海鹽被堆成一座座小山,像縮小版的雪山。

寂寞鶯歌海

鶯歌海鎮離三亞只有1個小時的車程。從三亞沿海南西線高速一路像西偏北行駛穿過樂東黃流鎮,再往西莫約10公里,經過一個水庫,公路邊依稀可見被攔成格子狀的片片海塘。我們已經聞到了大海的氣息,空氣中沁透著濃烈的鹹味。美麗海灣,鶯歌燕舞,鶯歌海好聽的名字讓人生出許多想像。真正來到的時候,才發現這裡太安靜了,沒有“鶯歌”,更無“燕舞”。

我們驅車尋找合適的地方把車子停下,越過欄杆,進入鹽場。鹽場面積很大,四周環繞著引水管道。渠裡竇閘處處,縱橫整然有序,白花花的鹽裸露著,堆成一座座小山,像縮小版的雪山一般,甚是奇妙。我的小夥伴們開始在鹽地裡奔跑,身後騰起一股股鹽浪,我透過相機鏡頭貪婪地窺視著面前這個銀白的世界。“鹽田萬頃鶯歌海,燒幹海水變銀山”這句郭若沫當年造訪鶯歌海時留下的詩句,絕對是這個景致的寫實描述。臨走時,聽說這裡的鹽做理療效果不錯,我們每人裝了一小袋子。

淒美的魚鱗洲

之前未曾到過東方市,於是先入為主的錯誤,“顧名思義”地把“魚鱗洲”誤解為是形容北部灣海域波光粼粼的海景。這次來之前做了點功課,方知貽笑大方。魚鱗洲是一座濱海石山,山岩重疊,高90米,為八所港的最高點。清康熙年間這裡就是海南的風景名勝地。據清道光《瓊州府志》記載,“突起一峰高30丈,石洞高下重疊如魚鱗。”故得名魚鱗洲。

魚鱗洲海岸東方燈塔

從八所立交下高速,進入東方市就直接驅車往西行,導航顯示魚鱗洲距離我們不到6公里。路況比我們想像得要平坦、乾淨,一路沒有遇到阻礙,車一直開到了海邊。海灘的沙子呈金黃色,沙灘上撒滿小貝殼和碎石,沿著海灣無限延伸,一座孤立的石頭山突兀聳立在沙灘一端。小山上野草雜生,頂端建有一個航標燈塔。遠觀這石山,層層疊疊的岩石表面與雜草相融,在正午的烈日下確實像磷光閃閃的魚鱗。後人為此演繹了一個動人的傳說:妻子因思念死去的丈夫,變成海燕日夜不停銜泥掩埋丈夫的屍體,日積月累,墳墓壘成高山,重重疊疊的泥土像魚鱗片片。

細看之下,魚鱗洲海岸的岩石確有幾分“魚鱗”的樣子。

這燈塔是北部灣重要的航標,卻不對外開放。順著修建的臺階能只能走到小山半山腰,一面紅瓦白磚建成的牆門緊閉,把上坡頂的路堵上。但這個高度足夠鳥瞰對面八所港的一座座塔吊的繁忙景象。回想起那段慘烈的歷史,當年日軍強征中國數萬勞工和東南亞的戰俘修建石碌至八所的鐵路和八所港,上萬勞工屍骨就掩埋在這裡,令人悲慟。站立于石山之上,我思緒萬千,無論是屈辱悲慘的歷史,還是憂傷的傳說都已經遠去,唯有波濤翻滾的大海與沉默的礁岸,依舊日復一日唇齒相依。

棋子灣看那銷魂日落

根據時間來看,棋子灣已經成為了我們觀賞日落的必然選擇。離開魚鱗洲,從八所立交重新上了高速,我們馬不停蹄地直奔昌化鎮,今晚要住在鎮上的小旅館裡了。

進入昌化鎮,時間尚早,我們趕緊在鎮上找一家旅店卸下行李。海風的鹹味,烈日暴曬後的黏稠,已經讓我們煎熬了大半天,急需洗漱一番,解除旅途勞累。待稍息片刻,交待了店家晚餐的伙食安排,換上登山鞋扛著相機,便出門奔向棋子灣海灘。車無法開到海灘邊,需要徒步進去。棋子灣灣長20公里,有大角、中角、小角、仙人足跡、峻壁角等許多優美的天然景觀,聽當地人說要想真正走完棋子灣要用兩天的時間。而我們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只能各自尋找一個絕佳的觀日落的地點,等待著太陽沉入大海的動人一刻。

棋子灣落日。在不同的時刻,可以把海面染出不同色彩。

棋子灣小角的岩石千姿百態、各有神韻,長年累月海水浸泡而自然形成。海灘邊種滿成片的木麻黃,我沿著沙灘走到轉角之處,那石頭海灘的世界便展現在眼前。眼睛朝著一個方向,望著天際,努力地不眨眼睛。西邊的晚霞忽而金光琉璃,忽而紅彤火燒,瞬息萬變的旖旎讓人暈眩、迷醉、癡狂……夕陽以自己的軌跡輕柔地穿透雲層,使得海面時而幽藍,時而姹紫,時而紅彤……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詳盡細緻地看著一輪紅日緩慢降落。不一會兒,海面上只剩下一片緋紅的餘暉,海面在經歷了一陣如火的燃燒後逐漸回復了平靜,整個世界寧靜下來。隨後的時光如同大片的留白,讓我意猶未盡地對著大海發呆。我就地躺在沙灘上,浪花沖上沙灘,反復輕吻著腳丫,再緩慢的回退,留下白色的痕跡,像姑娘裙角精緻的蕾絲花邊,褪去時遺留下卵石和小貝殼,像是大海送給我們黃昏的禮物,真銷魂啊!不知道明天又會有怎樣的景致呈現給我們呢?

發現第3程:重走海南文史之路

路線:昌江—儋州—海口

我們自駕遊最後一日的行程從東坡書院開始。西線高速過了白馬立交,往前到新洲鎮,有下高速往東坡書院的路牌指引,一條筆直的路可以直達書院。

東坡書院大門是清代遺存下來的,式樣古樸典雅。紅牆環抱著整個書院,透著寧靜和幽遠。整個書院古樸幽雅、環境整潔,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古味濃厚。書院裡有載酒亭、載酒堂、奧堂龕等古色古香的建築。東側裡有一口井,名稱為“欽帥泉”,據說是東坡先生和弟子所挖。載酒亭兩邊是種滿了荷花的池塘,只是這個季節沒有荷花盛開,但是滿池的荷葉鋪滿了水面,綠意悠悠。

兩株高大的松柏立于蘇東坡的塑像兩旁,東坡先生昂首遠方,手握書卷,腳踏芒鞋,俊逸灑脫,儒雅風流,“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唯有松柏般的氣節才能比擬東坡先生豪邁豁達的胸懷。東坡先生在儋州謫居三年,設學館,講授詩書,傳播中原文化,開創儋、瓊科舉及第之先河。後人為表達敬仰和紀念在載酒堂舊址上修建了書院。時至今日,東坡書院便成了儋州人的精神家園。

中和古鎮殘破的“武定門”和古城牆

“穿越”中和古鎮

從東坡書院出來,往中和古鎮而去。炎熱的正午,古街上塵土飛揚,暑氣蒸騰,牛車往來。“武定門”三個字雕刻在古城牆拱形門正上方,被繁茂的綠葉所遮蓋。看得出城門已經年代久遠,牆壁脫落石磚凸現,長滿了綠色藤蔓。走過城門,一股深邃悠遠的涼意撲面而來,路面上的青磚早已被來往的牛車碾壓成了深深淺淺的溝槽。殘留的城牆上草木很高,失去光澤的牆壁上的雕花依稀可見,建築的天頂也快要被綠色植物鋪蓋嚴實。一輛牛車慢悠悠地從遠處走來,走過我們的車邊,慢悠悠地走出城門,就像是正在走進另一個時空。古老的城牆下,我們佇立良久,盡情著感受歲月的滄桑悠遠。

海南北部灣儋州地區的千年古鹽田

儋州故城位於儋州市中和鎮西部,據史料記載,其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為唐、宋、元、明、清及民國各代儋州(軍、縣)治所所在地,目前是海南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舊址。原以為在中和古鎮能見到一座宏偉的古老建築群,然而這種處於半建設狀態的中和古鎮卻讓我們難免失望,原始的老建築已幾近消逝,只有殘餘些許破落的房子夾雜其間。詢問路人,得知城門口正對面本來還有一幢古宅邸,半個月前剛剛被拆。他們說這裡要重新規劃,要建一個古城鎮。問什麼時候才能建好,卻得到“不知道”的回應。原定要去景點光帝廟和魁星塔的願望也就此作罷,想來也只會剩下孤零零的一個座標,跟周遭的環境可能不相融合。

峨蔓鎮“龍門激浪”附近黝黑色的火山岩石被大海不斷沖洗著。

去龍門激浪要經過木棠鎮和峨蔓鎮,大朵白雲漂浮在湛藍的天上,一路上“小妾”載著我們掠過成排成片的桉樹林。路的左邊,寧靜湛藍的大海隱約可見。正前方,白色大風車赫然出現,矗立於綠林中,扇葉有規律地旋轉。越開越近,才發現風車的體積嚴重超出我們的想像,就像一個龐然大物屹立在“綠海”之中。

晌午時分,陽光炙熱,我將“小妾”停在一棵大松樹下的綠蔭下。一條小徑向海岸傾斜,踩著形狀各異的火山岩石堆走下去,海景變得更加開闊,在強烈的日照下,海面波光粼粼。一面長滿綠林的石壁,像被削過一般,層層疊進,植被從石壁蔓延到海灘,黝黑的火山岩石連接著潔淨白亮的沙灘,再過去就是清澈的海水,形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奇觀。

經過5天的奔波,我們終於回到了海口。

“龍門”還要再沿海邊公路一直向前。“龍門”實際是一個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的甕門。據說中空通風,北風吹來,卷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可以響徹10餘裡,故而得名“龍門激浪”。甕門口石壁旁爬滿了野鳳梨樹和仙人掌,石甕下方清涼無比,面朝大海,浪撞岩石,似有亙古般的吟唱……日落前,“小妾”載著我們三人駛上了西線高速路往海口的路段。五天的中西線自駕游雖然完美地結束了,但一路的風景卻開始像播放幻燈片一樣呈現在後視鏡中。

海南島中西部環線自駕路線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